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不要脸行为?

邓贤辉


天下有德者有之,有才者有之,无非都看中这张脸面。可总有些人,脸皮厚不说,有些甚至早已不要脸了。这不,请听我说几例给各位看官评道评道。

“爱护发妻”陈叔宝

陈叔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陈国的末代皇帝。一生风流成性,身边美貌妃子不断,如果是自己风流快活还好,可谁知道这皇帝,一有空就跑到自己的发妻沈婺华皇后那里,对其一阵冷嘲热讽。

“瞧你这身穿着,连路边的大妈都比你好看”

“朕身边这么多貌美的妃子,你一个也比不上”

……

不是嘲笑皇后穿着老土,就是长得丑,嘲笑完,更不要脸的赋诗一首: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亦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古今历史上,要说不要脸的皇帝,陈叔宝算的一个。

“标榜才情”乾隆爷

乾隆除了在位时间为人称道以外,到处标榜自己的才情更是到了不要脸的地步。

但凡是古玩字画,只要看见那必是先盖章,然后题诗,以彰显自己的才气。

据统计,乾隆皇帝光盖章的印章就有一千多个,平常经常用到的也有数百个。

任何字画,只要经其手,很少有能够幸免的。

乾隆皇帝自己兴许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个毛病,嘴中常挂着一句话,“后展玩亦不复识题”。可下次再看到字画,仍然是控制不住自己,“哐哐哐”的疯狂盖章。


“死守南京”唐生智

说完古代的,再说一个近代的。唐生智是民国早期蒋介石手下的军阀之一。

淞沪会战后,日本打算攻破南京城(当时的陪都),日本人打算凭借此举,彻底摧毁国人的信心。

面对日军的大批精锐部队,驻守南京的白崇禧、何应钦等人经过讨论以后,一致决定放弃南京。在他们看来,南京根本守不住。

可唐生智不愿意了,决心和南京共存亡,誓死守卫南京城。

或许被他的英勇所感动,蒋介石把剩下的近十万的残兵交给他指挥。

可唐生智很快的发现,仅仅靠着自己的这点军队,根本守不住南京,紧接着唐生智便接到了中央下来的撤退命令。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生智悄悄的撤离了,没错。主张死守南京的人,居然第一个逃离了南京。

更气人的是,唐生智走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守城的其他士兵和城里的百姓。这可苦了留下来的士兵和百姓了。

要说不要脸的人,唐生智此人的所作所为,应该也能上榜吧。


奇点历史


【历史上一次最不要脸的盗墓】

记录《关羽儿媳妇墓被盗始末》,这事儿是发生在清末时期到民国初年,地点是昭化,熟悉这的朋友肯定知道昭化是一个有着相当历史的古城,在这里有很多名人遗迹和名人墓,其中据本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一位女侠鲍三娘墓就在此地,


这个鲍三娘,本地人都说她关羽的三儿子关索的老婆,在某次的街头抢亲事件中,关索英雄救美,从恶霸廉康手中解救下了并不愿意嫁给他的鲍三娘,接下来的事情就很自然了,英雄配美人,美人爱英雄,鲍家把三姑娘许给了关索。结果在三国乱世中,关索和魏将庞会大战,结果不敌,死于阵前,鲍三娘也奋勇的与曹军交手,结果也战死了,夫妻俩双双殉国,鲍三娘死后,遗体被运回昭化安葬,这才有今鲍三娘墓。


到了1914年,一个叫做谢阁兰(Victor Segalen)的法国人,自称是考古学家,来到了鲍三娘墓准备“考古发掘”,结果让本地的族长一顿大棒子给打回去了,这个不要脸的不死心,用重金买通了本地的县长,拿这县长批准的手令,并且在县长派出的军警的保护下,明目张胆的又来到了鲍三娘墓考古发掘,其实就是盗墓,他是个老手,十分有经验,他知道中国古墓室地下,特别是棺材下面一般会埋藏东西,故而“掘地三尺”,盗得了鲍三娘额骨、车马砖等一批墓内珍贵文物,装箱运走。令人扼腕叹息!图一为法国人“考古发掘”老照片,图二为鲍三娘墓掘开墓门时的照片,图三为鲍三娘墓内室壁上车马画像砖

(谢谢观看)


老猪的碎碎念


迷上师傅儿子的未婚妻

1918年8月他离开中国,去美国留学。留学第一年,他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徐志摩进如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

徐本人是非常聪明的,他入学后仅仅十个月就学完了所有课程,获学士学位。

当年他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学习经济,后来又转而去学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徐志摩在美国读了两年书,获得了硕士学历,也算学有所成,更重要的是他思想上极为轻松。因为他在这两年都没有再见到妻子,感觉非常自由。

徐志摩很快厌烦了发达但文化底蕴肤浅的美国,他很想看看有着近千年文化传承的欧洲。

徐志摩离开美国转去英国求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了半年,后来又进入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在英国,徐志摩终于遇到他人生的第一个爱女--林徽因。

林徽因也是浙江人(杭州人),同徐志摩也算是老乡,当时她不过17岁,正是最青春美貌的年纪。

林徽因长得相当漂亮,算是一个美女,身为杭州女人的她也非常温柔。

林还是一个著名的才女,当时她已经受过中学教育,此时来英国是陪同未婚夫梁思成读书的。

这个梁思成就是徐志摩的师傅梁启超的儿子!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徒弟,所以他和梁思成,林徽因接触很多。很快徐志摩就被林徽因的个人魅力所倾倒,他毫无保留的爱上了林徽因。

