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唐人的詩和遠方 紹興市社科聯重走唐詩之路

2018-09-28 15:17 | 掌上紹興

寻找唐人的诗和远方 绍兴市社科联重走唐诗之路

“有一條路,雖沒有路牌,卻是400餘位唐代詩人用1300多首詩歌鋪就的山水人文走廓;有一條線,長近200公里,雖沉寂千年,卻像‘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那樣流淌著璀璨的文化遺韻。這條路線,就是‘浙東唐詩之路’,而紹興,正是‘浙東唐詩之路’的概念首倡地和精華主陣地……”9月26日,紹興市“社科專家重走唐詩之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唐人的詩和遠方”浙東唐詩之路攝影作品展在柯橋區圖書館拉開序幕。

寻找唐人的诗和远方 绍兴市社科联重走唐诗之路

據悉,活動旨在進一步發揮全市社科工作者力量,弘揚和普及“浙東唐詩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唐人的詩和遠方”浙東唐詩之路攝影作品展借力攝影專家,收集了浙東唐詩之路紹興沿線的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共50餘件攝影作品配以唐詩,帶領今人領略唐詩之路的秀美與雅緻。該展覽還將走進越城、上虞、諸暨、嵊州、新昌各區縣(市)的社科普及基地展館,為市民送上詩路之美。

啟動儀式結束後,各與會嘉賓及學者專家們在鑑湖參加了“重走唐詩之路”首站活動,圍繞“鑑湖的歷史功能和現實旅遊文化價值”展開了研討與交流。

寻找唐人的诗和远方 绍兴市社科联重走唐诗之路
寻找唐人的诗和远方 绍兴市社科联重走唐诗之路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劉家思在《唐詩之路與鑑湖開發的基本原則》中提到,鑑湖是唐詩之路中重要的驛站,唐詩之路為鏡湖以及紹興的旅遊開發存儲了豐富的資源,科學利用,立體開發,讓沉睡在故紙堆中的文化資源變成富於活性的旅遊資源。資源開發要堅守生態美化、文化系統提升、科學增效、特色穩市等原則,必須將唐詩之路靜態線性的時間進程予以一定的場景化動態化呈現。

寻找唐人的诗和远方 绍兴市社科联重走唐诗之路

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會長魯錫堂在《應叫響並打造鑑湖“唐詩之路”最重要精華地集散地》中提到,鑑湖在唐朝稱為“鏡湖”,唐詩之路篇章中根本沒有“鑑湖”。同時鑑湖人文底蘊和自然風光(質量)在唐人筆下美不勝收,詩路無雙;越州城及其城郊的鑑湖是唐人南下走詩路的最主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建議創造條件,將鑑湖申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文保單位,進而爭取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並結合重建水城抓好文化旅遊開發,整合鑑湖兩岸現有景點,有機串線,主打品牌,叫響“唐詩之路最精華地、集散地”,為紹興經濟轉型升級服務。

寻找唐人的诗和远方 绍兴市社科联重走唐诗之路

社科專家們表示,將進一步開展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工作,通過重走尋訪、攝影巡展、科普晚會、專題講座、論壇雅集、視頻節目等一系列形式,進一步發揮全市社科工作者力量,傳播普及浙東唐詩之路知識,助力紹興文化旅遊業的開發建設。

(原標題《紹興市社科聯啟動重走唐詩之路系列主題活動》,原作者章燕 酈曼麗 金偉國。編輯陶東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