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張藝謀一直想拍一個替身的故事。

後來他遇到了朱蘇進的小說《三國•荊州》。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原作的視角,是君臣之間的權謀博弈。張藝謀找來朱蘇進,說希望能夠把這部小說改編成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

朱蘇進過來討論了三天,第三天的時候坐不住了,說本子就給交給您了,這本子我改不了。

事未了,拂衣去,張藝謀只好自己帶著編劇改這個故事,後來連三國的背景都不要了,怕觀眾接受不了。

最後電影拍出來了,便是——

《影》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影》在豆瓣上的起評分是7.7分,目前依然是7.7分,張藝謀上一部獲取如此穩定的高評價的電影,還是《歸來》。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但票房不夠給力,截至第二天16時,才1.13億,相對於影片的投資和巨大的聲勢體量,這不是一個理想的成績。

但好在電影把張藝謀的功力找回來了。爛番茄新鮮度為89%,Metacritic評分則為88。加上國內的好評,張藝謀終於拍出了一部站得住的作品。

被這部電影成全的還有鄧超。

過去幾年之間,這個憑藉《烈日灼心》演技受到公認的演員,又在幾部自導自演的爛片中消耗掉了觀眾緣,當《影》的機會擺在他的面前,他為了分飾電影中的兩個角色,先是增重十幾公斤,之後又在兩個月內,迅速減重二十多公斤,為的是演出角色的羸弱感。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這場巨大的自我折磨最終換來一場精彩的演出,同樣成就了這場精彩演出的,還有他的太太孫儷,在電影中飾演都督子虞的夫人小艾,而又與境州有一段感情,並且最終影響了這個故事的結局。

重點提及這兩個演員的原因是他們的演出對於《影》的成功至關重要,如果說劉德華、馬特·達蒙在《長城》中的角色換成誰演都差不多,那麼《影》則不然。

因為張藝謀將電影視作一部莎翁戲劇,從成片的品相看也的確如此,這就要求所有的演員都是要會演戲的。當然尤其是男女主演出的三個角色。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如果這對夫妻檔演砸了,張藝謀再怎麼努力都沒用。

好在在這盤張藝謀的棋局裡,鄧超和孫儷演了一出好戲。

張藝謀的莎翁故事和水墨棋局

故事其實很簡單。

一段架空的亂世裡,沛國都督子虞一心要攻下被佔領境州,但日益衰朽的身體卻成為他成就功名的阻礙。

作為子虞的替身,境州從八歲起,就生活在子虞的陰影之下,連名字都被取為境州。但在亂世之中,當母親被子虞控制,他只能聽憑子虞擺佈。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當他們在小艾的幫助下,以太極之道找到了破解境州守將楊蒼刀法的法門,便是破局之時。

可是境州一破,子虞與主公沛良(鄭愷 飾)的對決便不可避免,一場血腥大戰就在眼前。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如果對應三國故事,劇情就變得很好理解,子虞—周瑜,楊蒼父子—關羽父子,沛良—孫權。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變成了一個同人版的三國故事。

只不過故事中的角色不再像三國演義一樣肝膽相照,而是變成了張藝謀棋局中爾虞我詐的的棋子。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張藝謀接受採訪時說過:《影》很像是一個莎士比亞大悲劇的結構。裡面的主題也是討論人性,人性的掙扎、生存。

而整個故事的推動力,都來自於境州的抉擇,在忍受了多年之後,只有當母親被殺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必須反抗,也只有反抗才能活下去。

一個小人物的成長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第一要素,這在過去的張藝謀古裝電影中是無法想象的。

但這一次張藝謀主動放棄了三國英雄赤壁的宏大敘事,就是要講述一個小人物的生死。

在你死我亡的亂世之中,真身與影子,誰能活到最後,成為電影最大的懸念。

張藝謀還試圖在電影中加入他眼中的中國文化的美學概念。

這個概念中包括陰陽、太極、以及貫穿全片的水墨風。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他一開始就提出:用物質的控制代替後期的褪色處理,所有的服裝、道具、場景儘量呈現黑白化,最終達到像中國水墨畫的感覺,但又不是純黑白色的效果。