一般认为,这才是徐志摩的初恋。

-----------------貌美如花的林徽因,老萨对这个女人没什么好感,感觉她似乎在玩弄男人。除了徐志摩以外,还有一个金岳霖为了她也一生没娶。你都是人家未婚妻和太太了,不相干的男人就不要招惹吧。

当然,林徽因是有未婚夫的,不过当时的民国还是相当开放。即使在普通人的严重,只要女孩子还没有结婚,那么任何人都资格追求她。

虽然林徽因在徐志摩去世后一再否认,可在任何人的眼中,她确实和徐志摩很快谈起了恋爱。徐志摩向她诉说了自己婚姻中的痛苦和无法挣脱的责任。

林徽因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善解人意,表示了对徐志摩很同情。

很快,他们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同情和诉说的关系。

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徽因同徐志摩更容易接近,因为两人都很浪漫,而且都酷爱文学。相反,林徽因的未婚夫梁思成并不懂什么文学,他感兴趣的只是死板的建筑设计。

徐林两人在心灵上很快出现一定程度的想通,至少在徐志摩的感觉中,两人是在热恋。

徐志摩后来写道: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在这段恋爱时期,本来从不写诗的徐志摩的灵感大发,他书写了许多理想主义的诗句,比如《我所知道的康桥》等等。

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已经流失了,留下的大约30首左右。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的诗句有着非常完美的意境,完全脱离现实,语句又非常优美,是爱情诗歌的顶尖之作。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可惜现实不是诗歌,1920年在父母的要求下,徐志摩被迫同意妻子来英国同他相聚。

可以说,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很多女人也许开始跟这个男人并没有感情,不过生活时间久了,尤其有了孩子,会产生一些类似爱情的东西。

不过男人则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大部分男人如果开始就对一个女人开始没有感情,之后的婚姻中能够产生感情的可能性也就是就微乎其微的。

当时的张幼仪对徐志摩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她带着孩子不远万里坐船赶到英国,心情还相当激动。

但当她看到徐志摩的时候,瞬间满腔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她在晚年回忆到: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 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 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果然,徐志摩对妻子表现非常冷淡。因为徐志摩已经和林徽因处于热恋中,妻子真是他急需要拜托的人。

夫妻两人除了晚上睡一张床以外,基本形同路人。

到了1921年,徐志摩终于无法忍受所谓没有爱情的婚姻,他向妻子摊牌,表示想离婚。当时虽然已经是民国,离婚并不再是让妇女投河上吊的最后通牒,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果两人离婚,对张幼仪的打击是巨大的,尤其是他还有孩子,甚至她的一生都可能被毁掉。

更悲剧的是,张幼仪此时已经再次怀孕2个多月,这一点徐志摩也是知道的。

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强硬的张幼仪居然果断的同意离婚。因为她早已看出丈夫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张幼仪颇有一些硬骨头,她宁可离婚,也不愿意接受别人施舍给她的婚姻和爱情。

夫妻两人就此分手,张幼仪离开英国去了德国的二哥家,一心待产,次年张幼仪在德国生了次子徐德生。

此时徐志摩赶到德国,但他不是来见妻子和孩子,而是来办理离婚手续的。

夫妻两人在柏林见面,几乎一言不发的签订了离婚协议。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签订完协议以后,徐志摩也许感到一丝的内疚,他表示要看小儿子,张幼仪默默的同意了。张幼仪回忆: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但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其实当时徐德生已经得了重病,张幼仪在4年后痛失了这个孩子。

1926年,张幼仪应原来的公公徐申如之邀回国,两个老人直接对她说:是志摩糊涂,是他配不上你!

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徐家却始终承认张幼仪是他们的儿媳妇,并且认她为义女。

张幼仪对老人的疼爱很感动,他继续承担儿媳妇的责任,照顾徐志摩的父母。

在同张幼仪签订离婚协议之前,徐志摩已经去找林徽因,并且要求跟她结婚。

事到临头,身为女人的林徽因却迟疑犹豫了!

她对徐志摩确实有些感情,但这究竟是不是爱情也只有林本人知道,就算这是爱情,但爱情能当饭吃吗?林徽因还是比较实际的,其实很多时候女人比男人要实际的多,她认为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不足以让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时林徽因的父亲和众多朋友对他们的关系都表示坚决反对。这些人几乎一口同声的说徐志摩太滥情,连老婆孩子都抛弃不要,还有什么做不出来。如果林徽因跟了他,将来难保不被抛弃。

另外林的未婚夫梁思成也一再表示出他对林徽因的真感情,表示他一定会给林徽因幸福。

在这种情况下,林徽因终于动摇了!

