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许多人说孙中山是孙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那为什么孙成功了而袁失败了?

87373838


先不说孙、袁这两人,我先举个其他例子:

大家觉得孔子是成功还是失败?

你也许会说,孔子成功了,因为他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当然你也可能说,孔子失败了,因为他和他的儒家思想从未被当时的诸侯们重视过,活得如丧家之犬一般。



我想大家应该差不多明白我的意思了,孙中山的成功,就跟孔子差不太多,基本侧重于身后名。他的国民党后辈们在“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取得了胜利,统一了民国,这才有了他的国父地位。



孙中山一旦成了国父,那与之为敌的袁世凯自然就成了窃国大盗、独夫民贼,更何况他复辟帝制,那基本上就不是失败的问题了,而是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而我们中国共产党素来以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拥护者和继承人自居,所以自然也沿袭了对孙袁二人的历史评价,直至今天。



所以大家才会出现“孙中山成功了,而袁世凯失败了”的错觉。


达摩说


或许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太多年革命史观的教育,逐渐造成了大家逆反的心里,于是这些年来,很多人都愿意为历史“翻案”。

我们不能为历史翻案而翻案

这些所谓的“网友”一不看史料,二是抓住一点只言片语就不断意淫,他们在心中早就预设了“翻案”的立场,所以凡是与自己心中预设的目标相同,就大肆发挥,遇到与自己目标不同的,就视而不见。

老实说,“翻案”的确是纠正了此前革命史观目的先行的很多结论,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细节,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对历史的错误认知。

袁世凯推动现代化的尝试 但是他还是先考虑个人利益

就以孙中山和袁世凯来说。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孙中山的革命只是一味吹嘘,四处忽悠来筹集革命资金。袁世凯呢,有小站练兵,改变传统军制,翻译西方军事数据,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促进中国军事的现代化;又有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比如设立警察制度、兴办现代学校、改良司法的等等

没错,这些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袁世凯在民国初年走上了独裁统治,复辟帝制的道路。孙中山则最终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成为国共两党都承认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说:“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管孙中山在革命之中,做了哪些错事被后来者所诟病,但是他顺应了时代潮流,袁世凯呢,应该还是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最终走上了独裁之路。

此外,袁世凯这个人也有太多的问题。比如,早在甲午战争之处,他被委派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在朝鲜干预朝鲜内政与外交,俨然一副外来皇帝的派头。后来,东学党之乱,袁世凯又趁机跑回中国,没有在朝鲜与日本的势力进行斗争,导致日本控制朝鲜。

袁世凯又非常投机,甲午战争之后,他看李鸿章失势,立即转投荣禄门下。可以说,袁世凯这个人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其后才考虑国家的利益。

最重要的一点,还有袁世凯一辈子妻妾众多(有12个),完全是传统中国人的婚姻方式,也不符合现代潮流。

孙中山的革命过程或许不太光彩 但他引导了中国的潮流

孙中山呢,虽然现在有人说他的婚姻生活也很混乱(比如日本的大月熏,还有他舍弃原配卢慕贞等),但孙中山毕竟笃信基督教,在名义上是一夫一妻制。

而且,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最早在美国檀香山有大农场,孙中山又在香港读书学医(成绩还很好),家境殷实。如果不是孙中山要革命,孙中山应该会是一个优秀的医生。

但孙中山正是因为革命,才导致哥哥破产,自己四处流亡。

应该说,我们对孙中山的敬意,是要敬佩他的革命精神,也敬佩他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应该说,从这一点来说,孙中山是伟大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不是孙中山革命,袁世凯所主导的改革如果成功,中国会变成什么样?老实说,这条路行不通。

有一次,我与一位研究晚清立宪的博士聊天,他通过对晚清各个机构人员的数据分析发现,立宪之后,各个机关里面的皇亲国戚也占大多数。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晚清的所谓立宪也不可能成功。

从历史潮流来看,我们不能抹杀孙中山的功绩,当然,也应该肯定袁世凯的现代化努力。


兮兮说事儿


谁说袁世凯失败了?袁世凯已经部分完成了他的历史作用。第一个,袁世凯训练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现代化意义的军队。而之前都是旧式军队,战斗力很弱,没有什么军事训练。袁世凯自小站练兵开始,就延览了大批的人才,有文有武,既有现代化军事装备,又有现代化军事训练,可谓是一支劲旅。后来,袁世凯发展出北洋军,人数有二三十万,这是中国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袁世凯还亲自提拔栽培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后来做了民国总统的就有好几个,这个不是袁世凯的成就吗?没有袁世凯,有那些人的成就吗?袁世凯自己也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这个不是袁世凯的成就吗?

