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上善若水,積善成德

許家印:上善若水,積善成德

9月13日,第十屆中華慈善獎在京頒給了一批為慈善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讓全國人民再一次對這些慈善者禮讚。筆者數列了十屆中華慈善獎的全部名單,發現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竟連續八次獲此殊榮,並且成為全國慈善業內捐贈現金金額最多的一位,其捐贈善款達100多億元。令人格外敬佩。

許家印的恆大集團,其實並不是國內最老牌和資產最雄厚的民營企業,從成立公司之初至今,才22年時間。只在近幾年裡,公司在許家印的正確領導下,把握了市場開拓與創新,取得了灼人的業績與效益。許家印本人也一直是位非常低調的人,即使是現在,你很難相信他口袋裡揣了一張百億元的現金支票,到貴州最貧困的山區畢節去無償地送錢,途中自己卻與幾位集團同事在機場吃方便麵……這是筆者去年到貴州畢節採訪時親眼所見的事。

感動人的場面還有一幕:那年春節前,許家印第一次踏上畢節市貧困人口最多的大方縣境,當得知該縣有28萬貧困百姓過年都有可能聞不到油腥味時,他立即從自己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分公司那兒調來整整60輛大卡車的萊油,“不管是不是貧困戶,每戶送一桶”,就這樣,全縣28萬戶老百姓每家都收到了一桶香噴噴的油。5800戶的貧困家庭則每戶還發到了200元現金……送油的車隊浩浩蕩蕩,送錢的人挨家挨戶走,可山區的百姓卻並不知道這是誰送給他們的油、誰送來了過年錢,只聽鄉親們口口聲聲“感謝政府”“感謝黨”。事先,許家印給公司的人訂了一條鐵的紀律:不準在現場出現一條有“恆大”二字的任何標語之類的東西,也不準跟當地百姓說一聲是“恆大”送的錢與物。“我們是去向給山區百姓報答的,報答別人就得用真心真情,哪有這個時候去求張揚、露臉呢?”許家印說。

兩次與許家印做善事時的不期而遇,使筆者曾四次深入畢節山區現場,探究許家印帶善款去幫扶貧困山區的真相,結果讓我意想不到的是:許家印和他的恆大集團在畢節市竟立下如此誓言:無償資助110億元,用五年時間幫助該地區103萬貧困百姓全部脫貧。外人不知,可筆者知道,許家印和他的“恆大”,不僅無償給了畢節110億元的幫扶脫貧善款,而且派出近3000名扶貧隊員,他們都是青一色的恆大員工和集團中高層骨幹。這3000人在畢節5年扶貧期間,許家印和“恆大”又得拿出近60億資金來支付他們的工資、福利及山區野外補貼。我知道,所有這些額外的支出,許家印從來沒有把它列入對社會公佈的“慈善款”數目之中。其實,這些年來,許家印向貧困山區和社會各界資助的各種名目的善款,有何止這些!他從沒讓人算入他的善舉之中。

現在的許家印,是個多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首善,又是累計向國家交稅達1850億的恆大集團掌門人,說來也是個有名有姓的富人了,但他曾經也是個貧困家庭出身的苦孩子。他常這樣說:“沒有國家改革開放恢復高考,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當年每月給我14元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和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講良心,講報恩,是古人教我們做人的一個基本道理。人富有了,做善舉,本也該是屬於“基本良心”。現在有錢的人也多了,做善舉的人和單位不少。但為什麼社會上常對一些也捐了很多錢、做了些善舉的人並不買賬、並不叫好,這是因為有些人做善事、善舉的時候,心不夠純、情不夠真,而且有些善舉的背後另有其他的目的性,且出手也明顯讓人感覺太“小氣”。所以,對這類人的善舉,社會並不認同和叫好。

古人曰:上善若水。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前者講的是,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樣,因為水是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的。後一句話講的是,堅持和一貫的做好事、善事,是一個人內在高尚品質的自然外溢,無須任何做作。許家印的企業還沒有登頂中國和世界企業界的最高峰,他公司的財力和實力還在繼續積聚途中,然而他已經連續八年成為“中華慈善獎”的得主和“中國首善”,這一點很不容易。有一點是我們需要向他學習:他做善事和善舉,源於他內心的真切情感和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熱愛及感恩之心,所以我們言其是真善者。對像他這樣的真善者,社會都會仰視和尊敬他們,同時也會對他們的事業給予最有力的支持。(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