-----------------林徽因和徐志摩当年整天在一起,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的照片,林徽因和徐志摩都在场。

在徐志摩赶到德国去跟妻子离婚的时候,林徽因居然跟随父亲不辞而别,回到了中国。

徐拿着离婚证书回到英国时候,却发现林徽因已经离开,他立即心急火燎的返回了中国。

到了中国以后,两人曾经有过一次长谈,但谈话内容如何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最终的结果是徐志摩颓废的离开,随后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

至于这是不是负情,恐怕也只有他们两人自己知道。

徐志摩因为这次失恋非常失落,之后长期闭门不出。

他后来写道:爱是一场催眠,醒来之后你被谁吸了灵。这就是为什么爱过之后,总觉得不仅失去他,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被爱的人总是掌灵者,去爱的人反而失魂。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总有一个人献祭了灵魂,收获了残忍。

他又写道: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所有的 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伤心欲绝、痛苦难过、悲哀惆怅、歇斯底里,等等。却偏偏总是真的。

1923年,徐志摩的师傅梁启超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 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徐志摩的第一个婚姻和第一次恋爱就这样结束了。

再娶有夫之妇

弥补一段感情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开始另一段感情。不知道徐志摩懂不懂这个道理,但至少他是这么做的。

徐志摩回到北平以后,因为情绪低落,经常与朋友们聚会。他有一个好友叫做王赓!

王赓在当时的民国军界,是个相当有名的人物,也是著名的才子。

王赓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留学美国后以排行12名的高分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这在当时是震惊中国的。

因为西点军校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军校,比日本陆军大学还要厉害的多。一个中国人能够毕业就很不容易,更别说以如此好的成绩毕业。

回国以后,王赓立即成为民国年轻军人中最顶尖的人物,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驻巴黎武官,后来又调回国内,授予上校军衔,在北京大学任教。

徐志摩经常去他家里做客,一来二去就认识了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陆小曼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女人,她的父亲陆定是留日的学生,曾经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陆定担任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在北平是个很有名的人物。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是一个才女,她多才多艺,对古文有较深功底,更擅长一手工笔画。

陆家父母两人只有陆小曼这一个女儿,从小当做掌上明珠一样。

-------------王赓后来成为中国最精锐的部队,税警总团的团长,但在128事变时候因为误入日本控制区被抓,然后被解除了职务。王后来虽然没有带兵,但一直为抗战服务。他在1942年被任命为赴美军事代表团团员,途中肾疾复发,4月于开罗逝世。北非盟军协助葬于开罗市郊英军公墓,享年四十七岁。这也是一条好汉!

陆小曼12岁时候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其父为她聘请英籍女教员教她英文,阅读英、法著名作品。她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能弹钢琴,长于绘油画、跳舞、京戏。

她年轻貌美,性格又开朗甚至泼辣,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陆小曼的好友,郁达夫的美女妻子王映霞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

一直不喜欢陆小曼的徐志摩好友胡适也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17岁的时候,陆小曼经母亲安排与时年25岁的王赓成婚,地点是北平海军联欢社。

当时的婚礼场面非常浩大,震惊了整个北平城,他们也是被大家誉为男才女貌的榜样夫妻。

这个陆小曼为大家闺秀,性格活波开朗,非常喜欢玩乐。结婚之前,陆小曼就经常被一帮朋友捧为簇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乐此不彼。婚后陆小曼期待王赓依然能经常伴她出游、交际。

可是王赓却是一个安于过日子的普通人,他工作上很努力,也很喜欢军事理论研究工作,不但一周六个工作日都非常辛苦,晚上也往往伏案到深夜。王赓唯一一个周末还必然被陆小曼拉出去逛街或者聚会。

即使这样,陆小曼整天还责怪丈夫不能每天陪她,两人开始产生矛盾,婚姻也出现危机。

陆小曼和徐志摩互相认识以后,都非常欣赏对方。陆小曼性格开朗,属于敢爱敢恨的类型,非常符合徐志摩的胃口。

徐志摩同王赓本来也是好朋友,有时候陆小曼闹着说丈夫不陪她去玩乐,王赓就只好找徐志摩帮忙。

其实这就是王赓太笨了,古代为什么男女要避嫌,男女要尽量互相回避,就是因为很多男女只要相处多了,就很容易出现好感,搞出事情来。

徐志摩跟陆小曼自然也是这样。

后来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他带着陆小曼去哈尔滨上任。

当时哈尔滨还是个小城市,同北平上海根本无法相比。

陆小曼对哈尔滨极为不满,跟丈夫大闹了几次,最终自己回到北平娘家去了。

王赓不能放弃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职务,于是夫妻两人就被迫两地分居了。

一分居,夫妻间问题也很快出现。

丈夫不在,陆小曼就经常喊好友徐志摩一同出去参加各种活动,一来二去,两人就产生了感情。

在这期间,徐志摩给陆小曼写过很多大胆的情书,甚至到达了肉麻的程度。

其中一篇写道:龙(陆小曼),我的至爱,将来你永诀尘俗的俄顷,不能没有我在你的最近的边旁;你最后的呼吸一定得明白报告这世间你的心是谁的,你的爱是谁的,你的灵魂是谁的。龙 呀,你应当知道我是怎样的爱你;你占有我的爱,我的灵,我的肉,我的“整个儿”永远在我爱的身旁放置着,永久的缠绕着。真的,龙龙!你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情 死去,去到绝对的死的寂灭里去实现完全的爱,去到普通的黑暗里去寻求唯一的光明。

