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能打赢这场未来之战吗?

文 | 谭云

靴子落地!今天早晨,腾讯宣布启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战略升级,组织架构在时隔6年后迎来新一轮的大调整。

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成立六大事业群: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应,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能打赢这场未来之战吗?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成立,与此前业界的猜测吻合。它表明腾讯开始将To B业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也表示着腾讯终于从一家To C的消费互联网公司开启了向To B 的产业互联网公司的战略转型。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产业互联网,这是比消费互联网空间更大、潜力更广阔的大市场。如果错失了产业互联网,就失去了未来。这也正是腾讯启动这场自我变革的目的。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充满危机意识和前瞻性,才能引领腾讯进入下一个时代”,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

在面向To C的消费互联网领取,腾讯确立了无可争辩的领先优势:QQ、微信、王者荣耀……,都是腾讯的标签。然而,在面向To B的产业互联网领域,腾讯进入比阿里晚,还不够领先。好在,这个市场刚启动不久,未来之争更为重要。

那么,腾讯能打赢面对未来的产业互联网之战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了解下,腾讯To B业务的前世今生和已开展的业务布局。

做好“数字化助手” 布局三张网

如果你仔细研究下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最近几年来参加的公开活动和公开演讲内容,你会发现,腾讯对发展To B业务越来越加重,定位越来越清晰。

2015年初,马化腾提出的《以融合创新的“互联网+”模式为驱动,全面推进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的建议,被写入那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成为国家行动计划。“互联网+”也成为腾讯进军To B的“号角”。之后,腾讯也曾使用过 “赋能”拓展To B市场的“号角”。而今年腾讯改变了提法: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

在腾讯官方此次发布的战略升级的新闻稿中,腾讯也明确:“在下半场,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

马化腾认为,之前一直使用“赋能”各行各业,但听起来太强势,腾讯要以“助手”角色,帮助他们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传统企业自己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导者。

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能打赢这场未来之战吗?

隔行如隔山,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导者,你可以指点互联网“江山”,却不一定清楚传统行业企业的痛点。当传统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腾讯这样的数字化企业,提供自己的数字化工具,做好“助手”。

可以说,从“互联网+”到“数字化助手”,腾讯对To B战略定位更为清晰、更为落地。

阿里云提出的口号是“数字化转型专家”,腾讯的口号是“数字化助手”,一个是高举高打,一个低调务实。应该说,这符合这两家公司的一贯风格。

腾讯做好“数字化助手”,要布局“三张网”建设。根据马化腾此前的表述,这三张网分别是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

第一张网是人联网,未来腾讯要将人联网从C端拓展到B端和G端。第二张网是物联网,腾讯近年来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就是为了抓住万物互联时代的机遇。第三张网是智联网,腾讯希望借助发展智能联网,布局边缘计算,“未来云、边、端是相互调用”。

为此,腾讯已拥有很多能力和积累。

比如:在大数据和AI能力方面,腾讯拥有20+亿用户数据积累,基于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AI实验室三大AI顶级专家,7大事业群丰富应用场景积累。

还比如,腾讯云拥有性能赶超阿里飞天的调度系统。据介绍,基于自研的腾讯云大规模调度系统VStation,单集群调度达到10万节点。VStation实现了生产吞吐率从数百台 /分钟到数万台 /分钟、平均创建时间由 300秒下降到 30秒以下的惊人蜕变。

作为“数字化助手”的腾讯云。可以把腾讯所有的技术能力、科技能力开放给整个行业。

腾讯目前能提供“七种工具”,包括:公众号,小程序,移动支付,社交广告,企业微信,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及安全能力等数字化工具。

从“粤省事”看腾讯在探索新玩法

“粤省事”是马化腾在近几个月公开演讲中都提到的小程序,“粤省事”也被广东人民称为“办事神器”。

“粤省事”是移动政务平台,可线上办理266项业务,大大减少市民原来线下办事的时间成本。粤省事推动政府部门实现部分事项0跑腿(例如,线上预约办理居住证)。

据了解,5月21日上线当天访问量超千万,超过政府网站一年的访问量。截至9月21日,粤省事实名注册用户214万,日均访问量158万,最高日访问量超过1400万,累计业务查询及办理量约3711万。服务事项共计278项。

粤省事属于数字广东的一个重点项目。腾讯投入大量资源,与三大运营商一道成立合资公司——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马化腾很看重的的是“数字广东”项目,希望把数字广东打造成为一个样本,向全国推广。

9月5日,在由腾讯承办的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高峰对话开幕式上,泛珠“9+2”省(区)联合腾讯发起“数字泛珠行动”,马化腾发表演讲时,专门向“9+2”省(区)领导推介了粤省事和数字广东。

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能打赢这场未来之战吗?

