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勸人「積陰德」,傳統文化的「陰德」到底是什麼?

xoufei72


其實傳統文化之中的陰德是在鼓勵人們做善事而不留名,更不要求得回報。這個世間做好事的人很多,但是還是有人為樹立自己的形象而做好事,反而會被聲名所累。陰德和陽德是我們老祖宗經常告誡我們所用的兩個詞,一個是指做好事不為人知,一個是指做好事被人知道。一個求得是自身心安,上天會來回報他;一個是求得他人稱道,造就一世英名。

陰德和陽德沒有什麼高低貴賤,因為結果都是好的,只是積陰德往往暫時是看不到好處的,古人們堅信這種福報會落在下一輩身上,所以也有為子孫積陰德的說法。那麼今天就為大家說一位在歷史上因為祖上積了陰德而走運的人。

我們都知道範仲淹因為改革失敗,後遭到貶調,因為鬱郁不得志而重病在身,最後慘死在路邊。這個時候的范仲淹已經家徒四壁,只能借別人家的房子暫時居住。范仲淹雖然兩袖清風,但是死後朝野上下包括百姓們都十分沉痛,包括西夏等地的少數民族人民都在齋戒哀悼。後世人一直將范仲淹視為楷模,這種精神財富是難能可貴的。

轉瞬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突然興致起來和一個判了死刑、當日就要處斬的御史聊起了天。朱元璋問起那人的出身及姓氏之後如有所思,因為那人正巧也是蘇州人,而且也姓範。朱元璋脫口就問,你是不是范文正公的後代啊。那人如實回答正是如此,朱元璋念及范仲淹的一生磊落作為,竟然就將這位御史給免罪了,甚至還給了他五次免死的機會。

後來經過查證,這位范仲淹的後代範從文正是因為被陷害而差點被殺。朱元璋非常慶幸救了范仲淹的後人一命,因為範從文繼承了先祖的錚錚鐵骨,而且非常有才華,愛民如子,是個難得的好官。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范仲淹的另一個後人範希榮,他並非像先祖一般任職文臣,而是一名商人。傳奇的是有一次範希榮遇到了搶劫的強盜,對強盜自報家門是范仲淹的後人。那強盜竟然沒有傷他半分,還說他是好人的後代,將自己對范仲淹的敬佩之情悉數說給他聽,最後將他恭恭敬敬送走了。

這兩位後人都是得到祖上范仲淹的庇佑,可惜一代名人的後代也出了個明朝的大漢奸范文程,如果朱元璋和范仲淹地下有知,兩人對酒話家常的時候不知會是怎樣的心情。


木劍溫不勝


《淮南子》記載的陰德

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
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

《淮南子.人間訓》中用了長篇幅論述了“因果”這個問題。在論述中也直接點出福禍皆是人們直接造就的。通篇長論裡,劉向及其文人門客旁徵博引、引經就典,字字珠璣,無不引人深思。典籍提到諸多方面,但是在這裡我們只引用其中一段,以此啟發自己,細細研讀“陰德”。

在《淮南子》中,治水的大禹、開化民智的契、傳授耕織的后稷,都是有大陰德的人,所有三位君王的後代仍然是君王,可職位陰德福厚了。除此之外,孔聖人恢復禮樂,教化世人,傳道受業,孔子的後人也多出大德之輩,人丁興旺不衰,這也是承了孔子的大德的。這些都是陰德澤厚的人。

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禹鑿龍門,闢伊 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 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闢地墾草,糞土種谷, 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後之後,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世。其後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


秦王嬴政爭霸天下、生靈塗炭,智伯侵地滅族,商鞅、李斯不得善終……這些都是福德淺薄的人。

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滅,商鞅支解,李斯車裂。

“上善若水”之德才是陰德

從之上我們大概可以意會的出這“陰德”的含義,應該是有兩種屬性的,一是“陰”,二是“德”。

陰,如其名,看不見的,不在光明之處的。這是與“陽德”不同的一種屬性。很多人說陰德是默默做好事,不為人所知,陽德則是為眾人所見所聞。其實不太贊同這種看的,陰確實有“不被所見”的意思,但是在這裡,個人感覺它的具體更應該是“上善若水”、由心而生、非刻意的。

“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其報於百姓也;郊望褅嘗,非求福於鬼神也。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

陰德應該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理所當然的狀態下發生的,這與被不被知道完全無關。正如《淮南子》中所說的,聖賢的君王布德施惠,不是做樣子給百姓看的;祭祀祖宗神靈,也不是對鬼神有所求。山高了自然會有云起,水深了,自然會有蛟龍棲息……心有善念,不會刻意於世人的眼光與言論,生於心,行於手足,這是水到渠成,應運而生,至於是在光明下,還是在黑暗裡,這並不重要。這不就是人們所說的“上善若水”嗎?