袁世凯还推翻了满清的统治,逼迫清帝逊位。当时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人马不过上万,没有重型武器,袁世凯的北洋军只要多发射几通炮弹,就可以摧毁他们的战斗力。袁世凯看清了天下大势,主动和革命党谈判,避免了中华大地的生灵涂炭,减少了很多人命的牺牲。尽管袁世凯和革命党谈判有他的私心,但他确实办成了有利于国家进步的事业,这不能不说是袁世凯的历史贡献,这也是袁世凯的成就。

袁世凯在做了民国总统之后,在他的任上,国家民营经济发展的很迅猛,政府每年还有2000多万银元的财政盈余,这是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明袁世凯抓经济很有一套,擅长理财。这是不是袁世凯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

袁世凯在任一天,那些大小军阀就不敢蠢蠢欲动,也就避免了发生内战。张作霖,阎锡山,见了袁世凯,都惧怕的要命,不是淌汗就是磕头,对袁世凯的政府绝对的服从,从来不敢动兵,让中国可以修养生息一段时间。这是不是袁世凯的成就?

袁世凯成就已经足够了。他的悲剧,在于他称帝了,这是一大人生败笔。不过,换成是你,你穿越去了100年前,你或许拥有看清楚历史走向的智慧,那是因为你读过历史书,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是,袁世凯没试过,他当然不知道。


怀疑探索者


20世纪初的中国基本上是披着民主共和外衣下的军阀独裁割据纷争的局面。而以军为本则是军阀信奉的原则,有枪杆子才能有政权,关键是自己手里有枪杆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清政府统治时期就以北洋新军作为纵横政坛、最后逼迫清帝退位的袁世凯自然深谙其道。不仅如此,袁世凯在手握重兵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军事人才,通过创办北洋武备学堂和保定军校培植了一支北洋系军官团,以此将北洋军牢牢掌控。并以此为从清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手中夺取全国政权。有了政权又有维护政权的军权,袁世凯自然可以为所欲为。

而孙中山在清末就确立了必须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政权的思想,并亲自组织策划多次武装起义。在他鼓吹的资产阶级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辛亥革命的大潮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淹没了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只可惜,当民国创立后,孙中山严重误判了形势,他认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已基本实现,只剩下民生。对袁世凯及其北洋系的性质缺乏清醒意识,幻想在北洋系领导下致力于民生建设。为此,孙中山甚至放弃了数十万革命军的领导权。只到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而武力镇压革命党时,孙中山这才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但是仓促组织起来的军队如何抵挡声势浩大的北洋军?孙中山在先后在湖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组织的“二次革命”反袁武装斗争相继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反抗北洋系,孙中山开始寄希望于联合南方军阀势力与之作战。由滇桂军阀发动的了旨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

这时,袁世凯北洋系的离心力开始暴露出来。北洋军军官团虽然效忠于袁世凯,但是很多人自清末起出国留学,再加上资产阶级革命大潮的洗礼,接受了不少新思想。对于袁世凯复辟产生不满,再加上全国形势的剧变,袁世凯很快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境地,最后在绝望中死去。

而护国运动虽然粉碎了复辟帝制的图谋,但其性质依然带有浓厚的军阀战争特点,因此并没有终结军阀割据的局面。反而因为袁世凯的死,北洋系迅速分裂成直、皖、奉系等三大军阀加上南方各派,军阀割据的局面变得更加扩大化。