腾讯联合泛珠“9+2”省(区)发起“数字泛珠”行动

从今年腾讯推出 “粤省事”等策略措施,可以看出腾讯比较看重“小程序”,通过将小程序与其他数字工具(如微信支付)整合,扩大小程序的功能与用途,为垂直领域行业服务。

相比竞争对手,这种“新玩法”恰恰体现了腾讯正在发挥在消费互联网上建立的独特优势。

除了开发对政务市场的创新应用,作为腾讯开拓To B业务的主力军,腾讯云在零售、金融、制造等各个领域都创造了大批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案例。例如:

在零售领域,腾讯云推出了智慧商圈、智慧门店、智慧品牌等服务。腾讯云与永辉旗下一系列品牌门店合作,在落地门店提供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人脸识别支付,不掏手机轻松完成购物全流程。

在生产服务领域,三一重工把分布全球的30万台设备接入腾讯云的物联网平台后,可以实时采集近万种运行参数,远程管理庞大设备群的运行状况。

在金融领域,腾讯云为金融行业客户量身定制低成本、高性能、高可用的云服务,目前服务的金融客户已经超过了6000家。

从今年召开的2018年腾讯云+未来峰会上,各行业企业客户的分享,已向外界传递:腾讯云可以无所不在。

根据腾讯不久前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露:腾讯云目前在全球运营45个可用区,而一年前为34个可用区。

升级To B战略,快步抢跑产业互联网

根据IDC在今年7月份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市场份额占45.5%,排名第一营收11.12亿美元,腾讯云市场份额10.3%,排名第二。根据腾讯财报,腾讯云服务连续多个季度收入同比翻倍。

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能打赢这场未来之战吗?

从目前云服务市场看,国内主要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为代表的互联网系云服务商地位领先,但是随着云计算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深入,华为、紫光、浪潮等传统IT企业也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加大拓展力度。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产业互联网的巨大潜力。

To B市场是华为、紫光、浪潮等传统IT企业的优势市场,他们在传统行业市场拥有众多的用户积累和行业经验。所以,面对阿里腾讯向To B的转型渗透,他们已经开始“反击”,纷纷向云服务、智慧城市等产业互联网服务领域转型、升级。

如华为在去年先宣布进军公有云市场,之后又把云业务升级为公司一级战略业务,华为曾放言三年超越阿里云;紫光在几个月前宣布进军公有云市场;浪潮在一个月前宣布向“云+数”的新兴互联网公司转变。

在云计算进入传统行业的下半场,各玩家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对腾讯来说,前有强敌——阿里还遥遥领先,后有追兵——华为冲劲很猛,外资云服务商如AWS、微软也开始加大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

此前,行业和媒体却出现了不少对腾讯云或To B业务不看好的声音,一方面是外部原因:阿里、华为等对手市场举措高调、迅猛。

阿里云今年加大攻势以巩固领先优势,大力推广“上云就上阿里云”广告,在全国范围密集举办市场活动;华为也毫不逊色,大推 “华为云 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的广告攻势。相比之下,腾讯云显得较为低调,好像没有什么“猛招”、“狠招”。

而另一方面则是内部原因:腾讯此前对To B业务从战略和组织架构上不够重视,资源分散在不同的业务单位,无法形成合力,也引发了内部的反思和外部的质疑。

现在,腾讯升级To B战略,将包括腾讯云、智慧零售、安全产品、腾讯地图、优图等所有To B业务,集中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这个统一的大平台,无疑是腾讯面向未来打出的最重的一拳,最猛的一招!

应该说,腾讯不缺人才,不缺技术,如移除组织障碍,将快步抢跑产业互联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