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區歌舞劇團黨總支書記鬲嵐:努力去傳承民間藝術的火種

新疆網訊 (記者 李衛疆)“藝術永遠不該束縛在象牙塔裡,藝術的火種是到民間去尋找和傳承的,這樣她才會有長久不竭的生命力。”9月28日,喀什地區歌舞劇團黨總支書記鬲嵐在接受新疆網記者採訪時說。

喀什地區歌舞劇團黨總支書記鬲嵐:努力去傳承民間藝術的火種

十二木卡姆的系列文藝節目已經成為了喀什地區歌舞劇團的“保留節目”

9月28日,2018中國新疆喀什絲路文化胡楊節開幕,在開幕式上,一臺精彩的文藝演出受到了到場嘉賓的熱烈歡迎,掌聲與喝彩幾乎沒有間斷過。這臺節目當中,由喀什地區歌舞劇團主創的《十二木卡姆》舞蹈表演、群舞《刀郎舞韻》和歌伴舞《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均由非遺項目傳承和發展而來。這也是喀什地區歌舞劇團近年來重點進行發掘和創新的文藝節目。

喀什地區歌舞劇團黨總支書記鬲嵐:努力去傳承民間藝術的火種

十二木卡姆的系列文藝節目已經成為了喀什地區歌舞劇團的“保留節目”

喀什地區歌舞劇團有著輝煌的歷史,該團始建於1934年,多年來曾先後代表我國出訪過法國、日本、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等近十個國家,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然而鬲嵐並沒有更多地去講述那些輝煌的過往,她更喜歡去講述那些“身邊的小事”。

喀什地區歌舞劇團黨總支書記鬲嵐:努力去傳承民間藝術的火種

喀什地區歌舞劇團的舞蹈節目《刀郎舞韻》成為開幕式當天文藝表演當中最受關注的節目

“從前的輝煌代表著昨天,這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壓力,這份壓力讓我們必須不斷去摸索和創新,走到民間去,走到基層去,尋找那些藝術的源頭之水。”鬲嵐介紹說,劇團每年要參演100場喀什地區的演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各種展會、交流和大型文藝演出,還要走進基層組織80場文藝下鄉的表演以及100餘場“訪惠聚”工作隊駐地的表演,此外,每年還有十餘場前往喀什地區四個援疆省市的答謝演出,也就是說劇團每年都有近300場的演出,而這些演出有一半以上都是要走進民間進行交流與互動的。

喀什地區歌舞劇團黨總支書記鬲嵐:努力去傳承民間藝術的火種

喀什地區歌舞劇團的舞蹈節目《刀郎舞韻》成為開幕式當天文藝表演當中最受關注的節目

“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去搜集和整理那些散落於民間的藝術瑰寶,通過我們的整理和創編,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欣賞它們、瞭解它們。這給我們提供了不竭的藝術生命力,也是劇團在80多年的時間裡能夠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鬲嵐說。

目前,劇團已經形成了對十二木卡姆、刀郎麥西來甫、高山麥西來甫、塔吉克民間舞蹈《高山之鷹》等多個非遺項目的發掘、整理與編創,並不斷在演出過程中進行改編和創新,這些節目廣受專家及群眾的好評。

喀什地區歌舞劇團黨總支書記鬲嵐:努力去傳承民間藝術的火種

“為了能夠拿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我們不僅僅去努力發掘和傳承這些非遺項目,還努力去創作和編排小品、表演唱、音樂劇等新形式的文藝節目,這些節目有著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也容易與大家產生更良性的互動。”鬲嵐說,藝術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劇團每年都會派演出到外地去培訓和深造,也會請不少全國知名的編導和參與劇團的節目創作,如今,形式更加新穎的民族芭蕾、戲曲舞蹈也出現在了劇團演出的節目單裡。

“創新是不能止步的,而走進民間去交流和學習也是劇團一直以來都努力去做的工作。喀什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這也給劇團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鬲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