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呢?

屠龍無技


出自

王維的詩《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綿延八百餘里,風景絕佳,王維稱它“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有王維的別墅。

中歲:中年。陲:邊。

勝事:美好的事。值:遇見。

王維晚年隱居,自得其樂的作品,“清淡自然”是其最突出的風格。

1 際遇決定了境界。

阮籍“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因車無路便痛哭,身處逆境,敢怒不敢言,談何胸𦡞器度!

李白是“人生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看得雖開,也有點及時行樂的消極。

蘇軾“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似乎只有蘇軾能比,然蘇軾是天生強大,艱難困苦環境中硬磨鍊出的打不敗的小強精神,灑脫曠達,卻也是苦中作樂。

王維從文藝青年到佛性大叔,自始至終,雖有波折,卻也能善終,官至右丞相(相當於副總理),晚年購置別墅,半官半隱,生活也較優裕,所以王維的詩清新自然,是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2 知人才能論句,談境界。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什麼境界呢?

詩人溯流走去,不知不覺竟走到水的盡頭,看樣子無路走了,那乾脆坐下來吧,閒看眼前朵朵白雲徐徐升起...


閒適豁達,隨遇而安,不念過去,不懼將來,瀟灑悠遊的小資情懷。

安之若素,只因有資本,無畏懼。

李白也有隱逸的詩“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卻始終讓人覺得李白有放不下的東西,再瀟灑的詩也流露出不開心的味道,故作瀟灑而已,“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更符合李白的形象。

王維可謂是成功人士,“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才是王維的形象。

拿得起,放得下,雍容大度,淡遠寧靜,不食人間煙火的超脫。

窮途末路,別有領悟。

向死而生,方能成佛。

王維19歲一首“毎逢佳節倍思親”便譽滿京城,狀元,官順,雖有貶謫卻也波瀾不驚。然安史之亂被迫任偽職成為他一生最大的汙點,恥辱至極,甚至險丟性命。安史之亂後,又歷任官職,甚至是高官右丞。

高到極致落到冰點,備嘗榮辱,生死難期,王維更能看透名利得失,更能絕然放下一切,發現田園生活隱居的美,禪意的人生領悟。

生活的格局決定了人生的境界。會享受生活,還得數王維。


一綠浮芳


詩佛王維在《終南別業》裡寫的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很有禪意與佛韻,他要表達的是自己不理紅塵清淡自持的態度,以及逍遙自在的生活,同時,也藉此闡述人生就是要以豁達以及雲淡風輕的態度行走世間,不要去給自己製造束縛,更不要羈絆自己。

我們仔細看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一句話,字面意思簡單明瞭,說的就是一位隱者興致盎然的漫遊到流水的盡頭心情舒暢,於是坐下來靜靜的聆聽溪水潺潺的聲音觀看流動的白雲,自在又安詳。但是,當我們把這句話拆開成兩句來咀嚼品味,又能感悟出不一樣的哲學態度。

“行到水窮處”是告訴我們這世間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所謂的“絕路”,無論是面對事業、愛情、生活、學業上的困難挫折我們都不要害怕,更不要氣餒不要放棄,這些困苦挫折在成長的路上在所難免,我們要做的不是以悲觀的態度去加深自己糟糕的情緒,而是以解決問題的態度去淡化挫折,把挫折看待成幫助自己成長的經驗,仔細去分析失敗挫折,以便幫助與下次更好的出發。當你以這種豁達與學習的態度看待生命裡的困苦挫折時,你就能坦然做到“坐看雲起時”,即與其站原地自怨自艾,不如坐下來好好分析,好好欣賞周遭的美景,當心態變了,所謂的苦難或許能夠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這句話裡,詩人王維是想告訴我們大家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與豁達的人生境界,別去因為暫時的困難挫折與心中的羈絆便否定自己,更不要害怕所謂的“絕境”,當你面臨所謂的“絕境”時,不妨換個心態對待,甚至往後走,再去欣賞沿路的風景,也許一切豁然開朗,重新發現新的道路。


沈善書


這句話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意思是說王維有一天外出遊玩,路上看到一條山泉河水,就開始爬山,希望找到泉水的盡頭。

但爬著爬著發現泉水越來越細,直到最後完全消失。而他並沒有氣餒,索性找塊大石頭坐下來,在山上看看天上雲捲雲舒。這就是一種順應自然,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超高境界。

1、王維被稱為“詩佛”,他的詞也有佛家意境

唐宋時期的詩人、詞人都有別稱,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狂賀知章、詩鬼李賀等等,但王維的別稱裡帶有一個“佛”字,單憑這個字就能知道王維寫詩詞的價值觀了

他就認為人生之事可遇不可求,運勢來了,則順勢而為;運勢不來,也不要拼命掙扎,只需積蓄力量,等待厚積薄發。

就好比這泉水和雲彩一樣,水為什麼沒有了,因為化作了水蒸氣飄到了天空中成了雲彩。而云彩越積越厚,到了某天下起了雨,最終又形成了泉水。

所以,因果循環、輪迴反覆。如果你此時運氣不佳,不要著急,你的運勢還沒到而已。

2、坦然面對人生的超然境界

王維雖然被稱為詩佛,但畢竟還是沒有真正出家當和尚,只不過他的詩詞裡的境界和佛家境界很相通而已。正如這句行到水窮處,我們人生原本是有目標的,追逐泉水的起源,但可能追著追著,努力拼搏著結果喪失了目標,泉水沒了。那難道我們就要自暴自棄嗎?

