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國家督學、原雲南省教育廳長羅崇敏

我們所討論的共生教育事實和邏輯是,人是共生生物,共生是人類的天性,人類是共生生命體;沒有共生現象,地球上不可能存在生命,也許正是共生關係推動了多細胞動物的進化,使整個地球乃至宇宙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生命體;共生社會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建立人類共生社會是人類的必然選擇;共生教育是建設人類共生社會的重要基石和途徑,是人類最理想和應該踐行的教育。

Part1 共生教育是人類教育的必然

我們所討論的共生教育是廣義的教育,包括實踐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團隊教育等。人類創造了教育,教育創造了人的價值。教育伴隨著人的生存與生活而出現。

勞動使人成為人,因為勞動就是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方式,本質上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勞動教育使人猿作揖,使人類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古代和現代教育使人類進入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時代;當代教育使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和智能化時代。

在人類教育發展史中,始終存在著兩種教育,一種是共生教育,一種獨生教育。

共生教育是促進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共同生存和發展的教育。而獨生教育是隻顧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教育,對於個人,只顧自己的利益,對於團隊,只考慮自己的團隊,對於國家,只想到自己的國家的國家主義,對於人類,只考慮人類本身,而不顧自然生態,這些都是獨生教育的不同層次的表現。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古希臘人類古代的雅典教育是具有代表性的蘊含共生教育思想的城邦民主制教育。培養的是有德行、有正義、有民主、有親和力的人,它體現著古典共和和現代共和的美德教育,它既體現著奉獻自己是關心他人的前提,也體現著健全自己是關心他人的前提,價值和美德源自於我。要把自我融入於社會共生才有價值和美德。

基於人類社會的本質的共生性質,處理好人己關係是共生教育的關鍵所在。斯巴達教育則是典型的獨生教育,甚至是互害教育,培養的是絕對服從統治,隨時準備為國家犧牲的戰士,這些戰士在被培養為斯巴達人之前,先被培養成罪犯和野獸。斯巴達教育不但消滅了個性,而且還把沒有個性的人裝進了鐵籠,送進了兵營。

中國的古代共生教育主要體現在道家“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和墨家“兼愛,交相利,非攻”的教育思想裡。獨生教育的理念主要體現在儒家、法家、兵家等的以家族、以王室、以國家、以權謀、以戰爭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裡。

反觀歷史,建立在民主、共和政體上的文明發達的國家和社會里,人們需要和追求的都是共生教育;建立在專制、獨裁政體上的落後愚昧的國家和社會里,人們習慣和鍾情的都是獨生教育。

當今歐美文明發達國家實施的教育都體現了共生教育的特性;而希特勒時期的德國、斯大林時期的蘇聯、波爾布特時期的柬埔寨,及中國的“文革”時期將獨生教育推向了巔峰。

  • 教育危機從根本上講是教育價值危機

人類現代教育的悖論。

由於共生教育和獨生教育同時存在於人類教育活動過程中,現代教育出現一個悖論:教育使人智慧,也使人愚昧,教育使人類文明,也使人類野蠻。

教育培養了社會精英,也培養了社會渣滓;培養了優秀的社會公民,也培養了社會平庸者;教育培養了民主領袖,也培養了獨裁者;教育培養了和平使者,也培養了戰爭狂人;教育培養了反恐英雄,也培養了恐怖大亨;教育培養了清廉官員,也培養了腐敗分子。

在中國導致這樣一個教育悖論,主要是由帝儒倫理主義教育、實用主義教育、功利主義教育、極權主義教育和唯物主義教育所帶來的結果,這樣的教育不以人為根本目的,而是以人為手段,用教育異化人的價值。

在人類中導致這樣一個教育悖論,是獨生教育與共生教育並行的結果,是兩種教育價值並存的結果。這樣的結果說明教育價值存在嚴重的危機。

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出現的種種危機,如政治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文化危機、生態危機等。其實這些危機的背後是教育危機,是教育的價值異化而帶來的教育危機。

教育價值異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統治者把教育作為統治工具把人異化。要麼異化為神,使人們頌聖為奴;要麼異化為,使人們拜金為奴;要麼異化為鬼,使人們變為人格分裂的“陰陽人”。

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越演越烈。人類用自己創造的教育不斷異化自己的天性,無限膨脹人的權力、財富、名聲等無休止的慾望。使人們利用暴力和欺騙製造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鬥爭和戰爭,不斷破壞人類和地球共生體,破壞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自然與宇宙的共生關係。教育帶來的人類智慧,一旦失去共生的價值靈魂和共生的規則保障,就會變成毀壞人類的利器。

