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不学礼无以立,浩荡中华,德爱天下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 化。农业大国靠天吃饭,孕育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世俗社会以“和”为贵,催生出“君子风范 的礼仪文化,二者共同展示了礼仪之邦的深刻内涵。 中国关于礼仪的典故很多,体现出中华民族素 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 之邦。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礼仪,不学礼无以立,浩荡中华,德爱天下

礼仪是人们在语言、行为等方面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并 要求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形 成、丰富和沉淀。 “礼”和“仪”在我国社会早期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古代的礼,最初措祭神的器物和仪式活动,体现在礼法礼制和仪 式等方面,是一种抽象的表达。《说文解字》中说到:“礼,履 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主要有四层意思:一是政治制 度;二是敬意的通称;三是表尊敬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四是指 礼物、礼品。

中国古代礼仪,不学礼无以立,浩荡中华,德爱天下

谦和礼让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 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 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 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 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的道理,使全家人都 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 结友爱的典范。

中国古代礼仪,不学礼无以立,浩荡中华,德爱天下

尊师重道

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中国古代礼仪,不学礼无以立,浩荡中华,德爱天下

君子风度

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最血气方刚、最有性格的一个。子 路被卫国权臣孔悝用为邑宰。后来卫国发生政变,子路 认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参与战斗。他的帽 缨被击断了。子路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把缨 系好,从容就死。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了内乱,马上说:“嗟乎,由死 矣!”孔子太了解子路了,早就知道他这个既勇且忠的学生会不得善终。

中国古代礼仪,不学礼无以立,浩荡中华,德爱天下

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屡次的外族入侵消逝了很多,依然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存下来,我们应该珍惜,不学礼无以立,浩荡中华,德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