答案當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應該是以淡然飄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來面對這種情況。只有內心世界悠然自得,不被世俗的理念、物慾所困擾。像佛家一般看淡人生得失,看破世間紅塵往事,才能在迷霧中發現真正的自己。

這就是王維的人生境界,也是王維希望通過這首詩告訴我們的人生境界。我目前還在朝著這個境界修煉中,你呢?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


原文是:

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 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全詩是詩人描述自己中年開始對修道產生濃厚興趣之後的一些日常,看似只是一個日常,卻能充分看出詩人的淡然心境。


問題問的是這“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人生境界。我想順應自然即是它的精髓吧。

這句詩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是,“閒來走到了水流的源頭,已到盡頭的自己於是坐下來等待雲霧昇天時的千變萬化。”要說到人生境界,我想,首先應該說的就是一個逆境中能夠淡然從容面對的平常心。

生而為人,擁有一顆淡然從容的平常心何其重要!平常心,看起來很簡單,在順境中的我們或許都能說自己對待任何事物都有一顆平常心,但是一旦稍有不順就開始急躁哀怨。因此,對於這看似很簡單的“平常心”其實也是一種人生境界。好的生活,需要一個好的人生態度,這平常心就是這最好的開端。

然而,對於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它雖有平常心的含義,卻絕不會只是平常心那麼簡單,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需要修煉的人生境界。

當一個人面對絕境之時,會呈現很多種不同的狀態,比如自怨自艾,當然這是最不可取的;比如躺在原地一動不動,消極對待,這也是很多人都會經歷的一種狀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呢?要知道,當絕境真的到來之時,或許我們應該要為自己感到高興,因為絕境它不等於終點,它意味著接下來的每一次行動都將是一個新的起點。

已經是絕境了,絕對不會有比這個更壞的結果了。然而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想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是的,當絕境來臨,我們只要平靜自己的心態,坦然從容的接受,要知道,事態的發展絕對不會只停留在原點,稍作努力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那如雲霧般千變萬化的轉機。

人生總會遇到很多或大或小的糟糕境遇,沒關係,只要我們明白,再大的絕境的到來,同樣也意味著轉機的到來。

心態的好壞決定著我們的人生質量的好壞,所以修煉好我們自己的心境尤為重要。


夢歸秦淮


“人,詩意地棲居。”荷爾德林詩中的名句,這要得益於海德格爾為它做了哲學闡釋,名詩瞬間變成名言,被無數文青引用和吟誦。王維就是中國的荷爾德林。“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何等自在,逍遙?“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他不哭,山窮水盡,還有云呢。這才叫“詩意地”活著。



海德格爾說:“詩人從躍動、喧囂不已的現實中召喚出幻境和夢,而我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現實。”他說的召喚便是“營造”,距離和超越,想象與迷幻。“在這世界裡我們確信自己到了家”這便是精神家園的迴歸吧?

從王維,我又想到了蘇軾,一個屢遭挫折的文學天才,但他達觀,心情好時,聽到鳥叫,便吟道:“春山磔磔鳴春禽,此間不可無我吟。”被貶儋耳,倒黴了,還能縱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何等舒坦,自如。因詩禍蹲了5個月班房,一出牢門,寒風撲面,便又來了詩興,立即吟道:“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寫到這時,蘇軾自己也笑了:“我T*M*真是不可救藥”。

我們再看看沈從文老先生,“文革”中,他被送到咸陽“五七”幹校,他卻能在那坎坷的歲月中去觀察牛的老實和豬的狡猾,還給別人寫信說:“這兒荷花真好!”真是在逆境中營造詩意的典範。

換到你我,在遭遇山窮水復時,能等到柳暗花明嗎?