時至今日,有的國家由於傳統文化和現行體制的影響,患上了的一種互害社會病,人與人之間不講互利,不講共生,不講契約,而是崇尚權謀,爾虞我詐,相互傷害,互不誠信,由此而產生的仇恨心理不斷的滋生和蔓延,形成一股社會暗流,激發各種社會衝突,破壞共生關係。

總之,教育危機根本上講是教育價值危機,是教育價值異化的危機,是追求教育獨生價值帶來的危機。

  • 獨生教育倡導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教育

現代獨生教育的形態和本質。

現代獨生教育主要表現為人類中心主義教育、國家主義教育、民族主義教育、民粹主義教育、專制主義教育、極端個人主義教育、極端宗教主義教育等等。

獨生教育使人們認為,人類在地球上有至高無上的征服權力,可以利用人類的智慧去剝奪地球上任何生命,巧取豪奪地球其他一切物種;獨生教育把政黨置於國家、置於人民,甚至置於憲法之上;獨生教育灌輸的是種族主義和生物歷史主義,民族有優劣之分,自認為優秀的民族可以消滅劣等民族;獨生教育體現在統治者權力至高無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獨生教育到二十世紀在經濟上發展為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教育,見物不見人,以資本為靈魂,以資本為目標,使人拜金為奴,破壞生態,傷害地球,巧取豪奪一切資源,滿足人的過度消費。

獨生教育在政治上則發展為獨裁極權教育,統治者利用國家機器的力量把自己的戰爭觀和階級觀灌輸給國民,把國家變成了戰爭和階級鬥爭的殘酷而有效的機器;這樣的教育具有暴力、剝奪和欺騙的特性,宣揚暴力革命,製造恐怖,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掠奪他人的財富,利用思想宣傳工具,欺騙和麻醉民眾。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獨生教育在文化上則發展為多元文化之間的嚴重對立和衝突,表現為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組織文化、個體文化之間的內外價值衝突,導致社會動盪不安,暴力事件頻現。

獨生教育在個人和集體價值取向上走向極端,個人價值取向上宣揚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損壞和剝奪他人的利益,為了自己的“成功”,毀滅別人的事業;集體價值取向上又主張集體利益至高無上,扼殺人的獨立性和個人價值,使統治者以集體的名義控制個人的思想和行為。

總之,獨生教育在哲學上主張唯心和唯物的相互對立;在經濟上主張有產與無產的相互剝奪;在社會上製造階級和階級的相互鬥爭;在文化上傳統與現代的相互排斥;在道德上利己與利他冰火不容,以別人的窮換來自己的富,以別人的痛苦帶來自己的快樂,使人狹隘、自私、冷漠、痛苦和災難。

  • 共生教育要用規則看守世界

共生教育的本質和特性。

共生教育是促進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共同生存和發展的教育內容、過程、關係、方式、目標、體制的總和。

共生教育構建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工具、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共生教育的核心在於構建內部共生與外部共生及其相互間的互利共生教育關係,實現教育價值最大化。

比如,本國教育與他國教育,既發展國內的共生教育,也要發展國際化教育,促進本土教育與國際化教育的共生髮展。

又比如,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既要發展基礎共生教育,也要發展高等共生教育,促進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協調共生髮展。

再比如,學校內部要促進學校各教育要素全息共生髮展,又要加強學校外各種教育要素的聯繫和整合,促進校際、校社、校企、校政的互利發展。

解決本國內部教育本國教育與外國教育共生教育具有民主性、科學性、公平性、競爭性、多元性、獨立性、理想性、實踐性、規則性等特性。

共生教育培養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權、正義、和諧的價值觀,培養人的科學思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能力。引領國家民主法治建設、健全的市場經濟建設、現代文明建設和綠色生態環境建設,讓人類社會行走在健康發展的道路上。

促進教育公平,實現、保護、發展民眾的教育利益;促進教育公平競爭,增強教育活力和創造力。共生教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包容和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教育傳承和創新教育文明,形成多元一體的教育共生體。

獨立性體現在體制設計安排上應構建與立法、司法、行政並行的教育獨立制約機制;教育價值觀應該建立在人類的普適價值觀上,超越集團、黨派、民族甚至國家利益,培養成為一個能夠走向世界、吸納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現代公民。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培養人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認真執行規則的能力,使人用規則守護人生,用規則看守世界,使人在有序的環境中發展。培養追求真理和服從真理的意識,增長追求和捍衛真理的能力;使人產生共生信仰,有共生實踐和創造能力。

共生教育既是理想的教育,又是現實的教育;共生教育體現在個人和家庭,又體現在整個社會;既是體現在團隊組織的教育中,又體現在國家民族的教育中,甚至也體現在全人類的教育中。

