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全盘否认传统文化?

微笑转身不见你


全盘否认传统文化,是谓“全盘西化论”。这个论调,在过去中国的“思想市场”中,曾流行一时,至今还可能余音袅袅。

论历史,全盘西化论的思想渊源起于晚清及民国。从文献上看,1918年7月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已露端倪;1929年胡适《中国今日之文化冲突》中率先使用了"wholesale westernization"(全盘西化)这一口号;在此期间,新文化运动鼎足而三的另一位主将鲁迅,在其杂文中也反复隐约提及,呼之欲出,且态度最决绝。


(图:陈独秀《孔教研究》,见《每周评论》杂志1919年5月4日第20号,第4版

而最早明确提出“彻底全盘西化”这一文化主张并加以论证的,是当时岭南大学校长、即后来礼迎陈寅恪南下的陈序经。在1935年前后兴起的那场著名的“全盘西化”论争中,陈氏写了《东西文化观》等著作,力主中国务必要完全地告别过去,迎接西方文明。因为他认为,文化的吸收,应该是整体性的,中国今后若要转换为现代国家,获取新生,就必须消解传统的一切负面因素和干扰,彻底采纳与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而非只是随意截取其部分内容,调和折衷,不中不西,非驴非马,尾大不掉,功败垂成。

随着后来新政权的建立,很多论争偃旗息鼓,“全盘西化”争论也就被按下不表。但是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就此生根,阴魂不散,在台湾的60年代和大陆的80年代,都曾死灰复燃,今犹未歇。


在我看来, “全盘西化论”,表面上只是关涉文化方向的选择,而实际上,它的潜在意涵,是我们这个国家终将走向何方的问题。


怎么可以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难道这一切都是犯贱?现今很多朋友一听此论,就急火攻心,上纲上线,以为提出者什么“公知”,什么“带路党”,别有用心,其心可诛,其实这种愤懑大可不必。因为民国以来的倡导者,察看他们一生行事,清一色都可称爱国者、民族主义者,他们激烈、全面地否定故国传统,何尝不是沉痛于怀,何尝不是期待中国的强盛,何尝不是盼望明天会更好?

(图:右起陈序经、陈寅恪、姜亮夫,1950年代在广州中山纪念堂)

“全盘西化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的落后挨打时段。在救亡图存的焦虑中,一些中国有识志士纷纷检讨自身,寻求药方,主张各式各类。而其中一批人,尤其以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群为主力,所取的方针,是不约而同的以批判求建设,并在当时时代风潮影响下,将一切落后作了 “文化归因”:认为中国“百事不如人”的根底在于文化不行。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没落的、腐朽的文化,是与现代文明绝对对立、水火不相容的,因此只有无情地、全盘地否定和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彻底学习他们先进的制度与文化,才能复兴中国,走进康庄大道。

这种激烈的、极端的反传统“文化归因”思潮,在整个民国时代都非常盛行——就犹如我们现在喜欢把所有问题最终导源到“制度因素”中去一样。但是,以我看来,此论提出者,并非媚俗与媚众,更非图权与谋利——他们甚至早已清醒地意识到这样说将成为“时代的牺牲者”,成为所有人的对立面。可以说,这些人,都是些独立知识分子,独立于政府,独立于商业利益,独立于西方霸权式的意识形态,也独立于故国的文化传统。他们唯一没有独立在外的,始终是自己的国家与民族。

(图:陈独秀、胡适这两位安徽老乡的蜡像)

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们,陈独秀也好,胡适也好,鲁迅也好,陈序经也罢,都不是传统文化的敌人,甚至是孺慕者。陈独秀深究文字学,晚年以此自娱;胡适同时力倡“整理国故”,希冀能够“文明转化”,取精用弘;鲁迅呢,更是古典学的一代大家;连陈序经这位留洋学生,表面上是顽固的全盘西化论者,而生活中行事完全是中国传统礼教做派。包括后来的李敖、“河殇派”,都可作如是观。

也就是说,全盘西化论者,倘若该受指责,只能说他们心情太过急切,开出的药方简直“饮鸩止渴”。“春秋责备贤者”,他们如此激烈地指责、攻击甚至是诋毁文化传统,无非是因为国家危亡,导致整整几代中国人不仅文化不自信,制度不自信,甚至连人种都不自信。这是一个可悲的时代,是家国之殇,也是知识分子之痛。


但是,另一个问题也会跟着出来:“全盘西化论者”难道真的是如此愚不可及吗,以他们的中西通贯,难道看不到这样极端的理念有着瑕疵重重,甚至有可能领着人们走向更黑暗的死路吗?

