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爲什麼會執意將年幼的女兒林黛玉送到外婆家?

藝嶼EYESVOT


林如海為什麼會執意將年幼的女兒林黛玉送到外婆家?

  宛如清揚

  賈敏去世後,林黛玉進了京都。林黛玉為什麼會去外婆家呢?

  其實在第三回裡已經明確回答了原因。

  原文有兩處。林如海對賈雨村說“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在得知賈敏去世後,賈母早早地就派了人去姑蘇接林黛玉進京,林如海是個正人君子,而且也完全沒有和賈雨村撒謊的必要,因為人都來了,等了好些天了。

  黛玉病好了,不忍離開父親,雖然她只是六歲小孩子,可是卻極為聰慧,明白此去,相見的機會就少了,但是外祖母一定要她去,又不好不去。林如海是怎麼勸她的?他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

  這兩處原文,可以很明確地瞭解到,林黛玉進京,是賈母極力主張的。那麼,林如海什麼意見?他的意見是同意。他年紀大了,將近半百(紅樓夢裡的人物,年齡往往成謎,此處不議),沒有續絃的意思,黛玉進京,有個依靠,岳母必然護著女兒,雖然從此天各一方,但是他仍然勸女兒前去京都。

  林家當然沒有窮得養不起女兒,就算林家支系不旺,可到底還是有些人的。以林家家勢,以林如海的官位聲望,養十個百個的孩子,都沒問題。可是他為什麼硬是要讓女兒“寄人籬下”呢?

  其實他和賈母想到一處去——話裡面的關鍵點,也是四個字“依傍教育”

  賈母接林黛玉進京,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

  一是,林黛玉是她最疼的女兒留下的孤女,她當初為了賈家利益,將女兒遠嫁姑蘇,幸好嫁的人是林如海,夫妻恩愛和睦(雖有姬妾卻無子息,可見只是為了合乎時代標準,不特立獨行,符合道德要求)。可是賈敏一病不起,留下的孩子她必須接走,她要把自己對女兒的愛,延續到黛玉身上,所以,進了賈府,黛玉和寶玉是同等規格,是賈母的心肝,其他姑娘一律靠邊。

  二是,賈母為林黛玉的將來著想。林黛玉是個姑娘,是姑娘就得嫁人。賈母把她接來賈府,如果能順著她的心意嫁給寶玉,親上加親,把兩個心尖上的人放在眼前,那是最好不過,萬一呢?王夫人和賈政不順她的意,一定要把黛玉嫁出去,那麼,她接黛玉進京的舉動,也無疑是加分項。

  為什麼這反而是加分項呢?

  咱們考慮問題,得把時代考慮進去。林黛玉作為林家大小姐,如果賈敏還在世,不可能會生存在賈府,自然也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可是賈敏不在,林如海又不準備續絃,也就是說林黛玉實質上,已經變成了五不娶中的“喪婦長子者”(此處的子指女子)!

  五不娶,是源於先秦時期的嫁娶限制,和七出啊,三不出啊什麼的,都是古代婚姻法的藍本。五不娶中的其他四種,咱就不說了,喪婦長子者是什麼意思呢?“父喪其婦,其女子年長愆期者也。”對於子女來說,就是母親死了,容易被人當作是沒教養的孩子。古代男子主外,女子主內,男人在外打拼,家裡卻沒個主母,對孩子的教育,的確是會差那麼一點,所以只要還過得去的人家,妻子死了,都會再娶。林家當然不是娶不起,而是林如海看淡了,或者說是作者這樣安排——要真是續娶,也就沒本書什麼事了。是個人都明白,林黛玉的教養,那是槓槓的,百年侯府,不是那麼好輕視的。現代人也都明白,這所謂的五不娶是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是明晃晃的對女子的壓迫,是偏見,更是歧視,可是,自古以來,就這麼約定俗成了,尤其是大戶人家,很注重這個,誰也不能例外。

  林黛玉千金大小姐,她就算再小,再任性,也不可能做出什麼失貞的混帳事,但是她沒有母親,在婚嫁裡,卻是極為不利。那個時代的女子,名聲是極為重要的。所以,賈母才會在掰謊時說到有些人人不人鬼不鬼的,女子嫁人前,要有完好的名聲。名聲越好,嫁的人家就越好,名聲毀了,一生就完蛋了。繼續待在姑蘇,黛玉的名聲不會好,沒有什麼具體事由,沒有母親(哪怕是繼母也好),就是缺陷(那個時代就是不講理啊)。林如海不娶填房,如果林黛玉繼續待在林家,林黛玉就變成了人家五不娶中的一種,她長得再漂亮,才能再高,有再多的嫁妝,再了不起的家勢,她都不可能嫁入門當戶對的人家。

