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科技出行 西安单车市场急需变量

精细化管理+科技出行 西安单车市场急需变量

精细化管理+科技出行 西安单车市场急需变量

最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去年风靡一时的共享单车最近不仅数量减少了很多,而且市民骑行体验有所下降。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存量单车,很多都存在脏乱坏的现象,市民骑行体验越来越差,而且随地乱堆乱放,运维管理需要继续加强。

市民呼吁,共享单车应该有新的有实力的品牌进入市场,通过完善的技术和高效的运维来保障体验和秩序,以此来提高骑行安全与体验质量,各个品牌间的市场竞争也应体现在服务竞争上,市民才能有足够的获得感。

西安共享单车少且破旧

市民出行效率大打折扣

近段时间,很多依赖共享单车出行的西安市民发现身边的共享单车数量大不如前,因损坏而无法使用的车数量却日渐增多。西安市民尤女士表示,上半年一出小区门,路边至少有20辆共享单车。但最近出了小区要走好长时间才能看到1辆,有时好不容易找到的车子还是坏的。对于经常依赖共享单车出行的她而言,缺少了共享单车的辅助,感觉非常不方便,出行效率大打折扣,经常上班迟到,上个月的全勤奖也被扣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依赖共享单车出行的市民最近都在反映共享单车大量消失的情况,在西安南郊,一条马路上都看不见一辆共享单车,好不容易发现一辆,还破旧不堪不敢骑。

市民邹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共享单车出现后,我从家到单位这一公里多的路程有了保障,还能通过骑车锻炼身体。”邹先生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西安现在的单车骑起来感觉越来越不好了,而一些单车品牌的各种问题经常能在各类媒体上看见,红火了两年的单车行业难道在急速降温?

记者注意到,传统共享单车品牌在各个城市出现“车海”无人清理运维的现象不断被媒体曝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单车发展的前两年,各家都在拼命投放,但随着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技术实力和运维能力不足成了最大问题。

一些企业已经不能做到有效管理此前投放的车辆,包括旧车坏车的处理都是大问题,也造成了像西安这样的大城市,市面上看着车很多,但能用的却越来越少,原有平台既不能有效处理坏车,新品牌又因各种原因投放新车较困难。而真正用车的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烂车一大堆,需要用的时候又找不到可骑走的车。

新品牌低调现身西安部分区域市民建议增加投放

最近,记者在西安沣东新城某车站附近看到,这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青色新车,经过了解,得知是一家新的单车品牌近期投放的。

那么,西安市民对最近低调现身西安街头的新品牌单车是如何评价的呢?记者在路边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使用新品牌单车的市民王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西安沣东新城,家离上班的地方较近,以前一直骑共享单车上班,但今年以来共享单车明显少了很多,而且都很破旧且不安全。最近刚好看到了新车,现在每天上班都在用它。和以前使用的共享单车相比,王先生认为这些新车最吸引人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不用交押金重新下载软件,另外就是新车设计得很好,骑行很舒适。

共享单车在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王先生说,每次来到取车的地方,这些新车的摆放都非常整齐,车子也很干净,一看就是厂家有人专门进行了摆放,每一辆车子都很新,用起来让人感觉非常放心,希望这种情况能一直持续下去。

由于经常骑共享单车上下班,王先生对车子的安全性还是非常看重的。他告诉记者,这些新车很皮实,骑上去感觉很轻快,不会越骑越累,而且刹车也很灵。同时,王先生觉得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在西安的投放量太少,仅仅是在西咸新区有部分投放,在西安其他区域很少见,建议厂家多增加一些投放量,方便西安市民出行。

共享单车不再玩“车海战术”

管理精细化提升科技含量

增加投放是共享单车刚刚出现时的“车海战术”,但随着近几年共享单车大量投放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弊端,“车海战术”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共享单车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的科技含量。业内人士称,西安这样的大城市,有实力的多家单车品牌有序竞争,才能最终决胜出既让市民满意又能解决城市问题的品牌。

事实上,今年年初,共享单车品牌已经进入了一轮洗牌,共享单车企业都相继改变了“车海战术”,回归到了服务的比拼上。但现有的共享单车平台还存在运维缺失、乱象不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象。

目前,市场急需有实力的平台入场,才能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也能为政府管理提供便利。同时,行业已过了野蛮发展的阶段,多地都出台了规范政策,“车海战术”肯定是行不通了,今后共享单车的竞争重点更倾向于服务和黏性。

在现有的环境下,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新车不能进、旧车没人动、破车骑不了的僵局。如何打破僵局?行业内人士认为,经过了初期的乱战之后,如何理性对待行业才是关键,新旧品牌充分竞争,竞争的环境中,才能将用户体验与运维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当然,对于共享单车投放混乱的问题,该单车品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遵守西安市政府相关规定的同时,将通过精细化管理为规范当地市场作出贡献。将通过高效运营维护,在为西安市民提供好服务的基础上,带头做好城市单车的管理,避免坏车等占用道路影响市容市貌。