这些情书让颇有文学才华的陆小曼肝肠寸断,陷入了热恋中。陆小曼并不像林徽因一样,有了感情还去计算这计算那,她果敢的性格让她当机立断的行事。

其实从很多方面来说,王赓都是一个很好的丈夫,这点陆小曼也是明白的。但爱情来了,谁也挡不住,陆小曼毅然决定跟真正的爱人徐志摩在一起。

在1926年,陆小曼找到丈夫王赓摊牌,要求离婚。

王赓之前也听到一些妻子和徐志摩的风言风语,但他认为妻子绝不会这么做,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此次王赓听到妻子的离婚要求,真是惊得目瞪口呆,随后他又对徐志摩非常恼怒,认为朋友妻不可欺,徐居然搞起好朋友的老婆,正是好不讲道德。

不过王毕竟也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更深知妻子陆小曼一意孤行的性格,最终他还是勉强还是同意了离婚。

离婚的时候,陆小曼已经23岁,她跟王赓的婚姻维持了4年时间。

------------------陆小曼娇媚入骨,徐志摩的母亲回忆。徐志摩带着陆小曼回家看望他们,一次老太太给徐志摩送东西,听见陆小曼在楼上喊徐志摩,要他背她下楼。徐志摩当着母亲的面不太好意思,陆小曼就一再娇媚的喊他上来,也不顾婆婆在场。其实那个所谓的木楼梯,只有7步而已。

消息传到徐志摩的老家海宁,可把徐志摩的父母气坏了。他们认为儿子不走正道,之前这么好的一个妻子抛弃不要,去追老师儿子的未婚妻林徽因。现在被林徽因甩了以后,居然又去找朋友的老婆陆小曼。

这每一件在他们看来都是极大的丑闻,是有辱门风的。而且徐志摩父母久闻陆小曼大名,认为她为人轻浮,不是正派人,决不能做他们的儿媳妇。

他们坚决不同意徐志摩的再婚,并且威胁要中断给他的经济援助。

可是徐志摩我行我素惯了,他根本不在乎父母的强硬意见,还是下决心要结婚。

徐志摩父亲徐申如见不能挽回儿子的心意,最终最后勉强答应他们结婚。

但他也提出三个条件:

  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

  二、婚礼必须由胡适作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

  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这三条徐志摩都予以答应。

而陆小曼这边也出了问题,陆母坚决不同意女儿和王赓离婚,她认为王赓稳重老实,比徐志摩要可靠的多。女儿如果嫁给徐志摩,十有八九还会离婚,会毁掉自己一生。

可惜陆小曼的固执性格,是谁都劝不住的,最终她还是跟王赓离了婚。

但陆母并不善罢甘休,她对徐志摩提出一些要求,希望为女儿多要几个保障。

当徐志摩委托胡适向她提出与其女结婚的请求时,她向胡适提出两个要求:

  一、要请梁启超证婚,因为梁启超在全国负有名望,又是徐志摩的老师;

二、要在北京北海公园图书馆的礼堂里举行婚礼。

在陆母看来,搞这么大的场面,徐志摩就不那么容易再次离婚了。

其实陆小曼在当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其实已经怀孕2个月了,孩子是王赓的。

可是王赓并不知道,不然他绝对不可能同意离婚。而其他所有人也不知道,至于徐志摩是否知道始终不得而知!

最终陆小曼决定偷偷把孩子打掉,她找到一个德国医生为她做手术。没想到手术后得了严重的妇科感染,导致陆小曼终生失去了生育能力,身体也大受损伤。

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了婚礼,他们结婚时给陆小曼的前夫王赓发了请帖,王赓虽然没有去,却也很大度的也回赠一份礼物。

结婚的时候,徐志摩还找了老师梁启超做证婚人。梁启超因为徐志摩和儿媳妇林徽因的事情,很是心疼这个徒弟。

梁启超认为,徐志摩下面如果能够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肯定会幸福的。如果他还是这样没有长性,把婚姻当做儿戏,那么难免还是要离婚,人也会再次受打击。

在证婚的时候,徐志摩当着众人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根据同父母的协定,从北平南下定居上海。


萨沙


杜月笙第一次与孟小冬就不要脸得很。话说当时杜月笙有情,孟小冬不知道有意无意,杜月笙作为“正人君子”霸王硬上弓不好,不霸王硬上弓不会,武将军干绣花的活,实在是不会,这可难为坏了杜月笙这个一代枭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好在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比较支持杜月笙,为什么?难道她不喜欢杜月笙,不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然不是,但是想不想也没用,杜月笙本来就是个不安分的男人。

在她之前,杜月笙还是个瘪三的时候就娶了大烟鬼“沈月英”,后来又弄了二夫人陈国瑛、三夫人孙配豪两个大美女,可他不是也没闲着,把自己这朵鲜花插在了他杜月笙那坨牛粪上。

这还不算完,杜月笙看上孟小冬,姚玉兰早就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了,为什么?姚玉兰进门的时候为了刁难杜月笙,让他知难而退,放过自己这多鲜花,提了很多要求。

很多是看起来不可被接受的,但杜月笙精虫上脑,不管不顾,不管姚玉兰说啥,杜月笙就一个字――好,杜月笙泡妞,谁舒服谁知道,因此,不管啥要求,都是他活该。

但杜月笙的前面几位老婆不同意了,当年她们进门,可没这么高的待遇,尤其是二夫人陈国瑛、三夫人孙配豪,她们也不是下贱出身,凭什么就比姚玉兰低半头,待遇天上地下,不服!