  但是林黛玉進了賈府呢?情況完全不同,她由外祖母養大,在舅舅家成長,有兄弟姐妹扶持,再憑著她林家侯門千金的名頭,她想嫁王爺,都可以的了。

  林如海就這麼一個女兒,自然得為她考慮周全,賈母只有這麼一個外孫女兒,必須為她的將來打算,就算不嫁寶玉,也得另嫁豪門——至於這是一出還淚的悲劇,做父親的做外婆的,誰也想不到。賈敏去世,賈母不想黛玉留下他人置喙的道德缺憾,馬上接她進京,並給她最好的物質待遇和精神支持,只有這樣,她的將來才可以一片光明。(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黛玉大病初癒,林如海便將黛玉送往賈府,實在令人費解,自小編見過的分析,有這麼幾種原因:

賈敏腹黑說:

有人推測林如海死去的兒子是與小妾所生,賈敏容不下這位兒子,便將其害死,林如海一來懼怕家門名聲受損,二來唸及賈家勢大,不敢聲張,暗地裡便把賈敏辦了,因黛玉是賈敏所出,林如海無心繼續養育,便送往賈府。

原型影射說:

有人推測出黛玉的原型是李香玉,康熙年間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康熙末年,李香玉雙親陸續染上疾病,臥床不起,李香玉在旁侍奉湯藥(與黛玉侍奉母親湯藥如出一轍),後來雙親先後去世,李香玉日日痛哭,雖祖父母加以撫養,但難以寬慰。曹雪芹祖母念其年幼可憐,於心不忍,常常派人接李香玉至賈府, 與曹雪芹伴讀。



不久,李家被抄家,李香玉徹底無家可歸,只能長居曹家。兩人可謂青梅竹馬,怪道寶玉曾對黛玉言:“從小耳鬢廝磨……”。所以有人推測,林家因被抄家,所以黛玉只能送往賈府。

還有一個就是官方所言:

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

古代女子皆由母親教養,如果母親早逝應由其他女性長輩教養,不然被人視為無家教,難以符合“三從四德”的要求,便難以找人家。依林如海所言。林如海因沒有續絃,林家便無女性長輩教育黛玉,只能前往外祖母家接受教育。

二來賈府是名門望族,所教導的孩子必定不會差,甚至在王公貴族圈子中會備受推崇,以元春為代表,黛玉將來的婆家也不會差。

當然,也有可能林如海依賈敏之遺言將黛玉配與寶玉的想法。賈敏剛去世,黛玉還在病中,賈府就已經派遣船隻家丁來來接,擺出了十二分的誠意,賈敏病中應該寫信跟孃家聯繫,並有將黛玉託付與孃家的想法,林如海看到賈府這等誠意,加上之前的幾個考慮。只能將女兒送往賈府了。



想來一切皆是命中註定,黛玉自小便有不足之症,賴頭和尚曾囑咐:不可聽見哭聲,除了父母之外不可見外姓親友,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生。偏偏老天讓她父母早喪,家族無旁親,只能依傍外祖母家,賈府均是外姓之人,前世有欠寶玉那魔王的眼淚,怎麼能不見哭聲呢?

想來,黛玉的一生,只能由這眼淚來葬送了。真真是詭異的巧合,才能撰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吧?


微影悼紅


林如海沒有執意將年幼的女兒林黛玉送到外婆家,林黛玉到賈府是林如海的無奈之舉。

林黛玉進賈府是賈敏的遺願

賈敏是一個不凡的女人,她死後扔下年幼的女兒,她一定不放心。

在古代,沒有母親教養的女孩,不好找婆家。賈敏清楚,如果林如海不再娶,黛玉便沒有當家主母教養,如果林如海再娶,黛玉就要有後娘,後孃對黛玉不會真心實意的關愛。因此只有把女兒託付給賈母教養,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於是臨終前,賈敏就黛玉的問題和賈母以及賈政有過詳細的溝通,並達成共識。

林黛玉進賈府,是賈府力主的結果

1、林如海是蘭臺寺大夫,後任巡鹽御史,是有實權,被皇上重用的人物。如果賈敏死了,賈家和林家的紐帶沒有了,賈府和林家的聯繫一定變弱。如果把林黛玉接進賈府,甚至和寶玉聯姻,那麼賈府就不會失去林如海這樣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同盟軍。

