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谁在骂滴滴?数据告诉你网约安全高于出租!读完数据你还骂?

原题:网约安全高于出租?每天4000万人要抢160万辆出租?别急,读完数据你再骂!

注:本文中所称网约车即新政下网络预约型出租车,出租车即为传统巡游型出租车,按普遍认知采用简称。

最近几篇关于网约车和滴滴的文章,自问还比较客观,基本都是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即便之前被某某投诉侵犯商誉的文章,也是经过数据调研和事实采集的。但仍然被某些群体群起攻击谩骂。

于是,为了让这些不讲事实、不讲道理、不看数据的,有个好好学习的机会,此文专题将相关数据整理,请恨不得网约车彻底关停的某些群体学习一下,读完数据之后,看看到底是你该骂还是你该被骂?或者看完你再骂也不迟!

都是谁在骂滴滴?数据告诉你网约安全高于出租!读完数据你还骂?

一、来!好好看数据(来源为引用公开数据和报道):

1、关于网约车与拥堵:

人民网舆情数据: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选取25个重点城市,根据当地网约车政策、舆论认可度等进行网约车包容度综合评估。从测评结果来看,成都78分、三亚73.2分、无锡61.8分排名前三,网约车“门槛”相对宽松;青岛、重庆、大连等地则较为严格。分析细分指标关系发现,准入政策相对宽松的城市,合法网约车平台牌照获取数相对越多;数据显示,成都已经连续三年跌出“全国十大拥挤城市”。

另上海市交管在美团开城期间也曾公开表示,没有数据证明网约车增加了城市拥堵。

都是谁在骂滴滴?数据告诉你网约安全高于出租!读完数据你还骂?

全国汽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据:

截至2018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3.2亿辆,持证驾驶人数量近4亿人, 1/4的国人都有驾照。全国有58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其中26个城市超200万辆,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深圳、郑州等7个城市超300万辆。而十年前的200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仅6400万辆,汽车驾驶人1.2亿人(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十年之间,全国汽车数量翻了5倍,持证驾驶人由当年的1/10增长到了1/4。

思考题:

如果没有了私家车的3180万的共享网约车,3.2亿车全上路?剩下没有车是不是赶紧要买车了,拥堵是增加还是降低呢?

另,没有了网约车,这4亿人会选择旧出租吗?自驾出行、共享汽车、曹操专车等是不是也可以?

2、关于安全:

中央财经大学司法研究中心,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自2017年1月1日至今,共有183起涉及巡游出租车业务中司机侵害乘客(包含双方互殴,同时被定罪的情形)的刑事犯罪判决。判决中,涉及故意伤害、强奸、抢劫及故意杀人等案件。其中故意伤害案件最多,共发生155起,占比83.61%。其次是强奸案件13起,抢劫案件11起,故意杀人案件共发生4起。

同时,梳理案件数据发现,在183起巡游出租车刑事案件中,161起案件是临时起意,主观因素在巡游出租车中具有显著特征的呈现。其中有91起是因路线和资费的问题产生纠纷,有7起是因为拒载所导致的纠纷。

都是谁在骂滴滴?数据告诉你网约安全高于出租!读完数据你还骂?

研究报告显示:巡游出租车刑事案件发生率远远高于网约车,由于网约车是新兴业态,受到社会普通关注,因此网约车一旦涉及刑事案件,在媒体上的曝光度也会大于传统巡游出租车。

3、关于合规争议:

根据公开数据,全国网约车司机3200万,交通部8月披露全国网约车驾驶员证超34万,网约车运输证20万。按网约车新政的三证齐全合规要求,则3200万中的合规率仅为0.6%!

以江苏常州是为例,据悉,目前常州共有滴滴、首汽、神州、易道、曹操、AA等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共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1131张。从平台和发证数来看,常州的1131张车证几乎均为首汽、神州、曹操、AA等自有车源的新出租平台。

结论:全国20万车证中私家车获证的比率极低。网约车新政已完全回归出租化管理,彻底拒绝了网约车共享模式。

思考题:

为什么99.4%的网约车不办证?怪3180万车主素质低?

都是谁在骂滴滴?数据告诉你网约安全高于出租!读完数据你还骂?

4、关于出行需求与供给:

出行需求数据:

中国出行市场的整体规模可达28亿次/天,网约车出行潜在市场需求约为9000万次/天,预计到2020年网约出行市场总规模或达到5130亿元。

网约出行日均订单3200人次,按相关机构调研出租车选择占比19%推算,出租车日均单次为750万单。

民众出行单日出行需求网约+出租合计3950万人次,近4000万。

网约车数据:

截止2017年底,网约出行用户达4.35亿,仅滴滴单平台日均订单3000万单,以滴滴市场占有率95%倒推,网约出行日均订近3200万单。而滴滴平台注册网约车司机近3100万,全国网约车司机约3200万人。

出租车数据:

截止2016年,全国出租车总量140.4万辆,各大一线城市出租车总量多年来固定在6-7万辆左右,最高为8万辆。目前,中国出租车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不足3%,但是各地出租车数量基本都受地方政府管制,变化不大。

新出租数据:

以目前自有车源模式中规模最大的曹操专车为例,曹操专车国内开通

25城运营,投放2.7万辆新能源汽车。2.7万辆车的成本,按新能源补贴后的车价去零取整12万每辆计,曹操的2.7万辆车成本是3.2亿元人民币。

可推算出,新出租(网约型)全国总量不超20万辆(以最多的曹操2.7万辆,全国总量合规车证书20万数据推算)。

思考题(从数据看需求和供给矛盾):

新旧出租合计160万辆车如何满足近4000万人次出行需求?

