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麒麟是中國芯嗎?如果是怎麼不外銷?

最早華為官方給出的結論是華為海思麒麟芯片是自產自銷的,原因大概是自個還不夠用?又或者是產能缺乏。目前官方對此原因還沒有確切的公開回應,39度君就不亂猜了。

华为麒麟是中国芯吗?如果是怎么不外销?

那麼海思麒麟芯片是不是中國芯?從表面上看,是的,畢竟它是華為設計的。但嚴格來說,其實並不是完全的中國芯。海思麒麟芯片的獨立的知識產權和架構都是由ARM授權的。

芯片生產是一個高門檻高投入的行業。資料顯示,一臺頂級光刻機造價接近8億。要建廠的話,沒有幾十億美元是做不到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芯片生產行業的回報慢,要十幾年才能開始賺錢,按目前華為的資金能力,這不是一筆好生意。

在世界範圍內,目前有能力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公司,只有intel跟三星。前者是因為其桌面處理器、服務器處理器等仍然霸佔著絕大部分市場。為了讓處理器性能更好,intel就一直堅持自己設計自己生產,反正有市場。至於三星呢,蘋果的CPU、高通的CPU絕大部分是由它代工的,也不愁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華為現在砸一大筆錢去做一條生產線,它肯定是不願意的,因為它並不敢肯定自己搶得過市場上原有的大佬,也不想浪費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所以它的芯片生產還是由臺積電代工的。

就核心元器件而言,華為已經解決了最為核心的芯片,海思麒麟芯片被華為用在了高端機型上。但是隻是ARM架構用的公版,需要繳納一定的授權費,這個不影響麒麟處理器是完全自主開發的。

AI的雲端市場爭奪戰已經愈演愈烈,包括BAT、谷歌在內的互聯網巨頭是主要角色。巨頭意圖將AI與雲計算結合,形成一個提供聲音、視覺識別及專家在內的智能系統,通過佔據產業鏈制高點,控制包括手機在內的智能產品。

這是迫使越來越多有能力的手機廠商開始行動的原因之一。有行業人士認為,即便目前缺乏芯片製造能力,也沒有哪家廠商敢說自己不支持AI芯片。事實上,近一年來包括小米、oppo在內手機商,都曾曝出將自研AI芯片的傳聞。

不外銷售的主要原因有兩點,海思麒麟是華為手機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正因為有了這個芯,他才是華為手機,他的手機業務所有力量都凝聚在這個芯片上,他會賣嗎?當然不會,第二,就要說起專利的問題,這部分專利是通信方面高通達成的協議,華為是唯一一家不需要給高通專利費的廠商,為什麼呢?華為手裡的專利比其他除高通外的廠商都多,卻又遠少於高通,特別是CDMA,是高通自己的,華為手裡有少量質量不好的GSM專利,少量WCDMA專利,有很多TDSCDMA,和大家LTE TDD的專利,還有不少的LTE FDD的專利,這就造成了華為和高通談判的籌碼,最後兩家交叉授權,但是高通比華為多,那麼怎麼辦,在協議中,華為答應高通每年採購一定數量的中低端處理器用於華為手機,高通允許華為做CDMA基帶,華為就可以研發全網通基帶,但是就是答應高通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出售自家處理器,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好像是7年,好像這個協議時15年還是14年簽訂的來著。

至於海思麒麟是不是中國芯,這個我可以說,他是一顆中國自主的,高度集成的soc,這顆芯片的CPU部分是基於ARM的精簡指令集架構做出來的,全世界95%的手機處理器都是基於ARM授權,但是ARM只是IP core公司,只給你微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幾核心幾核心裡的核,怎麼協調處理,怎麼動態管理,怎麼去效率使用,怎麼發揮性能都是自己設計,只有華為是用的ARM的公版,蘋果和高通都是基於公版修改,相當於英偉達的顯卡,有公版和各自廠家定製的顯卡一樣,顯然廠家各自定製後的性能好點,海思麒麟的GPU部分,是ARM授權的,這個就有點坑了,海思麒麟其餘部分都是華為自己研究處理的,所以總體而言,海思麒麟,還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處理器,不要說什麼ARM了,全球的移動平臺,基本都是基於ARM架構的,桌面平臺都是複雜指令集X86,中國龍芯是自己的龍芯架構,但是龍芯目前高檔貨只用於國防工業,像軍事用電腦,北斗衛星,氣象衛星等,不過龍芯的實際能力目前只能達到英特爾賽揚的級別,最好的也只能達到初代I3的水平,差了大概8年的水準,還只是低端,就這個而言,海思麒麟要好很多,但是,龍芯畢竟從底層就是自己的,要給他時間。

PS:而華為在麒麟芯片中具有知識產權的,恐怕就是基帶,這是華為自己的。儘管華為不使用高通芯片,但是依舊沒有逃脫芯片受制於人的命運。因為技術授權的關係,華為自己用那是沒問題,要是銷售這種芯片,恐怕在授權上是不是有問題,一般來說,肯定有問題。所以做得風生水起的華為,依舊有芯髒病。

這個痛不僅僅是華為的,也是中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