不服就得找事,搞得姚玉兰在家里面十分难堪,狼狈不已。

在姚玉兰看来,脱离杜月笙是断然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个盟友,均衡下双方的势力,因此,当杜月笙对姚玉兰表达想要追求孟小冬的想法时,姚玉兰喜上眉梢,答应杜月笙一定帮他说好话。

姚玉兰说到做到,不但帮杜月笙说了好话,还帮他办成了好事。

一天姚玉兰找孟小冬谈心,谈的深夜,人困马乏,姚玉兰就没走,在孟小冬出留宿,等孟小冬睡熟,姚玉兰起身上厕所,不一会孟小冬感觉有人趴在自己身上像猪拱白菜一样乱拱。

等孟小冬反应过来,杜月笙事都办了半截了,孟小冬也不再反抗,杜月笙平日里对他不错,不从了他又有什么其他好的办法呢?

可怜一代京剧名伶,就这样被杜月笙这头猪拱了,不过好在杜月笙是真心对待孟小冬,杜月笙在不要脸之外,倒给了孟小冬一个不错的归宿。

杜月笙本来想在孟小冬面前装高大,结果还是耍了流氓,这事说起来不要脸,办起来挺舒坦!


历史三日谈


为了家族兴旺主动戴绿帽子

这件事情就是春秋历史上最著名的田氏代齐,田成子为了夺取齐国的政权。于是挑选了数百名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年轻女子,来为自己生儿子。可面对数百女子,田成子深感势单力薄,于是下令自己的宾客可以随意进出后宫,这样直到田成子去世,后宫女子一共为田成子生了七十多个男孩。 有了这股新生力量加入,十多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61年,韩、魏、赵杀智伯,田氏第九任宗主田襄子把自己所有的兄弟族人,分配到齐国各地城池担任大夫,田家终于在事实上取代了齐国,有了废除齐国国君的能力。只是不知道七十多个孩子有几个是自己的。



北齐皇后为妓

在北齐被北周灭国后,北齐皇帝高湛的老婆胡皇后,之后成为了北周的俘虏。但是北周并没有杀掉北齐政权的女性。而死把他们放了。之后胡皇后和高纬的皇后在北周都城内的一家妓院当起了妓女。并且还说做妓女比做皇后舒服......。



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

安禄山第一次见杨贵妃,杨贵妃指着安禄山问唐明皇,唐明皇介绍完之后说:“禄山曾是江守琏的养子,也就像是朕的养子。”安禄山顺着话头,赶忙起身走到阶前,叩拜杨贵妃说:“臣儿今祝母妃千岁。”唐明皇对他说:“禄山失礼了,要拜母亲,必须先拜父亲。”禄山对唐明皇磕头作揖说:“臣本是塞北胡人,胡人的习俗是母在先父在后。”这时安禄山四十多岁,杨贵妃二十多岁。



儿皇帝石敬瑭

五代时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晋,与其他政权抗衡。为了得到契丹的帮助,向契丹称臣,拜了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此后北汉附辽,则称侄皇帝。后世因作为叛臣的代称,遗臭万年。



乾隆盗墓

清朝当初入关的时候打着为崇祯报仇的名义进入北京。为了安抚前朝遗民,所以派兵保护了明朝的皇陵。结果,乾隆监守自盗,说好的不动前朝陵墓。竟然盗取了大量前朝皇陵的石料和木料。尤其是盗取了明永陵的金丝楠木。还有更不要脸的行为就是,盗墓就盗墓吧,还打着为明永陵修缮的名义。自己的陵墓都没修好呢,还修缮别人的.......。



钱谦益,水太冷,不能下。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兵临南京城下。国破家亡之际,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钱谦益在其侧室,一代名妓柳如是的劝说下,决定效仿屈原投水殉国。钱谦益带着一家人来到常熟尚湖,平白站了一日,沉思无语,最后走到水边试了一下水温,说了句:'水太冷,不能下'便转身回家了。


我是越关


历史上不要脸的行为太多了,不要脸的人更多,尤其是君王,不要脸起来简直是六六六啊。

齐襄公与妹妹文姜通奸,事情败露后杀了妹夫;

卫宣公娶了准儿媳宣姜,将儿子公子伋杀死;

晋惠公背信弃义,耍了秦穆公,后来秦穆公不计前嫌卖粮给晋惠公,结果第二年秦买粮,晋惠公却下令攻打秦国;

秦昭襄王扣押楚怀王,最终导致楚怀王死在秦国;

朱温晚年,命自己的儿媳们侍寝,并私许皇位给朱友文,结果被儿子朱友珪杀死。下面我就来具体说一下这些不要脸行为:

齐襄公和妹妹通奸

齐襄公是春秋小霸齐僖公的儿子,说起来,齐襄公也是武功赫赫,他灭掉纪国,攻打卫国,杀死郑国国君和鲁国国君,为弟弟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杀鲁国国君鲁桓公的原因很为人不耻。

齐僖公有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儿一个是宣姜,一个是文姜,宣姜出嫁后,齐僖公又给文姜招婿,他相中了郑世子忽,郑世子忽的父亲郑庄公也很满意文姜,这样婚事基本就定下来了,但是郑世子忽推辞了,原因是“齐大非偶”,然后文姜抑郁了,和自己的异母哥哥齐襄公相恋,并发生了关系。

