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回來了

【這個中秋你回家嗎?各行業各業的答案戳心了】

“為了大橋早日順利通車,今年中秋節回不去了”,“23年,只在家過過一箇中秋節”,“每個120的醫生,越是節日越忙”……因為工作,他們與節日無緣。對他們來說,遠方是家,家成了遠方。向還在堅守自己工作崗位的他們致敬,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得安心回家,在這裡,衷心地說一聲“感謝”!

爸、媽我回來了

除了警察,醫生、公交車司機、鐵路工人等特殊職業的他們,要堅守工作崗位不能回家。你們呢?中秋節不回家的理由是什麼?

爸、媽我回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也許有一些人在年輕的時候這種感覺還不是很強烈,但是,當你遠在他鄉或者遭受挫折時,思鄉的感覺會變得強烈起來。


爸、媽我回來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和父母相處時如同陌生,闊別卻又覺得親。中秋是團聚之日,希望有時間可以回家過節的趕緊回家陪陪父母,不能回家的,一定要打電話和父母家人好好談談。

不要覺得這是形式主義,懶得去做這樣的事情,畢竟,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


爸、媽我回來了

但是我更願意把這種“形式主義”理解為儀式感。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儀式感無處不在。《小王子》認為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爸、媽我回來了

但做點簡單的事讓家人和自己都開心有什麼不好呢?形式主義再怎麼不好,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太多。

正是這種儀式感,讓過節有了特殊意義,讓人格外期盼。儀式感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情和態度,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有趣。

儀式感表現了重視和尊重,同時讓你在回首往事的時候可以有跡可循,那些都是回憶裡的星星。

爸、媽我回來了

我向來覺得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這和矯情無關,而是關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需要用心經營,甚至有時候它是一種結束,也是另外一種的開始。

比如,端午一定會吃粽子,中秋一定要吃月餅,生活總該過得有點意思。大大小小的儀式就能讓生活充滿動力,願我們每個節日都有人陪伴,快樂度過每一天,不僅僅是在每個節日才快樂,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種久違的歸屬感,我們要的是生活而不是生存。


爸、媽我回來了

有時候,一頓營養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鮮花、春節門上的春聯……這一件件小事,都能賦予生活儀式感。生活需要儀式感,才能在往後的日子裡有所期待,讓生活變得有層次。


爸、媽我回來了

王小波說過:“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爸、媽我回來了

我喜歡有儀式感的生活。因為有儀式感的存在,不管每天再如何地循環往復,內心深處都會有所期待,期待努力工作,去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期待每一天可能出現也可能不會出現的驚喜。這些驚喜不需要多大,只要知道他們存在就好。

希望月圓的中秋每個人可以甜蜜快樂,希望我們都能珍惜每一份團聚和圓滿,元願我們彼此都可以感受到愛的溫度。大家儘量都回家吧,陪伴家人,在這個美好的中秋時光。


爸、媽我回來了


爸、媽我回來了

花好月圓人團圓

最後,畫個圈圈詛咒你們:身體健康~~~


爸、媽我回來了



溫馨提示

中秋佳節三天假日,雜誌雲客服小姐姐還是上班的哦!客服在線時間為9.00—-18.00,反正有大把時間,有事沒事歡迎來找客服小姐姐聊天啊~~~

爸、媽我回來了

爸、媽我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