光明大先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順應自然,自得悠閒,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自在超然的人生境界。

首先是順應自然。

行到水窮處,這是王維寫自己散步中的一件小事,卻可暗喻人生中種種情境。水總有窮處,這時人應當如何自處呢?求道的人懂得順勢而為,低谷時便潛龍勿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到來。

表面上水勢已經窮盡了,但實際只是換了一種形態,雲是水氣蒸騰的聚集,時機到了自然會變成雨落下來,水又會有的。

坐看,靜心看清楚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無論是順水而來,還是水窮而看雲,我們都應該接受,有路可走便走,走到盡頭了,那就坐下看雲,順應自然,不強求環境和他人要順應自己的所求,也不因為外境的變化而動搖心境。

其次是自得悠閒的人生境界。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終南別業》中的名句。

王維少年得志,胸懷報負,可是一生的遭遇比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要悽慘,他在安史之亂後,被抓入獄,判過死刑,是弟弟王縉以削官代價救其出獄,當生命遭遇重大事件後,王維心裡有一種本質上的大徹大悟,一種放下一切的空靈心境。

晚年更是長齋繡佛前,蔬食素衣,屏絕塵累,儼然不食人間煙火者,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他篤信佛教,使他心靈寧靜,接受孤獨,甘於寂寞,內心澄淨。

蔣勳老師說:“只有真正看過繁華的人,才會決絕的捨棄繁華,走向完全的空淨“。

“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閒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雲無心以出岫”的話。

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表現出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

最後是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超脫境界。

只有內心世界修煉到如王維這般的人,才會在自然中悠然行走,不被凡思俗務牽絆,放下一切,看淡得失,看破紅塵,對世俗的男歡女愛淡然處之。

才能做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看到自己做到真實的自己。

在生命過程中,不論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勇往直前,後來竟發現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

此時不防往旁邊或回頭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路可走,往天空看吧!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遊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人生在世,最高的境界莫過於:初心不改,超然物外,能做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將會挑選一個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獎!


有書共讀


先看一下,這句詩是來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全詩為: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詩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說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人生處世心態,更是一種修為境界。

我們在生活當中,勞累奔波,忙忙碌碌,很多時候,忘了欣賞我們身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等到我們錯過以後回頭再看,才覺得懊悔不已。

人生就是這樣,與其在忙忙碌碌中不斷後悔和失去,不如在平平淡淡之中去發現身邊的美。

詩人所描寫的那種境界,不是誰都可以達到的。

那是歷經磨練,寵辱不驚,靜聽花開的境界;

那是看斷是非,淡然無慾,波瀾不驚的境界;

那是大隱於市,小隱於野,幽遊瀟灑的境界;

那是看盡悲歡,海納百川,無欲則剛的境界;

那是風塵過盡,安於天命,順其自然的境界;

那是甚遠塵囂,忘身物外,豁達無極的境界;

那不僅僅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修養,甚至包含了更深厚的禪學義理,宗教奧義。

我們在紅塵之中,想達到這樣的境界,較為不易。

當我們在利益中競逐,

當我們在功名裡奔走,

當我們在俗欲中迷失,

在以上的生活中,我們是不會達到這樣的境界的。

或許有一天,你經歷了紅塵冷暖,看慣了炎涼世態,醒過了黃粱一夢,當過了南柯太守,下完了爛柯棋譜。

驀然回首之時,忽然間心靈澄澈,醍醐灌頂。

那時的你,

心境坦然,

心態安然,

心意豁然,

心思怡然,

心路悠然的時候,或許會體驗到這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境界吧。


葉天痴


我覺得這是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帶著豐富的閱歷沉澱,然後積極樂觀重新面對生活的一種心態。

人生起起伏伏,“行至水窮處”,可能是到了人生的低谷,這個時候的人往往是憂鬱和煩悶的,總會在得失之間徘徊和失落,一蹶不振,消費頹坨,生活讓灰暗籠罩。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人不能因為挫折就萎靡不振,在經過了一段或長或短時間的消沉之後,還是要總結經驗,鼓起勇氣,然後笑著勇敢的面對生活。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心態,是經歷了生活的一種睿智。“行至水窮處”,是多麼的艱難,“坐等雲起時”,是多麼的自信。


我是焱垚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這首詩,寫出了王維自在隨性的人生境界。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王維隱居生活的閒適情趣,詩人中年的時候就喜歡學佛,到了晚年終於在終南山邊陲安了家,過起了超脫塵世的生活。

一個人的內心如果足夠強大,即使一個人也不會孤獨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詩人一興起,便獨自一人出去遊玩,獨自一人欣賞這世間的勝事美景。只有一個人沉靜下內心,才會發現這世界上原來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看到靈動的小溪,就沿著溪水走,走到溪水的盡頭,就做下來,看風走去湧,感受世間美好的一切。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偶然遇到了一個林間的老人,就跟他起聊天、談笑,也不在意自己什麼時候回家。

王維的這首詩中,寫出了一個素樸的生活態度。我們不必學王維隱居學佛,卻可以學他這首詩中對待生活的兩個態度。

一是要靜心,俗世紛紜,人生紛擾,往往讓我們看不清生活的本來面目,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看清這世上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

二是要隨性,人生大部分痛苦,都是我們給自己累加了很多無謂的目的,與其痛苦地去追求這些無謂的目的,不如一切隨緣,好好享受生活。


謝小樓


高瞻遠矚,傲世征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