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想往云淡天蓝、空气明净,越来越多人想逃离都市。作为旅行者,也许你已在路上,或许正在计划中......

我不知道徐徐升起的桑烟弥漫在雪域高原清晨时,是不是一个诱惑?还是那雅鲁藏布江翻滚的清波和着一鼓一铙的敲击声,带着神性的面具演一出原汁原味的民间藏戏,犹如走进藏民族历史和文化长河的深处,神话与现实,让人回味不已…...更具诱惑?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在西藏,说到藏戏,就会让人联想到“觉木隆”。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甲热村这个被称为“觉木隆”的村落,因藏戏而闻名。村子附近的觉木隆寺,是享誉几百年的蓝面具藏戏拉萨流派的缘起之地。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一趟川藏线骑行的照片


藏戏意为:“仙女阿姐”。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僧人汤东杰布被藏族人民尊奉为藏戏的祖师。根据《西藏历史文化词典》记载:藏戏缘起于佛教跳神仪式。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其高亢动人的唱腔、抑扬顿挫的独白、神奇瑰丽的面具、古朴肃穆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历经600余年的洗练,散发出一种浑然天成、底蕴丰厚的独特魅力,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京剧还早400多年。

相传15世纪时,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游说众人,募筹造桥经费,虽历经三年努力,仍未成功。

后来,他发现信徒中七个能歌善舞的姐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在白面具戏基础上,以佛教故事为内容,编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众人、募集经费,获得成功。后来,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的容貌和舞姿,以及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

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唐东杰布也被视为藏戏的祖师。“阿吉”,藏语意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为仙女。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拉萨雪顿节传统藏戏彰显魅力


藏戏重音律,又重意境,大量应用格言、谣谚和成语,甚至还在情节中穿插寓言故事,保留了藏族古代文学语言的精华。

藏戏以广场演出方式为主,演出时有简单的化装,戴面具,从面具的造型上区别人物的善恶。幕间另有人专门用“快板”将剧情向观众交代。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藏戏是每年西藏雪顿节的重头戏之一


雪顿节,在吃酸奶的节日里看藏戏。

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目前西藏自治区的法定节日,藏历每年六月底七月初举行。“雪”、“顿”是藏语“酸奶”、“宴”的意思,雪顿节意即吃酸奶的节日。因为雪顿节期间有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和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所以也称之为晒佛节、藏戏节。

每年在雪顿节期间,西藏各地的藏戏主要流派汇聚在拉萨罗布林卡连续几天进行表演和比赛,其场面热闹非凡、精彩纷呈。独特的舞韵、嘹亮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古朴的面具、多彩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藏族同胞和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很多藏民把卡垫铺在草地上,亲朋好友闲适地围坐在一起,摆上一路背来的青稞酒、酥油茶,还有自己做的各种藏式点心,一边听着藏戏,一边摇着手中的转经筒,或是捻着佛珠,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演出分为“顿”、“雄”、“扎西”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顿”为开场和序幕。一般由“温巴”(猎人)七人、“拉姆”(仙女)七人、“甲鲁”(王子)二人首先上场。据说这种人物模式是从八大藏戏中的 《诺桑王子》一剧人物角色规范而来。

开场戏以藏戏舞蹈为主,“温巴”着面具,手持彩箭集体出场,由第一温巴(一般是戏师)说“雄谐”(连珠咏白)后,一领众和,演唱一曲,唱完叫一声“啦勒斯”,然后集体舞蹈。咏、唱、舞结合为一小段。如此反复数次后方告一段落。这部分舞蹈性很强,鼓拔齐鸣,气氛热烈。

第二部分为“雄”,意为正文,即正戏,是藏戏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先说“雄谐”,介绍故事情节和地点环境。接着展开表演内容,剧中人物独唱、接唱,结尾时集体帮腔伴唱,与川剧的帮腔相似。

很多剧情靠“雄谐”介绍后,再根据不同的现场情节运用“唱”、“舞”、“韵”(连珠咏白)、“白”(普通道白)、“技”(舞蹈技巧组合)、“表”(生活动作表演)一套程式分别表演各种故事内容。

第三部分“扎西”为结尾,意为吉祥。场上鼓钹齐鸣,全体演员载歌载舞,仪式性地向观众施礼揖拜,致吉祥祝贺。观众纷纷上场向演员敬酒、献哈达、赠财物,祝贺演出成功。

藏戏的传统剧目除了已失传的外,目前已知的尚有十多种,其中常演的剧目有:《文成公主》、《囊萨雯波》、《诺桑王子》、《赤美滚登》、《卓瓦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白玛文波》等八个剧目,被称为八大藏戏。这些剧本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佛教经典和现实生活,具有较浓的神话色彩和宗教意识,反映人世的复杂生活和美好感情。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温巴面具,也称蓝面具,据说渔夫和猎人整天在湖边或山上劳作,脸被太阳晒黑了,被湖水映蓝了,故此面具底色为蓝色。蓝色象征坚毅、勇敢、沉着。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白面具,象征纯洁、高尚、温和、长寿,故扎西雪巴面具用白色山羊皮制成,表示长寿无恙,智慧广博,白色表示普通男性。

白面藏戏与其他藏戏有两个区别:一个是面具是白色的,另一个是面具上的眼睛是往天上看的。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黄面具,象征广博、神圣、智慧、兴旺与强盛,代表上师、高僧。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绿面具,象征生命活力、胜利、功业、成就、德性、表示女性。

黑面具,象征邪恶、罪孽、黑暗、表示反面人物。而黑色在宗教羌姆面具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半白半黑面具,象征阴险奸诈,表示舞女。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藏民们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三五天不停歇。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大人们在一波一波的饮酒作乐中很快醉去,小子们便放了风一般在林卡的各个角落追逐奔跑、游玩嬉戏。藏戏依然在唱着,不过小孩子们可听不懂,让他们感兴趣的是那神秘的或白或蓝的藏戏面具——若是能得一个戴在脸上炫耀一番,可真是件了不得的事情。疯跑着、玩闹着、饕餮着、哭着、笑着,醒了、睡了……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当旅行的画框里融入漫天飞舞的哈达、风马纸片时,你肯定不再满足于远远地看,远远的笑,而是想与他们一同歌舞一同狂欢,在那一刻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彻底忘却自我,放松身心,心跳声、欢呼声、耍闹声,想想都让人期待不已。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传承人寄语: 藏戏是我的生命,我不能没有它。

让我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看一场大戏

次旦多吉 | 国家级藏戏传承人

次旦多吉是世界上唯一能将藏戏中的八大经典剧目按传统表演方式完整表现出来的艺人。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戏拉萨觉木隆派代表性传承人。

次旦多吉每个周末都会到拉萨市城关区娘热村这个民间藏戏团,为年轻藏戏演员们传授藏戏艺术经验。出生在藏戏世家,父母都是藏戏演员,次旦多吉的童年被藏戏的服装、面具、鼓、镲等所占据,他每天都会了解到不同的藏戏故事,为了更好地继承父母的事业,年仅8岁的他就开始系统学习藏戏。


小贴士:

1.看藏戏时因为周围观众大多是藏民,要懂的尊重当地习俗,不宜大声喧哗,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

2.到西藏要跟随西藏的风俗习惯。去藏族人家,主人肯定会倒上酥油茶,双手递给你,一定要双手接过来,千万不可单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