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亨利·雷士德(Henry Lester)出生於英格蘭南部的港口城市南安普敦,是兄弟4人中最小的一個。他取得建築學學士學位後,3個哥哥都相繼死於一種遺傳疾病,雷士德在恐懼中聽從了別人的勸告︰離開英格蘭,離得越遠越好!

於是在1867年,雷士德帶著憂傷,來到上海。

作為進入上海最早的專業建築師之一,年輕的雷士德服務於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負責租界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監督。

後來,雷士德與別人合夥經營洋行,成了上海的房地產鉅子。

1878年—1883年,雷士德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副總董,以及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雷士德還通過以房地產參股合資或收購股票的方式,成為上海多家商行、公司的股東或主要股東。包括外資在華的最大的報業印刷出版集團字林西報和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雷士德還曾任字林洋行的董事長。

雷士德擁有巨大財富,生活卻十分簡樸,他常穿用朋友用過的舊衣物和領帶,沒有私人汽車和私人“黃包車”,外出大多乘電車,這樣一方面節省了開支,同時還可以瞭解司售人員的服務質量。當然,他也成為許多人譏諷的對象。

與此迥然相反的是,雷士德對於慈善事業卻是極其慷慨。

雷士德曾多次捐贈大筆資金給上海車伕福音會,救濟貧苦的人力車伕,免費向其提供衣食、住宿、醫療和教育服務,併為他們在嘉興路建立了一座禮拜堂。雷士德對於慈善事業的熱心,可能是因為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雷士德熱心上海的教育事業,多次勘察地點籌劃建立學校培養上海建築、機械、醫學人才。

家族遺傳的陰影始終困繞雷士德,為斷絕家族遺傳病根的基因,他終身不娶,沒有後代。

1926年5月24日雷士德在上海逝世,葬在靜安公墓(今靜安公園)。

雷士德在逝世前立下遺囑:將畢生積蓄捐獻給上海的教育、衛生及醫療慈善事業,

根據他的遺囑,用他名下的全部產業成立雷士德基金會,用於發展上海的教育衛生事業。

1934年在上海建立的雷士德工學院,就是雷士德基金會根據亨利·雷士德遺願開辦的這麼一所學校。

雷士德基金會還投資興建了位於上海市中心山東路上的仁濟醫院新樓,仁濟醫院一度被叫作“雷士德醫院”。

雷士德基金會在虹橋路投資興建的上海聾啞學校,成為中國規模最大、設施精良的殘疾人學校。

雷士德基金會至今仍在運作,現總部在倫敦,主要以獎學金形式資助在英國學習建築、機械、計算機、醫學等專業的中國學生,並要求申請雷士德獎學金的中國學生學成後必須回中國效力。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雷士德工學院,全名為“雷氏德工業職業學校及雷氏德工藝專科學校”,建成於1934年10月。歷時八個月的時間,一座耗資一百萬銀元的壯麗校舍即已建成,並於10月1日啟用。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1933年6月1日,倫敦大學工學士、英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員李賚博(Bertram Lillie)被任命為工學院與附設中專的校長。1940年,李賚博校長回國休假歸來,在外虹橋因與日軍哨兵爭執,遭車禍傷重死亡。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奠基石兩面的中英文說明。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1934年2月17日舉行奠基典禮,基石由英國駐滬總領事白利南(John Brenan)和當時我國教育部長王世傑共同植置。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正在建造的雷士德工學院主樓正面。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正在建造的雷士德工學院主樓背面。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雷士德工學院底樓大廳。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大禮堂。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學生食堂。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物理實驗室。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木工實踐工場。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物理實驗教室。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化學實驗室。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上課教室。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高級物理實驗室。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金工課程操作實踐工場。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從英國進口的當時最先進的材料試驗機,

18張舊照片背後的故事 雷士德工學院

熱機實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