2、林家沒有兒子,只有黛玉一個女兒,林家還沒有近親嫡派,林家五世積攢下的財富都歸黛玉一人所有。寶玉娶了黛玉,就會得到林家的財產。賈家當然願意接黛玉進府,這樣黛玉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第一人選當然是年貌相當的寶玉。

3、也許賈敏在臨終前,對黛玉的婚事也做了安排。

賈府的船隻和人來接黛玉的時候,林如海藉口黛玉有病,沒有立刻讓黛玉走,是因為林如海要繼續確定,女兒到賈府的具體細節。

林如海對賈雨村說,賈母早就派船派人來接黛玉,因為黛玉生病,沒有成行。等賈雨村護送黛玉進京時,已經耽擱了好久。

雖然賈敏有遺言,但是林如海不願意讓女兒進賈府,因此賈敏死後,林如海讓黛玉守制讀書,如果林如海想送黛玉進賈府,就不會留下賈雨村了。

但是賈母接黛玉的心情非常迫切。早早打發人來接外孫女。

來接黛玉的人,一定帶來了賈母和賈政的信件,對黛玉的未來做出了承諾。

林如海決定此生不再娶,這樣的話黛玉便無人教養,對黛玉的未來不利。林如海權衡再三後決定讓黛玉去外祖母處,由外祖母親自教養。

林家人都不長壽,林如海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也很清楚,他怕自己死後,黛玉無人照顧,因此忍痛做出決定讓女兒離開自己。並且給女兒帶足生活費

林如海讓黛玉進賈府,不會什麼也不給黛玉帶,他讓賈雨村護送黛玉進京,一方面是保證黛玉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給黛玉帶的財物有一個證明人,不至於被賈府的傭人私吞。

普通人都知道窮家富路,林如海知道,賈府不至於差黛玉的生活費,但是他一定給黛玉帶足了生活費,不讓自己的女兒受絲毫委屈。

鑑於以上考慮,林如海把黛玉送到了賈府。


潤楊的紅樓筆記


林如海子嗣不豐,只有黛玉一個女兒,賈敏死後,林如海也不準備再娶,本該父女相依為命,林父卻不顧女人留戀,執意要將女兒送到外婆家,到底什麼情況?



官方說法。

一,外祖母想念。“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林如海如是對賈雨村說。二,照顧黛玉,減輕負擔。“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娶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林如海如是對女兒說。



深層原因。為了女兒將來的婚嫁做準備。林如海是探花出身,做事圓融,慮事周全。林黛玉六歲喪母,即使教養再好,在別人眼裡都是缺乏母親教導的姑娘,在婚嫁時會成為一個缺憾被人詬病。如果送到外祖母處,外祖母是國公夫人,且不說教養禮儀到底如何,只名頭抬出來就可以讓人信服。更何況賈敏是賈母唯獨愛重的女兒,愛烏及屋也會對女兒悉心教養。那樣,將來女兒就會對處理後院的早非得心應手,這也是為女兒的長遠打算。遊刃有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憐林如海,為了女兒有個好的未來,忍下對女兒的疼愛,將女兒送到遠離自己的他鄉。


萍風竹雨123


翻看了前面朋友們的回答,林如海把女兒林黛玉送入賈府的原因,有說是因為黛玉母親賈敏的遺願,有說是賈母的堅持,有說是林如海為了與賈政加強聯絡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忽略了最根本的一點:

《紅樓夢》是一本小說,寶、黛之戀是此書的核心故事,如果黛玉不來賈府,這個故事就被抽去了根基,在技術上很難展開情節。

為了讓黛玉投奔賈府的理由更為充足,曹雪芹用了不少的鋪墊:賈敏早亡,林如海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兒子,又只有黛玉這一個女兒,偏偏林如海自己也突然死掉等等。這些前提當中,如果缺少一條,黛玉投奔賈府的理由就不夠充分。

同樣的道理,作者為了方便敘述,讓寶釵一家也來到賈家,並且住下來不走。相比之下,寶釵一家在賈府長住的理由就有些牽強,但是沒有辦法,作者要展開金玉姻緣,寶釵必須留下來。

作為對照,我們可以看看作者對於史湘雲的處理,她是賈母的孃家人,自己在家孤單,也很願意留在大觀園和姐妹們玩耍,但她與寶玉無緣,作者只好讓她來來去去,不讓她留下來添亂。

