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棄阿里所有權

國內科技互聯網類的新聞,有一個消息來源,那就是翻譯境外媒體的信息。英國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道了一則信息,就是互聯網巨頭阿里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已不再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可變利益實體(VIE)的所有人,這些可變利益實體持有公司在國內營運的執照和某些資產。

馬雲棄阿里所有權

阿里巴巴VIE結構變動引起大眾關注

其實,阿里巴巴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佈了2018財年全年業績報告,也就是20-F文件,裡面提到了這個事情。只不過當時國內科技和財經媒體都關注到了阿里巴巴賺了多少錢,什麼業務賺錢多,並沒有關注阿里巴巴VIE控制權變化的事情。

看一下阿里巴巴的官方解釋:阿里巴巴將 VIE 實體的股東由馬雲和謝世煌調整為通過有限責任公司(LLC)和有限責任合夥(LLP)的形式控制,這些實體由阿里巴巴合夥人或阿里巴巴管理層成員通過有限合夥實體間接持有。我們進行此項調整,把相應股權交由合夥人持有,將保證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減少關鍵人員風險,提高VIE實體股權的穩定性。VIE實體結構的調整,不涉及阿里巴巴集團層面的股權調整,也不影響阿里巴巴合夥人機制,馬雲仍將擔任阿里巴巴合夥人並繼續在阿里巴巴合夥人機制中發揮重要影響力。

馬雲棄阿里所有權

涉及到新聞的馬雲總是焦點

其實,既然阿里巴巴已經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佈了20-F文件,所以沒必要再通過新聞稿發佈這樣的信息。這和特斯拉的董事長兼CEO埃隆馬斯克做法恰好相反,馬斯克沒有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公告,而是在推特上發信息說自己的想法。結果馬斯克個人和特斯拉公司分別被罰了2000萬美金,並且馬斯克還必須辭去董事長的職位。兩相對比,阿里巴巴做的事情中規中矩,符合美國證券交易的監管要求。

馬雲棄阿里所有權

金融時報是英國著名財經媒體

為什麼事情過去了兩個多月才被關注到?第一個原因是國內科技互聯網媒體的來源之一是翻譯國外大牌媒體的內容,英國金融時報當然是在地球上有影響力的媒體,所以就跟風報道了。第二個原因是阿里巴巴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20-F文件是英文的,沒有中文版。這對於大部分國內科技媒體來說,似乎還有些閱讀障礙,說會話,英文不溜看不懂啊,反正本文就是在20-F裡扒拉了半天。

馬雲棄阿里所有權

VIE的意思是協議控制

對於大眾吃瓜群眾來說?還是有點糊塗,什麼是VIE結構?VIE,全稱為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翻譯為“可變利益實體”,又稱之為“協議控制”。目前國內直接註冊的公司,如果去美國上市,既不符合國內法律法規的監管要求,也不符合美國證券交易監管機構的要求。因為雙方法律不同,政策不同,納稅計算方法也不同。那有沒有解決辦法呢?VIE就是救命的那根稻草。通過在一些納稅比較便宜的地區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一些符合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然後通過簽署協議的形式,把在國內的這些公司的權益歸屬於這些境外註冊的企業。這樣,美國上市監管這些島上註冊的企業,國內法律監管國內的這些經營實體。是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

馬雲棄阿里所有權

新浪也是VIE結構美國上市

哪一些公司在用VIE結構在美國上市啊?大部分都是。比如百度、新浪、搜狐、網易等一百多個在美國上市的國內公司採用的VIE結構。由於歷史原因,阿里巴巴的VIE公司都控制在馬雲和謝世煌手裡。謝世煌是阿里十八羅漢之一,也是馬雲最信任的人之一,負責阿里投資業務。根據阿里巴巴的20-F文件,今後這些VIE公司的控制權將會交給阿里巴巴的高級管理人員或合夥人。根據阿里巴巴官網的介紹,高級管理人員一共有17位:馬雲、蔡崇信、張勇、J. Michael Evans、武衛、童文紅、張建鋒、吳敏芝、石義德、鄭俊芳、趙穎、董本洪、胡曉明、戴珊、楊偉東、蔣凡、靖捷。但是阿里巴巴並沒有公佈VIE公司具體交到那幾個人的手裡。

馬雲棄阿里所有權

張勇也是阿里巴巴高層管理

媒體紛紛說馬雲棄阿里所有權是一種誤讀,只是阿里巴巴為了減少風險的一種VIE結構變動策略。說白了,不至於馬雲或謝世煌遇到個人繁忙的時候,很多法律文件無法得到及時簽署。而分散一下或改變一下結構,這種風險就降低了。最起碼,馬雲不會再為了公司一大堆文件簽字到手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