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的石油师师长——张复振

张复振,1907年出生在山东莘县古云镇阎庄村(当时属观城县四区)。1924年从戎,先后从军于冯玉祥、杨虎城的部队,后升任团长,1936年率部参加西安事变。1938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97团团长,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率国民革命军第38军17师于河南洛宁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在刘邓大军中任师长,屡立战功。1952年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命令,所在5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张复振同志仍任师长,并兼任玉门矿务局副局长、玉门巿巿长,组建石油运输公司负责原油东运。1953年,石油部成立了石油运输公司,张复振担任运输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石油师师长”张复振扎根戈壁、一心为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中,培养了第一支“拖不烂、打不垮”的石油运输野战军队伍,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公而忘私的几件小事同样感人至深,颇具教育意义。

1953年3月,经过一年多组织上、思想上、文化上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准备,张复振率领全师近8000名指战员千里奔波到达玉门油矿,并担任了玉门矿务局第一副局长职务。为了使“石油师”指战员扎根玉门,开发建设好油矿,张复振首先以身作则,让妻子到油矿工作,真真正正在油矿安家落户。

到玉门以后,张复振日夜操劳,首先关心的是怎样把12万职工和家属的生活搞好,却完全不考虑自家的困难。那时,张复振夫妇二人的工资要负担全家8口人的生活,手头非常拮据。他的一名老部下于心不忍,主动找到工会组织,希望能给予老师长全家一点儿救济。张复振得知此事后却说:“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时期,还非常困难,我们不能带头伸手要救济,要好好地想着干好工作。”

身兼数职的张复振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他为不少人解决了工作安排、工作调动等各种各样的具体困难,却从来不会利用职权解决自己亲属的困难。

1959年,张复振的长孙张荣森在莘县老家实在熬不过去了,便到敦煌运输公司来找自己当“大官”的爷爷谋一份差事。谁知张复振却教育他说:“咱家不能搞这个特殊,当工人与当农民都很光荣,只是分工不同。希望你回家去,安心务农,那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张荣森返回故乡后,从此安心务农,因为表现优秀,后来还当选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在鲁西大地上耕耘了一辈子。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张复振的长子,也就是张荣森的父亲张英同志是一名烈士,早在淮海战役时就牺牲了!

据统计,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艰苦奋斗历程中,先后有100多名石油师转业干部在全石油系统担任了司局以上领导工作,其中有部长和副部长(级)8名、局级100多人。张复振培养和推荐了这么多人,却从不让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沾光”。

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将军比张复振年轻7岁,两人在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共同奋斗的历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余秋里部长第一次来到敦煌基地张复振家时,他们全家老小8口住在一处50平米左右的小房子里,拥挤不堪。余秋里立即要求公司专门给他家重新修一栋房子,但张复振坚决不同意,阻止了正准备着手动工修房子的部门。第二次余秋里到敦煌,看到他们家还住在那处旧房子里,便批评相关部门的人,他说:“你们张经理岁数大了,家中人多,挤在一个那么小的房子里,连身都转不过,让他怎么休息?这是我决定的,不仅要盖,而且要盖好一点儿。这事我要亲自落实。”

可房子修好之后,张复振还是迟迟不肯搬入。听说余秋里部长又要来敦煌基地了,这下可急坏了有关部门。他们几次三番地苦苦请求张复振说:“您再不搬进去,余部长来了可又要训我们了。”最后,张复振不得已才同意搬家,但条件是公司的另一位住房紧张的领导必须同时搬入。

1966年石油运输队伍东迁西调任务完成后,石油部领导考虑到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张复振已在戈壁大漠和高原上辛苦奔波了14个年头,决定调他到北京石油部机关工作,让他在晚年过一段相对舒适的生活。但病痛缠身的张复振婉言谢绝了组织的照顾,依然坚守在石油运输公司基地,奋战在石油工业一线。

1968年,张复振不幸去世后,余秋里感到十分悲痛,专门写文章纪念。他写道:“张复振同志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为石油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一切,我们永远怀念他。”

1985年7月17日,在张复振率部回归40周年这一天,石油工业部在中原油田黄河园林为张复振举行了隆重的立碑揭幕大会,以追念表彰他光辉的一生。(江保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