而孙中山虽然一度和奉系、皖系结盟,但是军阀们的目的不过是借助他的名望去对付别的军阀。再加上孙中山在军事上毫无实力,不断遭受军阀排挤。只到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和苏联的帮助,创办黄埔军校,仿照苏联红军体制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保证了党的主义和政策得到贯彻实施执行。但是为了国民革命耗尽毕生心血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却未能见到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但是为这支军队的组建奠定了基础,而正是这支军队在后来推翻北洋系军阀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两人背景,也就清楚了各自名号的由来,再说为什么孙成功袁失败。

孙中山

孙是个幸运的人,家境很一般,但有个好哥哥。哥哥孙德彰去夏威夷打工,后来经营农场有道,在茂宜岛上有了一个大农场,成了缙绅阶层。在孙十二岁时候把他接过来,接受了西方教育,成了激烈的反传统文化者,后在香港受洗成为基督徒,并成为激烈的鼓吹革命者。

孙曾给李鸿章上书,被李拒绝后,有了真正的革命行动,在檀香山组建兴中会,募款召集人筹备行动。此后直到辛亥年间,多次发动起义,不过收效甚微。

后奔走于日本,寻求日本泛亚主义者的支持。当时日本人官方是抱紧英国大腿,但官方之外还有一股很大的势力泛亚主义,他们寻求东亚三国革命,建立东亚共荣圈,日本现在官方势力太强大,没办法,就先支持中国和朝鲜革命。犬养毅、宫崎寅藏、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都是孙的支持者,出钱出人,如宫崎寅藏就一直实际参与武装暴动。

辛亥革命的时候,他确实在国外,这件事也确实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同盟会组织的,他是同盟会的主要首领之一,并且之前组织了好多次武装暴动,虽被诟病“远程革命家”,但武昌这次取得成功,离不开他之前的努力,功不可没。

不过辛亥革命不代表就实现改朝换代了,之后的改朝换代其实是袁世凯的主持下,劝说满清逊位,全国共识是让袁世凯做总统,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当时的状况是孙表示要退出政界,宋教仁组建国民党,孙任理事长,但实际上党务全权归于宋教仁,孙相当于一个名誉理事长。孙实际上按照明面来说,已经没有政治空间了,于是提出修铁路去。

之后孙游走日本,在泛亚主义者看来,袁世凯非常可恶,因为革命是泛亚主义者多年努力的结果,却被袁世凯摘了果子,袁世凯是和之前说过的日本官方保持交往的,也就是说尊重日本作为英国世界体系下东亚盟友的地位,什么东亚共荣都是胡扯八道,英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才是袁世凯认的。此时,泛亚主义者就有了支持孙再次革命的想法。

接下来发生了宋教仁被刺,原因也是罗生门,袁世凯、陈其美、孙都有可能,这件事催生了二次革命。不过二次革命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包括党内黄兴也反对,很快失败,之后流亡日本,改组中华革命党,不过国民党内大量元老没有参加这个新党。

之后孙没实质性活动,处于蛰伏状态。直到第一次护法运动,原因是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府院之争,胜者段祺瑞其实不合法统,当时就有西南五省声明反对此事,孙也借此重出江湖,联合西南势力,在广州成立军政府。这件事背后牵涉到一战,因为段祺瑞背后金主是日本,希望中国参加一战加入英国一方,因为日本是英国在远东的代表,而孙背后是德国,希望中国保持中立。最后还是日本得逞了,中国很幸运,加入了胜利的一方。孙虽然是军政府发起人,有意北伐,但西南势力不愿战争,很快就进入议和状态,孙下野去上海租界做寓公。

1919年,孙重组国民党,这个国民党才是后来蒋介石的国民党,之前的虽然叫这个名字,其实区别非常大。

1921年,二次护法运动,孙任非常大总统,积极策划北伐,主张武力统一中国,但广州君权在陈炯明手里,而陈炯明赞成本省自治,多省联合起来成立联邦,而不是大一统。双方分歧最终以孙离开去上海收场。

此时孙的传统金主日本泛亚主义者在日本国内被打压严重,虽然有心却无力,没有多少钱支持他。而西方势力一是不认同他的法统,二是不看好他,更不愿意投资他。孙和红罗刹搭上线,红罗刹提供资金和教导,条件是联俄容共。红罗刹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红罗刹当时的主导思想是以红罗刹为基地在全世界发动大革命,所以愿意出钱,向中国输出革命,他们认为国民党革命成功有助于实现全世界大革命。

