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40年,「西三角」或將登台「唱主角」!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這40年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多個前所未有的奇蹟,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強大活力和“生命力”。40年間,中國經濟從急速追趕,到融入世界經濟,再到影響世界格局,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新決策,1979年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後來的十幾年裡,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高樓林立的沿海大都市。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改革開放不僅惠及了沿海地區,也深入到了內地。在世紀之交之際,國家又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從此重慶、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開啟了新的篇章。

重慶不僅是“霧都”之城,現在還有“橋都”之稱,在主城就有十四座大橋橫跨兩江。隨著改革的推進,一座座橋樑將山水之城連接起來;一條條高速公路延向四面八方;一條條高鐵將城市之間的距離縮短;上天入地的輕軌、燈火通明的洪崖洞更是讓重慶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網紅之城”……而這些“殊榮”都源於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的發展,推動著這座城市不斷變遷。


下一個40年,“西三角”或將登臺“唱主角”!

江北嘴財經/攝

多項指標“領跑”全國

改革開放之初,沿海率先發展戰略使東部地區一馬當先,保持領先地位。進入2000年後,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區域發展總體協調平穩。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00至2017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7276億元增加到170955億元,佔全國比重由17.5%提高到20.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4948元增加到45522元,從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2.3%提高到76.3%。2012年以來,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8.9%,高出全國增速1.8個百分點,使得西部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主要指標增速連續多年“領跑”全國,經濟社會平穩向好勢頭得到了鞏固,對全國發展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改變了長期以來區域經濟發展中東部地區“唱主角”的傳統格局。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7.4%,高於全國增速0.6個百分點。

此外,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補西部短板重大工程密集啟動。其中,鐵路總公司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持續加大中西部鐵路建設。今年1—8月,中西部地區累計完成鐵路基建投資2310億元,佔全國鐵路基建投資的68.1%。2018年中西部地區計劃安排新開工項目16項,其中12個項目已批覆可研。目前,西部地區鐵路運營里程達到5.4萬公里,蘭新鐵路第二雙線、蘭渝鐵路等一批重要交通幹線相繼投入運營,高速鐵路里程達7618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5萬公里;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114個,佔全國半壁江山。

西部承載改革開放下一個40年?

改革開放的下一個40年,西部或許是最好的風口,也是中國目前為數不多的,尚待開發的處女地。“把西部這盤棋走活了,西部地區經濟升級了,我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將更加紮實。”近期,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西部大開發專題發佈會上,西部開發司巡視員肖渭明如是說。

江北嘴財經觀察到,目前中西部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推動有效投資補短板,不僅有助於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也可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不平衡首先表現在東部發達了西部還相對落後上,不充分則表現在東部小康了西部還沒有完全實現上。而“一帶一路”倡議將打造“一體兩翼”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關注東部開放的同時,將西部內陸地區直接納入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提升西部地區開放水平。

十九大報告還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一帶一路”緣起中國內陸地區,為西部大開發戰略注入更多資源和資本。

開發西部,打通陸上絲綢之路,構建起整個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巨大橋樑。或許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不論是對西部大開發還是對整個中國經濟來說,都是重要的幾年。西部能否承載起改革開放下一個40年,也將在隨後的幾年中得到充分的證明。


下一個40年,“西三角”或將登臺“唱主角”!

江北嘴財經/攝


中國第四極夢想!

近年來,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城市群和以重慶、成都為代表的成渝城市群,在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版圖上逐漸佔據著重要地位。作為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核心區域,在高鐵連通之前,一直處於相對割裂、各自發展的狀態,城市之間的主要交通方式包括航空、鐵路、高速公路,但這三種交通方式所耗費的時間與經濟成本,被認為是各城市間的“隱形隔閡”。

隨著西部大開發步入“十三五”時期,西部地區轉型升級進入關鍵階段。2017年12月6日,中國首條穿越秦嶺的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西成高鐵”實現全線開通運營,原本西安、成都兩市間動輒十四五個小時的用時被縮短至約四個小時。西成高鐵連接起中國西部地區兩大城市群——關中城市群與成渝城市群,西北與西南的阻隔屏障被打通,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沿江經濟帶交匯融合,進而催生出以重慶、成都、西安三市為龍頭城市的“西三角”區域。

業內專家預計,隨著西成高鐵開通後,陝南和關中、西北和西南之間的經濟聯繫將更加緊密,關中城市群與成渝城市群將攜手並進,進而讓“西三角經濟區”價值凸顯,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後,中國第四大經濟增長極。

同時,在西成高鐵的快速聯結下,三地相關產業基於生產鏈、技術鏈、價值鏈、信息鏈的分工合作將成為可能。同時,西成高鐵大幅消解了地理空間阻隔,重慶、成都、西安三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核心板塊,不僅在自貿區建設、國際貨運列車、跨境電商、出口加工等方面具有展開務實合作的空間,還可在文化、科技、教育、市政等多個方面,以更立體的維度提升兩地對外開放格局。未來,“西三角經濟區”將出現一波產業融合大潮。

