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馋酒”有可能是精神出了状况

居然,“馋酒”有可能是精神出了状况

年终岁尾,应酬聚会又多了起来,推杯换盏间,喝酒成为了不少人交流工作和感情的方式。可是,喝酒伤身的道理谁都懂,

但就有那么一群人,喝到酒精中毒依旧“停不下来”,直至形成酒依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男性、女性消费者中分别有14.6%和5.8%处于高位饮酒水平,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此前的市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各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达到84.75‰,其中酒精相关障碍居首位,患病率高达36.74‰。这里面,有喝百瓶谁都不认识的销售经理;有酩酊大醉半夜踹宿舍门的高校学子;还有喝出幻觉看见到处都是蛇在爬的中年精英。

居然,“馋酒”有可能是精神出了状况

销售经理沦为“酒磨子”

人们常说,借酒消愁。然而这只是逃避,终究还是“愁更愁”,弄不好还会形成酒依赖。今年46岁的王先生就是一个例子。王先生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销售精英,他曾有过一段不完美的婚姻,抚养一女,和现在的爱人又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压力可想而知。他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应酬,压力大时借酒消愁,业绩好时喝酒庆功,每个月至少一次连喝10天“不限量”,时间长了,不这么喝一次就浑身难受,压力也无处排解。前不久他所在的公司准备上市,对于他来说财富将成倍增加。亲戚希望合伙做生意,他委婉拒绝后,亲戚却埋怨了他。结果,这份纠结压垮了他,他整夜不睡觉,狂饮了半个多月,每天一喝就是两三箱,没有一分钟清醒。终于,他出现了精神错乱,看见虫子和蛇到处爬,残存的理智让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七院。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三疗科、酒依赖病房主任李悟斌告诉记者,一般有家族史、长期大量饮酒、男性、年龄较大、从事体力劳动、受教育年限少和吸烟者属于酒依赖高危人群。但如今人们喝下的“社交酒”越来越多,王先生属于间发性酒狂,每隔一段时间就狂饮一次,不喝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也是一种依赖。“他们普遍压力大,情绪紧张,常有应酬,一喝起来就无度。因此,如警察、官员、商人、演员、海员等,都属于风险较高的职业。”目前,通过一周的治疗,王先生已顺利出院,由于本身受教育程度高,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应该可以重返职场。

绝大多数患者

根本没意识到自己酒依赖

大学生小刘是当年江苏省的高考状元,多才多艺,成绩优异。虽然才上大学,但“酒龄”已经好几年,他深知自己喝醉酒后是什么“德性”,怕在同学面前丢人,每次控制不住欲望时,就在书包里装上两瓶白酒,扛一箱啤酒,跑到附近的山上喝个痛快。有时半夜醉醺醺回到学校,会一脚踹开宿舍门大吵大闹,同学意见极大。家人怎么也没想到,这么优秀的孩子竟然是酒依赖,被学校下了最后通牒。

居然,“馋酒”有可能是精神出了状况

酒是一种亲神经物质,和毒品、烟草一样,是一种成瘾物。“能到医院来就诊的患者已经很严重了,但他们只是海平面上冰山一角,绝大多数患者还潜伏在社会,而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是酒依赖。”李悟斌说,如今年轻人甚至学生群体中酒局也不少,小酌怡情也让饮酒呈低龄化趋势,酒依赖的年龄也有所提前。同时,随着女性在社会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饮酒率上升,出现酒依赖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如今,患酒依赖人群不再集中在重劳力工作者和无所事事的人。

强制戒酒很危险

仅凭意志很难成功

由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酒依赖是一种疾病,认为只要让其不接触酒就能戒掉,其实,仅凭意志很难成功,而且戒断反应可能会带来危险。一名30多岁的小伙子,由于精神压力及心理挫折开始饮酒,起初和他人一样抱着借酒浇愁的目的,后来便无法摆脱。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喝酒,经常醉醺醺地上班。久而久之,三四个小时不喝就难受,甚至在公司更衣柜里藏了一瓶,一会儿喝一口。父母一听急了,劝也没用,没收了他的工资卡。可他赊账买酒,还把家里的角落都藏了酒。父母把他关到房间,没想到不出一天小伙子就发生了很严重的戒断反应。

李悟斌介绍,一般患者急性停止饮酒的6~12小时内出现早期症状,如心慌、手抖、出汗、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加重,12~24小时会出现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等;之后会出现谵妄,伴有大量幻听、幻视、幻触,通常在48~72小时达到高峰。而谵妄是一种很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的酒精中毒所致戒断反应,盲目在家自行戒酒很危险。酒精成瘾是一种病,光靠毅力很难完成,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对出现谵妄等戒断反应的患者,首先应用药物控制,让患者清醒过来;还要通过各种检查,了解器官损坏到什么程度,通常需要保肝、营养脑神经治疗;最后,结合康复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消除‘心瘾’,防止复饮。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李悟斌说,患者急性期的戒断反应度过后,会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或是现实烦恼,此时他可能又想借助饮酒排解,因此需要家人的关心与鼓励,不要孤立他,放弃他。

馋酒不一定是酒依赖

戒酒药的效果不确切

如今到处都能买到酒,没有限制;我们的“酒文化”中,喝醉才仗义;开心,用“微醺”奖赏自己;压抑,用“买醉”来消解苦闷。其实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们对酒的依赖程度。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每天馋酒,就想喝两口,算不算是酒依赖,有没有戒酒药?到年底了,免不了酒局的增加,暴饮会不会变成间发性酒狂?

居然,“馋酒”有可能是精神出了状况

李悟斌告诉记者,馋酒的人算是有喝酒的嗜好,是否达到酒依赖可以简单通过三个标准自评。第一,对酒精的耐受性是否增加;第二,是否有刻板的饮酒模式,如间隔几小时必饮、晨起饮酒。因为当血液中酒精浓度下降,会出现戒断反应,需要强制性饮酒;第三,是否酒是第一位的,其他都不在乎。不过,李悟斌也表示,馋酒的人是酒依赖高危人群,如果每天都要小醉,很可能变成依赖。同时,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特效药,一款宣称戒酒的药是通过阻止体内的乙醛继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使身体处于一种难受的状态,而不是欣快感的状态,从而降低饮酒的欲望,但这种药的效果并不确切,而且可能带来极大危险。

此外,逢年过节集中应酬饮酒的情况称为社交性饮酒或急性醉酒,每个人都可能遇到。通常酒依赖的形成是长达数年的过程,没有家族史和饮酒嗜好的人,在没有心理冲突时,社交性饮酒一般不会形成依赖。市民更应该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摔伤、打架、车祸的发生,这是综合医院急诊遇到最多的酒精相关急症。

戒酒互助会可能帮你忙

匿名戒酒互助会(AA)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戒酒自助组织之一,这样的组织大连也有一个,由患者自发成立,每周日9~11点借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场地交流。在戒酒互助活动中,戒酒者分享各自的经历、体验、力量和希望,共同目的就是保证自己不再嗜酒,也帮助他人达此目的。

居然,“馋酒”有可能是精神出了状况

记者了解到,他们每次活动前都有一段祈祷词。“我需要宁静,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东西”意味着接纳自己在酒面前可能无能为力,缓解心理纠结;“我需要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东西”表示活在当下,承诺今天少喝一杯,把不可控变成可控;“我需要智慧,让我能明白前两者的关系”表示知道放任和控制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欢迎你明天再来”代表着哪怕喝酒了也不要自责,明天接着努力。李悟斌鼓励患者参加戒酒活动,成员互相监督、分享故事,能给予彼此更积极、正面的引导。

居然,“馋酒”有可能是精神出了状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