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減1000張牀位!大三甲醫院轉型潮來了

導 語

近日,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打響了國內公立醫院轉型發展“第一槍”——宣佈全院削減1000張床位,實現全院零加床。

“現在醫院所有病區的加床都不見了,環境恢復了寬敞明亮,平時也能在走廊裡溜達鍛鍊了,感覺真是不錯。”7月中旬,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全院範圍取消加床後,在此住院的退休教師趙寶蘭十分高興。

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作為淮海經濟區的醫療中心,不僅要守護本地人口的健康,還要滿足周邊接壤的蘇魯豫皖四省超過1億人口的醫療服務需求。2017年“中國大醫院床位規模百強榜”上,前五名中徐州就佔有兩個席位,床位規模在全國地級市中獨佔鰲頭。眾所周知,加床容易帶來醫患矛盾增加、診療質量下降、不利患者恢復等弊端,但病床數量又是衡量醫院效益規模的重要指標,許多醫院不遺餘力擴大床位規模,加床更是家常便飯,甚至走廊裡都“床滿為患”。

徐醫附院作為年門急診量達到280多萬人次、床位數量超過5500張、年出院患者21萬人次以上、“中國頂級醫院百強”位居第65位、地市級醫院百強名列第2位的淮海經濟區醫療龍頭,在面對如此艱鉅的醫療任務和複雜的發展形勢時,新領導班子果斷地解放思想、提高站位,矢志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實現新突破、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區域醫學中心的特大型醫院,

打響了國內公立醫院轉型發展“第一槍”——宣佈全院削減1000張床位,實現全院零加床。

“醫學的真諦是維護人民健康,醫院不僅僅是“治病”,更要注重“防病”,這樣才能使“健康中國”戰略部署落地開花。醫院應該端正辦院方向,體現公益性,又要體現醫學人文精神,不僅要有先進的技術、有品牌,更要有品質,有情懷、有溫度。”新任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代理院長王人顥表示,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醫療資源的需求也出現了從量到質的轉變。取消加床雖然會導致醫院營收的下降,但是全院上下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對標找差,統一思想,一致認為打造高質量的區域醫學中心,必須從量的擴張向內涵質量提升轉型,形成了不以床位多少論績效,而是以質量內涵為重點的發展理念,努力為患者提供更加溫馨的就醫環境,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

從七月中旬著手削減加床行動開始,徐醫附院制定了周密的運行方案和保障措施,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出院一位加床病人隨即取消一張加床,直至全部清空。通過合理調節績效槓桿,保證了全院診療運行良好,同時倒逼了效率的提升,加快了床位的週轉。現在的醫院內部,就醫環境整潔靚麗,井然有序,獲得了醫患雙方的一致好評。心內科主任王志榮對撤銷加床後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提升高度認可,“

這是讓醫生迴歸本職,回到病房,回到病人身邊的一次創舉。”眼科護士長劉莉表示,寬敞整潔的就醫環境更有利於病人休養和恢復,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現在不光是患者,連我們工作人員也經常在環境優美的病區內拍照留念,發朋友圈展示呢!”

削減病床數量這一開創行業“自我革命”先河的“壯舉”背後,是徐醫人對公立醫院由規模型向內涵式發展的深刻理解。緩解看病難的問題,削減加床只是看得見的“治標”,更關鍵的實現分級診療、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這一看不見的“治本”流程。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度”發展,讓徐醫附院在規模上躋身特大型醫院行列,但是“高速度”的擴張也帶來了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不平衡”和醫療資源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在取消加床的同時,徐醫附院主動打破利益藩籬,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支持區縣醫療單位社區醫院抓好分級診療制度各施職能,使醫院沿著“高質量”的道路穩步前行,擔負起“守護人民的健康”時代責任。

“健康中國、分級診療在徐醫附院已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落實到行動上。以危重患者、疑難雜症、創新研究等作為重點,從追求數量到以質量求生存,

以技術為龍頭,創建研究型醫院,佔領醫學制高點,是徐醫附院重大的質變。為他們這種創新發展的理念點贊!”談及此次消滅加床的舉動,豐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丁碩由衷地讚歎。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指引下,徐醫附院持續端正辦院方向,追趕標杆,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實現變軌超車,踐行新時代醫院“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需求。讓醫院迴歸使命初心,讓醫生迴歸醫者本職,讓診療迴歸優良傳統,讓人們迴歸健康生活方式,以健康夢托起中國夢,為徐淮百姓帶去更多、更廣、更高效、更有尊嚴、更有溫度的健康福祉。

文章來源於深圳衛計委,由醫才網整理布。

如有侵犯,請及時聯繫我們,若未表明來源,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