(图:鲁迅等人身处的中国社会)

答案又显然不是。只要略略通读陈序经、胡适、鲁迅诸人文集,即可明白,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表面上念兹在兹的所谓“全盘西化论”,终究只是一种策略。它是“救亡驱动”下不得已的主张,也是是含蓄的、试探性的权宜之计。

用安.兰德的话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敌意”。就像鲁迅所感慨的,中国传统的力量太过强大,中国文化的惯性太难扭正,而中国人的心理沉疴也是积重难返,正常的探讨、理性的建言、平和的商榷根本无济于事。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他沉痛写到:

“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胡适则深受英美文化中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很大,同样也认为,如此紧张时刻无法再从容辩论,所以,他明确说过,他提出“全盘西化”的口号,纯粹只是为了宣传上的需要,至于这种宣传是否具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大可不必去管他;而陈序经更宣称不愿做“时代的投机者”,他说,他对“持复古与折中论调者异常痛恨”,认为如果连口号都要折中,那么就“不只是本身上的错误,而且生出最大的危险来”,所以他愿意以极端的论调故意耸人听闻,备受攻讦,在所不惜。

可以说,全盘西化论,本身只是代表一种态度,一种要求,一种策略。它的用意,本是对盲目“奴隶的自信”的狙击,为了不被“倒行逆施”,不得已夸张其辞,激烈其事,为了能够成功,没有成为理性的代言人,可谓用心良苦。

而实际上, “全盘西化论”落到实践,并且在施行上最彻底的,是来自德国古城特里尔市的主义:从顶层制度、到经济基础,到文化传统,大破大立,是完全摧枯拉朽式的,你能说这个无数人浴血献身从西方取来的“经”是别有用心,以夷乱夏吗?


我们今天对“全盘西化论”这个提法颇有微词,觉得被冒犯了,但平心而论,怎么可以否认,这个观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曾协助现代文明价值观冲出传统重重包围圈、落地中国所起的贡献?

在我看来,这批提出者,更像是一群哈耶克所说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希冀着,这样的立场能够拯救这个国家,逃出铁屋子,走进现代文明的辉光中。他们实是无奈、智慧而悲怆的爱国者。

现在,我不知道还有哪位知识分子继续提“全盘西化论”,只就我有限的阅读和接触而言,没有见过。即便现在,假设还有哪位学者老调重弹,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更不会莫名其妙地将学术问题无限放大到民族国家的高度,以“文化革命”的语言上纲上线。

毕竟,那种意图控制所有的思想,完全限制其他思想传播的产品,才是科斯所说的“最坏的思想产品”;而那种视不同思想和观念为异端,必欲除之以后快的想法,才是真正的“知识恐怖分子”吧,与之相比遗害,神神叨叨的“全盘西化论”算的了什么呢?

2018,9,16,晚闲扯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有一类传统文化批判者的重点在于说保护传统文化没意义,而且西方发展又好又早,我们应该全盘抛弃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连带着佛教道教都是封建迷信,西方的宗教信仰才先进!于是还有一神比多神好之说。此类人中的佼佼者,更有让中国应该被西方殖民数百年的奇谈。

但我们可以回想历史,来想想这对吗?

就以西方为例,我们熟知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是西方文化崛起史诗,在这段历史中西方不断的抛弃基督教传统,去追思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你要问这个有意义吗?历史是文艺复兴就源于古希腊文化回流到西方啊!所以如果你要是听人说因为一神比多神好,所以西方发展的好,那么应该问问被天主教毁灭的古希腊文化,为何在中东地区以文献的方式保存上千年才回到西方。

就说我们身边的事情吧!如果一切习以为常的事情都源于历史,如果我告诉你中秋节不是团圆的日子,中秋节应该是分离的日子,这天传统是家里人决不可相见!如违背就不传统了。你会怎么想?肯定觉得这是神经病吧!

