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被称为名将,解放军对其评价也很高,他军事能力有多强?

在粟裕的精彩指挥下,华野全歼敌整编69师,击毙师长戴之奇。本来按照华野原定计划,应该一鼓作气、继续歼击整编11师,但因兵力不足、布势不佳,最后只能放弃。此前的曹家集之战1纵逸机,丧失了

就势最大限度削弱整11师的机会,之后的小李圩之战,2纵亦未打好,使整18旅安然后撤,整11师兵力已经厚集。17日整11师北援时,华野全力贯注于先歼灭整69师,对整11师只取防御姿态。当1纵击溃整11师进攻之后,华野前指一度有继续扩大战果的设想,但随即证实1纵的战果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大,故此18日仍只能采取防御,以确保全歼整69师,而整11师当日的进攻亦不如前一日积极。

胡琏被称为名将,解放军对其评价也很高,他军事能力有多强?


由于曹家集附近战场纵深幅度狭隘,1纵、8师与整11师形成对峙,求歼整11师须依赖东面的2纵插至曹家集以南,收两面夹击之效。18日12时,华野前指计划“在北面敌人解决之后,要2纵、9纵全部插到曹家集西南地区去,切断11师之退路”,陈毅于下午4时,下令要1纵和8师“以七个团南下井儿头、曹家集以南分断十一师归路并歼截”。当晚,粟裕亦指示解决人和圩后,第4旅过河插到曹家集西南,与1纵、8师部队会合,截断整11师之通路。这对战后有利,不能顾及疲劳。并要求第4旅先派一个团到南边去。

此时显示出华野兵力捉襟见肘之窘态,2纵既要攻克人和圩,又要承担下一步截歼整11师的任务,本身只有两个旅参战,无论如何力不从心。且2纵因18日凌晨攻击人和圩失利,第4旅是唯一的预备力量,不敢大胆使用于南面。故此2纵19日只以一个团(第4旅第12团)南进至南新庄、张庄一线,准备插至曹家集以南敌之后方,另两个团仍在原地未动。当整69师被全歼之后,整11师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当日下午3时全部后撤,此时第4旅才尾随逼近曹家集,组织炮兵进行火力袭击,至第二天拂晓方止。

胡琏被称为名将,解放军对其评价也很高,他军事能力有多强?


这样,就很好理解为什么陈毅在给中央的电报中会有如下的看法:“原定计划拟打了六十九师之后再打十一师,求得彻底消灭后好部署第二步,(1)由于要守涟水,六师不能参战,陶师从盐城开涟水亦未赶上,故造成盐城失守、涟水亦陷,而十一师未能歼灭,为此役最大缺点。由于要尽量保持华中盐阜地区,我未能贯彻集中大兵力的主张,数月来用于箝制的兵力太大,今后当可多用兵去突击(由于华中城镇沦陷,包袱放下);(2)由于前线兵团首长浅尝辄止,又因部队战术差、伤亡大、部队编制不充实、电话未确保畅通、且多谎报情况,故未能扩张战果,仅做到打坍十一师师直及十一旅、十八旅两次援队,未能予以歼灭。整个战役过程,我四旅仍未大用,若组织的好,实有可能再歼十一师二个旅,如六师能参战,则十一师可全歼。”

虽然此后华野接连创造了鲁南、孟良崮等大捷,冲淡了这一失误的影响,但此役未能给予整11师重大打击的后果,在南麻之战及以后显现出来。直至淮海战役双堆集之战第18军全军尽墨为止,整11师始终是活跃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国民党军两大主力之一(另一支为第5军),隳突反噬,俱令对手颇为忌惮。由此反思,宿北之役实系重创整11师,击垮其作战意志和能力的良机,因当时的整11师,虽然武器装备很好,但兵力不够充实,对华野之战略战术又不熟悉,似强而实弱。此役之后,虽然士气“颇为消沉”,但在兵力编制上恢复了一旅三团制,实力较整编初期充实得多,行动上又趋于稳健小心,遂难再觅一举全歼的机会了。

胡琏被称为名将,解放军对其评价也很高,他军事能力有多强?


胡琏是国民党军中有数的人才之一,但当时他对与我军作战亦少经验,虽曾受挫于龙凤集之战,亦专门做了检讨,但此役仍犯下重大的失误。一是轻敌冒进,对己方侧后的大空隙未予注意;二是疏于侦察,几乎被共军的突袭将师部端掉。此役之后,胡琏不仅对作战侦察警戒极为重视,且对于防御配备、工事构筑、粮弹饮水之屯储,乃至精神动员都做出了一系列改进,南麻作战期间胡琏甚至提出“百日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以一百天为防御作战的目标进行计划与部署,显然是汲取了教训。此后胡琏在与共军作战过程中,除行动过于谨慎而遭到质疑外,极少再犯宿北时期那样的失误了。

战后,整十一师检讨失利有以下原因:“一、平时编制不适应于实战;二、战术上墨守成规,不适应解放军擅长的新战法;三、对解放军战力估计过低,且妄自尊大,失于轻躁;四、侧重军事进剿,无视政治对垒。”这些失误在宿北之战中亦大体存在并有所反映。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中对胡琏指挥能力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指挥作战的特点是:一、警惕性强,作战企图心强;二、非常重视侦察;三、注意研究对方战斗的情况及指挥的特点,根据对方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四、用人唯能,不讲情面;五、有一套拢络部下、收买人心的办法。唯对于胡琏在国共内战初期的表现及蒋介石对胡琏的批评,国共双方史籍中均少有涉及。

本文作者 :严可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