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執法誰普法」法治專題廣播節目《法潤賢城》的「三生三世」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親愛的小夥伴們

由奉賢區司法局主辦的

法治專題廣播直播節目

已全新升級為《法潤賢城》

更有重量級嘉賓為您現身說法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快跟小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法潤賢城》是一檔由奉賢區司法局主辦,奉賢區廣播電視臺承辦的法治專題廣播直播節目。在這裡,沒有枯燥拗口的“法言法語”,沒有生搬硬套的法律條款,而是通過詼諧有趣、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有聲有色地提供著人民調解、法治宣傳、法律援助、公證等公共法律服務。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節目詳情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直播時間:每週二下午15:30—16:30

播出平臺:調頻FM95.9、奉賢人民廣播電臺“陽光959”

聽眾們可於節目直播時段撥打熱線電話

57103103 與嘉賓互動哦!

辣麼,《法潤賢城》

具體是腫麼發展而來

給聽眾帶來了神馬不一樣的感受呢?

跟小賢一起來看看

《法潤賢城》的“三生三世”吧!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第一世

2012年6月—2013年5月,《桂英說法》錄播節目。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桂英說法》開播

2012年6月,以上海奉賢桂英人民調解工作室主任、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孫桂英同志為品牌的人民調解廣播節目《桂英說法》開播。孫桂英和朱愉忠律師組成“1+1”嘉賓搭檔模式,每月一期,通過電波以案釋法,普及法律知識,傳遞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

第二世

2013年6月—2017年12月,《桂英說法》直播節目。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桂英說法》欄目升級改版

2013年6月起,《桂英說法》欄目升級改版。形式上,由錄播改版為直播;頻次上,由每月1期增加至每月2期;嘉賓團隊由1名調解員、1名律師擴容為4名調解員、4名律師。其中,2名調解員是上海市首席調解員,4名律師均為區內資深律師;節目內容方面,在“以案說法”環節的基礎上,增加了在線互動環節,包括熱線電話和平臺留言等。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桂英說法》從電波延伸到現場

2016年起,在節目擁有了大批固定聽眾,累積了大量線上人氣的基礎上,《桂英說法》從電波延伸到現場,由人民調解員、律師、法官、宅基老孃舅、調解志願者等組成團隊,通過模擬法庭、法治故事、法治小品、講座、設攤諮詢等形式,相繼在8個街鎮組織開展了 “桂英說法面對面”主題活動,現場參與近千人次,得到廣大居民群眾的好評,節目品牌效應凸顯。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第三世

2018年1月為講好“司法行政故事”,積極拓展司法行政各項工作宣傳面,提升司法行政各項工作社會影響力,區司法局積極謀劃,在區普治成員單位、區廣播臺、區法律援助中心、區公證處、區律師協會以及區內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的大力協助和支持下,將人民調解類廣播節目《桂英說法》升級改版為《法潤賢城》法治專題廣播節目,涵蓋了調解先鋒、公共法律服務、法治奉賢、安幫矯正等主題欄目。截至目前,區內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普治成員單位負責人等重量級嘉賓相繼來到直播間參與到節目中。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圍繞維穩大局,宣傳和諧理念。

2018年2月,結合臨近新春佳節工人工資款糾紛易發的節點特點,邀請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盛志新、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大隊長王育林做客直播室,以欠薪糾紛為主題,通過以案說法宣傳人民調解在化解此類糾紛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避免產生工資款糾紛的提示以及產生工資款糾紛後如何維權的途徑和方法。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圍繞特色工作,宣傳經驗做法。

「谁执法谁普法」法治专题广播节目《法润贤城》的“三生三世”

2018年4月3日的節目中,區環保局黨委書記、局長衛永明,區城管執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陶清,區法制辦副主任褚玉蘭做客節目直播間,介紹本區創新推出的可丈量行政執法工作舉措。

下一步,《法潤賢城》法治專題廣播節目將進一步發揮品牌效應,找準擴大公共法律服務宣傳與滿足人民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的契合點這個圓心,生動講好司法行政故事,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引領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深入推進,讓人民群眾共享法治建設成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在公共法律服務方面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