有了金卢布后,就能招来人,红罗刹提供教导,把国民党按照红罗刹的方式重新组织,并提供军事支持,对军队也按照红罗刹的方式组建。

经过红罗刹的魔改之后,组建的新军在蒋介石带领下,打的原先的军阀们鸡飞狗跳。不过孙中山在此之前就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

袁世凯

袁世凯的履历非常“干净”,线索很清楚。

他家多代为官,他不是读书的料,科举考不上,靠家族关系走了李鸿章淮军的路子,弃文从武。之后去了朝鲜,在朝鲜崭露头角。

因为满清在甲午战争中海陆都吃了败仗,上下都认识到必须编练新军,李鸿章推荐了袁世凯,于是有了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这些兵成了满清末期陆军的主力,也是袁世凯后来生涯中最大的本钱。

之后在戊戌变法中,被牵连到,其实袁是标准的洋务派,这种事情他固然不支持,但也绝不会说主动去反对。但是他已经被带进去了,又以为密谋已经被泄露,主动去找荣禄说这事,以求避免全家被杀。

由于德国武装占领胶澳地区,加上义和团起于山东,满清意识到山东这块地方一般人去搞不定,把洋务派干将袁世凯派去。袁世凯不顾朝堂不满,强力镇压了义和团,并且在1900年的庚子拳变中加入了东南互保。

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袁接任直隶总督,以办理洋务新政著称,包括办学校、办医院、办工商等,组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并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议会——天津议会。

1907年,调回朝廷中枢,很快被载沣为首的新贵撵回去,差点连命都丢了。

辛亥给了他机会,北洋的人只认他,要想平叛,就只能让他出山。袁一方面让清廷停止进攻,另一方面要清廷响应革命党的政治要求。相当于他是中间调停人,让满清响应政治变革的要求,同时又要求革命党人不得报复满清朝廷和满人,给满族以安全保障。正是在他的调停下,避免了大规模流血战争。

最终因为袁的这些功劳带来的声望,全国一致认同他为新政权的大总统。之后就是袁世凯和南方革命党的斗法。

袁世凯为后世诟病的主要两点,一个是二十一条,一个是洪宪称帝。

二十一条是因为日本在一战和英国站在一起,于是进攻山东半岛的德国势力范围。之后袁世凯认为那是中国的,你打德国可以,打完了这地方要归中国。日本人的意思是我凭本事打的德国人的地方,为什么给你?于是开始谈判。

日本人把原先和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谈的《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重新包装了一下,加上有关山东半岛的部分,丢给了袁世凯。由于欧洲在一战,谁也没心思管远东的事,没有外力可以引入制衡,也就美国没参战抗议了一下,但孤立主义的美国显然不会为此真的去做什么事。激烈博弈之后,日本以战争威胁,最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基本相当于签订了一个城下之盟。

这事你说怪不怪袁世凯?我看他是替全体中国人受过。他签了国人骂他卖国,他不签国人能打过日本?口头爱国容易,战场上见真章我看真不行。

另一个是君主立宪,新政权成立以来的扯皮,可以说让所有人精疲力竭,这是他试图重行君主制的主因。虽然当时世界君主制国家非常之多,但中国人对此反应非常激烈,最终撤回,然后病死。

总结

所以,为什么孙中山叫大炮?一种说法是他喜欢口出大话,人送外号大炮。另一种说法是他一直都在搞事情,所以叫大炮。这两点都没错,他一直拉赞助募捐,不说点美好的远景,别人为什么给你赞助啊?说他一直在搞事情,那就更没错了,确实一直在搞各种武装活动。

袁世凯为什么是实干派? 你看他简历就知道了啊,他确实一直是满清官僚里面能办事的,包括他当了大总统后,也做了不少事。长期以来编练军队、办教育、办经济、引进新的政治制度,贯穿始终,这也是他资本和名声的来源。

