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尊保:車險分期的市場,我們只想分一杯羹而已

從2017年開始,車險分期平臺便如雨後春筍一般遍地開花,然而經過近一年多的發展之後,大部分的車險分期平臺便如曇花一現一般逐漸消亡,留下的也僅僅是分期寶、喇叭分期、保分期等這些在風控方面做的比較好的企業。

其實最早涉及車險分期業務的並非這些類似於保分期、分期寶、喇叭分期的平臺,而是2012年民生銀行推出的信用卡“車險分期服務”,BATJ中也只有京東在2015年底嘗試錯車險分期領域的探索,而然由於沒有想好模式以及對前景不太看好的情況下,京東對車險分期領域的探索也處於止步不前的情況,緊跟京東步伐的阿里也悄悄在支付寶上線了車險分期業務,但是由於這並不是阿里的核心項目,進展也是不溫不火,而進入2017年之後,隨著現金貸領域的整頓,不少消金平臺把資產端看向了車險分期領域,大批量的車險分期如保分期等平臺逐漸迎來了自己發展的機會。

智尊保:車險分期的市場,我們只想分一杯羹而已

然而,車險分期領域並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觸及的,車險分期領域,有一定的壁壘在。

首先在於資金成本問題,大部分的車險分期平臺並沒有自己的自有資金,而是做資方和資金需求方的撮合業務,這就意味著資金成本越低,越能夠佔領市場,而資金成本高的平臺,也只能望市興嘆,資金成本是車險分期平臺的第一道壁壘。

智尊保:車險分期的市場,我們只想分一杯羹而已

其次,保險資源的豐富與否,決定著平臺的發展方向,大部分車險分期平臺僅僅侷限於“山大王”的模式,在本地有自己的保險資源,能夠為客戶提供豐富的保險公司作為選擇,同時能夠拿到的佣金政策也比較高,相對的運營成本也會降低。而對於本地區以外的車險分期市場,除了有當地的“土強”之外,無法落地保險公司資源也成為了現在車險分期平臺開展全國分期業務的制約因素之一,這就意味著平臺只能在本地發展,難以做大做強。

智尊保:車險分期的市場,我們只想分一杯羹而已

第三,ToB還是ToC,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車險分期平臺要想快速的佔領市場,短期內獲得規模效應,做B端的業務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相對的系統性風險也會大大增加,一但B端用戶出現逾期、壞賬,對於車險分期平臺將是毀滅性的打擊;C端用戶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但是獲客成本較高,無論是資金成本、時間成本還是運營成本,對於目前還在玩的車險分期平臺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不僅要做大量的品牌曝光,還要鋪設大量的代理商,部分利潤還會被這些代理侵蝕,前期投入過大,市場佔有過程必然異常艱辛。

第四,風控始終是懸在車險分期平臺頭上的“一把利劍”,2017年死掉的大部分車險分期分期平臺都是因為風控不過關,導致逾期壞賬,而又無法退保,資金鍊斷裂,理論而言,車險商業險保單,投保人有權利退保,然而往往這些保單會加某些特約內容,從而侵蝕投保人退保的權利,繼而導致無法退保,又或者是對B端客戶企業盡調的不嚴密,導致出現逾期,保單無法退保,繼而導致平臺難以為繼。

智尊保:車險分期的市場,我們只想分一杯羹而已

當然制約車險分期平臺發展的因素並不僅僅是這些,政策因素、客戶接受度、當地金融滲透率等都是影響車險分期平臺發展的因素之一。

相對而言,對於能夠在全國173個城市擁有營業網點並能夠在這些城市落地人保、太保、國壽財、陽光等大的保險公司以及大地這種小保險公司的智尊保而言,保險公司資源從來都不是制約的發展因素,10%以內的低成本資金以及投保人退保權利的絕對確認,使得智尊保旗下的保分期平臺能夠在車險分期的浪潮分的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