共生教育追求的既是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實現人類共生社會的偉大理想,更是各類教育各個階段的具體實踐,是對每個人的具體而完整的教育,是培養人類社會“活性細胞”的具體實踐。

人類教育從原始共生教育走向古代獨生教育,再走向現代獨生、共生混合教育,最終走向未來共生教育,是人類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人類共生社會的必然選擇。

  • 有思想的教育才能培養有智慧的人

共生教育深刻反映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什麼?我們認為,教育是發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實現人的價值,引領人類文明共生的社會活動過程。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民族、是人類自由發展的前提和條件。

教育促進每個人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發展,實現人的存在價值。教育因自由思想而產生。“我思故我在”,有思想的教育才能存在,有思想的教育才能培養有思想的人、有智慧的人、有靈魂的人、有價值的人。

人的生命本無價值,是因為教育賦予人的生命價值,實現人的存在價值。教育引領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轉變,引領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轉變。

思維是地球上的花朵,人和動物的主要區別在於人是有思維、有創造的社會性生物,教育培養人的思維能力。思維方式的轉變帶來行為方式的轉變,使人的行為不斷的走向社會化,走向文明和規範。

教育使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告別刀耕火種的生產生活方式,告別揮霍奢侈的物質主義生活,逐步走向文明健康、簡約生態的生活。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教育使人類建立和創新規則,轉變社會管理方式,促進社會文明管理、科學管理和依法管理,使人類在社會文明規則中有序運行。教育促進人類文明共生,促進人類、自然及宇宙共同生命體的建設。

恰恰相反,體現人類中心主義、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極權主義、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的獨生教育,背離教育的本質,異化教育的價值。

獨生教育扼殺個體生命自由獨立的存在和發展,奴役人的靈魂和思想,培養人的唯心與唯物的二元對立思維和有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間的社會暴力對抗和剝奪,製造人與人、人與社會、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人類與自然的對抗和互害,完全背離了教育的本質。

共生教育具有促進人性、社會性、自然性有機統一,培養和發展真善美的人性,使人心理、生理、情智、能力和諧發展;培養和發展人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規則的社會性,促進人的社會化;培養和發展人熱愛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共生教育促進組織與組織、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人類與宇宙共生、共創、共享,消除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兩極對立。共生教育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促進政治文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實現和發展人們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

共生教育追求的不只是同質共生,也促進異質共生,保護個性,發展共性,相互依存,彼此成就,共生共榮。

2016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的研究報告,核心理念是“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充分體現了共生教育的思想。

  • 教育信息化有力推進國際化教育

共生教育是建設人類共生社會的選擇。

整個世界,天地萬物都是一個共生、共存、共融、共同發展的有機世界。各種事物、各個單元包括人類在內都不可離開和超越這個有機體。

人類社會活動無非是以人為主體,將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人力資源)轉化為財富(物質財富、文化財富、精神財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地球與宇宙的協調演化過程而已。

大自然的本性就是厭惡任何生物獨佔世界的現象,所以地球上絕對不會有單獨存在的生物,共生是生物演化的內在機制。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人類從誕生之後,時至今日,經歷了自然共生、自求獨生、自覺共生三個階段,我們把自覺共生的階段稱之為走向共生社會的高級階段。

共生社會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人類、人類與自然、自然與宇宙共同生存和發展的社會。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正在進入資本社會、人本社會,最終將進入共生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形態。

人類社會處在資本社會向人本社會過度的時期,資本社會是以物質財富為中心的社會,是以資本為價值取向,為目標追求的社會;人本社會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價值實現為目標的社會。歐美、日本、新加坡、韓國等發達國家已進入高級資本社會階段,正向人本社會轉變。

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還處在封建社會向初級資本社會過渡的階段。共生教育是順應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共生社會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而重要的社會活動,是建設共生社會的基石。

民主共和制度上的文明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通過共生教育促進資本社會向人本社會的過渡和發展,為世界各國的共生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以聯合國、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歐共體以及各種國際合作組織的誕生和職責履行,為共生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國際組織環境和協調機制。

由教育帶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為發展共生教育提供了新的科學技術條件。

以互聯網為標誌的信息化促進了人與人、人與物、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地球與宇宙的互聯互通。未來的智能化和生物化技術時代將不斷地消除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信息屏蔽和能量鴻溝。信息化教育在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方式,改變人們的教育時空觀和價值觀,改善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創造力。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信息化教育培養人的自由、民主、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培養誠信、互愛、包容、契約的精神和品格。利用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相結合,實體學校與虛擬學校相結合,創客教育與共享教育相結合,促進共生教育的發展。