我們是不知道大禹的功德,還是不清楚孔子的事蹟?這些都是有大德的人,而他們的功德真的不為人所知嗎?當然不是!但這些人同樣也是有陰德澤厚之人。可見這“陰德”的“陰”並不是藏起來,看不見,而是“無中生有”,始於無法捉摸、虛無的心念,而非其他所有。

陰德的第二個屬性,便是德。什麼叫做德?救蒼生於水火是德,放過一隻螻蟻也是一種德。“德”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是為生靈的基礎屬性,只是有的人忘記了,有的人只看得見高大的,有的人以此為目的,有的人以此為手段,有的人以此為解脫……有多少人是為了善德本身而為之?

性本善,那性情使然的善與德,想必大多是要積大陰德的。

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
有陰行者,必有昭名。


魚者佩之


積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積陽德,一種是積陰德。俗話說善惡有報,經常積陽德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在未來的生活裡帶來福報。而經常積陰德的話,則在自己死後能夠上天堂,下輩子投個好人家。

在過去,很多迷信的人們看到別人做壞事,都好心相勸,讓那些壞人不要再繼續為惡了,要給自己積點陰德,不然死了之後是要下地獄的。我們經常聽這種類似的話,就不免有些疑問,人們常說的陰德到底是什麼?

根據這個詞語的解釋,我們可以得知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德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比如說有的人喜歡大張旗鼓的做好事,而有的人喜歡低調的做好事,都是做好事,但表現的形式卻是不一樣的。

俗話說種什麼因的什麼果,不管是哪一種做好事,都會得到回報。根據《了凡四訓》的解釋: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德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從這種解釋上來看,似乎上天也喜歡獎勵低調的人,因為在比較迷信的古代,上天代表著一種神秘的力量,大多數人覺得上天的賜福比所謂的群眾基礎有價值的多,於是大家都喜歡給自己積陰德。

在歷史上喜歡積陰德的人有很多,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這樣,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而且還心地善良,常做好事。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那種壞事做盡,但又偏偏也做好事來積陰德的呢?還真的有!


比如三國時期的大奸雄董卓,很少有人知道,董卓在年輕的時候,每當發現不平之事,都是仗義出手,除暴安良、伸張正義。惡吏惡霸更殺了一堆,在河西走廊大地上的威名赫赫,引得各路豪傑紛紛來投。

唐朝一代奸臣盧杞,在當年擔任虢州刺史的時候,由於連年災害,還要替皇家養三千頭豬,盧杞二話不說,大手一揮,將這三千頭豬全部殺掉給虢州分掉吃了,得到了當地百姓十二分的擁戴。

其實歷史上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有一些比較壞的人,因為迷信,每做一件壞事都要再做一件好事,來將罪孽給抵消。而有些人更是因為擔心做壞事以後會遭天譴,於是棄惡從善,做了個好人。

這樣看來的話,古代雖然有些東西比較迷信,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當道德與法律無法制約一些人的時候,說不定迷信某種東西,還能讓這些壞人有所顧忌,這也是一種比較積極的影響。


魏青衣


1.所謂陰德


陰德,即福報。

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德排在第四位,個人覺得有福之人,必有德,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陰者,即隱、閉、默。積陰德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行善事不圖回報,默默的付出。水滿則溢,當你善事做多了,福氣也就來了,這就是因果。


所謂的積陰德其實就是暗中做好事,不求回報。積陰德是發自內心的善舉,不是作秀,不為好看,亦不是通過幫助別人來抬高自己,而是真心實意幫助他人。


佛家講究福報,而積“陰德”會得天報,這是最大的福報,會福廕子孫後代。



2.怎樣才能積累陰德享福報呢?


