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加大土地托管项目扶持 政策能否持续落地?

农业农村部加大土地托管项目扶持 政策能否持续落地?

各位农创朋友大家好,我是板砖大余。今天有一位产地种植的农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农业农村部提出将加大对土地托管企业的项目扶持力度: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加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这个老农人问我如何看待这一政策,他有没有可能申请这个政策。

我就来回答下他的疑问,中国农业问题是一个积弊了几千年的问题,就算新中国以来,这也是一个七十年矛盾积累形成的问题。

我们上游收购价格不涨,中游利润下降,下游零售价格上涨,但下游的利润也在下降。所以整个产业链都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状况。

农业农村部针对农业的重视这让所有在农业产业链上的人都欢欣鼓舞。但是针对农业农村部提出的政策,我想表达两个观点。

第一点,中国农业的问题是积弊很深的问题,解决中国农业的问题需要高层有清晰的思路,同时一定要基于问题导向来解决问题。

而不是说高层思路确定之后,就大规模组织施工、组织大项目、加大快上,这种东西只是导致形象工程落不了地。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换言之,我对加大标准农田的建设和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这一点我是不看好的。我认为这个政策是无法持续的。

第二点,实际上如果能够基于问题导向,比如说某个地区的种植,整个产业链流通出现了问题,当问题反馈出来之后加强监管,对于中间不诚信的企业加以惩处,把做得好的企业的模式研究透了,对其加以扶持,这个叫加强监管。

而加强监管这一步我们也是做得非常弱的,我们都愿意开展新项目,目标导向、加大快上,而不愿意提供服务。这是农业监管中存在的很大问题。

而基于问题导向和监管之间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这是我想讲的第三点,就是关于问题的反馈速度和反应速度。我们知道我们的政府在反应效率上已经好了很多,但还是比较官僚的。换言之,当我们一个地区反馈出问题,我们的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重视民生的呼吁,做出应对方案,然后同时加大监管。

而实际上,我们在整个产业政策的执行中是一个什么样子?首先,我们愿意上项目、大项目,而不愿意让大家自己摸索,探索创新模式。第二个,我们不愿意看到问题看了之后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总体反馈出来是以谁为主的问题,农业发展是以政府为主,还是以创新企业为主?这是一个根本性导向问题。

其实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一切都要从问题出发、为人民服务,这才是我们的根,如果这个东西没有解决掉,就像这个老农人问的农业农村部的政策能否落地实施,他能否争取到,我认为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最后来回答这个老农人提出的问题。你能不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你流转土地能否享受到国家政策,如果你有足够资源我认为是可能的。但是就算你拿下来了也没有办法持续。也就是说这是一锤子买卖,拿一笔算一笔,没有办法可以持续。

而持续是需要你的企业能够稳扎稳打,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而来,这是我基本上对于老农人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可能不全面,请大家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