共享单车监管应向精准化过渡

从城市长远发展看,提升慢行交通服务品质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共享单车的治理应该立足于充分保障骑行交通的发展。数据分析显示,在西安,三环内及近郊设置的最后一公里线路,如果区域内共享单车投放量较大,确实会对客流产生较大的分流作用。而且,根据对出租车的历史数据分析,随着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共享交通的持续推广,出租车的整体功能定位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出行范围在中心区内部的小汽车平均出行距离呈现小幅延长趋势。可见共享单车对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分流机动车流有正面意义。即越来越多市民通过使用共享单车,避免了汽车的短途出行。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肯定了共享单车对“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还表示,共享单车需要“共同治理,共同维护,让共享单车能够发展好、使用好、维护好”。

从其他城市管理经验来看,目前,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已在牵头制定有关共享单车的规章,将从法制层面对共享单车市场实施常态监管。未来的监管也将从一刀切的“禁投令”过渡为动态管理、实时调整,对共享单车的投放地域、投放密度做出精准指导,避免企业“任性”,还可以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承担与投放量相匹配的管理责任,投出去多少管多少,被暂扣了之后必须及时处理,避免成为共享单车“坟场”。此外,还需要“放水冲淤”,引入新的合规的市场主体和经营模式,优胜劣汰,打破当下的僵局。解决当下存在的新车不能进、旧车没人动、破车骑不了问题。

另外,共享单车1.0时代,很多倒闭企业留下了押金问题,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心中之痛。目前,共享单车的押金模式正在退位,一些依托于交通出行大企业的单车品牌本就是无押金的,这样可以打消入局者对押金的歪脑筋,能够回归到骑行交通的本分经营上,这也便于政府实施存量内额度调节。

共享单车的重新出发,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强化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本质是完善城市的骑行交通,这正是中国都市的短板。欧美各大城市已经走出畸形依赖机动车的发展阶段。2012年,巴黎制定了反对污染、增加道路安全的计划,其核心内容包括优化步行环境、大范围推进低速区、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而伦敦交通局(TFL)专门发布了《市长的自行车发展愿景》。

有交通专家认为,对于共享单车不仅要监管,还要服务,可以参照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范导则”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配套落实骑行路权和停放设施,对共享单车核心使用场景和区域开展针对性改善。

总之,解决共享单车的问题,不能从“汽车本位”出发,只盯着“乱相”,还要看到它对于都市短途交通的分流作用,以及中国大城市的慢行道建设“欠账”。单车的投放数量应做总量控制,也应该看到实行一年多的“禁投令”之后,共享单车的局部饱和与“骑车难”已然共存,要解决存量问题,也要依法合规地引入增量资源。

应适时建立共享单车投放负面清单

在共享单车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监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自去年开始,各地相继出台了“禁投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共享单车发展的乱象,但从长远来看,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在治理方面做到精细化管理。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博士就这一问题接受了华商报记者的采访。

华商报:你认为国内目前共享单车发展的最大弊病是什么?如何引入新的机制来重新激发市场的活力?

李勇坚: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在于无序发展导致过度占用公共资源。应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良性竞争结合起来,建立起基于市场需求,优化公共资源利用的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华商报:政府在治理和监管过程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共享单车企业如何在管理和产品层面满足市场的需求,以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李勇坚:政府在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应发挥以下作用:第一,应建立共享单车投放的负面清单,即在哪些区域、哪些标准的车辆、什么样标准的企业可以投放单车,形成投放的准入标准;第二,建立对共享单车的动态管理机制,即根据运营企业的投放数量、占用公共资源情况、动态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建立起对共享单车的管理机制;第三,为共享单车利用的良性发展建立好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与共享单车企业一起,建立用户诚信机制;甚至建立起共享单车不当使用的惩罚机制等。

共享单车企业也要通过更加精准的算法分析,对单车的投放区域、投放时间等方面进行加强,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要加强对所投放单车的动态管理,确保单车的可用性,提高客户体验。同时,要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通过电子围栏等技术,解决现有的共享单车占用公共资源过多、用户诚信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华商报:你认为未来共享单车最佳的治理形态和运营模式是什么?

李勇坚:共享单车的最佳运营模式应该是企业与政府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共享单车的作用,包括共享单车的静态数量、动态管理模式、用户行为规范等,从单纯的静态数量限制,到建立动态优化机制,从而避免现在简单地使用禁止投放、限制市场竞争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共享单车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通过动态优化管理机制,实现良性竞争,并使共享单车的出行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杨刚 采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