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 歷史原來如此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 歷史原來如此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買來有好長時間了,一直沒去讀它。這套書共有九冊,將近百萬字。相信沒讀過的朋友很多會像我一樣,會被這樣的陣容嚇到,從而猶豫 要不要把它加入自己的閱讀計劃。

如果你去問一問讀完第一部的朋友,他一定會告訴你,讀這套大部頭不但毫無壓力,而且是一種享受。

如果是類似《百年孤獨》的這樣九冊書放在那裡,在讀它之前就很有必要買點核桃黑芝麻粉來補一補。

然而這套書卻完全沒有以上的壓力。讀它甚至比讀一本《百年孤獨》輕鬆許多,因為它不像《百年孤獨》一樣,光書中的人名就要浪費你很大的腦力。這就像一名運動員,還沒比賽之前就已經累得不行了,還有多少精力去參加比賽?

這本書對明朝的十七位皇帝,以及每個朝代發生的大小事件進行地毯式地描寫。看似工程浩大的一個整體,但卻被作者化整為零。這一點很像《水滸傳》的寫法。

下面談一談我初讀這套書的感受。

1、文風幽默,充滿智慧

這套書在各大高校的借閱榜上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它幽默而睿智的文風吸引人去讀。

很多人不願意看歷史書,是因為大部分歷史書就像是一位板著臉的老師,在那裡莊嚴地向你灌輸乏味而無趣的知識,讓人直想打瞌睡,更不用說主動去接受了。

這套書,幾乎每一章都能有幾句話讓你覺得非常有意思,有的甚至會讓你拍案叫絕。比如他形容朱元璋小時候很窮就很有意思:“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採光良好的破茅草屋裡度過”。

但作者幽默的文字並不是毫無節制地在文中氾濫,從而流於油滑。它恰到好處的點綴,就像女性胸前的一朵小花一樣,大方得體又能讓人眼前一亮。

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想到今年上映的電影《紅海行動》。它最大的敗筆,就在於處處都是高潮,沒有主次之分,完全用槍炮聲代替了劇情的發展,看了讓人一個腦袋兩個大。

2、行文簡潔,邏輯清晰

和他幽默文字的運用一樣,本書雖然是近百萬字的敘述,但作者很少有多餘的廢話,他對環境的渲染以及自己主觀情感的表達,其用筆都是極精簡的。

其次,作者並不是按照事件的發展次第敘述的,你會在很多章節裡看到這樣的“預言”:

然而湯和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是唯一一個陪他(朱元璋)走完這條路的人。

朱元璋的這一重大軍事缺陷——水軍,也成為制約他後來軍事作戰方法的主要因素。

只有對明史瞭然於胸的人,才會做到前後貫通。

他先把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的結局,以一個模糊的輪廓大致交代出來,讓你不自覺地企圖在故事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文章讀來,讓人大呼過癮。

3、觀點鮮明,眼光獨特

這本書講述的明朝,既是客觀存在過的明朝,也是作者當年明月眼裡的明朝。

作者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說全書佈滿了作者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部作品的成功,更在於作者的這些成熟而精到的價值觀念。

這種價值觀的生髮是建立在人物心理分析之上的,比如他在寫朱元璋窮困至極的景象:

他挨家挨戶地討飯,每一次敲開門,對他都是一種考驗,因為他要面對的往往是別人的白眼和冷嘲熱諷,對於朱元璋來說,敲開門,意味著侮辱,但不敲開門就會餓死。

生命的尊嚴和生存的壓力,哪個更重要?

這種心理分析直中要害,很容易使讀者用同理心去想象當時的處境,如果自己是那個人,應該怎麼辦?

無論在文中的哪個部分,你都可能會邂逅作者的評價和分析,有時候是一句話,有時候是一個簡短的例子。

作者如同一位導遊帶著你遊園,在移步易景的時候,隨時給你指出眼前的妙處來。他讓你知道,歷史原來如此精彩。

由於這本書的成因,是作者當年在天涯論壇持續發佈的連載,所以每個章節的結尾就好像電視劇的結尾一樣,留有懸念,讓人忍不住急於瞭解“後來怎麼樣了”,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就讀完了一本書。

以上就是我讀這套書的初步印象,但收穫遠遠不止這些,期待以後和大家分享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