齐鲁世代通婚,鲁桓公来求娶文姜,然后文姜就成了鲁桓公的夫人,还生了两个儿子。十五年后,鲁桓公和齐襄公有约,文姜请求同去齐国,然后旧情复燃,鲁桓公知道后质问文姜,文姜同齐襄公告状,齐襄公寻了个机会命公子彭生杀死了鲁桓公。

鲁国不敢找齐襄公的麻烦,只敢要求交出公子彭生,然后齐襄公就杀了公子彭生,继续和文姜幽会。

卫宣公驻台纳媳

公子晋原本在他国做质子,和王位很远,但卫国内乱,最后王位轮到了公子晋头上,他就是后来的卫宣公。

卫宣公先是和庶母夷姜通奸,生下了公子伋,卫宣公继位后,扶立夷姜为夫人,公子伋交给左右公子教育,后来立为太子。等到公子伋长大,卫宣公派人给他定下了齐僖公的女儿宣姜。

结果同去的大臣见了宣姜末容貌,回来告诉卫宣公,并建议卫宣公娶来做夫人,于是卫宣公真就这么干了,他派人在迎娶经过的淇水边建起新台,在大婚之前把公子伋打发出去出差。

宣姜还以为嫁的是公子伋,大婚当晚才知道是个糟老头子。后来宣姜生下了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朔诋毁公子伋,想取而代之,其结果就是卫宣公派人杀死了公子伋,连带着牺牲了公子寿。公子朔如愿以偿做了未来的卫国国君。

晋惠公背信弃义

晋国经“曲沃代翼”后,小宗取代大宗后,晋献公诛杀晋国公子,史称“晋国无公族”。而晋献公自己有不下八个儿子,最贤能的当属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后来晋献公最宠爱的骊姬生下了公子奚齐,想立为太子,加上骊姬的陷害,晋献公开始攻打三个儿子的封地,并派人诛杀他们,结果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出逃。

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里克先后杀死公子奚齐和卓子,欲接回重耳继位,重耳害怕不肯回答,里克又决定接回夷吾继位,夷吾同样害怕,于是寻找秦国的支持,承诺继位后把河西之地割给秦国,又告诉里克将来把汾阳封给他。

结果继位后,晋惠公背信弃义,不肯给秦国土地,又夺了里克的权,将其杀死。

后来晋国闹饥荒,晋惠公向秦国买粮,秦穆公虽然气愤晋惠公的小人行径,但考虑到晋国的老百姓是无辜的,就卖粮给晋国,结果第二年,秦国也闹了饥荒,秦穆公向晋国买粮。晋惠公觉得这是天赐良机,遂攻打秦国。两国交战的结果是秦国俘虏了晋惠公。



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

楚怀王前期也算是政治清明,开疆扩土,楚国不断强大,但后来,张仪来到了楚国,靠三寸不烂之舌,许下商於之地,说服楚国和齐国断交,结果楚怀王上当受骗,楚国一会遭秦国的攻打,一会挨齐国的揍,失去了很多土地。

在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商量结盟之事,楚怀王犹豫不决,一方面怕去了秦国有埋伏,一方面又怕不去秦昭襄王又有理由攻打楚国。

后来子兰力主和秦国修复关系,于是楚怀王去了,然后在武关被人挟持,辗转到了咸阳才见到也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态度傲慢,将楚怀王当做臣子,并逼着楚怀王割地,如果不割地就别想回国。

楚怀王坚持不肯割地,遂被扣押在秦国,楚怀王的儿子继位,是为楚顷襄王。楚怀王两年后试图逃跑,结果没有国家敢收留帮助他,又被抓回秦国,不久在秦国死亡。

楚怀王的去世激起了楚国人们的愤怒,这种愤怒促使秦楚世代为仇,到了秦末,人们还立了楚怀王的后代为楚怀王,举起倒秦的大旗,最终亡秦。


朱温召儿媳侍寝

朱温建立后梁后,一方面继续与李克用和李存勖打仗,一方面私生活乱的可以,他放着宫中的妃子不疼爱,反去招惹外面的女人。

后来他将魔抓伸向了自己的儿媳们,以侍疾的名义让她们进宫侍寝,并尤其宠爱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和庶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而王氏最得朱温的宠爱。

他不仅让儿媳们侍寝,他还让大臣的家眷来侍寝,晚年的朱温疾病缠身,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听说张全义家很凉爽,就跑到他家避暑,果然神清气爽,精神气好了很多,饭也愿意吃了。身心舒畅,然后就打起了张全义家的女人的主意。张全义的儿媳们,女儿们都被召去侍寝,连张全义的继室也不放过。

后来张全义的儿子气不过,想杀死朱温,张全义知道后阻止了,但朱温还是知道了,想问责张全义,然后张全义的继室陪着张全义去见朱温,冷嘲热讽了几句,朱温害怕,灰溜溜的离开了张家。

话说朱温宠爱朱友文和王氏,病重之际,让王氏去通知朱友文来京继位,张氏知道后,添油加醋对朱友珪说了一番,朱友珪决定造反,把王氏抓起来,又派人闯进宫中杀了朱温,推说是朱文友所为。

朱友珪派人去杀了朱友文,“替父报仇”,做了皇帝,不久却被弟弟、朱温的嫡子朱友贞所杀。


萧晓四姑娘


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大清国风雨飘渺,许多人心目中的天朝上国梦彻底塌了。

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73岁高龄的李鸿章不得不东渡日本,为大清国争取尽可能的外交利益。

