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你是那个可能逼死孩子的强势父母吗?

最近台湾出了一部关于教育的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虽然只有十集,但对畸形的教育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抨击。剧中的第一个故事名为《妈妈的遥控器》:妈妈得到了一个可以控制时间的遥控器,只要孩子做的事情没有让她满意,她便会用遥控器把时间调到事情发生之前,如月光宝盒穿越一般。

就这样,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听课、补习、做作业,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和自由的时间,仿佛一个被妈妈操弄的机器,不允许有想法,不允许有情感……最终,孩子选择自杀。可是,每当自杀之后,时间又会跳转到自杀之前……一遍又一遍,生无可恋,求死不得……

“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

“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你是那个可能逼死孩子的强势父母吗?

“妈咪听听”提醒:何为“强势父母”?大概就是说一不二,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倾注到孩子的身上的父母。

强势父母们常常认为:“小孩子能懂什么?听我的就好了!”这种家长常常以爱为名,剥夺了孩子作为一个完整人的权利。

这种细思成恐的剧情安排,虽然并不现实,但是剧中妈妈这种强势的爱,虽然无私,却最为可怕!

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父母太过强势:妈妈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却从来没问过孩子想要什么。

家长朋友们,当你们亲手用爱给孩子筑了一座牢笼时,你们又怎么能奢求他们健康成长、展翅翱翔呢?

“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你是那个可能逼死孩子的强势父母吗?

还记得那个挥笔数万字,毅然诀别父母的北大留学生吗?

虽然,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就是一个“完美的孩子”,成绩出类拔萃,求学之路无比顺遂。可是在这个“完美孩子”的背后,却又是那么的“不完美”。

有谁知道这个学业一帆风顺的孩子,常年遭受心理压力的困扰呢?他曾经坦言,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和家庭决裂的根源就在于父母从小对自己的“强势关爱”。

王猛不避讳自己性格的“弱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他认为,这正与父母有关——“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按她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王猛至今记得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有一次,班里文艺演出要求穿齐膝短裤。母亲却不由分说让我穿长裤,我后来提出带上短裤备用也没被准许。王猛回忆道: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选择的。

王猛原本以为,考上北大,就能远离家乡,逃离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没有。“在离家前,父母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大姨不断给他打电话,甚至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

在王猛看来,这不是照顾,而是一种控制!压抑多年后,王猛选择在2012年,拉黑父母,与父母决裂,永久的决裂!

“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你是那个可能逼死孩子的强势父母吗?

“妈咪听听”提醒:发展心理学家包姆林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发现,那些既可以制定合理行为标准,又能开放沟通、鼓励孩子独立的权威开明型母亲,最能教出能干、友善的子女;反而惯用绝对标准、要求绝对服从,缺少鼓励表达、沟通的权威专制型母亲,易教出脆弱不成熟的孩子。

一位老师也曾经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如果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为孩子安排一切,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丧失应变能力,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位老师班上有位学生,家长常跑至教室偷看他上课的情形。他课业表现优秀,但每逢重要考试或比赛,常因得失心过重,犯下离谱的错误。纵使成绩常年名列前茅,却始终与第一名无缘。而且一旦遇上突发状况,或与同学起冲突时,他常不知所措,不是发飙,便是把错统统推到别人的身上……

“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你是那个可能逼死孩子的强势父母吗?

无独有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研究发现:大凡是那种强悍的母亲,培养出的不是强悍的儿子,反倒多数是软弱甚至没出息的孩子。

就如女皇武则天,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虽然足够优秀,又足够强势,可是她的儿子们呢?却是一个比一个懦弱,一个比一个平庸!根本没有被历史记住。

爱,不代表强势;

强势,也不代表控制。

用适度的爱和合理的调控,

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自由翱翔。

好好想想我们是不是对孩子太过强势?我们给孩子的是否就是孩子想要的?我们有没有折断过孩子的翅膀?我们是否只是想透过孩子来满足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