同樣的道理,薛寶琴也只能在賈府一閃而過,沒有長住,因為留下來也沒戲。

談論《紅樓夢》,我們應該明確一個前提:這是一本小說,沒必要想得太多。


於左


謝悟空秘書。

《紅樓夢》第二回,就在賈雨村擔任林黛玉家庭教師一年之際,林如海夫人賈敏一病亡故了,時年林黛玉六歲。林家人丁零落,林如海的後代只剩下這一個女兒,他雖也有幾房姬妾,均未生育,或許他是命是無子,加上己年過半百,在此事上也死了心,不打算續絃了,此刻,對於林如海來講,最重要的事就是趁自己身體硬朗、頭腦清楚、位高權重之際,為女兒黛玉好好籌謀打算,成為此時林如海首要考量的問題。

林家四代列侯、書香之第,加上林如海擔任國家賦稅半壁之重的巡鹽御史,林家的家業財產我們可以腦補有多麼豐厚,林如海想將諾大的家產讓女兒繼承卻不是那麼容易,《紅樓夢》時代,父母想給女兒財產通過嫁妝這種方式是可以的,固定的房屋宅院和田產土地是無法作為嫁妝帶走的,只能留給林家遠族。林黛玉太年幼,嫁妝當然不可行,再有,如果自己突然病倒,黛玉一閨閣小姐如何能應付得了一應重大問題,這是其一。其二,林家鐘鳴鼎食、書香世家,歷來對子女教育極其重視,尤其是女兒,沒有了母親,也沒有個近親眷屬,對女兒的閨閣教育如何完成?這都是這位既便大權在握、豪富己極的父親無法完成的。

這樣,林如海很自然的將目光投向妻子的孃家榮國府,賈府大族之家,人口眾多,有親孃舅舅母,有表姊妹,更有骨肉親情的外祖母,當然是寄養黛玉的最佳去處。一是送女兒去外祖母家養育解決了林家教育女孩兒的諸多不便,第二就是轉移財產了。

林如海必然與賈家達成了某種協議,做為一個正常的父親,他不可能對自己的女兒草率行事。屏山大膽猜測,林如海與賈母賈政或許在此時就達成了寶黛婚約,不然林黛玉一進賈府,賈母對兩個玉兒的態度和臥室的安排幾乎同居一室就不可理解,那個時代,男女有別,食不同桌,寢不同院,儘管二人不過六七歲,賈母讓二玉一屋作息,一桌吃飯,就算這個老祖宗個人願意讓二人從小培養感情,林如海可是位高權重的巡鹽御史,賈赦基本算是有名無權的閒職,賈政才是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連林家項背都望不見,難道真不用考慮林如海的意見?還是早早就能預見林如海再過5一6年就死了?所以非常大概率是兩家家長已統一了意見,才有賈母這樣看起來很有點違背禮法制度的安排。至於後來“金玉良緣”甚囂塵上,那是因為林如海亡故了,黛玉成為孤女,如果林如海還在,寶玉能娶黛玉,那是賈家高攀了,哪還有薛傢什麼事?

黛玉入都,一路上山高水長,縱有賈府男女僕從,林如海不還是委託曾任朝廷命官的賈雨村一路護送嘛,做為回報,林家出資請賈政為他謀求重返官場,就可知林如海為女兒黛玉大事上的周全和不惜本錢了。

送黛玉進賈府,實在是林如海不得己的無奈之舉,這是己近半百的林如海為女兒前途做出的自我犧牲,對他來說,兒子死了,妻子死了,唯一的女兒承歡膝下才是他最迫切的需要,他卻執意將其送至千里之外,要知道這等距離在古人來說見一面何等之難,我們可以想象做為一個父親,送女兒登舟離去時的萬分不捨,也可以想象無一血親在旁的淒涼孤單,事實也證明了,黛玉這一去就是六年,下次再見,就是林如海病入膏肓,黛玉返家的臨終告別了。

林如海是一個好父親,也是一個悲情的父親!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探究紅樓一夢。)


屏山語紅樓


林如海在喪偶之後將年幼的獨生女兒林黛玉送到外祖母家,兩次用意不同:第一次,髮妻賈敏去世,女兒林黛玉沒有母親教養,將來擇偶時會受世俗觀念歧視;第二次,林如海臨終託孤,將女兒的終身大事全權委託給岳母,請國公府老封君賈母代為擇婿,務必護佑林黛玉一生周全。

原文第三回《託內兄如海酬訓教,接外孫賈母惜孤女》: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執意要他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內顧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孃及榮府中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



