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背后的政治斗争

在《红楼梦》里,王夫人是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宝玉、贾元春的生母,贾探春的嫡母,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林黛玉的婶母,她与《红楼梦》中最关键的人物皆有重要的关系,而且,王夫人可以说是王家势力在贾府的代表,更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之一,是典型的实力派,那么,王夫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抄检大观园”背后的政治斗争

笔者想说,王夫人的政治智慧其实不高,相比她的内侄女王熙凤,庶女儿探春而言,实在是差一个档次,有时甚至还比较糊涂,通过一件事,就能说明问题,那就是《红楼梦》中的大戏——抄检大观园。

来谈一下“抄检大观园”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意义,《红楼梦》的拐点在第五十四回和第五十五回,此后,贾府的形势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段下坡路中,“抄检大观园”属于典型的“自杀”型行为,这件事导致了大观园里一些重要人员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抄检大观园”之后,贾家更是一败涂地,而这一切,源于王夫人的无知和糊涂。

为什么这么说?“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线,是“绣春囊”事件,而这件事是谁提起的呢?不是王夫人,而是邢夫人,邢王二夫人是有矛盾的,她们作为妯娌,有冲突其实很正常,但她们又不是一般的妯娌,她们之间最大的冲突,就是关于荣国府的权力归属问题,邢夫人是有意见的。

要知道贾赦与邢夫人才是真正的大房,而象征着荣国府权威的荣禧堂,却是贾政和王夫人居住,为了使荣国府大房和二房和睦相处,贾母体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她将荣国府的管家大权交于贾琏和王熙凤,避开了贾赦与贾政。

王熙凤是大房的儿媳妇(邢夫人是其婆婆),更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而且她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因此,由王熙凤当家是最符合荣国府的整体利益的,这样大房和二房不会有意见,同时,让贾赦袭了爵位,让贾政住进荣禧堂,这样使荣国府大房与二房实现了权力的平衡,但是邢夫人依然不服,她也想当家啊!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邢夫人曾去了迎春的住处,对迎春说过:“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赫赫扬扬,琏二爷凤奶奶,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人说:“琏二奶奶来了。”邢夫人听了,冷笑两声,命人出去说:“请他自己养病,我这里不用他伺候。”可见,邢夫人对她的儿媳妇王熙凤是有意见的。

写到这里,列位看官应该明白了,虽然贾琏与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但贾赦和邢夫人才是袭爵的,也就是说,贾赦和邢夫人才是荣国府真正的主人,所以邢夫人和王夫人始终是面和心不和啊!那么,邢夫人为什么要挑起“绣春囊”事件,然而自己又不主动处理此事呢?

“抄检大观园”背后的政治斗争

笔者认为,这里充分体现出邢夫人的心机和城府,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毕竟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由王夫人出面解决此事,显然是名正言顺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这件事的责任人是谁?直接责任人应该是王熙凤,因为此时王熙凤的身体已经恢复,探春、李纨和宝钗联合理事的过渡时期已经过去,王熙凤复出后,邢夫人便抓住了王熙凤管理上的漏洞,将“绣春囊”交于王夫人,意在挑拨王夫人与王熙凤之间的关系,她好坐收渔翁之利。

邢夫人之所以派王善宝家的前去帮忙,其实就是让王善宝家的监督这件事的过程,这是邢夫人安插的一个眼线,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心腹太不得力太不争气,而她的儿媳妇王熙凤又比她高明太多。

王夫人在接到“绣春囊”后,立刻就动了肝火,把王熙凤狠狠训了一顿,搞得凤姐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北,幸亏凤姐头脑清晰,跪在王夫人面前陈诉了五条理由,说明“绣春囊”并非自己所有,并向王夫人提议——抄检大观园,王夫人同意了凤姐的意见,这才有了后面“抄检大观园”的故事,邢夫人挑拨王夫人与凤姐的图谋没有成功。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听从了邢夫人的陪房王善宝家的意见,将宝玉的四大丫鬟之一的晴雯撵走,这件事也足以说明王夫人的糊涂,晴雯是所有丫鬟里“模样、爽利、言语、针线”最优秀的,是宝玉最知心的丫鬟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像袭人、碧痕那般,始终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然而王夫人却由于王善宝家的一句谗言,就认为“晴雯是妖精,勾引宝玉”, 就将其赶出了大观园,《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如此写道:“……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今日对了槛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凤姐道:“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长得好。论举止言语,他原轻薄些。方才太太说的倒很像他,我也忘了那日的事,不敢混说。”

