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爱驰汽车能否在汽车行业重走小米模式?

在新势力造车的企业中有选择前期大张旗鼓的做铺垫,也有为了打开品牌知名度选择让产品的某个亮点成为噱头,更有为了资本市场青睐而选择PPT造车。而有这么一家企业却另辟路径,选择了背驰的道路将企业的焦点锁定在了最终用户的身上,试图通过与深度用户的不断沟通,打开像科技行业里小米一样的潘多拉魔盒,让这种CTOBTOC的模式在汽车行业内再次上演。众所周知,小米初创的成功离不开MIUI、而MIUI的成功最离不开的是当初在社区里活跃的那批发烧友,而爱驰汽车同样通过招募的方式召来的一批深度用户,在行业与背景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爱驰汽车能否在汽车行业重走当初小米的模式呢?

另辟蹊径,爱驰汽车能否在汽车行业重走小米模式?

与深度用户互动,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

MIUI的成功离不开的是最初的那批发烧友,通过与用户的深度的沟通将用户日常需求的痛点不断的挖掘出来,然后再将这些用户痛点进行分析、解决最后发馈给用户以及这些想法的提出者进行再次的体验与沟通,进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互动闭环,随着产品的不断改善以及用户在这个使用过程中对亮点的不断挖掘,进而在短时间内提升产品的体验而最终获得用户的认可。但是这种模式真的适合汽车行业吗,作为大件的消费品汽车的工程量远远比手机要复杂的多,而且在汽车的设计、生产、检测等各个环节的工序要大的多,小米的模式真能够运用到汽车上来吗?

另辟蹊径,爱驰汽车能否在汽车行业重走小米模式?

答案是肯定的,爱驰汽车的CEO招募计划,通过各行各业的深度汽车用户了解真正的汽车消费者在日常用车中的痛点以及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让产品工程师们对这批用户提出的点进行深度的剖析以及这些点如何应用解决消费者用车问题,让用户真正的参与到一款车型的打造和研发过程中来,并且及时的与用户保持互动让他们了解到车型的进展以及通过他们的挖掘出来的车型亮点进行再次深度的交流,目前爱驰汽车已经对车型的设计、车联网以及车内配置等做出一些交流与改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小米的模式虽然不能完全硬搬照抄但是这样的模式还是可以给汽车行业带来启发。

另辟蹊径,爱驰汽车能否在汽车行业重走小米模式?

深度挖掘带来的自发传播值得行业借鉴

对于爱驰汽车给行业低调的印象,很多消费者甚至还不知道爱驰这个品牌,虽然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依靠旗下的首款SUV—U5 ION以及全球首款电动跑车 RG Nathalie与公众见面,加上林志颖的站台让消费者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如何持续的让爱驰这个品牌走进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是品牌宣传的最终目的。与传统主机厂不同的是在这条路上爱驰选择了一条不为人知道的道路。

另辟蹊径,爱驰汽车能否在汽车行业重走小米模式?

传统主机厂的营销更多的是偏向灌输式的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说了BTOC。也就是主机厂事先把需要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渠道已经规划好了,让消费者硬性的接纳,而通过CEO计划的爱驰更多的是让用户自发性的传播,通过让深度用户、意见领袖参与到产品的各个环节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发的对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等进行深度的一次传播、二次传播以及多次传播,通过用户的切身感受引发消费群体的关注,更像我们所熟知的C2B2C的传播模式,当然在这中间也会穿插很多其它的传播方式,但是不妨碍爱驰对营销模式的这种创新。

有效的沟通才会产生实际的价值

另辟蹊径,爱驰汽车能否在汽车行业重走小米模式?

对于一个经常参加各种车企活动的汽车媒体人来说,经历了像产品设计解析、新车发布会、车企访谈到各种试驾评测等,并且在这中间也有参与到汽车从设计到量产的某一两个环节,但像爱驰CEO计划这种全程参与汽车从构思到最终交付的活动还是第一次,当然在参加各种类似活动中提出的想法与消费者痛点的也有不少,但更多的是石沉大海,爱驰CEO计划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注重CEO 们提出的想法外还能最及时的得到有效反馈,另一点值得可贵的地方就在于能够以CEO(首席体验官)遇见CEO(首席执行官)的形式开通行业深度用户与企业高管直面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在时间比金钱还珍贵的新势力造车们中更为难得。

另辟蹊径,爱驰汽车能否在汽车行业重走小米模式?

相对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来说最重要的也许是知名度,很多企业可能还没有像样的产品仅仅依靠一张PPT就已经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这些对于目前的爱驰而言似乎变得并不那么重要,正如在跟爱驰CEO谷峰聊天中所提到的那样:爱驰汽车目前正在一步一步的扎实做着产品,低调的背后是我们踏实的背影,对于外界低调的传言那是时候还尚未到来,作为很多来自传统主机厂员工而言的爱驰来说,踏实走好每一步才是走向未来最好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