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打哈欠”的方式打開喉嚨
用“打哈欠”的方式打開喉嚨,這是美聲學派最提倡的一種打開喉嚨的方法,是當今聲樂界普遍提到的一種打開喉嚨的方法。因為人在打哈欠時,喉結會自然下降,同時軟顎也會自動抬起,硬顎也將隨著軟顎的抬起而輕微上抬,整個硬顎就會穩定在它應該抬高的位置上。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隨著打哈欠的動作拉開了上下的距離,擴張了腔體的空間容積和體積,使聲音的共鳴通道寬敞而又通暢,給聲音和氣息的流通大開了方便之門。
但是,打哈欠不能過了分寸、過了尺度,否則會引起嘴巴張得過大,喉結受壓,口咽、上顎和下巴緊張,氣息難以到位,出現“撐著唱”的錯誤歌唱形式。“打哈欠”的歌唱方式分為:引發———擴張———消退三個階段,正確的方法是在“引發”狀態時開始發聲,因為此時鼻腔和咽腔剛剛開始興奮,這時舒展擴張的力量相當含蓄,口腔、下巴、喉部都處於放鬆、舒適的狀態,毫無緊張之感。
(二)用“貼著咽壁吸著唱”的方法打開喉嚨
這是一種類似“打哈欠”方法的打開喉嚨的最佳辦法。用“打哈欠”的方法打開喉嚨的主要目的是將喉頭穩定在低喉位上,使聲帶在拉緊的架勢上積極工作,便於聲音進入鼻咽腔而獲得較上的位置,這樣便於打開喉嚨,使聲音獲得頭腔共鳴,使整個歌唱處於放鬆狀態。但是,人們很難在整個發聲過程中始終保持“打哈欠”的狀態,而採用“貼著咽壁吸著唱”的辦法打開喉嚨,則更容易使喉結長時間保持在低喉位的位置上。
這時小舌頭略為鬆弛地向上抬起,鼻咽口與鼻咽腔同時保持吸氣、擴張的感覺,這對產生頭腔共鳴的音色非常重要。這種用“貼著咽壁吸著唱”的方法打開喉嚨的發聲方式,更容易在歌唱中保持吸氣的狀態,使聲音的高位置很好地跟深呼吸結合起來,使歌唱能夠持久自如。
(三)用“鬆開頜關節”的方法打開喉嚨
“打開喉嚨”是相對喉頭下壓、緊逼、擠捏、卡夾而言的。所以,首先我們必須改正引起下壓、緊逼、擠捏、卡夾等現象的喉肌的錯誤活動,讓喉嚨及喉肌處於放鬆自然的狀態。真正打開喉嚨不應是橫向打開,否則就會變成撐大喉嚨。其實緊捏與撐大的力量都不是施加於喉結上,因為喉結是甲狀骨連接在環狀骨上而組成的,本身是相當堅固的喉體,肌肉的運動一般都不能改變它的大小,但這種緊與撐的感覺會實際地反應在聲帶的運動之中。
當喉肌作“撐大”喉肌的感覺活動時,聲帶會產生閉合不良而拉開,相反當喉肌作“捏緊”的感覺活動時,聲帶會過分閉合而使氣息需要超常力度才能通過聲門發聲。如果喉部肌肉放鬆了,喉結沒有受到外部干擾,聲帶就會恢復與氣息力度的對抗平衡。因此,真正打開喉嚨不應是橫向打開,而是在喉頭、喉肌放鬆的前提下作縱向打開,只有這樣才有利於聲音向上下兩方穿透,引起頭結構與胸結構的振動,使聲音成為整體的混合共鳴,達到增大音量、美化音色的效果。
“頜關節”俗稱牙關,如果牙關肌肉放鬆了,只要鬆開上下臼齒就能打開頜關節。反之,如果緊張或錯位打開,那麼頜關節是不能打開的。例如當你張大嘴巴去咬蘋果時,你的頜關節是充分打開的,但肌肉比較緊張。然後放鬆肌肉合攏頜關節,接著再“打開”再“合攏”,反覆這樣練習之後,你就能充分鬆開頜關節了。另一個體會“打開頜關節”的方法就是做“打哈欠”的模擬動作,在“打哈欠”的同時,有意識的向口、鼻咽腔(即向軟顎小舌頭的方向)倒吸一口氣,這時頜關節也就能真正充分的打開了。
頜關節的打開其實就是上下臼齒的分開,不光是下顎(下臼齒)向下鬆開,更重要的是在下顎向下做垂直鬆開動作的同時,要有意識地感覺上牙床(上臼齒)也在做向上抬起的動作。除了用以上三種方法打開喉嚨之外,還可以用“嗓子較緊”的人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的方法打開喉嚨,這裡不是指音色的模仿,而是指技術的模仿。以及仰頭唱純a的辦法打開喉嚨,因為當頭向後仰時,喉結不可能再往上跑,喉嚨會自然打開,聲音會流暢的出來。做這個練習時,喉嚨要儘量放鬆,要把聲音唱對、唱準。
閱讀更多 音樂大講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