“西三角”強勢崛起

在打通了渝川陝交通瓶頸後,以重慶、成都、西安為支撐點的“西三角經濟區”,在沉寂多年後,又重新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的熱點。

江北嘴財經瞭解到,“西三角”的概念,最早提出來是在2007年。區域經濟學者劉斌夫在其《中國城市走向》中首次提出以重慶、成都和西安為核心,建設聯接西南西北版塊的經濟合作區域,將成為中國西部經濟重心和中國西部經濟高地。2009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重慶團討論時首次在官方層面上提出建立以重慶、成都、西安三座特大城市為核心,對中國西部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三角形經濟區,並極力推動納入國家戰略。這也是“西三角”首次被大眾熟知

10年後的今天,當“西三角”這一概念再度被提及時,三地合作的基礎和背景都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已漸成主流之勢,與10年前相比,“西三角”的發展迎來了多重利好。

經過10年發展,“西三角”三大核心城市重慶、成都、西安的經濟總量和經濟位次都有了明顯提升,對周邊區域的影響力、輻射帶動力更加明顯。以這三地為支撐點而打造的“西三角經濟區”,比10年前更有基礎和優勢。

統計顯示,2006年,重慶、成都、西安三地分別完成GDP為3907.23億元、2750.0億元和1450.02億元。同年,重慶、成都、西安在中國城市GDP排名中,分列第7位、第14位和第39位。2017年,重慶、成都和西安分別實現GDP,19500.27億元、13889.39億元和7469.85億元。同年,三地在中國城市GDP排名中,分列第5位、第8位和第19位。其中,重慶的表現尤為搶眼,超過天津躍升為中國經濟第五城。從GDP增速不難看出,“西三角”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高於傳統發達區域,“西三角”區域有望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支柱。

去年4月1日,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統一掛牌開埠,重慶、四川、陝西三地承擔對內體制機制改革、對外開放的試點任務。兩江、天府、西鹹三個國家級新區亦早有交流、對標動作。

西成高鐵的通車,連接了作為“一帶一路”亞歐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通道的絲路經濟帶核心區域和長江經濟帶腹地樞紐區域,“西三角”三地聯動推進西部大開發、建設內陸地區的國際開放高地。


下一個40年,“西三角”或將登臺“唱主角”!

圖/攝圖網


地緣格局鉅變

中國以往的物流模式,是中國內陸地區把各種各樣原材料、產成品運到中國沿海,再從中國沿海到歐美,或者用飛機運到全世界。在這樣的格局裡,西部永遠是中國的腹地,無法變成樞紐。即便擁有“長江黃金水道”,也只是有了一根通往東部沿海的單向導管。

轉折點發生在2011年3月19日,中國首列中歐班列即渝新歐,從重慶出發,經過西安、蘭州、新疆阿拉山口後,橫跨歐亞大陸,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契合“一帶一路”倡議的中歐班列在改變中國傳統物流及外貿格局的同時,也使得中國西部從腹地,一躍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重地。

去年8月29日,重慶聯合貴州、廣西、甘肅共同推動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建設。9月25日,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通道,實現常態化運營。貨物從重慶至東盟主要港口運輸時間為7—10天,比傳統江海聯運模式到東盟縮短了10—15天。由此,中新南向通道與渝新歐,將西北與西南、中西亞、歐洲與東南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形成“一帶一路”經西部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就在中新南向通道常態化運營僅一個月,成都也在11月3日開通了“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即泛東南亞的南下物流通道。重慶、成都先後開通面向東盟的國際物流通道,對於提高中國西部地區的戰略地位,使之成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區域一體化,“西三角”未來可期!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通過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成渝城市群作為西部大開發的“主陣地”和“前沿窗口”,應當在國家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當好“排頭兵”,實現新作為。

作為我國西部國家級特大中心城市,重慶和成都的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開發大開放的戰略支點,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接點。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可以成為我國西部大開發大開放的有效載體,是經濟新常態下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突破口。

專家表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便是要加快培育具有增長潛力和帶動能力的城市群,改變以外部輸血為主的發展方式,培育增長極核,最終形成西部發展的內生動力。重慶,成都、西安這三個在西部具有跨省域影響潛力的城市將會實現網絡式互聯互通,從而大大促進三市之間的交流合作,形成影響和帶動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合力。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江北嘴財經認為,“西三角”區域欲真正崛起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的第四極,首先,應加強自身經濟產業的轉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能,練好“內功”;其次,應化被動為主動,突破地域限制,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第三,“眾人拾柴火焰高”,應加強抱團聯動,從政府層面到市場主體層面,加強在政策、資金、人才、產業、信息、通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參與,引發各區域間合作的良好“化學反應”,共謀發展。

新時代下,“西三角”三地精誠合作,攜手共贏,更高質量的區域一體化,躍然眼前。

不一樣的“西三角”,下一個40年,看它們振翅高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