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时哪一个先亡国,究竟是什么原因

三国鼎立,地盘最大人口最多,貌似实力最强魏国最先亡国,从纪年来看蜀国先亡于263年,魏国亡于265年,吴国还要晚一些是280年,实际上魏国在司马家兄弟的手掌心里,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司马师废第三任魏帝曹芳,司马昭借人之手杀了第四任魏帝曹髦(260年)另立曹奂,这些君王无非都是司马家族的傀儡,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国是三国中最先亡国的。只不过蜀汉是亡于邓艾阴平之袭,东吴收于王濬金陵王气,都被灭于外侵,而曹魏是折首于内疾。

三国鼎立时哪一个先亡国,究竟是什么原因

人治社会出现问题还是出在人的身上,曹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天下文臣武将趋之若鹜。曹丕包括曹叡继位后虽然施行“九品中正制”,但过分着重曹氏家族的人才,人才观的狭隘,使当局者的眼光仅仅停留在曹氏家族的范围里,和曹操当初广纳天下人士的状况大相径庭。

问题是曹氏集团青黄不接,没有出现擎天撼地的人才,除了曹史家族仅有的几个平泛之辈,对曹氏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相当缺乏。但三国军事对垒不允许国家缺乏将才,这样给司马家族带来了历史机遇,曹魏出现了军事上完全靠司马懿一人独撑的局面。

三国鼎立时哪一个先亡国,究竟是什么原因

假以时日,整个曹魏帝国的军事体系逐渐为司马家族掌控,其军政机构核心离曹氏越来越远,却向司马氏越来越近。钟会,邓艾这些出自司马门庭的杰出将领当然都投在司马家门下,心向司马家,曹魏的不仅军事体系被司马家掌控,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肱股的人才也被司马家垄断。

得人得天下,失人失天下,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举臂一呼群英荟萃,在他身边人才济济,看不出曹氏家族的人发挥决定作用。曹操临终前安排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辅政曹丕,难道他没有意识到司马懿这颗定时炸弹,但是不用他,军事方面他的子孙没办法应对,所以还是用他人来制约司马懿,另外曹丕毕竟还是成年君王。

三国鼎立时哪一个先亡国,究竟是什么原因

曹丕得到父亲的真传,自己驾崩前还是安排用曹真,曹休,陈群来制约司马懿,等曹叡传位给曹芳,曹魏政权就面临重大转折。因为曹芳是幼帝,曹叡又安排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更说明曹氏家族到了此时已经找不出既赤心忠胆又能力挽狂澜的人来制约司马懿,只能把平平之辈曹爽差强人意地推向前台。

作为四朝老臣的司马懿,在他身后积累了庞大的军政人脉,垄断了曹魏所有军政人才,对付区区一个曹爽不说易如反掌也只不过略施小计。司马懿为司马家族开辟了道路,完成了原始积累,等他两个儿子登上历史舞台,更是长袖善舞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曹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只待司马兄弟掐最后一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