講一個故事給你聽:一個商人,在半山腰買了一座宅子,依山傍水,風景很美,門前還有很大一片果園,商人花重金請了一位風水先生來家裡看風水。


快到家門口時商人看到妻子送一個遠方親戚出門,商人在遠處停下腳步,先生納悶兒,隨口問怎麼不繼續走了?商人回答:“這個親戚平日不經常來往,今天來我家想必是遇到了什麼難處需要幫忙,我現在過去他看到我難免尷尬,所以我們還是等他走遠再回去吧!”先生聽了沒說什麼。


等親戚走遠,他們走到家門口,商人忽然抬頭看到一群鳥在園中飛起,繼而停下了推門的手立在門口,先生又問:”到了家門口為何不進門?”商人說:“園中鳥驚起,想必是有領居家孩子在爬樹摘果子,我自推門而入怕驚了孩子從樹上掉下來摔壞了,還是等他們摘完了果子我再進去吧。”先生聽完對商人深鞠一躬,說:“福人居福地,像您這樣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不管住在哪裡都是福地,您平日的為人已經為自己和家人積累了福報,風水自然錯不了。”


還有,華人首富李嘉誠縱橫商海幾十年,在商界一直有很高的威望。他教育子女最簡單的道理便是:面對利益,如果能得七分一定要拿六分,多留一分給對方,這樣合作才能長久,生意也會越做越大。


所謂:愛出者返愛,福往者福來。 行善積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說遍佈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記人好處或是扶危濟困,亦或是助人於危難,都是行善積德。



3.舉手之勞的無聲善舉。


你有餘錢可以資助貧困學生讀書,給自己積福報,不要去養情人破壞別人家庭損陰德。

夜晚回家路上,看見收攤小販可以買點東西回家,買誰都是買,誰要是條件好也不至於起早貪黑擺攤。


撿到錢或者物儘量想辦法歸還施主,以己度人,誰丟了東西都會心急,也許你拾到的是人家的救命錢。


遇到老人或者小孩需要幫助的,儘量幫忙聯繫家人,或者送到當地派出所,以免出現意外,常盡能及之力。


總之,積陰德就是默默的幫助她人,也許是一杯水,或是一碗飯,也許是一次舉手之勞的幫忙,都會給人帶來方便,好事做多了,日積月累你的福報就來了。


事事輪迴,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會成為你日後的因果。做人多存善念,積善言,行善行,福報自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陰德”,有四重涵義:一、德。二、默默無聞之德。三、廕庇子孫之德。四、福報來生之德。嘗試論之。

《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什麼是道?道既是宇宙本體、萬物之源,又是運動規律和法則。道可道,非常道。不可說,不可說,非常不可說。大約而言,道,渾沌而成,無狀無象,是人的視聽無法觸及感覺的。道,空虛清靜卻又無處不在。

德,即是得。道在社會人生中得以顯現出來的相狀、行動,即是德。道不可觸摸,德卻可見。甲骨文中的德字,左部表示“行”,右邊是一隻眼睛,眼睛上邊還有直立的線條。大約是說,德可見,見於行動。又或是,行為端正,目不斜視,才是德。


在篆文中,德字眼睛下方又加了一個“心”。真正的德行,終須出於一顆誠心。


《道德經》說:“道生之,德畜之。”認為道生長萬物,德畜養萬物。後來的道教雖然和老子此人沒啥關係,但既然尊老子為太上老君,當然也要研究道德。道教《太平經》闡發了關於道德的理論,其中有說:

道者,天也,陽也,主生;德者,地也,陰也,主養。

道是陽,德為陰。可見,德,本來就是“陰德”,“陰德”,即是德。

默默無聞之德

有一種德行,是在大庭廣眾中做的,大家都看得見,稱為“陽善”。

有一種德行,是在默默無聞中施行的,人所不知,稱為“陰德”。比如葛洪《抱朴子》中所稱的“慈心於物,恕己及人,樂人之吉,愍人之苦。”一念心善,足稱“陰德”。暗中“賙人之急,救人之災”,也是“陰德”。

“陰德”,又稱為“陰騭”。道教有《文昌帝君陰騭文》,認為為善不揚名,獨處不作惡的陰騭,能得到帝君的庇佑。



廕庇子孫之德。

道家以為,暗行善事積陰德,人雖不知,但神知,還能將此陰德澤及後世子孫。與陰德相對應的,便是陰禍。多陰謀暗算,則致陰禍。

《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之言:“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陳平傳國至曾孫而以罪絕,如其言。漢高祖的另一重要謀士留侯張良,爵位僅能傳至其子,且在張良逝後十年便予以取消,後世不復紹封。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考論此事,認為張良有幾件事做得不地道,宜其如此:

劉邦攻嶢關,秦守將見大勢不妙,想求和,然後一起西襲咸陽,劉邦認為可以。秦軍鬆懈。張良獻計:“不如因其懈擊之。”遂引兵大破秦軍。

劉邦、項羽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皆為漢,鴻溝而東者皆為楚。項王歸漢王父母妻子。”項羽解而東歸,劉邦也準備引而西歸。張良此時勸劉邦不要“養虎自遺患”,於是,和平條約墨跡未乾,戰火重燃。後面就是垓下之圍,項羽最終自刎於烏江。