日均潜在需求9000万人次,当前单日出行近4000万人次。

如果没有全国3180万私家车的网约车提供全、兼职和顺风车的共享模式服务,仅靠当前全国140万的旧出租(巡游型)和20万的新出租(网约型),断崖式的供给,160万辆车如何满足近4000万人次出行需求?

从此每天4000万人抢160万辆车?何其壮观!

所以,那些还在说能满足出行需求的,就不要胡说八道了。

当然不考虑打不到车的情况,确实是可以。

二、权威观点:

都是谁在骂滴滴?数据告诉你网约安全高于出租!读完数据你还骂?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称:研究显示,地方在出台各自的网约车实施细则时,通常在国版《暂行办法》基础上“层层加码”,增加繁琐的限制性条款,甚至对驾驶员的户籍和学历以及车辆轴距和定价做出特别要求。

地方严控网约车同其背后的利益、动机和观念不无关系。

在发展网约车时,除了要实现发展经济、创造就业、促进交通和绿色发展等目标以外,还考虑如何保护传统巡游车行业、增加利税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新旧利益冲突无法协调好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传统的巡游出租车司机集体罢运、本地税收流失等问题,管理左右为难。

旧行业受到特殊保护,落后便拒绝进步。同时,不作为、懒政、惰政的背景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网约车被至此。

三、对号入座,然后再骂:

不看数据、不见事实、不顾民众需求、不讲道理的一味攻击谩骂滴滴和网约车的,可以对照一下以下几种类型了!

1、假装热心公益的虚伪明星艺人:

你打车吗?甚至自驾都不用吧?

出行保姆车、专职司机,与几乎所有公告交通、出租车、网约车一概沾不着边,你能像周润发一样出行坐地铁么?所有公共交通和出租网约全关了也不会对有任何影响到你吧?

你当然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2、蹭流量热点的中小V们:

别再假装义正辞严的裹挟民愤了。

或者你出行本不需要滴滴和出租车,自有公车、专车出行;或者你也就是说说而已,骂归骂用归用,实在没有了还可以自驾出行。

就像你天天喊着要减肥却照样该吃吃该喝喝一样。

3、利益对立的新旧势力:

巴不得将所有网约车关个彻彻底底才好!

滴滴不过是众多网约车的代表企业之一,除了滴滴,还有易到、曹操、神州、首汽、美团、去哪儿、58专车等(神州、首汽旗下也有私家车加盟的网约车,分别称神州优驾和首汽约车,本堂主在青岛和合肥均多次体验过首汽)。顺风车案件被刻意放大为滴滴命案再放大到网约车行业的整体安全风险,然后群起而攻之,不就是为了彻底灭了网约车吗?

4、看热闹不嫌事多的吃瓜群众:

网络P民们,纯粹墙头草,一边痛骂斥责滴滴无良、滴滴不死、网约车不关好像就国将不国了;然而转过头,路边拿出手机打开APP,继续滴滴或网约。

各种网络暴力之源。

5、典型的自私自利的城市伪精英阶层:

平日里满口道理、冠冕堂皇的仁义道德。

其实,嘴里嚼着公共道德,摇下车窗就扔烟头或垃圾、每天让自家宠物随地大小便的,不正是你么?

6、理性声音:

追责整改,但不是一棍子打死,堵不如疏。

比如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比如人民网、新华社、凤凰、北京商报、澎湃新闻等。对问题不回避、不偏袒,但也不是打死。如老胡所说“一个行业出问题就不搞了的话,中国有多少行业应该关掉?”

7、理性声音被围攻:

仅有的理性声音,却被前5种攻击为替滴滴洗白,收了滴滴黑钱。

在这些人眼里,凡是替滴滴或网约车说句公道话的,便是罪过。维护既得利益,才是公平公正?

这才是的真正黑5!

其实,猪一般的脑子发出来的声音,也确实被猪一般的人利用了,毕竟,他们是一伙的!

最后想问:当真痛打落水狗的快感之后,你们能猪一般的再回到从前么?

—————————————————————————————

看完数据,还骂吗?还是该被骂?请理性评论!

【风起堂主人】坐观风口风起:关注热点,专注新零售、互联网和共享经济。您可关注本人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