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賭博輸欠了150多萬失聯,其母:欠下別人的錢,我們無能爲力

學生賭博輸欠了150多萬失聯,其母:欠下別人的錢,我們無能為力

他們曾經是最要好的同學,但現如今卻成了坑得最慘的人,尚未畢業就背上了幾十萬的債務,甚至成了進入信用黑名單的人,而導致於他們身份是轉變的原因是我們的故事的主人公-欒某鋒。

最好的同學為什麼借這麼多錢?兄弟情+哥們兒義氣。

欒某鋒是大連一所大學的學生,課餘期間喜歡幫助困難同學,喜歡講哥們義氣,出手大方闊綽,所以人緣還不錯,漸漸的大家發現欒某鋒愛借錢說急用,數額不大,三頭二百的居多,但過不多久借的錢總會如數還上,且欒某鋒總寫借條保證,鑑於以前欒某鋒的仗義相助,同學們還是很願意慷慨解囊的,欒某鋒作為回報,聲稱自己正在一個借貸公司工作,如果大家在他的公司借錢,到約定期限,可以給大家連本帶息還給大家。

一開始大家也持懷疑態度,因為相比較以前,這次欒某鋒說的更為誠懇,說自己生意需要資金週轉,加上還有利息和之前積累良好的信譽,更讓人深信不疑的是,他聲稱:自己的父親在幹工程,母親在普蘭店開水果店,這都為他進一步借款提供可信度的證據。


當事人已被學校開除上網賭博輸鉅款

事情爆發點出現在2017年9月的一次考試中,欒某鋒因為考試作弊和曠課,被他所在的大學開除,大家才發現:欒某峰借遍了身邊要好的親戚,朋友前前後後總共達150多萬。

在相互打聽中,有同學發現欒某鋒對自己撒了謊,他所借的錢壓根兒就不是去週轉資金,而是通過多家網站參與了賭博。

記者從一份證據資料中看到,欒某鋒實名認證的一家網絡平臺中,單一個遊戲其從2017年7月至10月期間,共投注120多萬,輸了11萬多,而這也是其支付同學利息高到瘋狂的時候。"這只是他玩的其中一個遊戲,連其他的加起來,我們粗略算了一下,從2016年底到2017年底輸掉能有150萬。"同學們認為,欒某鋒此前借錢時的種種理由是假的,錢很有可能被他用於個人消費和賭博了。

"他這已經不是借錢而是詐騙了。"感覺被欺騙了同學聯合起來報警。


最好的發小信用卡被盜刷8萬

反應過來的發小質問欒某峰拿自己的錢幹啥去了,欒某峰如下回答:

學生賭博輸欠了150多萬失聯,其母:欠下別人的錢,我們無能為力

學生賭博輸欠了150多萬失聯,其母:欠下別人的錢,我們無能為力

一開始質問的時候欒某鋒並不承認,並建議起資金凍結,趕緊報警,當這位發小真的要去報警時,他終於承認這8萬是他拿的,只幫這位這位發小還了幾個月,剩下的錢都是發小自己還的。

除此以外,催債人員不停的撥打電話,威脅諸如發小這一類的同學,為了良好的信譽,他們不得不求助家人一起把貸款填平,造成了一家人負擔大大加重。在給別人家造成了這麼的傷害同時,


欒某鋒的母親如是說

“他不改,我很傷心,也還不起了。”

採訪中欒母表示自己之所以還努力活著,是因為為幫兒子還款欠著自己親姊妹的錢,得想辦法去還,但是對於欒某鋒欠同學們的錢,她表示"他成年了,我無能為力 "。

如果說欒某峰母親給我們一個誠懇的答覆,或是一個信誓旦旦的保證,說一定會砸鍋賣鐵把所有兒子欠下來的債務償還,我們作為圍觀群眾,心裡也能好受些,可明知媒體來曝光,其母卻分分鐘給自己苦情戲加戲碼,彷彿這筆賬因為她的不容易就可以變成一筆糊塗賬甚至欠錢不還了,這叫人心生厭惡和反感。

