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勛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駢,小名雙全。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鄉石院子人,中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開國元勳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曾任中央紅軍第一軍團政治委員,在長征途中戎馬倥傯,軍事繁忙,很少見他寫詩作文,舒情述懷。然而,當他率領紅軍先遣隊搶渡大渡河時,卻詩情激盪,特作了兩首五言絕句,其一為《吾非石達開》,其二為《渡大渡河》。這首詩寫紅軍準備強渡大渡河的決心,和戰鬥過程,有力地揭露了蔣介石散佈紅軍將重蹈石達開覆轍的謠言。

開國元勳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吾非石達開 

大渡河流險,吾非石達開。

飛兵天際至,歷史不重來!

開國元勳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大渡河是岷江上游的一段支流,因水流湍急,水勢兇險,是舉世聞名的險要渡口,也是橫在紅軍長征路上的一道天塹。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因渡河失敗,在此全軍覆沒。在長征中,紅軍經歷了千難萬苦,毛主席在七律《長征》中寫到“大渡橋橫鐵索寒”,強渡大渡河是一段非常艱險的經歷。著名的大渡河十八勇士,就是作為先遣渡部隊冒著生命危險,象天降飛兵一般,成功的渡過了大渡河。“飛兵天際至,歷史不重來!”歷史的悲劇沒有重演,充滿了壯志豪情,又充滿了革命者的自信和橫掃千軍的氣勢。

開國元勳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渡大渡河

安順急搶渡,大渡勇奪橋。

兩軍夾江上,瀘定決分曉。

開國元勳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第二首詩是寫紅軍搶奪大渡河瀘定橋的戰鬥歷程。由於大渡河兩岸高山夾峙,河床傾斜,水勢異常湍急,用小船運送部他估計須一個月時間才能渡完全部紅軍,而當時,薛嶽等人正率部由南向北追擊紅軍,在敵人重兵日益逼近的緊急情況下,這樣的渡河速度是絕對不允許的。紅軍決定紅軍兵分兩路,循大渡河西岸溯河而上,奪取瀘定橋,後續部隊從瀘定橋過河北進。這就是詩中所說:“搶渡”、”奪橋“、“兩軍夾江上”、“瀘定決分曉”。

開國元勳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當時大渡河上的瀘定橋,長約100米,寬約3米,橋用13根碗口粗的鐵索組成,兩邊各有兩根鐵索作橋欄,橋面木板下並排著9根鐵索。鐵索橋高懸空中,橋下河水奔騰咆哮,驚險異常。橋上木板大多已被敵人抽去,只剩下光溜溜的鐵索,敵人並在橋頭築好防禦工事,敵人憑著這一天險,認為紅軍插翅也難飛越。22名紅軍突擊隊員冒著敵人的炮火,手抓搖晃的鐵索,匍匐著身體向對岸射擊前進,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搶渡過橋,為後面的戰友劈開一條血路。英勇的紅軍渡橋成功。徹底粉碎了敵人的又一次圍追堵截。

開國元勳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紅軍以氣震山河的勇氣和毅力,克服難以置信的嚴峻挑戰,以驚天動地的英雄氣概在高懸空中的13根鐵索上決出了勝負,見證了勝利,創造了人類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蹟。詩中所用的“急”、“勇”、“夾”、“決”,把當時的危機險惡、緊迫激烈、指揮策略、決勝結果逐一娓娓道來。

在瞭解作品的歷史背景之後,再重讀這兩首詩,相信您也會和我一樣,有不同的感受,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又加重幾分。

開國元勳們的詩詞,豪放雄壯,意境深遠,不輸唐詩宋詞(三)

每年10月1日上午,國家領導人和全國人民代表,都要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來之不易的新中國。這一天是共和國的生日,也是所有先烈們的共同祭日,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是“喝水莫忘挖井人”,對於那些為了新中國而流血犧牲的人們,更值得懷念、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