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拉开闸门全面放水!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在上周五(7月27日)最高触及6.8568,最终收盘价是6.8222。今年3月30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还是6.2627。 过去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在贬值,这种势头似乎并没有缓解的迹象。

人民币兑美元到底在今年会贬到什么地步呢?这个我不想太快给出答案,但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目前来看没有任何终止的迹象。央妈拉开闸门全面放水!​​

因为进入下半年,央妈不但会继续放水,还会全面拉开闸门,这意味着我们将重新进入洪水滔天时代,我们手上的钱将更像一张纸。

全面放水毫无悬念 如果有人到现在这个阶段,还在讨论央妈有没有在放水或者会不会放水这样的话题,显然是真看不懂经济形势。

最近,我连连看到各种货币全面宽松的信号,但也看到一些辟谣的信息,比如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无论怎么辟谣和解释,我认为大水漫灌的概率是100%,下半年美联储会再加息2次,我料定我们至少也要降准2次,与此同时还会有更多其他放水工具配合使用。

回想央行货币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关于接下来流动性的表述说的是从“合理稳定”转为“合理充裕”,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最近出现各种货币宽松信号了。

7月13日,央行怼财政部的财政政策并不积极,现在看来这不是真怼,而是为大放水制造舆论铺垫。 7月17日,银保监会指出大中型银行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7月18日,央行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低等级信用债(垃圾债)。

7月20日,一行两会出台资管新规细则,释放出多处宽松信号。 7月23日,央行开展5020亿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利率维持3.3%不变。 7月23日,人民日报发出消息: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7月25日,央行开始调整MPA部分参数,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前些天,还网传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必须要投资信用债券,AA+及以下等级债券,一个月要投30亿元。

从近期一系列公开报道出来的新闻来看,如果这都不叫为大水漫灌做准备,那分明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啊,至少我还没那么笨。

无论政府怎么解释不搞漫灌,放水本来在中国就是现在进行时的事件,我们上半年其实放了大水,下半年则是准备漫灌,这是更大的水。 这些都是央妈在不断地放风,让民间舆论得到充分释放,免得大家吃不消洪水滔天的局面。

2015年,国家也是强调“不会搞大水漫灌,注重预调微调”。

但随后国家就踏着稳定的步伐连续降息5次、降准6次,棚改货币化也随之横空出世。 现在又说不搞“大水漫灌”,只搞“喷灌滴灌”,你就真的信了吗? 趋势从未变过,看问题别太天真了。 债务累累苦不堪言 有人说,本来经济泡沫就大,央妈如果继续放水只会把经济推向更危险的边缘,泡沫会随着放水被涨得更大。 我只能说,这种论调有点图样图森破。那样看问题,那是不懂政治。

我其实是很能理解央行的处境的。 毕竟,今年上半年,在金融去杠杆的政策下,金融市场、企业、政府都经历了一场刮骨疗伤,但目前来看几乎没有人能忍受这种痛苦,纷纷趴下了。 说到底,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一直就是债务问题。

2017年,中国的债务总规模是241.08万亿元,占GDP的比例291.48%。如果按照8%的利息计算,每年的利息支出都要将近20万亿元。 恐怖不恐怖? 目前,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更是高达44万亿元,保守计算每年的总利息支出就要达到2.2万亿元,很多地方政府连利息其实都还不起。 2017年,除了6省1市的财政收支是盈利之外,其余25省财政都是巨额亏空,财政缺口达数万亿,全年的财政赤字达到3万亿元左右。 地方政府苦不堪言,企业的情况更是是惨不忍睹。

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来看,企业债务(主要是国企)明显偏高,已占GDP总量的167%,远远超过红色警戒线。

所以,我们看到了创业明星茅侃侃身背千万债务走上绝路,周建灿遇高利贷逼债一跳了之,上市房企王永红终于扛不住债务的重压跑路了…… 股市、汇市、P2P、债市哀鸿遍野,整个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到处一片恐慌。 一切,归根到底就是没钱。

再这样子下去,经济甚至会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动乱。 这一切,细思极恐。 恰恰因为如此,前一阵央妈财爸两夫妻吵个不停,互相指责对方“不积极”。

目前来看,纯属作秀。为了缓和目前国内的流动性困境,两夫妻已经重归于好,双双一起放大水。 放水其实早有迹象 这个时候,依然有人会说,央行不可能放水,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下,如果央妈放水,岂不是会经济泡沫会被刺破?

如果我们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当然是对的。但这个国家的经济运作,什么时候纯粹是让市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的? 大家要知道,经济可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在我国,更是如此,稳定压倒一切。

自从2014年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很多人都在讨论国家是选择保资产还是保汇率。 如果要保汇率,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要一起收紧;如果要保资产,那就要放弃会汇率的干预,任由汇率贬值。 但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坚挺,同时资产价格一直高涨。我们国家的想法是既要……又要……。

但,这是有代价的。 你想放任资产泡沫一路暴涨,汇率却可以一直保持坚挺,只能干预汇率,干预汇率的代价就是大量消耗外汇储备。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多,我们的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左右,狂掉到现在的3.1万亿美元左右。

我们过去一年多总体来看还是顺差为主,外汇的常规支出也没有大的变化,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央妈真的在动用外汇储备在离岸市场干预人民币汇率,所以才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消耗。 说白了,过去几年,我们应对经济困境的方法就是拖字诀,看看这么拖下去会不会美国先出问题。

结果人家好好的,反而上来了一个叫特朗普的硬汉,让美国表现得更强势。而且,美国的经济一直在强势复苏。

按美联储的说法,二季度美国工业生产增幅为6.0%,二季度GDP增速或为5.3%,乍一看我还以为是我国的经济数据呢。 现在,外汇储备我认为已经触及国家的底线了,所以无法再干预离岸汇率了。

之所以说触及底线,是因为2017年1月以来,国家在外汇管制方面越来越严厉,而且开始严格控制很多国企使用美元的额度。 既然外汇储备已经进入紧张的地步,那放弃对汇率的干预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事实上,放弃汇率这件事,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开始。特别是进入6月份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央行已经放弃对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干预了。 有一次非常明显的信号是,央妈在6月25日宣布定向降准7000亿之后,在岸离岸汇率都迅速突破6.6。

可见,央妈真的没能力再强势干预人民币汇率了。 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现在根本还没结束,反而仅仅只是开始。 也同时意味着,国家将专注于力保资产价格,无论最后能不能保,但至少国家的意图是这样的。 既然要保资产价格,就要放水,而且要开始大放水,这样泡沫才不会在短期内被刺破。 今年两会国家提出三大关键任务,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现在大家知道了吧,守住这个底线,不是说不让泡沫更大,而是别让泡沫破的意思。 不让泡沫破,那就只能大放水。大家要知道,人民币在国家眼里其实不是钱,美元才是钱。

所以,既然泡沫这么大,又不想经济一下硬着陆,只能采取放水的方法解决目前的困境咯,哪怕只能作为权宜之计缓解当下困局,也要放水。 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以后你觉得你的钱值多少钱? 很多人在讨论放水是“对”还是“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很傻很天真,放水这种行为归根结底跟政治有关,跟经济无关。

对了,千万别跟我说你不出国所以人民币贬值跟你没关系啊,会让人笑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