日本人的胃口极大,不仅要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还开出了3亿两白银的天价赔款要求。

李鸿章自然不能同意,谈判就僵持在哪里。

不巧的是,3月24日,一个日本暴徒公然袭击李鸿章,李鸿章受伤住院,国际舆论也随之哗然,纷纷指责日本太过分。

日本人理亏,想方设法给李鸿章治伤,在谈判上也不再那么顽固。

到了4月10日,李鸿章带伤继续和日本人谈判,这时除了割地,赔款也减少为2亿两。

伊藤博文无耻地说:日方已尽最大诚意,这个条件,中方只需回答“允”或“不允”。

李鸿章怒道:难道我们连声辩的权力都没了吗?伊藤博文说:你们可以声辩啊,但是条件不能减少。

李鸿章报回国内,光绪皇帝心存幻想,问李鸿章还有回旋余地吗?李鸿章说: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

于是,马关条约就这么签定了。李鸿章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誓死也没再登上日本的土地。

1928年4月,蒋介石宣布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5月1日就进入济南,蒋介石也带着政府班子进济南办公。

日军第六师团随之尾随而来,挑起事端,在5月3日就无故炮轰济南城,杀害济南市民1000多人。

5月3日晚,野蛮的日军闯入国民政府外交部济南交涉署,将外交主任蔡公时割掉舌头和鼻子耳朵,然后将17名工作人员全部屠杀,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济南惨案,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巨大愤慨。

见此情景,蒋介石却赶紧把部队撤出济南,并致函日本人,说自己会绕过济南,“改道北伐”。

蒋介石还发表全国讲话,宣布济南惨案是一场误会,要求全国人民“保持克制和冷静”,严禁游行、严禁反日,以免伤害两国友谊。

但日本人好像没有领蒋公的情,他们向蒋介石发出最后通牒,六项通牒内容极端的丧权辱国,并限量12小时内答复。

蒋介石全然没了那股子北伐的英气,吓得赶紧全盘接受,并派人告知。

但天杀的日本鬼子却宣称答复时间超过了12小时,迅速向国民政府军队展开攻击,随后占领济南城,野蛮屠杀了我中国军民17000多人。

但1年之后,无耻的蒋介石却与日本人就此事达成妥协,宣称:视此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两国邦交益臻敦厚。

历史的账目一页页在那记着,字字都是血,页页都是泪,把有些国家、有些人的无耻刻画的淋漓尽致。


云中史记


答:历史上的著名不要脸行为有很多,但演绎出这些不要脸行为的人,多数都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耍赖架势,那他的不要脸行为只会让人觉得可厌、可恨和可耻。

而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平时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处处以正人君子自居,事事自我标榜,自称什么立言立德以垂范千古,却在关键时刻出尔反尔,做出了打脸不要脸的丑事,那么,他除了可厌、可恨和可耻之外,还特别让人恶心。

很多人不知道,被阎崇年称为“千古一帝”的清圣祖康熙帝就是这样一个人。

下面,我说说康熙帝极不要脸的一件事。

康熙于22岁时参照汉族封建王朝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建立了立储制度。

大家也知道,康熙在清朝皇帝中算得上长寿——皇太子已经长大成人,而他仍未死,那么,他的存在,就成为了阻碍皇太子登上帝位的绊脚石。

皇太子胤礽母亲的父亲噶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母亲的叔叔索额图是大学士,当朝宰相,领侍卫内大臣。

皇太子胤礽和索额图等人密谋,准备铤而走险,潜谋大事,通过搞宫廷政变来抢班夺权。

康熙有所觉察,处死了索额图处死,敲山震虎,要皇太子吸取的教训。

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台行宫宣布废黜皇太子。

康熙说皇太子“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以“专擅威权”等罪将之幽禁咸安宫。

皇太子被废,储位虚悬,众皇子跃跃欲试,形成了“九龙夺嫡”的激烈场面。

为了避免出现手足相残的惨状,康熙帝于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在京师畅春园搞了一次盛大的选举皇太子的“官意测验”,要满汉文武官员在诸皇子中举奏一人为皇太子。

康熙庄重宣布说:“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天子无戏言。

以大学士马齐为首,很多人都书“八阿哥”三字于纸。

康熙看了选举结果,一下子懵了:敢情打倒了一个皇太子党,又冒出了一个皇八子党?!

康熙越想越怕,愤然痛骂拥护皇八子胤禩的诸臣,说他们“殊属可恨”。

康熙还说出了完全不要脸的话:绝对不能立皇八子胤禩,如果立了他,那么,就说明立皇太子的事都是由你们说了算,还要朕干什么?!

接下来,康熙做了更加不要脸的事:复立已经被废的胤礽为皇太子!

