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別用力過猛

任何時候,別用力過猛

作者:安芮嫻

01

有一年,我和夥伴們約著去登泰山。

我們計劃徒步登山,在攀登中好好感受一下五嶽之首的巍峨與雄渾。

出發時,大家都信心滿滿,腳下像生了風一般。可走了還不到5千米,我們就開始體力不支、上氣不接下氣。

看我們這麼費力,沿途賣東西的本地人勸我們坐車,他不相信我們能徒步登山海拔1500米的泰山頂。

聽了這話,原本豪氣雲天的夥伴們都洩了氣,大家望著高聳如雲的泰山頂,紛紛打起了退堂鼓。

正當大家討論要不要改變主意乘車上山時,身旁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和我們分享起了自己的登山經驗。老者說,每年他都會來登泰山,已經7年沒間斷了。

他告訴了我們三個登頂的訣竅:1、剛開始不能走太快,要不然體力耗盡了,對意志力也是極大的磨損;2、要保存體力勻速前進,才能葆有持久的耐力;3、要分段設小目標,積小勝才能為大勝。

我們在老者的建議下,減慢了速度,還在旅遊手冊上把登山的路線分為5段、5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目標就休息一小會,恢復體力後繼續攻克第二個小目標。

一路下來,似乎真沒那麼累了。每走完一段,就感覺離山頂又近了一點,心中小小的成就感又激發了更大的動力。

就這樣,我們分段前行只用了不到5個小時,就登上了山頂,而且個個都還生龍活虎、行有餘力。

若不是分段前行和勻速前進,我們可能早就累趴在了山腰的某處,就算勉強登頂,也再沒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天工和先人們的驚天智慧。更無法親身體悟一場身心的修行,完成自我的超越。

登山的過程就像逐夢,太急著奔向遠大宏偉的目標,反而會因為初期的用力過猛,而無法持續。唯有持續發力,分段攻克不同時期的小目標,才能一步步靠近最初的夢想。

任何時候,別用力過猛


02

我的朋友圈裡,有位立志要用三個月練出馬甲線的姑娘。

起初那一個星期,她每天早晚都會將自己鍛鍊的情況發到朋友圈。

深蹲、卷腹各100次,坐姿左右轉體、提膝和坐姿收腿各80次,一套動作循環5次,外加1個小時有氧操。

如此高強度的運動,看著十分勵志,也獲贊無數。

記得當時還有人提醒過她,剛開始練,得讓肌肉有個適應的過程,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但,這位姑娘卻這樣回覆:全力奔跑才能拉近與夢想的距離,我很享受在每一組動作裡聽到脂肪燃燒的聲音。

看到這樣的回覆,很多人稱讚她為勵志女神。

可是,這樣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第二週姑娘的朋友圈就沒了新的鍛鍊動態。

有人問她,她說感覺自己不是練馬甲線的料,渾身哪兒都痛,雙腿連下蹲都成了問題,現在一想到還要持續練習那些虐人的動作就膽怯害怕。

姑娘的情況讓我不禁想起了網上流行的一個詞:“間歇性躊躇滿志”。

這種狀況不是因為沒有目標、缺少動力,而是因為在起意的階段,安排不合理,過於緊張,努力過了頭,透支了後勁和熱情。

繃太緊的弦,遲早會斷掉。把自己逼的太厲害,反而會臨陣脫逃。

凡事都有個過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朵花開,一個果子成熟,一項成績的取得,一種能力的提升,一個夢想的完成,無不如此。

任何用力過猛,都是一種急功近利,只會一時感動自己,不會有長遠的收益。

任何時候,別用力過猛


03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長跑運動場上一直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些開始跑的最快、衝的最猛的人,往往不是最先到達終點的,甚至還有可能堅持不到最後。

而能堅持到最後,甚至奪冠的人,反而是起初不冒尖,但一直持續發力的人。

1984年東京馬拉松邀請賽冠軍的獲得者——山本田一,曾在自傳中分享過他輕鬆跑完馬拉松全程的方法。

他說,每次比賽前,他會先把賽道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記錄下來。

例如:第一個標誌是博物館,第二個標誌是銀行;第三個標誌是一座別具一格的房子......

然後,把這些標誌作為征服的目標。比賽時,不會刻意關注終點在哪裡,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一次次征服眼前的目標上。每經過一個目標就會覺得自己又獲得了一次巨大的能力。

於是,在這樣不斷地征服中,輕而易舉地跑完了全程拿到冠軍。

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呢?每次追夢的過程都是一次長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時的爆發再猛烈,若不能持續也是白費勁。

目標太大,路程太長時,我們得先作一番規劃、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和體力、按自身實際設好階段性小目標,分步前行,持續發力。這樣才能保證熱情和精力一直不掉線。

走的穩比走的快更有勝算。任何時候,都不要用力過猛。

- END -

⊙作者:安芮嫻,用文字治癒生活中的不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