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除了房价大涨之外对供应链金融也是一大利好

“央行降准,房价上涨”——这是很多中国民众听到“降准”二字的第一反应。当然这真不能怪民众,因为观察央行历次降准周期之后楼市的变化,这一判断始终是正确的。

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三次降准周期之后,房地产市场销售均存在明显恢复迹象,且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历史看,只要降准,对于房地产来说肯定是利好,能缓解资金面压力。”

本次降准释放7000亿元基础货币,在当前货币乘数5.4倍左右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衍生出3.78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释放出来的资金也是长期资金。这有利于降低市场的利率,对于股市、楼市、实体经济都是利好。

表面上看,“定向降准”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与楼市无关。但实际上,因为楼市回报率高,银行资金总会以各种方式流入楼市,所以此次降准对楼市也是较大利好。

与以往不同,本次央行“定向降准”有其特殊性。中国监管层降准的同时,也在有意识的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

央行表示,降准后,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将纳入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

以前降准,资金可以直接流向房地产行业,但这次降准表面上明令限制了这一流向。但资金不会绕一圈再进入楼市呢?毕竟,与房地产的利润相比,当前实体经济收益少、见效慢,资本还具趋利性。那7000亿会有多少进入楼市?又造成什么影响呢?

7000亿中的5000亿,央行明确是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另外2000亿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因为这2000亿是降低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存款准备金释放的资金,很多城商行、农商行所在地,没什么好项目、好企业,很可能出现一些钱进了符合方向的企业或者表面上符合方向的企业,但是企业又以某种方式变换回了银行,成为理财或者银行的各种表外资产,然后流向房地产。

股市,肯定是利好,但实实在在的就是冲高回落的局面,因为人人都知道的利好,就不是真利好,很多上周预料降准的资金跑进去抄底,这周正好拉高出货。

现在这波降准,首先要解决日益严重的债务违约问题,不一定有太多资金流入房市,但对房价的支撑有很大的心理作用,让老百姓明白,房地产的真正后台是谁,在中国盼着房价短期内下跌很不现实。

泡沫吹大以后,就得不停的放水撑着,早晚有撑不下去的一天。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最近人民币贬值对于出口来说,是好事。但对于进口企业,就是坏事了。

所以盘面上航空大跌,下午服装纺织大涨。

逻辑很简单。航空公司是进口型企业,纺织是出口型的。

汇率的影响,足够把进口型企业的利润消耗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