教育信息化有力推進國際化教育,國際化教育打破國界,使天量海量的教育資源和信息配置和傳遞到所需要的地方、人群和個人,有力促進了共生教育的發展。

Part2 構建共生教育的邏輯體系

我們探討共生教育的視野是廣義教育,共生教育發展的邏輯應該是以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為主體,價值教育、能力教育、關係思維教育和規則教育的有機構成。

  • 教育要努力去除人類的互害性

價值教育是靈魂,能力教育是核心,關係思維教育是關鍵,規則教育是保障。

價值教育給予人縱向發展的信念和目標,規則教育給予人橫向發展的邊際和界限,關係思維教育給予人縱向、橫向系統關係思維方式的培養,人的能力和智慧只有在共生關係價值和共同遵守的規則中才有促進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積極意義。

價值教育培養人的共生價值,使人有共生信仰、共生德行和共生精神。能力教育培養人的共生能力,使人有共生經驗,有共生知識,有共生能力和共生智慧。

關係思維教育培養人與人、人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關係思維方式,提高環境系統關係價值率。

規則教育培養人的共生規則意識,使人有創建規則的能力,用規則守護人生,用規則看守世界。規則教育培養人的共生規則意識,使人有創建合理的新規則的能力,用規則守護人生,用規則看守世界。

共生教育的邏輯體系具有公平性、競爭性、多元性、開放性、共創性、共享性、規則性等特性,堅守教育公平,促進教育競爭,建立面對世界的教育開放系統,共同創新教育發展模式,共享教育發展成果,共建共守教育發展規則。

共生教育邏輯體系的基質。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簡稱“三生教育”,是共生教育邏輯體系的基質,在教育邏輯體系中具有主體性、本質性、基礎性、統領性。

共生教育活動的主體是人、組織和社會,目的是為了人,本質是促進人類與自然文明共生和發展進步,基礎是培養有思想、有智慧、有靈魂、自由發展的個體人,三生教育統領共生教育邏輯體系的建構。

三生教育作為共生教育的核心內容、價值教育的實體、能力教育的內容、關係思維教育的核心、規則教育的關鍵,貫穿在整個教育邏輯體系之中。

在地球上只有人這個物種會進行群體性的相互殘害,教育要努力去消除人類的互害性。一千多年來,因為戰爭而使地球上失去十多億人的生命,因為環境惡化導致疾病肆虐,每年幾千萬人失去生命;當下的中國每一年有三百多萬人非正常死亡,其中十多萬學生非正常死亡。

人類教育特別是中國教育,一方面進化了人種,另一方面也使人種嚴重退化。教育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特別忽視了人獨立能力、選擇能力和抗挫能力的培養。

人類教育特別是中國教育,使人的生活價值觀扭曲和異化,權力主義和物質主義不斷膨脹。

  • 三生教育使人實現人生的幸福

三生教育作為共生教育基質,在於通過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命價值,認知生命、熱愛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敬畏生命、保護生命,不但認知人類生命,也要認知自然生命,不但敬畏和保護人類生命,也要敬畏和保護其他生命,將生態教育納入生命教育。

通過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存之道,適應生存、學會生存、挑戰生存。通過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活意義,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生命教育包括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教育,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生存教育是對生命存在的證明;生活教育對生存目標的昇華,動物有生存,沒有生活,只有人類才有生活。

總之,三生教育使人知生理,調心理,懂倫理,明事理,知情理,守法理,曉哲理,燃燒激情,修煉理性,展示人性的光明、公正、豁達、熱情、快樂、進取。

三生教育使人認知生命的價值、增長生存的智慧、培養生活的信仰,實現人生的幸福,促進人類的文明共生。人類有三種基本信仰,即生活信仰、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

三生教育主要培養人的生活信仰,就是人的生之信、活之仰,使人樹立自由生活、獨立生活、創造生活、幸福生活的信仰,使人追求的是生命之真、生存之善、生活之美。在這個基礎上,培養人選擇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的理性。

三生教育培養人類共生價值,使人類生長共生智慧,建構共生關係,創建共生規則。

三生教育是家庭應該接受的教育,是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應該接受的教育,是人類應該共同接受的教育。

三生教育應進入各類教育之中,應貫穿在個體人的終身教育過程,應貫徹在人類共生教育全過程。

共生教育的價值體系。

人類活動是認識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發展價值和價值判斷的過程。人是價值的價值,教育創造了人的價值,一切有勞動印記產品的價值,包括物質產品、文化產品、精神產品的價值都是人的價值的外化。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政黨建設都是人在建設,其建設的成果都是人的價值的外化和實現。