但是如果我们不保护传统文化,忘记我们的历史,淡忘我们的文字,到最后我们的过去就由他人诉说。别人可以写中秋节就是你们祖宗习惯就是不相见,也可以写你们祖先如何如何卑微、龌龊、奴性、愚昧,他们的祖先如何高大上、伟光正。

这并非耸人听闻,这是他们正在干的事情,这几年网上不是有给秦桧、汪精卫翻案的吗?还有说什么脏唐臭汉,你以为只有网文这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术界还兴起了新清史的研究,这个研究以分离各个民族为主要特点,以西方殖民的思想阐述清朝历史,为民族分裂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最朴素的信仰)

还有各种大师高人,他们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研究的都是怎么赚钱盈利,为此写一些看了之后你就如何如何,读了之后境界里面提高!高等的还会出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先贤,这些看似是在说传统文化,但其效果完全是给批判传统文化的人提供素材!

如果你是通过这些渠道去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你要么觉得传统文化浅薄势力,要么觉得我们祖先都是垃圾,传统文化都是糟粕。

如果这类人越来越多,愿意了解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以后高人大师也会没饭吃!因为批判传统文化的人会越来越多,知道有高人大师特别喜欢看兴扬的文章,这里劝你们一句给你们的徒子徒孙留点活路吧!正儿八经了解一下传统文化吧!

当批判传统文化的人彻底掌握话语权,那么他们可以肆意解释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可以通过阐述,让你怀疑人生,然后在西方文明前自惭形秽,继而迷信西方文明。然后我们子子孙孙就会像我们遗忘祖先一样,遗忘我们,觉得自己的祖先就是垃圾,他们的文化思想都是糟粕。

如果你要问保护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最现实的意义。


全真道士梁兴扬


我们都知道,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源之所在,虽然易经有着如此高的学术地位,千百年来,它的智慧哺育着我们一代代华夏子女...

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易经对于现代人却很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对易经有着错误的偏见,认为易经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书,他们认为易经头到脚压根就是迷信书,往往都是避而远之。

每每我看见这样的言论或行为,都令我无比的痛心疾首。可悲我优秀的传统易经文化被误会,又可叹我们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我想再次发声,为易经正名,给那些对易经存在认识片面性的群体科普一次。

关于《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衍生著作也是百花齐放。

有人说《易经》是反映历法的,譬如远在古代,就有专门管理天文历法的官职,叫做司天监,说的正是由易经知识结合天文确立的历法。

有人认为《易经》是用来占卜预测的,如“八卦定吉凶”之说。而且,夏、商、周时期国家均专门设立占卜的官员,遇到重大决策时以此来判断吉凶祸福。

有人认为《易经》是用来一本军事政治书,比如古人根据易经研究推演出来的各种军事阵法,知名的有八卦阵、鸳鸯阵等,除此之外,古人还用易经的占卜预测功能和哲学思想输出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有人认为《易经》是一部医学著作书,易经所讲的阴阳和合之道以及其它方面的易学原理和中医是相通的,古代更有“不知易不可为医”的说法,都说明了易经与中医的紧密联系。

还有人认为,《易经》是反映数学的,如德国的莱布尼兹在1716年就指出:“伏羲氏所推演的八卦中蕴含着二进制原理”。

我告诉大家,这都没有说错,这就是易经。跟我们熟知的《红楼梦》一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与此同时,我还想用一组数据统计结果来说明,易自伏羲创立以后,是从古至今研究人数最多,研究延伸字数最多的一部经典著作,成为儒家、道家、方士争相研究和阐述的对象;即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也要把《易经》保留下来。后世的历法、占卜、星象、风水、八字命理、相法、军事、医药乃至于人文哲学的研究,莫不以此为基奠。其充满的智慧不仅深刻地浸染着中国的文明,而且对西方的科技和人文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于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一本必学书,易经是我们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必读书,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

它超乎一切宗派。儒家从自己的角度去阐释它,它就是“儒家易”;

佛家从自己的角度去发挥它,它就是“佛家易”;

道家从修道的角度去研究它,它就是“道家易”;

......