古代婚俗禮法——“喪婦長女不娶”

中國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出現關於嫁娶的禮法,《大戴禮記·本命》:“女有五不取……喪婦長子不取”,《公羊傳·莊公二十七年》漢何休注:“喪婦長女不娶,無教戒也”,都提出了不能娶沒有母親的姑娘為妻,這種尖銳的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成為婚俗的金科玉律之一。

古代社會非常注重男女之別,女孩要由母親來教養,即使沒有母親,也要由女性長輩來代替母親的這一職責,例如祖母、伯母、嬸母,嫂子也可以,“長嫂如母”。母親要負責教給女兒婚後如何相夫教子,也就是所謂的“為婦之道”,這是父親所無能為力的。奶孃、僕婦都是下人,既沒資格也沒能力教養千金小姐,庶女之所以要養在嫡母名下,就是因為生母身份卑微,跟著生母長大的庶女會被認為缺乏教養。再有就是未婚女子很少拋頭露面,議婚時男方只能通過教養姑娘的女性長輩來評判女孩的人品性格,如果女性長輩有賢良淑德的美名,那麼姑娘也會被世人高看一等。

林如海中年喪偶,顧念與賈敏的結髮之情,決定不再續絃,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由此可知,賈敏去世後,林家就等於沒有稍微親近點的成年女性了,林如海的母親應該是已經不在了,他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兄弟,堂兄弟之間的關係都比較疏遠,那麼堂嫂、堂弟媳、堂侄媳就更加生分了。林如海如果把林黛玉留在林家,是沒有女性長輩能夠代替賈敏教養女兒的,將來說親時,林黛玉再怎麼才貌雙全,林家再怎麼顯赫清貴,也難免會被傳統婚俗觀念所歧視,不容易和德才兼備的世家子弟結親。

林如海將女兒送到賈府,林黛玉就等於在外祖母、舅母身邊長大,賈母、王夫人都是國公府誥命,身份尊貴,賈母更是德高望重,林黛玉由外祖母教養,可以避免將來擇偶時受歧視。




林黛玉的終身大事

很多人認為林如海與賈母有默契,將林黛玉許配給賈寶玉,我不贊成這種觀點。林如海臨終前沒有給林黛玉訂婚,可能是來不及安排了,在他去世之後林黛玉又回到賈府,一方面是賈母的要求,賈母曾經叮囑賈璉送林黛玉回去,還要再把她帶回來,另一方面這也是林如海的意思,林如海全權委託賈母為林黛玉的終身大事做主,將來給林黛玉選配良人佳婿,未必是賈寶玉,但一定要以林黛玉的利益為準則。

林如海與本家兄弟子侄關係疏遠,假如由林家人給林黛玉擇婿,萬一那些堂叔伯、堂兄弟們存了欺負孤女的心思,剋扣林黛玉的嫁妝,或者把她當做棋子,用她去攀附權貴、交換利益,等等,林黛玉一個父母雙亡的未婚女孩,她到時候怎麼辦?!防人之心不可無,林如海不能不多想一些,別說什麼本家親戚不會害人的空話,後文巧姐不就是被“狠舅奸兄”賣到煙花巷的嗎?!要不是劉姥姥輕財重義,巧姐還有活路嗎?!林如海的顧慮絕對不是杞人憂天,他無論如何不敢拿獨生愛女的終身大事去冒險,林黛玉是他的掌上明珠,林如海輸不起!

賈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女兒是母親身上掉下的肉,賈母極其疼愛賈敏,自然也愛屋及烏地疼愛林黛玉,這一點毋庸置疑。事實上林黛玉在賈府生活的幾年,賈母如何對待林黛玉,林如海也是十分清楚和感激的,正是出於對岳母的絕對信任,林如海才會臨終託孤。而且賈母是國公府老封君,有著洞若觀火的識人之明,賈母的眼光肯定錯不了。



另外還有一點,林如海一去世,林黛玉就等於沒有孃家了,將來出閣之後,需要孃家支持的時候,如果賈府能夠給林黛玉撐腰,也可以避免她在婆家受氣。讓林黛玉從小和賈府親戚熟識,即使那時候外祖母不在了,也還有舅父母、姑表兄弟姐妹可以幫助她。至於是否讓林黛玉和賈寶玉結婚,在林如海看來倒不是特別重要,我覺得林如海是看不上賈寶玉做女婿的。


杉珜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林如海將林黛玉送到榮國府主因就是賈母堅持,其次是林如海不打算將家業進行下去。這樣就必須為女兒早作打算。