这么做的目的,康熙说,这是为了堵塞诸皇子争储之路。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康熙宣布复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但是,废而复立,不向群臣解释一下原因是说不过去的。

康熙是这样说的:“皇太子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汩没耳。因召至于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矣。”

胤礽重居皇太子之位,按理说,应该吸取先前的教训,安分老实,熬以时日,等康熙驾崩,自己就可以继位登上大宝了。

但是,剧情仿佛倒带回放:皇太子胤礽认为康熙的存在,就是自己登上帝位的绊脚石。

康熙五十年(1711年),皇太子党成员准备发起行动,逼迫康熙退位,让皇太子早正大位。

十月,事泄,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等被治罪。

改年,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九月三十日,康熙正式宣布再次废黜皇太子,他说:“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

第二次废黜皇太子,康熙对左右说自己“毫不介意,谈笑处之”,并拒绝再预立皇太子,他故作轻松地说: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亦未预立皇太子。

因为康熙拒绝再立皇太子,这也导致后来雍正的继位充满了无穷尽的质疑、争论。


覃仕勇说史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浮现出五代时期的几个无耻之徒,他们是建立后梁的梁太祖朱温,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后晋高祖石敬瑭。

1.朱温——色中饿鬼,扒灰公公。朱温好色已经到了丧失廉耻没有底线的地步。他到手下大臣张全义家避暑期间,把张家女人搞了差不多一遍,张全义的儿子不胜其辱,欲杀之,被他老爹拦住。更过分是,他的几个儿子领兵在外,他把几个儿媳妇全都搞了,甚至同时几个伺候他,也是因为儿媳妇的透露了不利于儿子朱友珪的信息,朱友珪铤而走险,带人杀了朱温。

2.不认亲爹认干爹——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刘氏出身农家,后来与父亲失散,嫁给李存勖后,为了和其他几个夫人争宠,为自己上位皇后加分,隐瞒了自己低微的身世。可巧他父亲刘老汉得知女儿在这里,上门认亲女儿。不想刘氏不但不认他,还把他打了一顿,说哪里的乡巴佬冒认皇亲!后来她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后。一次她和李存勖到了魏王张全义家(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张全义,后梁灭亡后降了后唐),非要认张全义干爹! 后来,大将李嗣源起兵反叛,需要犒赏三军来对敌,大家都知道刘后善于聚敛,想让她出点血发军饷,没想到她拿出几件破烂说就这些了,再就是我的孩子了,不行都卖了吧,没钱!伶人作乱,射死了庄宗,她看都不看一眼,带着金银细软出逃,路上还和一个将军勾搭成奸,多么无耻。李嗣源即位为后唐明宗后,把她找出来杀掉了。

3.割地赔钱,认虏做父——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取得契丹的支持建立后晋,他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并每年给契丹孝敬钱,因为他认比自己小的耶律德光为父,自己做“儿皇帝”。


文综史组


就算得不到活着得到你,也要得到你的尸体!

这句不要脸的话,就是曾经美国人的心声,而让他们说出这句话的,就是咱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说起熊猫,那可是世上唯一三次元形象萌过二次元形象的生物,无论出现在哪里,都能引来万人围观,即使只是睡个觉,洗个澡,哪怕上个厕所,都能让人忍不住大呼:“天哪,怎么可以这么萌?”

近些年,熊猫们征服世界各国的新闻大家相信是看了不少了,但其实早在很久之前,熊猫就已经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熊猫热。

而有些美国人为了能得到熊猫,竟然宣称活要见熊,死要见尸。

1869年,一个叫大卫的外国人在中国传教,出于友好,当时有个猎人就送了一张熊猫皮给大卫,大卫平时就喜欢小动物,一见到这张熊猫皮,顿时两眼都直了。

皮毛这么柔软,这么美丽,大卫小心翼翼地收好这份礼物,并让人即刻送到法国巴黎,向一位著名的哺乳动物学家请教:这是什么新物种?也太好看了吧。

或许有人会觉得大卫的反应太过夸张,但其实在那时候,西方关于熊猫的记载非常少,见过的人更是一双手就能数的过来,对于那时的西方人来说,能发现一坨熊猫的便便,都算得上是世纪大发现,也因为关于熊猫的记载实在太少,导致很多人并不相信熊猫这种萌物的存在。

直到1919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了第一只制作好的熊猫标本,人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世上竟然真的有如此憨态可掬,萌死人不偿命的神兽存在!

人们对于熊猫的喜爱和渴望,渐渐转变为一种执着的疯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种熊猫(说实话这倒是能理解,谁不想呢?)

一时间,很多外国人跑到中国,想尽办法想运熊猫到外国,但是当时的技术缺陷,以及外国人不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没有一只熊猫能活着被运出去。

可是即便如此,那些外行人也不想放弃,他们产生了一个极其无耻的念头:既然活的不好运,弄死了运走也可以,反正会有人要的。

很快,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熊猫猎人涌入中国,翻山越岭捕杀着大熊猫,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也参与了这股热潮,并且在未经任何人同意的情况下射杀了一只大熊猫,并制作成了标本,至今还在博物馆里展出着。

其中弟弟还在媒体面前得意洋洋地说道:“我们相当幸运,实话说,我们只花了4个小时追寻,然后正好发现了在睡午觉的熊猫。我和我哥哥小心靠近,同时射击后就得手了。”

这语气,简直充满了得意和自豪,敢不敢要点脸?

而这股扭曲的熊猫热几乎持续了快100年,期间有无数的大熊猫死在了偷渡的半路上,而能够“幸运”抵达美国的大熊猫,会马上被各个动物园拿来竞相展览,牟取暴利。

因为得不到好的照顾,又有不少大熊猫因此死去了。

直到1958年这股热潮才被迫停止,中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不会再卖个美国一只大熊猫。


好啦,今天的答题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识,快关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点,你的魅力就多一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