這當然與他過往那些濃墨重彩的視覺風格形成了巨大的對比,事實上這種美學風格在整個中國電影中難得一見。

電影中還融入了大量中國元素,例如太極、書法、古琴,竹林。雖然這些元素在《英雄》《十面埋伏》中也屢屢出現,但此前張藝謀從未採用接近傳統水墨畫的手法去拍攝這些場面。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這種突破最終創造出一種在形式感上極度張藝謀,但又與過去的張藝謀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張藝謀甚至在戰爭和動作場面中注入了自己對太極以柔克剛的理解。

在全片最宏大的雨中破陣的場景中,一百個身段妖嬈的死士持鋼傘旋迎敵轉,雨水滴落,長刀落地,張藝謀也完成了國產電影史上構思最奇詭的一段動作場景。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張藝謀從未改變過,他只是從一種形式上的極致抵達了另一種形式上的極致,最終那些故事中的角色,就在這中宛如水墨畫的空間背景中,上演著殘酷的殺戮與生死對決,在黑白灰的畫面中,唯有鮮血的顏色是紅的。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在《英雄》以後,張藝謀再次證明自己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視覺大師,但與《英雄》截然不同的是,他這一次拍出了一樣過去的武俠三部曲完全沒有的東西——大寫的人。

張藝謀拍出了人,鄧超演出了魂

許多人還記得《英雄》那個備受爭議的結尾,梁朝偉張曼玉李連杰廝殺了那麼久,最終了結整個故事的卻是——天下。

在《英雄》裡,人看不到人。

但這一次,張藝謀要拍的就是草民的命如草芥與絕境求生。

反倒是那些王侯將相們,自以為掌握天下人的生死,其實不過像是棋局裡的棋子一樣,棋子是不知道自己是棋子的,它以為自己是將,是帥,其實結果都一樣。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我不知道張藝謀在暗喻什麼,你看到了什麼便是什麼。

最終結束這場亂局的,卻是大人物們從未放在眼裡的一個草民,一個替身。

在故事裡,主公逼迫子虞,子虞壓榨境州,整個國家的怨怒都集聚到境州一人身上。

而在故事之外,整部戲的壓力,都壓在了鄧超身上。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鄧超的出色不僅在於演出了子虞的軟弱、陰翳與毒辣,並且讓這個角色呈現出一種肉體的衰敗感,從而與挺拔、正直、勇武的境州區分開來——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更精彩的在於他演出了莎翁戲劇的一般的人物命運感。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張藝謀說,他關注的,是在權謀鬥爭中,那些本如棋子般的小人物。在善惡交織、義欲較量中,命運到底能激發出什麼樣的人性。

最終鄧超的演技讓觀眾看懂了。這場表演就成了。

孫儷也表現地異常出色,這種出色首先是一種妥帖的美。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過去孫儷在大熒幕上的表現一直是相對暗淡的,但這一次她卻在一副水墨山水圖中變得璀璨奪目,就像融入了這副山水中一樣。

演技也是好的。

這不是個好演的角色,一個女子一直周旋在子虞和境州之間,在男人們的生死權力角逐之間,她無從把握自己的命運,但又試圖把握住,孫儷完美地演繹出了這種命若浮萍卻奮力求存的感覺。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同樣精彩的是鄧超和孫儷的配合,如此令人尷尬的戲份,兩個人卻演出了行雲流水一般的感覺,張藝謀選擇孫儷只是個意外,但現在看來卻成為了影片成功的一個美好的意外。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張藝謀一直在拍一枚棋子的求生,而要讓棋子變成人,就必須賦予這枚棋子一個魂,鄧超和孫儷一起做到了。

這部戲就成了。

至於其他人,我只能說鄭愷關曉彤都貢獻出了令人驚訝的表演,在胡軍王景春等一群演技派的包圍中,兩個人的表演精準地融入了這出莎翁戲劇中,能讓人不出戲,便是贏。


當張藝謀重新關注小人物的掙扎,一部久違的佳作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