追根溯源,我们从根源上再来探索一下《易经》是什么?

据《易经系辞下》中记载: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有同样类似记载的还有《三皇本纪》

在正史《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通过上面的古文献记载,我们看到易经最初是在人文始祖伏羲氏发明创造的。易经在产生之初就是为大众服务的,原始部落时期可以用它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通过观察天文星体的位置来确立时令,看看最近该种什么;又比如今天准备出去打猎,要看看有没有雨;又或者有新人要结婚了,看看哪天是良辰吉日等等。

总而言之,易经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古人总结出的一套抽象而又具体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说白了易经就是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的总结自然规律而成的一部经典,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让后人可以少走弯路,趋吉避凶。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阶级的产生,易经就成为了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统治阶级(即帝王)用易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目的是为了顺应天下大势,巩固政权、强盛国家。

《易经》是用卦象来反映和认识整个宇宙和事物发展规律的书。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认识自然和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再进一步精确的话就是用一张“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作为运算核心来揭示这种规律和方法论的。

所以说呢,我们当代人要好好学习易经,享受古人留下来的易学智慧带给生活的便利,我们也有必要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易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也能体会到这种福慧。


我的黄历


因为,传统文化强调做人,否定了传统文化,就可以不做人了。


阿奇100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提出“全面复兴民族文化”的问题?

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中国崛起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不自信的大量存在。

中国近代以来屈辱的历史证明;不学习西方文化一定会继续落后挨打。所以,不惜中国固有文化价值,直接提出“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主张。这些主张成为中国近现代的一股主流,延续了将近一百年。

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人只要努力学习,是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

于是,一个全面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潮也显露出来了。

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由于这种原因吧,比如,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是根据中国具体的情况去研究解决,而是说中国的文化根有先天的不足,所以,必须永永远远要西化,西化不够还要全面西化,汉字也是落后,汉语都应该废除,直接使用英语与世界同步。

包括,中国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经济体制,总之,中国文化没有保留的必要,西方文化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用先进的西方替代落后的中国文化,这是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这就是主张全面西化的精神。

如果说是中国在一个绝对落后的清末民初,这些主张虽然激进,是一副猛药,就像鲁迅所说必须下猛药给中国实施休克疗法。

但是,现在的中国,是一个走过了绝对落后时代的中国。

中国已经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数十倍。

那么,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文化体,怎么屹立于世界?

应该看到,就科学技术而言,西方仍然是创造主体和引领主体,特别是一些高科技,西方对中国也是开放有限的。

世界规则基本是西方的“游戏规则”,不公平,不合理,不交流的主动权仍然在西方。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西化的路已经走到尽头了。

现在是中国需要主动提出自己的发展方向的时候,而不是“全面西化”的时候。所以,全面西化,不如说是一种一厢情愿,也是不能全面下去的。

于是,这些没有市场的全面西化论者,总是对传统文化毫不留情地批判。

我们说,传统文化毕竟是古代封建社会体制之下的文化,从自然科学到文化艺术,都不免有一些历史的局限。

例如,音乐,绘画,舞蹈,建筑等等。但是,我们可以运用西方优秀文化武装自己的文化,灵魂还是中国的灵魂就好。

而一些人总是批判中国文化“没有现代性”。

比如说中国画很落后,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消极情趣。

其实,中国画早已完成了历史革命,走在世界的前面,只不过我们自己觉得落后,在西方,人家都在学习中国画,认为先进得不得了。

例如,被西方捧得很高个梵高、毕加索,他们都是学习中国画的积极分子。由于他们在中国画里找到了中国的智慧和灵感,所以,他们才有很大的创造,令西方耳目一新。

现在,学习中国画的西方画家很多,中国画给他们很多灵感。

所以,我们要对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你不信,世界也不是傻子,他们信,有可能,他们会重新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


千千千里马


对传统文化也需要一定的梳理,方可达到古为今用,对外来文化也需梳理,才能达到洋为中用。这梳理标准问题?最基本的是有利中国发展。若是以儒学上照搬孔子那一套,那我们的社会就倒退到奴隶社会。若是学外来的,好的科学知识没学来,倒是不该学倒是学来了~。


用户40769126159


传统文化几千年传承并根深中华民族大地上,发展成叶枝繁茂并开花结果。谁能动摇!否认只是无庸之小人,自以判逆之不孝之子谈不上中国人。吸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及西方之文化加以现用才有可能!


