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功德不可测度 转烦恼为菩提的技巧

菩提心功德不可测度 转烦恼为菩提的技巧

​​

菩提——觉,四禅八定是法.发菩提心者,不畏生死,不求涅磐,不求寂静,不避喧嚣,在大众中而自安详,于生死险峡大步流星。众生求生避险纷纷逃避,菩萨于滚滚红尘生死流中勇往直前。

只有发起菩提心,才能为度化众生,六度万行。解决无量众生的习气个性过程中,获得无量无边的智慧与方便,才能消除“尘沙惑”。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尘沙惑是无有机会消除的。消除不了尘沙惑,永远不能成佛。在发起菩提心的一瞬间,他已经度化了无量的众生,这就是菩提心特有的功能,菩提心愿难思难量,功德不可测度!这一瞬间的觉悟,已经知道本来无我,心中妄念消融了无数,心中牵挂放下无数。所以说在发起菩提心的一瞬间,他已经度化了无量的众生。也只有这一觉,才叫顿悟,之后才能六度万行,六祖觉了悟了,十五载六度万行……

所以说,菩萨 :菩提萨埵——觉悟有情,菩提心——觉悟心。这一刻就叫始觉者,这一瞬间的觉悟,已经知道本来无我,心中妄念消融了无数,心中牵挂放下无数.菩提心是成佛的起点,也是终点。通俗一下 :觉是成佛的起点,也是终点。

你的心,就是弹棉花的机器,你的念头妄尘,就是飞絮,你只要一觉,机器就会停下折腾,飞絮自然会慢慢落下来,静止.这就是觉的功效。但是,因为这个时空长久,遗留下来的诸多习气业债恶识,需要一个的销落时间,历史时间的惯性作用,难以戛然而止,所以也就有了觉的过程。这就是行,这个行程需要不断的觉照,但是我们不能搞断灭不动之觉,因为识不灭,念不止。

这样就有了技巧,是什么呢?

菩提心功德不可测度 转烦恼为菩提的技巧

六祖大师云: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此门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覆盖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净无形象,却立净相,言是功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如何让已生的“念”赶快消灭?许多迷人会教你专注在一个目标上,这个专注就是妄念。这叫法,借假修,头上按头,这不是觉,这是把先前纷飞的妄念,坚固在一个目标上。如同念佛一个道理,以一念代万念,这就是法,不是觉。

你就那么看着你的思想念头纷纷,那个见的才是你,不跟着这些思想念头跑 不跟着喜怒忧思恐惧,就那么看着它们。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思想念头都不是你,想也白想,念也白念。你已经知道你不在心之内,那么为什么烦恼照样,念头照样呢?不去强灭它,它们又消失不了,灭不了,怎么办?技巧在哪里?你总不能断了思想,在那儿专注空坐吧?那你就是个死禅。现在你大可放心的是,眼前这一切都是假的啦,关于要怎么办,用什么技巧,把念头变成宝转识成智转烦恼为菩提。

历代那么多大德圣贤祖师,基本上最后都说了句:该干啥干啥.这是为什么?他们就没在那儿专注什么,没出现个执着、定相。他知道了一个秘密:心生心灭是假,肉身是假,不在身上玩弄精气神了,他的心安了,爽了,身体不修自然康健。而且,他们知道一切带不走,不再执着一切功,利,名。

这个时候,他怎么还会专注什么呢?他的念头直接就会向外驶去,用在利他上。这个利他,是肉身凡夫所做,也是有情。正是因为这个逆转,颠倒,越发使他无我,有情而无私,有我却利他,利他无私我,了无牵挂。要知道,这样行下去,她不是为了功德,为了解脱,他的心已经解脱,他只是随缘度众利他,因为不图报,所以无挂碍,觉通六根之外。所有的念头识,思想,没有了自私缠敷掺杂,觉透发出来,已经是转识为智,烦恼哪里去了?还如何对治?烦恼早已经成为他的福报福田福种,播种在众生田里,这就是智慧,道德经说的什么来着?不为其私,反成其私。是不是啊?是不是这句话?“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巧不工”。

菩提心功德不可测度 转烦恼为菩提的技巧

​技巧说完了,你要去追求个圣境,追求个解脱,追求个清净,追求个极乐,功境,就这个追求,就注定你的挫折,磨难。愚者不悟,难以接受,只好用功,法来止妄,让他通过功法禅修来脱落开,让他见到这一事实然后他才能放得下,享受生活,利己利他。不管你怎么修,打坐,参禅,念佛,念咒,析空,观想,采光,炼气……出来那个境界,你还是胡思乱想,妄想纷飞。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舍我利他。虽说利他,实际已经利己,这样你也不会因为得不到而苦恼。本来在舍,也就没了失去之苦。

你也没断了百思想,也没了烦恼,还播种了福田,这个福田,可以当佛田,这就是菩提心,觉的行程,至简至易。

你可不要说没有什么禅定啊,神通啊,肉体早已转换啦。你想想:那么安详,睡的那么踏实,心不流溢,心光密回,早已经觉通如来性海,用则随缘利益众生无挂碍,不用则回光不动。比起二乘坐禅,要搞个证空的,相差何止千万里?

通俗一点,当你妄念纷纷之时,就拿起扫把给大家打扫公用的楼道,给你办公室对桌同事用抹布抹抹桌凳,给你的小孩看看作业......烦恼早已经转成福报,利人利他啦......咦?原来自己有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是什么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