为什么孙成功了袁失败了?其实单就他俩来说,是反过来的,孙一直失败,袁相对成功。然而,之后的历史是孙的继承人蒋介石成功了,袁的继承人北洋失败了。而我们当代是来源于Soviet,Soviet当初对孙投资了,Party也是在孙时候借鸡下蛋,所以当代对它们的评价就成了这样了。


寻常味


很简单,孙中山顺应了历史潮流。

我知道现在说历史潮流,大家都觉得比较空泛,但是历史潮流这个东西我个人觉得还是存在的。

什么是历史潮流呢?当时不是什么民众的选择这种扯淡说法,我个人觉得绝大多数民众,或者说普通人他们是有自己影响历史的方式,但是并不是说我们传统理解那种。而更多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充当影响政治人物性格和品德养成的社会环境背景。

而社会大环境和大背景塑造的政治人物性格和品德反过来又能影响政治人物做决定,这就是我以为的普通人对历史的影响。但这不属于“历史潮流”这个范畴。

我理解的“历史潮流”就是谁的主张更符合大多数在舞台上的政治人物的利益。

就拿袁世凯称帝这件事来说。

孙中山主张什么呢?他一直主张共和的,这对于当时舞台上的历史人物而言,共和就意味着大家轮流坐庄,真正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简直太符合段祺瑞、冯国璋这些北洋大军头的心思了;而对于南方势力而言,共和就意味着共存共荣,不用担心被北洋吃掉,自己可以保住自己一亩三分地了,而对于真正革命者来说,共和本身就是他们的理想,而且实现共和,军队虽然没办法插手,但是政府里很多职务也得考虑他们啊。

你看,孙中山主张共和没有损害当时历史舞台上方方面面人的利益,甚至是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而袁世凯这面呢?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袁世凯称帝这件事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野心,也有借机重塑权威,重新建立被辛亥革命摧毁的中央威权政府的意思,甚至这个可能是袁世凯主要目的。

这并不是后来历史学家研究出来的,在当时,舞台上的人都看的出来的,但重塑权威这件事本身就严重损害了各方的利益。

北洋各省督军,以前是民政军政一把抓,袁世凯非要军政分离,这就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而南方各派系则认为袁世凯就要搞武力征服,必须反对,必须给他捣乱。

对于革命者来说,好不容易推翻了帝制,现在袁世凯居然要搞复辟,必须和袁世凯干到底!

对于段祺瑞、冯国璋这些铁杆,段祺瑞私下和心腹说的那番话说明了一切——

当袁世凯主意已决时,段祺瑞开始闭门不出。段祺瑞曾对自己的心腹谈起为何反对袁称帝,他说:“我不能服侍了老子又服侍儿子”。

综上所述,孙中山之所以在和袁世凯的斗争中获胜,并不是因为孙中山在智力上、在谋虑上、在个人品质上、在文韬武略上比袁世凯强,甚至这些他都比袁世凯弱,孙中山的赢,是赢在了他主张符合绝大多数当时政治人物的利益上,而这就是历史潮流。


兰台


孙中山是个理想主义者,实干能力确实比较弱。他一生领导的革命,很少有成功的。像武昌起义、护国运动,跟他关系都不大。很多革命者都不太信任孙中山。孙先生的追随者也不不多。他奋斗一生,也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他的一生就是一个革命、失败,再革命、再失败的过程。

但在大方向上,孙中山的目标是正确的。孙中山从小就在国外读书,长期流亡于日本、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孙中山很羡慕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个美国氏民权国家。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他颁布了《临时约法》,从法律上确定了共和制度。孙中山的理想,是符合世界发展大潮的,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虽然他的事业并不算成功,但仍然是值得尊敬的。孙先生是一位伟人。

袁世凯确实能力更强,无论是政治权谋、治军、用人,他都远胜孙中山,放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属于顶尖的。但是他还是属于旧时代的人。他生于满清官僚家庭,一生都在官场厮混,接触的都是慈禧、李鸿章等清朝权贵、官僚。他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思想、制度缺乏了解。他更熟悉的是旧时代的那一套,比如各种权谋手段。袁世凯搞过一些新式的东西,比如练新军、建立警察制度、建铁路等,但这些还是洋务运动的那一套,远远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袁世凯骨子里,还是一个守旧的人物,他是无法成为一个共和国的总统的。他当大总统时,一步步就变的跟旧时的皇帝一样了。这是他的格局决定的,能力再强也无法挽救。

