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部門中長貸明顯回升 信貸投放力度加大

彙集金融大數據,信貸趨勢全解析。央行公佈最新金融統計數據,7月表外融資繼續減少,表內信貸表現如何?近期信貸新政又帶來哪些影響?接下來有怎樣的變化和預期?好貸《中國信貸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月報·2018年8月刊》為你帶來解讀。

信貸月報8月刊指出,2018年7月社融同比少增1556億元,其中,表內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3748億元,表外融資合計同比少增4243億元,好貸董事長李明順指出,表內融資的增長並仍未能抵消表外融資的減少,而就7月市場表現,好貸總裁封立鵬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以及預測。

表內融資增長仍未能抵消表外融資減少

央行公佈《2018年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據初步統計,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億元。其中(如下圖所示),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9萬億元,同比多增3709億元。

企業部門中長貸明顯回升 信貸投放力度加大

7月新增社融增量中,除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增多外,其餘全部同比減少。好貸董事長李明順指出,表內融資的增長並仍未能抵消表外融資的減少。總體來說,表外融資仍延續收縮是社融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但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及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三大表外融資同比降幅較6月改善明顯。7月,表外融資出現改善,但實體經濟融資依然存在較大壓力。

企業部門中長貸明顯回升 信貸投放力度加大

據央行發佈的《2018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5萬億元,同比多增6278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34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6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576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650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3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875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38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582億元。月末,外幣貸款餘額8422億美元,同比增長0.5%。當月外幣貸款減少127億美元。

好貸總裁封立鵬分析認為,其中居民部門短貸同比多增、中長貸整體平穩,房地產調控持續不放鬆政策的效果顯現。企業部門短貸同比少增、中長貸明顯回升,同比由少增轉為多增,體現出信貸投放力度加大。

小額貸款公司經歷行業洗牌 優勝劣汰

央行發佈《2018年上半年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截至2018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394家,從業人員99502人。貸款餘額9763億元,上半年增加22億元。和2017年同期相比,機構數量和從業人員數量分別減少249家和8626人。

好貸總裁封立鵬指出,這一現象與監管趨嚴,小額貸款公司洗牌不無關係。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小額貸款公司在整體規模上有所收縮,但分地區來看,還是有少數地區的小額貸款公司展現出了逆勢增長的信貸活力。例如,北京市,機構數量從2017年6月末的89家升至2018年6月末的102家,同期從業人員增加289人,實收資本提高16.24億元,貸款餘額上升26.23億元,各項指標增額領跑全國其他地區。

另外,機構數量增多的地區還有上海市、重慶市、吉林省、江蘇省、廣東省、海南省,以及西藏自治區。

好貸董事長李明順也表示,所有小貸機構正在經歷著大浪淘沙的階段,上半年被淘汰掉的公司遠不止相差的249家,實際淘汰量更高,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行業洗牌過程中,具有一定企業聚集規模的地區,如北上廣、重慶市、江蘇省,在強監管的壓力下,還能小幅擴充機構數量實屬不易,也體現了這些地區較好的小額信貸支撐力量。

企業部門中長貸明顯回升 信貸投放力度加大

邊際寬鬆的信貸新政尚未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題

大家都關注到,此前央行降低了其中期貸款便利的擔保品要求,以便規模較小的銀行可以使用較低評級的公司債券來獲得央行資金,那麼市場反應如何呢?

此舉雖然可以看做對有一定信用等級的企業的局部寬鬆手段,但是好貸總裁封立鵬進一步指出,政策之所以沒有直接向中小企業定向發放新貸款傾斜,是希望銀行將這部分公司債券換來的收益用於更多小微企業貸款,但是這一被視為小微企業邊際寬鬆的信貸新政,在落實推行中尚存較大難度。

好貸信貸月報觀點

總體來看,7月表外融資依舊保持了減少的趨勢,而表內信貸融資規模不及預期,好貸分析及預測以下幾點:

第一,在好貸旗下信貸圈舉辦的線下信貸經理交流會上,不少信貸經理反映現在很多金融機構都處於少貸,甚至停貸狀態,使人明顯感受到行業整體審慎放貸的形勢。

第二,近期表外業務持續收縮,企業債違約多發,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因素,金融機構惜貸,使不少企業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

第三,一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投放收縮,而另一方面,小貸公司,特別是在部分小貸聚集地區,出現了業務的小幅上漲,上半年逆勢表現突出。

企業部門中長貸明顯回升 信貸投放力度加大

第四,受監管制約,短期內靠合規的表內投放彌補不合規的表外業務仍存較大難度,邊際寬鬆效力向小微企業傳導還需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質性推進。

第五,以往主要針對大型企業、國有企業等大客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也要敢於接納小微企業信貸需求,制定相應風控體系,優化信貸結構,而在這方面,或可藉助互聯網信貸中介平臺,降低信貸成本,篩選優質投放企業。

聲明:相關數據因來源不同,難免有所出入,信貸月報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