教育不是為政治服務,不是為經濟服務,不是為文化服務,教育是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服務,為實現人的存在價值服務。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創造了教育,教育創造了人類的存在價值。在人類社會活動領域的價值評判上,教育價值應高於一切價值,一切智慧源於教育智慧。教育使人和其他動物產生價值區別,使人類有思維,有知識,有能力,有智慧。如果沒有教育,人類還在山洞裡或在大樹上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不會從原始人進化為現代人。

共生教育應構建“五位一體”的共生教育價值體系。構建“獨立自由”的主體價值,培養人的自由思想、獨立人格、生活尊嚴。

構建“教真育愛”的根本價值,教真理,學真知,做真人,行真事,培育愛心,愛人,愛智慧,愛國家,愛社會,愛自然,愛宇宙。

構建“傳知授業”的實用價值,傳授知識和經驗,獲得生存的能力。構建“和諧共振”的普世價值,崇尚和踐行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公正、人權、誠信、法治的價值觀。構建“幸福人類”的終極價值,幸福每一個人,幸福每一個民族,幸福整個人類。

共生教育的能力體系。

能力是人對自然和社會探索、認知、改造、利用水平的度量。共生能力是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類與地球共同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這種能力從國家和人類宏觀層面上講是經濟能力、政治能力、文化能力、管理能力,及人口再生產、物質再生產、文化再生產的能力。

從中觀群體和微觀個體上講,主要是指人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發展能力、合作能力、責任能力等。

以能力表現的活動領域的不同來劃分,教育培養人的一般能力,如感知能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注意力等;培養人的特殊能力,如音樂能力、繪畫能力、數學能力、寫作能力等;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如在活動中創造出獨特的、新穎的、有社會價值產品的能力;培養人的認知能力,如個體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培養人的元認知能力,如個人怎麼評價自己的認知活動,怎樣從已知的可能性中去選擇解決問題和目標判斷。

教育培養人和人類的共生能力。主要是針對個體人的社會化、共生化的發展而進行的,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責任能力。

在訓練人的思維能力過程中,建構共生思維,消除獨生思維。培養人們個體和群體學習的能力,及合作探究和理性選擇的能力,激發創造興趣,培養創造生活、創造事業、創造學習的能力。

共生能力的培養是改造、融合和提升“獨自”能力的過程,它使個體能力轉化為群體能力和社會能力,培養為個人負責,為家庭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民族負責,為人類負責的能力。

最終,將個體、團隊,乃至各民族的獨自特有的能力轉化為促進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共生教育的關係思維體系。

相對於獨生教育注重實體和個體思維培養,共生教育更注重人的關係和系統思維培養,也就是以“關係的眼光”看待一切的思維的培養,使我們在聯繫中瞭解和把握人和事物的本質,構建人類社會活動的最大價值。

共生教育注重培養人的共生思維,滋養人的共生心靈,自覺建構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自然與宇宙共生關係,共同建設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

就廣義教育而言,要建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團隊教育等教育結構共生關係。構建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的類別共生教育體系。

從教育內容上,要形成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綜合教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教育內容體系。從教育制度關係上講,應該作出公立學校、私立學校、股份制學校、委託代理制學校,及全日制學校、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公平競爭和共生髮展的關係制度安排。使學校真正成為獨立自由的辦學法人主體,依法享有和承擔辦學的權力和責任,使政府部門真正成為對辦學服務主體,依法履行管理服務職能。

共生教育注重國際化教育的發展,共生教育中的國際化教育是培養各國學生對於世界共生性問題的知識、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國際化教育以國際化思維、本土化行動、現代化目標,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不同區域共建、共創、共享人類教育資源。以宇宙視野、全球胸懷、本土行動、共生目標,培養有自由意志、大愛情懷、合作創造、宇宙責任的意識和能力的現代公民。

共生教育的規則體系。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規則的創建,是人類擺脫動物屬性的叢林法則。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必須以規則作保障。我們不但要敬畏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更要敬畏人類共同的規則。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類是具有創造性的社會生物群,沒有規則人和人類就不可能共同生存和發展;沒有規則人們的信仰和能力就失去理性,成為脫韁的野馬肆意踐踏人類和自然界的利益。

從人類社會系統結構上可將規則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宏觀上的國際社會規則,二是中觀上的民族、國家和區域共同體規則,三是微觀上的社區、企業、家庭規則。從領域劃分,可分為經濟規則、政治規則、文化規則、社會公共規則、保護生態規則、守護地球規則。

非常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人類創造的很多規章制度不但束縛了人類的天性,破壞了人們的幸福,還使人類的共生天性服從於與它相矛盾的規章制度,導致人類的災難接踵而至。