袁世凯放在古代,那也是朱棣、雍正、孙权这样的牛人,他是有能力当好一个皇帝的。但是他却来到了近代,当起来一个民主共和国的总统。最后只能是被时代抛弃。


国史拾遗


如果要说孙中山成功了,袁世凯失败了,那就要重新定义一下成功的概念。因为孙中山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依然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所以才有了20世纪20年代的联合苏俄的问题。袁世凯最终因为帝制自为而失败是历史事实,但是孙中山与袁世凯同期有没有取得成功呢?现在看来是没有的。

孙中山之所以会获得大炮的外号,是因为孙中山经常会发表一些宏大的言论并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梦想。比如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孙中山就说过要修10万里铁路,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因而当时的报纸上经常会以“孙大炮”来称呼孙中山。而袁世凯是不是一个所谓的实干派呢?在一定时期一定事务上,袁世凯的确可以称得上实干家,比如袁世凯在出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在直隶地区开展了力度非常大的改革和建设。进入民国以后,袁世凯也做过一些实事,但是袁世凯与实干家还是两码事的。

袁世凯因为称帝而失败后,袁世凯失败后,孙中山其实也并没有获得成功。因为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的政权依然由皖系、直系、奉系军阀把控着。孙中山先后发起过护国、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当时的斗争策略是联合一个或者一群军阀去打击主要军阀,但是孙中山因为缺乏足够的实力,自己常常沦为军阀利用的工具。因而在1918年孙中山会发出“南北如一丘之貉”的感慨。

也正是因为孙中山的失败的斗争体验,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青年史学家


孙中山没成功,孙中山在1924年北京政变前,一直都是各省各地实力派嘲笑的对象,而袁世凯是各省各地实力派学习的榜样。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军阀的政府被消灭,张作霖,段祺瑞,孙中山被邀请到北京组织新政府。一时间,孙中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孙中山在路过天津,病死了,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遗言。

孙中山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成功了,只是蒋介石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修建中山陵,在孙中山死后拔高了他的历史地位。

袁世凯生于1859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袁世凯1916年死,活了56岁,孙中山1925年死活了59岁,两人年龄差不多,寿命也差不多,真是天生一对死对头。

孙中山有三大功绩,分别是

1,推翻清廷,创立民国。

2,创立三民主义。

3,创立黄埔军校,三大政策打下大革命基础。

孙中山作为一个伟人,立言立功肯定没问题,立德也还可以,姑且算一个三不朽吧!

但是你会发现,孙中山的事功方面,灭清廷立民国,基本上是借力打力。依靠一方军阀打击另一方军阀。清廷真正的掘墓人世界上是袁世凯。

袁世凯30岁以前就帮韩国办军队,训练了5500亲兵,以至于中国的军队现代化比韩国还玩。袁世凯一小小四品道台在朝鲜当上太上皇。韩王的父亲大院君不老实发对清廷,直接抓起来押到保定听候发落!

袁世凯43岁当上疆臣首领直隶总督,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大佬都和他同气连声,在慈禧和奕劻支持下,袁世凯大搞新政。只可惜,满洲贵族顽固派太厉害,最终立宪和新政都宣告失败。

袁世凯53岁带领北洋军队,段祺瑞等人进宫要求共和,清廷只得同意。袁世凯让民国完好无缺的继承了清朝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果你非要说灭亡清廷的功绩属于孙中山和他的同盟会,袁世凯是窃取革命果实。那我问你,如果孙中山建立了民国,民国应该有几个省?南方独立的拿十个省,连中国三分之一领土都不到!

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是会办事的不如会说话的!袁世凯办了那么多事,都不如孙中山发明个三民主义理论有号召力!


历史知事


孙中山只是取得了部分成功,他推翻了二千年的帝制,他让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的“大炮精神"。

孙中山,姓孙,名文,号逸仙,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国民党的缔造者。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他是轰向满清帝制的一门巨炮!