通过凤姐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处事能力,她肯定了王夫人的判断,毕竟王夫人还在盛怒之下,但对于是否是王夫人所说的“那日的事”,她“不敢混说”,可见,凤姐做事非常谨慎,这样既不得罪王夫人,又不得罪怡红院,只是可怜了晴雯。

而王夫人却非常糊涂,在此之前,她对怡红院的另一个大丫鬟袭人,却是给予了重赏,将她的月钱增加了一倍,这也确立了她“准姨娘”的地位,殊不知袭人和宝玉早已上床了……相比处理清清白白的晴雯,可见,王夫人毫无识人之明,这一点曹公也有说明,“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用现在的话说,王夫人是不是有点缺心眼儿啊?

王熙凤对于“抄检大观园”,事先就定下了搜查范围,薛宝钗是不在搜查范围之内的,用王善宝家的话说,就是“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如果按此逻辑推理,那么,林黛玉的潇湘馆为什么又在搜查范围之内呢?

笔者认为,王熙凤的这个做法,是把林黛玉当做了贾家的人,而薛宝钗只是亲戚,因此,在“宝二奶奶”争夺战中,王熙凤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这个行为间接上也得罪了薛宝钗和薛姨妈,也导致了之后薛宝钗搬离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的过程,曹公写得一波三折,在搜查怡红院时,晴雯与王善宝家的就差点发生冲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晴雯当时的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在搜查探春的住处时,探春与王善宝家的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探春更是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触目惊心的话语:“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可见,贾府已经开始“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

在搜查惜春的住处时,也发生了故事,那就是入画私自传递物件,这显然违反了大观园里的规定,惜春鉴于自保,只得舍弃入画,在第二天,惜春与尤氏为此也发生了冲突,从此,惜春与宁国府划清了界限。

在搜查迎春的住处时,终于有了大发现,原来“绣春囊”来自于迎春的贴身丫鬟司棋,司棋与其表弟潘又安有私情,“绣春囊”正是二人传递的信物,“绣春囊”事件终于水落石出,而司棋又是王善宝家的外孙女,王善宝家的那叫一个难堪啊!书中写道:“这王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

“抄检大观园”背后的政治斗争

邢夫人在“抄检大观园”中扮演了一个极为卑鄙的反面角色,她想挑拨凤姐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更想将“绣春囊”事件的责任归结为凤姐办事不利,治家不严,还想借“抄检大观园”的机会,离间凤姐与各位小姐公子的感情,然而,却未曾想到,“绣春囊”竟来自于自己陪房的外孙女司棋,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王夫人一开始确实是被邢夫人当枪使了,把凤姐训斥了一顿,这火发得连平儿都怕了,王熙凤跪着陈诉了五点理由,并向王夫人献计,得到了王夫人的谅解,然而王夫人却还是在气头上,处理晴雯时,凤姐因此不敢反对王夫人,要是平时,凤姐可能还会替晴雯求个情,也许这件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此时凤姐只能顺着王夫人的意思说了下去,于是,晴雯变成了家族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在此之后,王熙凤亲自指挥“抄检大观园”,逐渐扭转了被动的形势,而王善宝家的在此次行动中,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惹出是非,搜查怡红院与晴雯发生冲突,搜查探春住处与探春发生冲突,都是凤姐说的好话化解开来。

王熙凤还专门向王善宝家的征求了意见,《红楼梦》中如此写道:一径出来,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就算王善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心腹,以王熙凤的身份,做事情还需要向这样的一个下人请示吗?

如此给足了王善宝家的面子,就是给足了邢夫人的面子,这些都体现出王熙凤高超的政治手段,最终,王善宝家的自作自受,邢夫人抓贼抓到自己头上,一场不利于王熙凤的家族权力争斗,以王熙凤的胜利而结束,笔者不得不为凤姐的政治智慧点赞!可王熙凤却再次病倒,书中写道:“谁知夜里下面淋血不止,次日便觉身体十分软弱起来,遂掌不住,请医诊视。”

“抄检大观园”事件发生后,使大观园里的主子奴才的心理都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了薛宝钗在不久后搬离大观园,贾惜春与宁国府断绝关系,晴雯、司棋、入画被撵出大观园,晴雯、司棋则在不久后死去,整个大观园人心惶惶,贾府大势已去。(狮子座/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