共生教育所要求的是共生規則的教育,是維護共同生命體和共同利益的規則教育,是促進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教育,教育是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教育。

通過共生規則教育,使人增強規則意識,提高規則創造的能力和堅守共同規則的能力,自覺用規則看守人生,用規則守護社會,用規則監守世界,用規則保護地球。

規則教育的本質不在於使人盲目的執行統治者製造的規則,在於能夠共同創建規則,遵守規則,服從規則,一切規則,都是圍繞人的和諧共處及人生幸福而構建的,而不是為了奴役與統治服務的。

人類最偉大的創新不是科技創新,而是制度創新。規則教育引領人類教育制度的創新,規則教育引領團隊、地區、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制度創新,創建富有競爭力、創造力和公正力的共生制度。

構建邏輯體系的技術方式。

構建共生教育邏輯體系的技術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髮展。比如說,因教育而帶來的信息技術、量子力學、生物技術,及生命科學的發展,將會為共生教育提供更完善而先進的技術方式。

共生教育一方面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發展共生教育。人類生存的方式,主要以三種形式出現。一種是物質,一種是能量,還有一種是信息。沒有了信息,物質與能量,都是處於自在狀態,成不了人類的生存條件。

以互聯網為主要特徵的教育信息技術是構建當代共生教育邏輯體系和建設各類教育共同生命體的重要技術方式之一。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教育帶來的信息化是上世紀最偉大的技術發明,這一偉大發明在不斷推進人類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管理方式的轉變,更將推進獨生教育方式向共生教育方式的轉變。

教育信息化給共生教育帶來的是幸運,給獨生教育帶來的是不幸。共生教育擁抱信息化,獨生教育排斥信息化。人類幾乎所有的發明都是解決體力的問題、知覺的問題,是感官的延伸,四肢的延伸,對人類智力有幫助的發明很少。

珠算可計算,紙張可儲存,計算機能計算可存儲,計算機的發明是人類智力的延伸。信息化能搜索會聯想可思考,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是人類智慧的延伸,是人類走向智能化的基礎。

信息化改變不了教育的本質,但它可以改變教育的形態和方式,催生和促進共生教育。要培養全社會的教育信息化意識,在各類教育中,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消除教育資源孤島,形成學校性、區域性、世界性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網。

培養學生和公民教育信息化興趣和能力,變革教育教學方式,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學習、教學、實踐和管理活動。

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加強互聯網建設的投入,進行互聯網和智能化技術的創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民主、自由、公平和創新,推進人類共生教育的發展。

Part3 建設各類教育生命共同體

我們所說的各類教育共生體是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團隊教育等各類教育自身的要素全息,協調和諧,全面發展,以及與其他類教育共生共長、相互促進而形成的共生教育有機體。我們這裡所闡述的社會教育主要是指公民教育、終身教育、宗教教育、社會文化環境教育。團隊教育最主要是指機構組織內部的教育,包括企業和機構的員工教育、政府的公務員教育、政黨的黨員教育和軍隊軍人教育等。

各類教育都應該圍繞共生教育的邏輯體系實施價值教育、能力教育、關係思維教育和規則教育,實施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形成各類教育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共生教育有機體。

  • “關於學生核心素養討論”是中國教育的進步

共生教育中的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是由專門人員承擔,在專門的機構,進行目的明確、組織嚴密、系統完善、計劃性強的、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共生教育實踐活動。

學校教育是人類現代教育的根本特徵,是進行人類共生教育最廣泛、最集中、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實踐活動。

學校教育應在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中進行共生價值的構建、共生能力的培養、共生關係思維、共生規則的訓練。

由於學校教育基本上是各國政府進行國民培養和訓練的核心教育基地,學校教育很容易成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統治者利用權力直接操控學校的辦學資源,向老師和學生灌輸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統治者實施統治的各種需要,培養政治奴僕和接班人,使學校教育成為政治“獨生教育”的教場。

各國政府應以共生教育思想為指導,應制定和完善學校共生教育的制度和體制,為學校實施共生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和構建社會環境。在專制政治體制下的學校教育並不意味著失去共生教育的條件,因為共生教育體現的是人類教育的本質,我們雖然不能改變教育大環境,但也可以改變學校教育小環境實施共生教育。

學校教育要構建師生共生、師師共生、生生共生的主體共生關係;構建家庭與學校共生、家長與老師共生、學校與社會共生的環境關係;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共生素質關係;從教育內容上來講,應該構建人文、科學、思維的知識共生體。

