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WHY和HOW——《付费》读书笔记之一

喜欢记得↑关注↑哦~

再认识WHY和HOW——《付费》读书笔记之一

方军的《付费》一书讲的是如今大热的互联网知识经济。

被得到、喜马拉雅、知乎等互联网公司炒热的知识经济,把音频产品从一个落寞的角落带到了聚光灯下。这本书试图描绘知识经济各类参与者的现状,解读他们背后的运行逻辑,并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出作者对知识经济未来的期许。

本文是该书读书笔记的第一篇,总体上讲,与本书的主题没有直接关联。为什么要把篇没有直接关联的内容当成读书笔记的第一篇呢?因为作者的一个洞见解决了我多年的疑惑。本来想读的是A,结果却悟出了B。读书的乐趣或许就在此吧。

作者洞见的这部分在书中第十四章:《方法论而非结论:麦肯锡的启示》。在这一部分,作者辨析了两个概念:理论和方法论。

什么是理论?就是“适合具体情况的因果陈述”。注意里面的“因果”二字,这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下,你做出一个行为就会导致一个结果。

什么是方法论?就是要得出一个结果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理论是关于因果关系的,是Why;方法论是关于怎么做的,是How。

很简单的一句话,醍醐灌顶。

为什么很多人说学校的知识一出校门就没用了?因为学校教给你的是理论,是Why,但如果你不知道做事情的方法,也就是How,是无法获得一个满意结果的。这就像你明明知道1+1=2,但让你推导出来,估计你一脸懵逼。我们学了太多结论,但却不知道得出结论的方法。

再认识WHY和HOW——《付费》读书笔记之一

听说过这句话吧:“懂得了那么多人生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是结论,“一生”是过程。古圣先贤,留给我们太多的大道理,但又有几人能成为圣贤呢?

笔者的孩子小学四年级。她刚学数学的时候,我就强调一件事:结果不重要,过程最重要。答题结果可能是蒙对的,如果不知道计算过程和方法,下次就没那么好运了。所以每次考试,当得知她成绩不好时,我就鼓励她,答错题意味着这次考试有价值,因为你知道了自己不会的东西,把它们弄会就进步了。当我给她讲题,得出最终答案的时候,我会让她别着急把答案写上去,而是再给我讲一遍,确认她真的会了。

做过数学难题的人都有印象,很多难题并非真的难,其实就是使用了推导出公式的思维方法。但如果只记住公式,不知道推导过程,那么难题就真的难。

很多“聪明人”喜欢记住结论,因为这样简单直接嘛。就像记住了公式,套用一下就得出结果了。但真的如此吗?如果世界都是这样的因果关系,那么人生岂不是特别简单?我们经历过的许多事情,前人都经历过,套用一下不就好了?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有个核心观点:有些制度安排在当时条件下起到了调节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作用,但事异时移,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如果还不假思索、因循守旧,沿用以前的老办法,产生路径依赖,旧制度就会成为改革的障碍。

制度安排就是结论,如果不假思索地使用,有可能不起作用,甚至有反效果。举个经济领域的例子,每到经济不景气,就有人想起来刺激楼市,这一招倒是用了二十年,但每次用过,后遗症却越来越大。现在彻底不敢用了。

再认识WHY和HOW——《付费》读书笔记之一

作者在书中也讲,在互联网领域,只看结论尤其会出现问题。因为互联网变化太快了,你看到的一个结论,可能它的前提、环境、技术、竞争都已经变化了,结论已经失效了。例如做不做APP,四五年前和现在的结论就大不一样。四五年前,有人问到这个问题,一般的回答是,如果资金和技术能力支持的话,建议做APP;而如今有人问到这个问题,现在的结论是,如果不是大规模、用户型的互联网公司,不用做APP。这就是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结论不一样的例子。

但只知道结论没有意义,因为你并不了解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导出结论的过程。结论有时候失效了,但思维方法往往仍然有效。还拿做不做APP举例子,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要从获客成本来判断。四五年前,APP虽然开发成本高、难度大,但是获客成本低;而现在开发成本大幅降低了,获客成本却也大幅提升。因此,判断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承受这样的“获客成本”。

做不做是结论,而判断获客成本是方法。这就是方法论的价值。

笔者特别不喜欢鸡汤文学,更不喜欢看名人传记。鸡汤文学把所有的特殊情况都简单化,变成了简单易行的一两句话,似乎给人指路明灯,但鸡汤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名人传记就更加个性化了。哪个名人会把自己不堪的经历写出来?但往往那些不堪的经历才是成就他们的主因。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现在对于直接教授的知识,反而并不太感兴趣;我特别喜欢那些教人看待问题角度和方法的内容,也就是要让自己的思维升级。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渔”就是方法。

长久以来,大家对于Why、对于“因果关系”过于注重,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因为这会导致更多人关注结论,喜欢讨巧,善于走捷径。关注How,关注过程,关注推导出结论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