白居易《讀史》詩曰“陰德既必報,陰禍豈虛施。人事雖可罔,天道終難欺。

福報來生之德

我國本土宗教,只說人死有鬼魂。佛教傳入,其教義言鬼魂還能轉世投胎,再世為人。在這個意義上,此人今生的陰德,又可以福報於來生。

十無益

積陰德,宜真心誠意、全心全意。倘若此方行善,他方為惡,則無益。林則徐有一篇《十無益》,可給人以啟迪:


莫安排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話出自清代滿族文學家文康所著的《兒女英雄傳》。

青春年少時,我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其他神馬都是浮雲。認定知識就是力量,書中自有黃金屋,而風水、積陰德之說則是極度迷信的無稽之談。

可是初中還沒畢業,現實卻讓我第一次認識了“命”。因為家境貧寒,我無緣高中,從此斷了上大學的念想。

但是我並沒有屈服,還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命運一次又一次給我開玩笑,慢慢的我屈服於命運。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對命運、風水有了新的認識,開始相信命運、風水對人的影響。

一命:是指人先天的稟賦和條件,是人與人之間的先天差別。命與生俱來,屬於定數的範圍,由家庭背景和基因所決定。


有的人出生富貴之家,有的人出生貧困之家;有的人天生長得漂亮,而有的人天生長得醜陋;


有的人從小的聰明伶俐,有的人呆頭呆腦、有的人能長壽百歲,有的人英年早逝……

這些都不是自己所能選的,因為孩子不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


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是與生俱來的,貧困家庭的孩子與富貴家庭的孩子起點和平臺都不一樣。

基因決定命運,從遺傳學和概率的角度看,父母優秀的人,子女遺傳優秀基因的可能性更大。


命中註定你有運動天賦還是音樂天賦?天賦很大程度上決定你今後的工作和生活。

二運:運指人一生的際遇,是受家族行為、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人生選擇和偶然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一般具體指人的運氣,即人的行為在人這一生中,在大千世界裡的順暢度。

一個人命好,那麼這個人的運氣就會很好嗎?這個不一定的,因為運是充滿變數的。

比如天生有錢是命,偶爾買彩票就能中大獎變有錢,這是運。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也會有不同的運氣,運氣也是要與時俱進的。

瞭解命運是為了改變命運,而不是迷信命運。

三風水:風水指一個人的居住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對人的客觀影響。

風水是自然之妙,風水即不違背自然,這些都是外部的力量,“風水”很簡單,就是要靠著山,有風,有水。


山環水抱、藏風聚氣的環境,人會身心舒適而心情愉快。好的風水還給人積極健康的心理暗示。

處在這種環境下的人更有廣闊的胸襟和寬厚的性格,也就容易與人相處,受人尊敬而獲得好的運氣。


反之,經常處在閉塞、髒亂、陰暗的環境中,人的心情不好,心理也會不健康。

風水還指人文環境,即居家所在的社區或村莊的社會風氣,以及一個家庭的家風。


家族傳統和父母的為人處事,對引導孩子性格及價值觀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有這麼兩個都是幾十戶人的小村子,甲村子幾乎每年都有孩子考上大學,乙村子幾十年來就出過兩大學生。人們就說甲村子風水好,乙村子風水差。

其實只要走進這兩個村子,就會明白為什麼只隔一條河的兩個村子區別怎麼這麼大了。


甲村子村巷乾乾淨淨,家家戶戶勤勞肯幹,大人都沒有閒著的,孩子學習自然都很努力,當然風水好。

乙村子村巷到處是垃圾,大人三五成群湊在一起撲克麻將,孩子跟在旁邊看,學習自然也無所謂,當然風水差。

四積陰德:積德有積陽德與積陰德兩種。所謂陽德,就是有些人做善事故意想要讓別人看見,這是“有心為善”。



比如有的公司或明星,廣而告之的宣揚捐款多少,最後卻找各種藉口少捐甚至不捐。

“積陰德”,就是暗自幫助別人,做好事不留名。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心裡會有滿足感,還能把善傳播下去。

五讀書:指知識和技能對人自身能力的提升的重要作用。從古到今,寒門學子依靠讀書自己改變命運,效果有目共睹。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首先;讀書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選擇機會。


其次:通過讀書,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學到別人的經驗,人生就會少走彎路,也能發現成功的捷徑。所以說愛讀書的人都有好運氣。

