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藏书家周叔弢(1891—1984,名暹,字叔弢)于1952年将自己收藏的700多种珍贵善本书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其中宋刊本70余部、元刊本40余部,明清刻本、抄本600余部。

周叔弢出身于名门世家,祖父周馥,清末曾任两广总督,并做过李鸿章的幕僚;父亲周学海则是清光绪18年进士。民国之初,周叔弢随叔父周学熙在青岛、唐山、天津等地开办工厂,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曾高任天津市副市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受家庭熏陶和影响,周叔弢16岁即开始购书藏书。1917年因买到清代皇家书库“天禄琳琅”旧藏的宋本《寒山子诗》,便定书斋名为“拾寒堂”,后改作“寒在堂”;但他最常使用的藏书室名是据《楞严经》“佛庄严,我自庄严”之义取名的“自庄严堪”(堪:义同龛)。

周叔弢先生承袭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顾广圻之遗风,酷嗜宋元旧本。其收书悬格极高,所藏多宋元旧刻、名家抄校之本。傅增湘《自庄严堪勘书图序》称赞“其藏书不侈闳富之名,而特以精严自励”。由于周叔弢与上海藏书家陈澄中均收获晚清“南瞿(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北杨(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旧藏的很多精品,时人遂有“南陈北周”之谓。

周叔弢积数十年藏书之经验,总结了一个鉴别古籍善本的五好标准:第一,版刻字体好,等于一个人先天体格强健;第二,纸墨印刷好,等于一个人后天营养得宜;第三,题识好,如同一个人富有才华;第四,收藏印记好,宛如美人薄施脂粉;第五,装潢好,像一个人衣冠整齐。由于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所以周叔弢收藏的古书大多极其精善。兹举数例,以见其藏书之珍。

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宋周必大刻本《文苑英华》,原书1000卷,每10卷装一册,共100册。此本刊印精美,传世孤罕,今仅残存15册。除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一册外,国家图书馆藏13册,中即有周先生旧藏一册。1995年,民国藏书家陈澄中后人将家中旧藏一册自海外持回,置于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卖,为一新加坡人以143万元购去。此书重要之处,在于它是宋代蝴蝶原装,每册封面副叶左下有“景定元年某月日装背臣王润照管讫”木记一行。书中钤宋代“缉熙殿书籍印”、“内殿文玺”、“御府图书”等印,旧属宋代宫廷藏书,可谓珍贵至极。

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所刻群经,以版印精美闻名,周叔弢所藏岳刻《孝经》一册,原为明代晋府旧藏,经清代季振宜、徐乾学收藏后,归入内府天禄琳琅。书中钤有“敬德堂图书印”、“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玺,朱光灿然,堪称上佳精品。周叔弢为此特治“孝经一卷人家”印章一枚,以示珍爱。

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宋蜀刻本唐人文集传世甚稀,其中11行本王维著《王摩诘文集》,向称北宋刊本,旧经明代项墨林所藏,且有顾广圻亲笔题跋。周先生与海源阁后人杨敬夫商之经年始予获得。1982年,92岁高龄的周叔弢先生得见此书影印本,兴奋异常,当即写下一篇题跋,其中有言:“今见此影本,如晤故人,数十年前光景恍然在目。国家重视文物,化身千百,佳惠士林,可为此书庆,我一人欣然欢呼,乌足以尽之。”

周先生爱国爱书之情,真乃发自衷肠。

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以收藏宋本闻名,其藏书室名叫“百宋一廛”。他收藏过两部宋刻《陶渊明集》,其中汤汉注本《陶靖节先生诗》的流传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是藏书史上一段著名的佳话。乾隆46年(1781),周春从友人手中借得稀见宋本《陶靖节先生诗》,继而赖着不还,在书主一再催促之下,最终用重达一斤的明朝“梦笔生花”大墨互为交换。周春把这部《陶》集和一部宋刻《礼》书放在一起,给书室起名“礼陶斋”。卖出《礼》书后,改名“宝陶斋”;后《陶》集又售出,再改名“梦陶斋”。黄丕烈得到二书后,将之归藏一室,起名“陶陶室”。

“陶陶室”以藏宋刻两《陶》集而得名,但却增收了一部宋嘉泰刻本《东坡先生诗》,原书42卷,此本仅存最后两卷,内容为苏轼作“和陶渊明诗”。每年阴历12月19日苏轼生日,黄丕烈都要拿出此书,与友朋共同观赏、祭奠一番。书中留有黄氏亲笔所题绝句诗云:“东坡生日是今朝,我独闲居苦寂寥。但把和陶诗熟诵,樽无浊酒也愁消。”后来有人看到此书,又和诗云:“东坡生日是今朝,冀北苏斋岁奠椒。何以宋廛人独坐,和陶一卷咏深宵。”当年捐书时,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对周叔弢说:“您把最心爱的‘两陶’集都献了出来,真是毫无保留,难得!难得!”。

周叔弢和他的珍贵藏书

黄丕烈号“佞宋主人”,平生最爱宋版书,为得到宋版《太平御览》,曾欲忍痛卖掉抄本词书。顾广圻一日来见,说:“听说你要卖掉词书,可我反要劝你买下一部词书”。黄丕烈说:“ 想必是宋本了?” 顾广圻说:“非宋刻,却胜于宋刻”。随即出示元刻本苏轼著《东坡乐府》,黄丕烈喜而收之。元广信书院刻辛弃疾著《稼轩长短句》为写刻本,刊印极精,黄丕烈称其为绝无仅有之物,叹其珍秘无匹。而得到《东坡乐府》后,遂合二书为双璧。元刊词集传世少而又少,周叔弢得到这两部“词集双璧”后,特制“东稼草堂”印章一枚,盖于书上,以示珍爱。

除宋元本之外,周叔弢非常注意名家抄校本的收藏,如明代著名书画家钱榖写本,藏书家毛氏汲古阁以及清代钱曾述古堂、鲍氏知不足斋等诸家抄本,其流传均有渊源来历。内中尤可称道者,是常熟毛晋汲古阁影宋抄本。由于年代久远,宋版书大多湮没不传,赖影抄本得以延续幸存者亦屈屈可数。毛氏汲古阁影抄宋本向以精善闻名,孙从添《藏书纪要》说:“汲古阁影宋精抄,古今绝作,字划、纸张、乌丝、图章,追摹宋刻,为近世无有。”周叔弢旧藏毛氏影宋陈宅书籍铺抄本之宋向子諲《酒边集》、宋陈起《增广盛宋高僧诗选》,笔画工整,几与刊本乱真。书中钤“毛晋私印”、及“汲古主人”等章,印记宛然,前人所谓下宋本一等者,此等书即是。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6年,可谓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原书22877卷,11095册,收录有很多今已失传的珍贵文献。此书历经沧桑,其永乐原本早已不知踪迹;而明嘉靖年间内府所抄副本,很多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时,幸存于世的仅约400册,虽属残鳞片羽,但可谓珍罕至极。1951年8月,周叔弢先生向国家图书馆捐献一册明嘉靖内府抄本《永乐大典》,曾写到:“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责也。”其高风亮节和爱国精神,永远为世人所景仰。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网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

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