我們先說第一點,賈母為什麼堅持要林黛玉來賈家?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她外祖母致意務去。

原文就說賈母要求林黛玉務必去,而且是幾次遣人,這表明賈母態度的堅決。我認為賈母之所以如此,有兩方面考慮。

第一,賈母痛失愛女,愛屋及烏。賈母白髮人送黑髮人外孫女成了自己唯一的寄託。執意接林黛玉來,就是因為林黛玉是自己女兒唯一的骨血。林如海雖然也是家大業大,但照顧女兒和教育兒子不同。父親是不可能很好的照顧女兒的。其他姬妾下人,也無法盡到責任。林黛玉在一個完全沒有姐妹兄弟的環境中長大,是非常悲哀的。林如海也說林黛玉: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林黛玉就面臨這樣的窘境,跟著外祖母,確實可以更好的照顧,也可以不孤單。我們看林如海和賈政這樣的士大夫,幾乎和女兒沒什麼交流。主要就是男人是不負責教育女兒的。

第二,賈母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一石二鳥之計。賈家已經沒落了。賈母看在眼裡,自然也要著急出手干預的。很多人只看到賈母享樂,但林黛玉是賈母為賈家做的一步好的打算。


林如海是探花郎,老師同窗特別多。有名望,又得皇帝寵愛。從蘭臺寺大夫到巡鹽御史。從機要秘書到最賺錢的鹽政一把手。林如海風頭正盛。賈母自然不會放棄林家這樣的勢力。最好的將林如海拴住的方式就是林黛玉在自己身邊,如果能和賈寶玉成親就更好了。以林如海的人脈和上升勢頭,賈寶玉今後將少奮鬥二十年。而又照顧了林黛玉又利好了賈家,賈母這一石二鳥不可謂不精明。林黛玉到賈府,賈家上下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年紀小不說破而已。

再說第二點,林如海竟然將林家絕後了。

我到現在也不清楚林如海為何絕後了。最後無果只能將林如海歸類為對林黛玉的母親賈敏用情至深。

林如海有個三歲的兒子,生病死了。從此只剩下林黛玉。林如海說他不打算續絃這本就挺奇怪的。按理林如海四十多歲年紀,無限很正常。而且雖然子嗣艱難,但不表示不可以過繼兒子。作為世家大族延續家族一旦出現意外,子嗣不繼,過繼兒子就成為必須的。連太監都會找幾個乾兒子養老送終。可林如海放棄了。林家在他死後徹底斷絕了。這真是不符合古代宗法制度的。林如海絕對是現代思維了。



林如海將林家斷絕,不從那些遠房旁枝過繼兒子。什麼原因不去考量了。但他將女兒林黛玉託付賈家,託付岳母,就明顯是託孤了。

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

可見林如海打算已久。送林黛玉去賈家也是他心中所願!只是他為何將家族斷絕,實在想不通。沒有嫡系,按照賈母說的,林家那些旁枝都應該很遠或出了五服,除了同姓,並沒什的親戚關係了。這些人自然不能將林黛玉託付他們。賈家也成了林如海最好選擇。

也就如此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潔本潔來還潔去,林家風光不再,送走女兒最好,也是為女兒的未來打算。不是麼?另外,林妻賈敏為賈母所鍾愛,一切變故與賈府血肉相連,林家家業也不少,林女富二代一位,賈府自然念念。詩云:

有錢人尊貴,無家兒淒涼。

今朝離別去,四海是家鄉。

苦命哉,林女?


三月二十


林如海工作繁忙無暇照料女兒黛玉,從他和女兒的對話中可以聽出聲音低沉溫柔沒有一點陽光之氣,好像知道了自己也將命不久矣,就算有錢請再多的人來照料12歲多病女兒,再者無兄弟姐妹扶持如果那天去了,是很把持一家,精神上一下子也無法接受父母前後相續辭世的打擊而無法生存下去,到時家產錢財被親人佔了去或被朝庭充公,所以林如海第一方面是將財產轉移到賈府,第二方面是將黛玉投寄賈府是能得到老太太等人更好的照顧,第三方面西安是京城,以賈家的勢力能請到太醫院有名的醫生為黛玉治病得到更好的治療,第四方面是否也考慮到林賈兩親上加親維持四大家族的地位?我想林如海思想是鎮密的,也不忍心將黛玉寄人籬下的,如果林如海沒死,如林黛玉的病也好了,沒有以後的悲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