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本科直接落戶:一張戶口能否解決生存的高成本?

上海日前公佈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根據畢業生學歷、畢業學校、學習期間成績、所獲獎項、英語四六級水平、計算機水平等因素進行打分,依循近年來的慣例,應屆畢業生積分達到72分,便能夠進入上海的落戶通道。此外,《辦法》還提出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可以在傳統的打分機制之外,直接落戶。

一些城市的人才大戰還在如火如荼之中,這說明各地的人才意識以及針對人才的價值思考,已經成為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大背景下,很多城市為了吸引更多人才都給出了最優厚的條件,其中有工資方面的,有住房方面的,但最有吸引力的還是解決落戶問題。

但問題是,戶口真的能留住人才嗎?答案是不一定。就拿北上廣深這些城市來說,既是中國人才最密集的城市,但同時也是人才流動最快的城市,而所謂的人才密集,那是一種動態的結果,其中既有從這裡走向國外的,也有從國外回來的,因此,這根本就不是戶口能扭轉並固定的結果。

清北本科直接落戶:一張戶口能否解決生存的高成本?

而人才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城市,主要是出於創業的需要,因為在這些城市中,產業結構已經相對穩定明確,蘊涵並預示著更多的成功機會。換言之,在同等的能力下,在這些城市成功創業的可能性會遠遠高於其它地方,這才是根本的吸引力。

儘管這些城市的生存成本也很高,但成功創業的成本中,本身就包含著這種成本,因此,一直以來,高成本並沒有嚇退真正的人才。他們明白這樣的道理,戶口並不是創業的資本,只有能力才是資本,而只要創業成功,戶口也就成為了次要的方面,因此還可以看出,高成本與經濟發展的高活躍度一直就是這些城市的根本標誌,這是經濟因素決定的必然性。

而話說回來,即使先給你落實了戶口,但如果創業並不成功,那麼戶口也就沒有了意義,因為高成本的生存問題,並不是戶口所能解決的問題,吃、住、行,靠的是奮鬥,而不可能靠一紙戶口。因此,將戶口當成吸引人才的籌碼,其實並不可靠,因為另一方面,如果創業確實成功,那麼客觀地說,也會有很多人才流向海外,因為人都會要求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最大化,而絕不會因為戶口而決定一生的所在地,因此,也可以看到,到國外去的成功人士一直都不少。

由此可以說明,人才總會跟著創業機會走,跟著更好的營商環境走,哪裡有最多的創業機會,哪裡有更好的營商環境,人才就會義無反顧地流到哪裡去,這不是戶口最終可以改變的趨勢,而且這本身就是一個永遠動態的平衡。因此,對於人才大戰中的城市來說,打出戶口這張牌,興許短期內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但從長期來看,城市科學的發展定位,產業更多的創業機會,以及社會更好的營商環境,才是真正吸引人才的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