人的一生,命和運,是很難改變的大勢,風水有選和改的可能。


天賦不夠,就要後天努力來湊。而積德和讀書,就是絕大多數人改變命運的有效途徑。


有書課堂


命理學認為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積德很大成分就是積陰德,這陰德在今天佛教說的比道教更多,但陰德是道教詞彙,出自《淮南子》。興揚在這裡簡單的說說如何積累陰德。

人在現世積德的陰德,因為是陰行往往是在後代子孫上得到福報。許多人為求祖宗庇佑每年給祖宗祭祀,但不願意為現世的父母、爺爺奶奶做點好事,就這樣你怎麼讓祖宗看得上你?故祖宗的陰德會庇佑後人,但很少會庇佑不孝子!這種陰德是最簡單易得的,只要盡孝就能得到祖先積累的陰德。

再者勿要做損陰德之事,《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說:“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不管壞事做的再隱蔽天理昭昭,這些事在陽世一輩子不案發,也會損害你的陰德,讓你福報減少,影響你的子孫後代。

《關聖帝君覺世經》中還認為人積累陰德可以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然後能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

經文之中說的可能有點重,惡念不存這個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人只要願意多做點好事,少做點壞事福報自然會來。


全真道士梁興揚


就是自己修行的德

就是人看不見的德

就是最美最大的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eee6bfddab339ecfd897b56d4e2a038\

話三句




事事輪迴,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會成為你日後的因果。 做人多存善念,積善言,積陰德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行善事不圖回報,默默的付出。水滿則溢,當你善事做多了,福氣也就來了,這就是因果。



積陰德是發自內心的善舉,不是作秀,不為好看,亦不是通過幫助別人來抬高自己,而是真心實意幫助他人。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



為什麼積德好呢?因為根據平衡法則,付出了就肯定會有相應的回報,如果你的付出別人給了你相應的好的回報,那這次的“積德”積分就清零了,如果沒有得到相應的好回報那你的“積德”積分榜上就有積分了,這個積分將會在你本人或與你緊密相關的人或物上體現好報,相當於給你相應的好報了,反之做壞事亦如此;這個宇宙遵循的就是“平衡原理”。



如果做了好事要回報,想給自己留個名什麼,這就叫無公無德。如做了好事不求回報,此心就是公德心,福報心。

古語有話:“陰德充盛,衝開五行”!不但自身得圓滿,亦福廕子孫後代也!


二叔專業批八字


先說答案

陰德:指的就是德。類似的詞還有《黃帝陰符經》裡的陰符。

陰,是不顯露的意思。

積陰德,是正統的華夏文化裡的一種說法,並不是後世被曲解的所謂為了來世過得好而去做好人好事的意思。

中國人講的“積陰德”,是說要人不離其宗,復歸於道。人得先有道,才能後有德。所謂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關於道德

人有了道,而後就能有德,有了德,無論是治身治家還是治國治天下,都會生存的更長久,傳承的更長久,萬世傳承,子孫以祭祀而不輟。

如果德就是一個人的金錢儲蓄的話,有道之人,是想著怎麼把生命的臍帶,須臾不離的汲於大道之中,不停的積攢自己的德,這樣德足全了,自己才能長久;

不道之人則相反,天賦之德,就是他的初始餘額,他後面不僅不想著怎麼多掙點錢,還一直處心積慮的想著,怎麼把這些老本都花光,兌換成花花綠綠的摸得著看得見的感官生活,這樣的話,他的一生,就不會很長久,也不會很順利。

很多人追逐一切,唯獨不想著積德。人的生命,德是續航餘額,誰的餘額越多,誰就生存的更長久,誰的餘額越少,誰就會早早的不道早已。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有這樣的話語:

善者非以賞故善也。

王者以賞勸善,志士蒙其賞而恥之,小人懷其賞而飾善,而偽滋生,而賞滋濫。

乃流俗復有陰德之說,謂可勸天下以善,而挾善以求福於鬼神,俗之偷也,不可救藥也。

陰德之說,後世浮屠竊之,以誘天下之愚不肖,冀止其惡。

然充其說,至於活一昆蟲,施一簞豆,而豫望無窮之利。

迨其死,無可徼之幸,而又期之他生。驅愚民,脅君子,而道遂喪於人心。

社會上,為了迎合很多人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也開始做起來了“積德”買賣。

讓人花錢去充值,做善事去充值,折騰這個那個去充值,把一樁樁庸俗透頂的買賣,都做成了行為藝術。

其實,沒有道哪裡的德?

積德只有唯一的一個途徑,那就是:

先有道,而後才有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