在其母身上,深刻的反映了一種病態心理:我弱我有理。

他們屬於“習慣性弱者”,純粹的個人努力大多寄託在他人身上,自己在主觀認知上過於消極,沒有付出足夠改變現實的努力,不論是智力還是勞力方面,但人類又不同於動物的社會,人類是講究規則和理法的社會,不同於動物社會的基本生存,人類社會畢竟還有文明的作用,所以才讓這些人揹負重擔的時候,覺得社會有責任有義務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所以他們:

1.自己不努力沒取到預期效果就抱怨社會不公。

2.自己犯錯了希望別人來同情來填補自己的無底洞。

3.屢教不改,希望自己犯的錯永遠不會被人發現。

這個表現在欒某鋒的母親上就是:

1.明知孩子在做詐騙勾當,裝作沒看見,不去阻止,反正就當別人不知道。

2.別人知道了,哭窮,說自己家庭困難還不上了。

3.道德欠缺,知識匱乏,我國《刑法》有關詐騙罪的規定,詐騙數額超過五十萬元的,便構成數額特別巨大,或將處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其母可能是個法盲,雖說小欒在向他人借款時已年滿十八週歲,其母確實沒有償還義務。但可是你事關你兒子相關信用你還,事關別人信用的你就不還了。這是一種極端自私自利的想法。

表現在欒某鋒身上,

1.撒謊,自私,心安理得的享受同學的借錢。

2.哄騙他人,沒有絲毫同情心,嘴甜心狠。

3.自我膨脹,虛榮心爆棚,據爆料:其母壓根不是開水果店的,而是開了一家不足2平米的裁縫店,其父也不是搞工程而是長期打工在外。

兩代人的縮影反應出一個社會的認知:

1.我弱你就得讓著我,比如:你看看被警察抓了現場的不法分子,或爆出一句“警察打人”,或直接倒地裝死,然後引來路人圍觀,妥妥地實現輿情干擾司法的目的。更有甚者,有些所謂的“弱者”就是利用他們人的同情或愛心為自身謀利,使得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處於無人救助的境地,即使真相被揭穿了,他們一哭自己窮二叫自己弱,說自己是被逼無奈的,大家出於同情心也就聽之任之。

2.你強為什麼不讓我?比如:“讓座”在近些年不斷成為新聞熱詞。公交地鐵上,年長者逼年輕人讓座;火車臥鋪車廂內,自稱腿腳不便非要佔據別人底層鋪位……而這次,故事的另一個主角變成了軍人,有人埋怨軍人為什麼不讓座時候,有人附和:“你以為當兵的都會像電視劇演的那樣給你去讓座?好人沒有那麼多!”故事最終以軍人主動讓座結尾。

而弱勢群體利用自己的身份弱勢去博得社會普羅大眾的同情,從小的道德和教育分離讓我們不由自主的去為弱者說話,結果助長了弱者的氣勢。

其實,這些人的心中隱藏著一個為所欲為的暴君,當他們以弱者自居而指責別人的時候,他們想要的是利用不需要努力就能獲得的弱者“道德優勢”支配別人而已。這是一種非常扭曲的社會心理。

中國社會轉型太快,導致於人們都無法正視自己,人們的急功近利之心只增不減,欒某鋒嫉妒他的同學吃好的,穿好的,所以也想加入他們行列,但野心配不上實力,那就只好坑蒙拐騙同學的錢,並吹噓自己父母工作體面,藉此滿足自己的那顆爆棚的虛榮心。欒某鋒的母親寵溺孩子,只要孩子需要,哪怕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在所不辭,欒某鋒不具備上貴族學校的實力,為了圓兒子一個夢,死磕全家,觸碰法律底限也要滿足孩子的願望。

弱勢思想在他們身上根深蒂固,如果這樣長期下去,社會叢林法則必遭這些“我弱我有理者”的毀壞,整個社會都要被一群烏合之眾弄的禮崩樂壞了。

而弱勢從來都不是你佔據道德高地的地方,更不是侍惡行兇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