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哪位新加坡華僑富商被稱爲「國叔」?

1886年,徐統雄出生於粵東大埔縣三河壩鎮匯城村,父親是新加坡華僑,因家貧,16歲的他輟學赴新加坡隨父經商。不久,便獨當一面,獨立經營7家商貿公司,成為當時海外頗有名氣的華人富商。因為他追隨孫中山,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被譽為“國叔”。

民國時期,哪位新加坡華僑富商被稱為“國叔”?

孫中山革命運動的大金主

1905年冬,孫中山赴南洋宣傳革命,徐統雄認同其思想,積極支持革命。當1906年孫中山再次赴南洋宣傳革命而駐新加坡時,徐統雄前往拜訪,並由孫中山親自介紹加入同盟會。徐統雄原名徐港宜,字洞雲,孫中山認為“洞雲”有遁世絕俗之意,遂為其改名為統雄。

自從認識徐統雄之後,孫中山每次到新加坡,食宿均在他家中。為了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徐統雄讓母親幫助照料孫科。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進行反袁鬥爭。為加強與南洋僑胞的聯絡,爭取支持,中華革命黨在新加坡成立支部,由徐統雄負責。當時,他在新加坡一帶根據孫中山指示,協助鄧仲元發動華僑為革命募集軍餉30萬大洋。並典賣了7間店鋪及其資產,捐做革命經費。據《星島日報》報道,他為了資助孫中山將7間店鋪全部資產變賣。

民國時期,哪位新加坡華僑富商被稱為“國叔”?

1917年,孫中山南下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曾多次寫信給徐統雄,請設法為革命籌款。他在1917年10月15日的一封信中說:“徐統雄先生大鑒:九月十四日來函,並清單一紙,均悉一切。前由臺灣銀行匯大符兄手貳仟元,及交鄧子瑜兄帶來壹佰壹拾伍元貳毫,均經收妥,已囑財政部來單分發收據。段氏以武力力逼西南,風聲正緊,刻與唐、陸二公分道出師,以靖國難。弟需款之急,非言可喻,請與同志諸公源源接濟,俾競大功。”

民國時期,哪位新加坡華僑富商被稱為“國叔”?

1919年,“國叔”回國省親,察覺出中國僑胞,每人船票一張,而女子的船費,則需比男子高一半。此不平待遇,形同勒索。遂向洋人船務公司提出嚴重抗議,幾經交涉,終告成功。潮州人士,深感他仗義執言,解除民困,在新加坡八邑會館門前,立碑記述,以記其功。

徐統雄在韓江治河處卸任時,仍存公款4000大洋,人家勸他設法銷賬,不必移交。他笑道:“我要賺錢的話,南洋7間商店早發財了!”遂將存款全數移交無誤。其祖屋德慶樓是徐統雄手上蓋的,房前屋後都是鄰居的菜園、廁所,徐統雄有一次返家,地方官吏前往拜訪,看見門前道路狹小,建議他出面向鄰居割讓土地,以擴大道路。他斷然回絕說:“我們家鄉人多地少,寸土千金。村民僅有一點生產資料賴以謀生,我不能損人利己,我家走走小路不要緊。”

民國時期,哪位新加坡華僑富商被稱為“國叔”?

病逝前受到中共地下黨密信

1920年,匯城村徐宗族在英雅鄉有租谷共300餘市擔,英雅鄉民要求減租,徐姓鄉紳不允,引起訴訟。適值徐統雄回鄉,族人以為他有聲望,請他出面,以達到打贏官司、阻止減租的目的。不料,他反而積極支持英雅鄉民的減租要求,並規勸族人說:“祖公已死了幾十年,我們子孫後代還可以不勞而獲,享受這麼久的優待,豈可不知滿足!”

原匯城村僅在中山公園設有避水所4間,不敷村民避難容身之用,後來鄉人商定在劉家祠背增建避水所。當時,劉姓家人以為祠堂背動土會影響風水,有不同意興建之議。徐統雄親自前往勸道:“人家要修橋施路以利大眾,而今,眼看村民鄰里受浸,自己地勢較高的房子也要騰出來讓人居住,何況祠堂背一塊空地呢?”在他的耐心勸說下,避水所終於順利建成,村民無不額手稱賀。

徐統雄還熱心公益,對教育事業尤為關注。1915年,他和陳嘉庚等一起,在新加坡倡辦華僑中學、南華女校,為發展華僑華文教育竭盡心力。1926年,在家鄉與鄉賢一起倡辦三河聯校(今三河鎮小前身)和三河中學,致力甚巨。

民國時期,哪位新加坡華僑富商被稱為“國叔”?

1925年,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他應邀回國任廣東東路公路處兼韓江治河處處長、潮梅財政視察員。在任期間,他先後在三河壩鎮集資於黃貢壩渡口興建攔水石堤,以保護河岸;在三河壩城內增建避水所數間,以備防洪。隨後,他擔任廣東省僑務委員會委員,為華僑謀福利甚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帶領大埔華僑,集巨資興建了全國第一家“中山紀念堂”(含中山公園)。1928年,徐統雄在新加坡向華僑募集鉅款,興建了全國第一家“中山紀念堂”(含“中山公園”),作為對孫中山1918年5月三河壩之行的紀念。事後,他再次赴新加坡。數年後,才回國定居。1935年,他出山任四川禁菸督查處處長。1937年又調任上海分處主任。抗戰爆發後,告老還鄉,不再任職。

1947年,已抱病在家的徐統雄收到大埔縣中共地下黨的一封信,內容是請他協助維持當地社會治安,他捧讀再三,心情無比激動地說:“共產黨還是瞭解我的平生抱負的。”不幸的是,徐統雄隨即病逝,享年6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