將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有機統一,對學生進行完整的人文教育、科學教育和民主政治的教育,使學生生理、心理、情感、知識、能力、價值得到過程性和系統性的培養,成為有自由思想、獨立人格、大愛情懷、創造能力、社會責任、敬畏規則、幸福生活的現代人。

中國教育部發起的“關於學生核心素養討論”後,形成的“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的基本內容,雖然有重複和雜糅的問題,但體現著共生教育思想,貫穿著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基質,是中國教育的一個進步。

應變革學校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使學校教育的內容體現真理性、能力性、價值性和規則性,使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相長。構建和完善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共生體系,使各類教育相互促進。

根據人類的演化進程、人的心智發育速度、教育信息技術發展、教育資源共享、人的創造心理和能力的年齡特徵,同時考慮教育成本降低核教育價值提高等方面因素,現在普遍實施的12年基礎教育學制,應該進行變革。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我們主張各國實施世界通行的普遍實行10年教育學制。學生八年級後進行分流,70%左右的學生進入職業教育體系學習,30%左右的進入普通教育體系學習。

變革教育評價制度,徹底改變用唯一的考試代表全部的評價標準的體制,建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個性化而又全面的發展。

擁抱互聯網,運用信息化技術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提高學校教育價值率。促進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庭、學生與老師互聯互通、共生共享。

培養教師的共生價值觀,使教師成為人師、經師和業師,以愛心滋養愛心,以能力生長能力,以創造激發創造,以幸福傳承幸福。

傳承和培養學校共生文化,實施學校共生管理,將利益管理、願景管理、價值管理和規則管理融入到學校全程管理、系統管理、精緻管理之中,增強學校內生活力和外聯凝聚力,提高社會影響力。

要致力於建設良好的學校教育社會環境,使教育成為人們揮之不去的情感,使學校成為民族心中永遠的豐碑,使教師成為人類智慧的化身。

  • 共生家庭教育應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

共生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父母對子女及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的教育,是實施共生教育的基礎和起點。

共生家庭教育是培養家庭共生觀和共生能力的教育,應堅持道法自然的教育觀,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父母發展的規律和家庭教育的規律,堅守孩子的天性,發現孩子的天賦,發展孩子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促進家庭的幸福。

家庭教育培養正常的孩子和普通人。

培養會看、會想、會說、會做、會玩、會吃、會睡的正常孩子,使孩子安全生命,健康生命,生長生存能力,知道文明生活。

培養有自由意志、獨立人格、創造能力、社會責任、幸福生活的普通人。

中國的家庭教育存在控制性、取代性、溺愛性、功利性、衝突性等嚴重問題,政府控制孩子的思想,家庭取代孩子的成長,各個方面向孩子灌輸功利意識,家庭教育不但給孩子帶來價值衝突,還培養了暴力行為。

溺愛和寵愛孩子,使孩子不但失去了獨立生長的能力,更失去了獨立的人格和價值。解決這些問題不但需要家庭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努力。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是做父母。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質,學會做父母,肩負培養孩子的責任,建設和諧文明的家庭共生文化,使孩子快樂成長,健康成長。家庭共生教育要以家庭共生價值觀的培養為靈魂,對孩子進行情境教育、情緣教育、情愛教育、情智教育、情節教育。

讓孩子在文明的環境中受到薰陶,在各類不同的人群中生長交往能力,在被愛和施愛中培養愛心,在培養情趣中生長知識,在生命、生存和生活體驗中生長能力和智慧。政府應承擔促進家庭共生教育的責任,對父母教育、幼兒教育、家庭教育管理、家庭教育投資作出制度安排。

  • 公民教育使民眾具有自覺的公民道德

共生教育中的社會教育。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教育職能是通過社會教育來實現的,發展到今天的現代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已經成為人類教育的三種教育形態。

社會教育中的共生教育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公民教育、宗教教育、文化環境教育、終身教育。公民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首要任務,公民教育是培育人們有效參與國家和社會公共生活、培養明達公民的各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體。

公民教育是培養以民主政體相一致的公民意識,其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公民權利和公民責任,使政治制度的集體行為讓每一個集體中的人都能享受平等的法律、政治、社會、經濟的權利;公民責任是指為了確保民主共生政治制度能夠運行,每個個人必須承擔義務和做出犧牲,維護民主共同體和防止專制獨裁政治的產生。

專制和獨裁政體培養是效忠統治者的國民和臣民。他們通過思想灌輸、反覆洗腦和相互感染的手段,對民眾進行黨化、奴化的政治思想宣傳教育,培養條件反射機能,營造意識形態神話,使全民處於無意識和無理智狀態。