公元1894年秋,孙文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一兴中会,明确了奋斗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公元1895年2月,孙文、陆皓东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将“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孙中山联络广东会党、绿林人物、清军士兵,密谋重阳节在广州起义,结果事泄,陆皓东等英勇牺牲,孙中山冒着生命危险,处理完善后事宜,才撤往香港,广州起义失败了,但孙中山享誉国内外,外国报纸也开始宣传“支那革命党孙逸仙"。清廷悬重赏捉拿,派暗探跟踪,令驻外使馆寻机逮捕,孙中山隐姓埋名,流亡各国。

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被驻英公使龚照屿诱捕,并用一只一箱子装着准备偷运回国处死。后经孙的英国老师康德黎的多方奔走,关押十二天后被释放,孙中山获释后用英文写成《伦敦被难记》,第二春在英国出版,他的名字传遍欧美各国。

1905年,孙文重返日本,联合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的领导人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在8月20日组建统一的革命组织一中国同盟会,正式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当选总理。从此敲响了满清皇朝的丧钟。他指导发动了长沙起义、浙江安徽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大小十次起义,秋瑾、徐锡麟、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先驱英勇就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革命群众的斗志。随后在1911年十月十日,在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下,在蒋翊武、孙武、熊秉坤、吴兆麟等领导下,发动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全国许多省份纷纷响应,推翻总督衙门,拥护共和。

孙中山十二月回到上海,在十七个起义省份中十六个省份的代表,投票推举他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二月十二日,宣统帝退位,二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后孙中山为了革命的利益,让袁世凯做了总统。但袁世凯上台后,不信守承诺,倒行逆施,在1916年元旦,重新披上龙袍,成了洪宪帝。

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积极开展反袁武装斗争,蔡锷促成云南独立,发动讨袁护国战争,各地反帝呼声日益高涨,北洋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这“北洋三杰"中的段、冯两人也极力反帝,原和袁世凯有二十一条密约的日本、英国也在外交上施压,迫其退位,袁世凯表演了短短八十三天的“洪宪皇帝闹剧"匆匆收场,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翘了辫子!披着皇袍的皇帝死了,不披皇袍的土皇帝粉墨登场,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等军阀各自割据一方,为争夺地盘、财富兵祸不已。为挽救革命,一九一九年十月,孙文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二一年五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可老同盟会员、孙中山支助十三营军火起家的学生陈炯明,背叛革命,陈炯明当时已是陆军部长、两广军队的负责人,他趁孙中山大军远离广州之机,于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化装成医生转移,夫人宋庆龄在警卫营营长叶挺等人掩护下,也成功突围,但因流产从此再也无法生育。

孙中山率领豫章、永丰、楚豫三舰冒死突围,移驻白鹅潭。投机分子蒋介石也在孙中山蒙难时,登上永丰舰(后为了纪念这次经历,改名中山舰)博取了孙先生的信任。北伐军回师讨逆,在韶关失利。孙中山转道香港到上海,孙中山经过痛苦思考,后在苏联、中共帮助下,在二四年一月在广州举行国民党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在一九二四年六月,创办了黄埔军校,野心家蒋介石成了校长。依托黄埔军校师生为骨干,粉碎了陈廉伯的广州商团叛乱,后在一九二五年一月又发动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一九二四年十二月抵达北京,孙中山因肝病住进协和医院,因肝癌晚期于二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留下了“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言。

中山先生的大炮精神激励了后人为革命继续努力,中山先生永垂不朽,中山的事业并没有完全成功,到他逝世时,中国南北军阀依然林立、帝国主义依然租界林立、百娃姓依然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他身前相当信任倚重的政治秘书汪精卫、军事首领蒋介石先后背叛了他的新三民主义!

再谈袁世凯,他创建了大清新军,他创建了警察制度,他靠着熟练的政治手腕,摆平革命党、大清皇室,成为人生的大赢家。成功地登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但他没有世界目光,逆历史潮流而动,人心不足蛇吞象,居然在推翻二千年帝制之后,想再过一把皇帝瘾,为成功登基,居然还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偷偷订下二十一条!自作孽、不可活,他最终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位玩弄惯了别人的人,被儿子和手下,被自己难填的私欲耍了!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