阳光流浪1


这个问题有点庞大,我反对只是企图利用传统文化否定和修改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除此之外,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毫无疑义地加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国人民要谨记过去的惨痛教训,应该接受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先进制度,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

一个民族失去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本民族的特征。将变得一无是处,中国人当中如果存在否定自己传统文化的人,那就是民族的败类,国家的罪人。现在事传统文化很热的一个时代,国学热,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认为这很好,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要把他放到历史的经验里去评判它。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最丰富的史料典籍,没有任何国家有像中国这样多的文学财富,另一方面,中国也创造了很多珍宝,包括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思想遗产。有些东西到现在还在发挥他的作用,比如说中医,书法,围棋。和任何事物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存在的一些不足。这就会被思想不坚定的人拿去另做文章,世界各国都要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但是社会大发展的一个趋势。有些国家很顺利,有些国家则蜿蜒迂回曲折艰难的完成了封建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后面发展起来的国家里边,中国是丧失掉了很多机会的一个国家。600年前郑和七次下西洋,首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87年,为什么它没有成为中国的高伦布?原因很简单,他的活动不具有科学性,不求利益,这是为了宣扬国威而漂洋过海的,全部的经费都要靠财政拨款,数额太大支撑不下去了被迫停止。他第一次下西洋的人数高达两万8000人,哥伦布的船队最多也就1100多人。当时正值所谓的地理大发现时期,航海和远洋贸易,推动世界的前进这一次机会,中国丧失掉了。

第二次机会是16世纪明末清初东西文化出现交流的高潮。以利马窦为代表,他1582年到达澳门,后来又来到北京,在北京生活了十年,带来了非常多的西方的科学技术。举一个例子中国自己的历法在元明时代一再出现测算失误,吸收伊斯兰历法也解决不了。利玛窦和他的同伴,汤若望等传教士带来的西洋天文历法解决了这些问题。沿用至今的阴历就是这些传教士及其学生的工作成果,利玛窦还带来了一幅世界地图,让中国人知道,中国在世界的东方,而不是在世界的中央。

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家学派。而儒学是讲伦理和政治讲的最多,从西汉开始就强调以孝治天下,把家族伦理扩展到整个国家的治理方面。后来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制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体现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宗法专制。伦理与政治的结合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完全符合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是自然经济,经济状态比较稳定。可是人要现代化,社会要现代化,然后必须将个人权力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要变成现在的公民,为了维护公民的尊严,现在公民的权利是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以来,因为要维护宗法专制,维护三纲五常,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传统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汉族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建立基本制度的根本,这种提议本来就是荒唐的。所有有的人就会拿来说事!


art严玊


全盘否认传统文化和全盘西化都是错误的;同样地,全盘坚守传统文化和全盘否定外来文化也是错误地。根据黑格尔逻辑学中任何哲学都不会被消灭而只是会成为新哲学组成部分或历程分析,大可坚持改革开放引进新思想、去伪存真、探究本土文化新天地,死守和无根地僵硬接收都是无根据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实用主义”追求过甚,有效但格局不大,影响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积淀性。对于别有用心的文化侵略,我们必须维护本土文化中更优秀的、更有价值的、更具精神代表的东西,识破其糟粕、偶然、理想、无政府、迷茫的东西。总之,如果你心中成长的那把尺度(三观)如果不足够强大,无法分辨是非优劣,你就谈不上发展和弘扬文化,甚至会起破坏作用。


海湖一号


/,


人类历史己进入21世纪,可是脑袋还在中世纪,这群“”小丑“”你们说象什么,所谓的传统文化是皇权社会拉下的大便,几千年不断发出一阵阵的恶臭,一个无法溶入拒绝现代文明的社会,这种民族没有历史,产生不了任何对人类文明有价值的东西,最终只能生存在“”山顶洞人时代”,被历史彻底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