民主政體下的公民教育使民眾具有民主政治的自願性質、理性的公民主體意識和自覺的道德行為;使民眾消除人與人之間、種族之間、國民之間的衝突意識,培養共生、共創、共享、共榮的能力和價值觀;使民眾具有敬畏和保護生命的能力,具有生存和生活的信仰和能力,實現自身的存在價值。

宗教教育要堅守信仰自由的精神,堅守憲法的原則,遵循辦教規則,學習和尊重多元宗教,形成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共識,培養和諧共生、相互涵容、人格健全、品質高尚、富有愛心的宗教人員和信教公民。

信仰的形成是一個人精神品質成熟的標準,一個人的信仰應該交由個體生命的感悟與自然選擇,學校及社會不應該過多幹擾,學校教育獨立於宗教。這是保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必要步驟。

社會文化環境教育主要是政府公共文化機構、社區文化機構和民間文化機構,利用媒體機構、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體驗館和各種文化藝術體育活動所進行的教育。

這樣的教育形式具有廣闊性、多樣性、多變性、複雜性、相益性、開放性等特點,從城市到農村,從青少年到中老年都可以得到這樣的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和教育,使受教育者豐富興趣,生長知識,平等交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終身教育是社會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人們在一生各個階段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所受不同教育的統一綜合。

我們所探討的社會終身教育主要是指除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社會應該提供和受教育者應該利用的教育機會所進行的教育,特別是成年人和老年人應該接受的教育。

共生教育所追求的終身教育是建立共生教育體,使人一生接受完整的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家庭;提供使人無人不學、無時不學、無處不學的機會和資源,將學習變為人們的一種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

  • 應把共生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政黨教育中

共生教育中的團隊教育。

我們所講的團隊教育主要是在企業機構的人員中、政府機構官員中、軍隊軍人中、政黨黨員中等所進行的共生價值、共生能力、共生關係和共生規則的教育。

我們將團隊教育從社會教育中分離出來闡述,主要是因為各種機構團隊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自組織共生體,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基本規則,但它又必須與社會其他組織機構,與服務對象和消費者產生共生關係,他們就是共生社會建設重要的主體部分,社會精英基本上都在這樣的團隊中,對其進行共生教育對促進共生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特殊的意義。

企業和各類機構要將自由、平等、正義、誠信、契約、規則和環境價值觀融入自身價值體系和團隊文化建設中,自由競爭,堅守規則,自覺承擔市場責任和公共責任,為消費者負責,為社會負責,建設企業和機構內的共同生命體,促進企業共生髮展。

在政府公務員的共生教育中,要注重權力來源教育,依法行使權力的教育,責任能力的教育,清廉自律的教育。

公務員的共生教育核心部位是服務社會的教育,要依法履行職責,把權力鎖在法治制的鐵籠裡面,政府官員既要培養國家發展觀念,更要增強世界共生意識,以國際化視野、本土化行動、現代化目標履行人民賦予的職責,消除狹隘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

中國網教育頻道|羅崇敏:共生教育論

要運用國際相關組織機構,對各國國家元首進行世界共生觀和共生規則的教育,並利用國際力量,遏制和制止國家元首破壞世界共生的行動,共同守護世界,保護地球,共生髮展。民主政體才可能造就偉大的人民和卓越的領導,國家領導集團和元首應努力推進民主政治教育,肩負民主政體建設的責任。

軍隊是國家的政治工具和暴力手段,“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軍隊的共生教育,要培養軍隊既要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也要維護世界的和平和人類的共生的崇高信念。

要培養軍人勇敢、奉獻、榮譽、正義、和平、尊嚴的價值觀,提高軍人軍事素養,培養軍人高尚的共生品格,肩負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共生的使命。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政黨教育活動一般採取專業化或非專業化的培養和教育方式,對黨員和黨的幹部進行教育和培養。黨性教育、黨的價值觀教育、黨的宗旨目標教育是政黨教育的主要內容,應把共生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政黨教育的各個方面,使政黨教育的人性教育、社會性教育和黨性教育融為一體,使執政黨和在野黨能夠堅守共生價值觀,制定和實施促進本國、本民族,乃至世界和地球共同生存和發展的政策。

總之,生命之源,共生一體;萬物之本,共同生存。共生是人類昨天誕生的本源,也是人類今天成長的動力,更是人類明天追求的理想。

共生教育是遵循人類乃至宇宙發展本質和規律,體現教育本真,肩負促進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教育。

我們要認識人類共生教育發展的必然性,積極構建共生教育邏輯體系,推進各類教育生命共生體的發展,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人類與宇宙的的共同生存發展。

本文為中國網教育頻道獨家發佈,已獲得作者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本公眾號發佈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