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體書店看到好書,記下來去網上買,這是不道德的行爲嗎?

壹斐說電影


這就跟“在實體店試衣服,然後到網上去買”是相同的問題。

電子商務時代,誰都知道網上的東西相對便宜,因為少了人工成本、倉儲成本、中間差價,同樣的衣服、書籍可能便宜10-30%不等。

從用戶的角度來講,網上買是划算的,買到手的書、衣服都是一樣的,關鍵我還不用因為大小不合適、紙張不合適而退換貨。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也是划算的。

很少聽說過哪家企業因為線下門店都是來試衣服的,然後都網上下單買了,最終導致企業虧本關閉的。雖然也有類似的事情,但畢竟是少數,因為大多數企業都緊隨時代,做出了業務調整。

既然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是說的通的。那從社會道德的角度來看呢?其實,道理也是也一樣,有兩個點。

第一,從用戶的社會道德來看

我們作為讀者,目的是要買一本書,中間會涉及與商家的溝通、購買渠道的選擇等等。這一切都是正常的交易行為,也即正常的社會行為。

就好比很多人去餐廳吃飯,尤其是朋友聚餐,東西點多了,也不帶打包帶回家,就留下一堆剩飯剩菜倒掉了,這也是不道德嗎?但有時候的確是場合非常關鍵。

比如請一位非常重要的客戶,我們到底是關注客戶、關注公司的幾千萬的收益呢,還是要關注這一桌飯菜呢?如果非要二選一,相信很多人都會選前者。而現實是殘酷的,現實也證明了很多人都選了前者。所以,這並沒有觸犯是否道德不道德的問題。同樣,買書也是類似。

第二,從商家的角度來看

電子商務出現以來,商家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他們都知道用戶一定會有類似事情的發生。所以,難道商家會因為一些客戶只在店裡試衣服而不買衣服,一些客戶只店裡看書而不買書,就會經營不善嗎?答案當然不是。

很多線下門店都做出了戰略調整,比如多元化經營等等。這樣下來,用戶可能的確沒有買你看中的那本書,但你可能順道買了文具、字畫。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怎麼可能會眼睜睜的讓你從他們的店裡空手而回,一定要從你兜裡掏點錢出來才行。

所以,大可放心,從實體店看好書,然後到網上去買,這並不是不道德的行為,而是正常的社會行為。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也特別喜歡買書的人。而且我通常喜歡去書店逛一逛,看到自己喜歡的書,會在網上添加到購物車。或者有時候是朋友推薦,或者自己看到不錯的書單,會記錄下來,去實體書店看看大致內容,如果喜歡,我還是會在網店購買。我從未思考過,不在書店買會不道德。

2016年阿里巴巴的馬雲,提出了新零售概念。提出該概念,正是因為實體店和電商都受到了衝擊,他們需要改變目前的經營格局,將線上線下連接起來,進行全面營銷。

也就是說,現在實體店,更多的是給人體驗。我相信商家也能知道並理解這一點,否則他們應該會禁止閱讀,或者禁止拍照之類。

(合肥24小時新華書店)

(2)選擇便宜的,似乎跟道德無關

我買書,主要是在網店做活動的時候,把自己囤積的書全買了。當然有時候,特別需要也會直接去書店購買。實際表明,不管網店做不做活動,價格都比實體書店便宜。這個錢能省,為什麼我不省下來?

我想,書店既然沒有命令靜止我只看不買,那麼應該不是不道德吧。比如,書店禁止大聲喧譁,如果我在裡面大聲說話,那就一定是我不道德。但是隻買不看,非命令禁止,應該上升不到道德層面。


王小維Vian


我看過了,這事確實不道德。題主也可能是書店老闆,覺得有些讀者這樣做不道德才上網求援助。

雖然說各位朋友說得都有道理,但書店確實釆取了行動。不知大家去書店看過書沒有?書架上的每本書都用塑料紙密封,你只能看封皮,不能看內容,更不能捧著本書長時間看。這和你上網搜書一個效果。這就是行動!

所以說,有人不要只站在自已的角度思考問題。你應當體諒到,人家開那麼大一個書店,有房租,有費用,有人員工資,又給你創造了那麼個環境,你看了書都上網上去了,費用誰承擔?

有人說,我從此之後不看書了!不看書就說不看書的話,而不是你做的正確!

我天生愛看書,從書店裡買回好多書,每次都是在書店選好之後再買,很少上網購書。

既然想看書,就多想想書的價值!


陽城導航


我覺得這個沒什麼啊 我看的是正版又不是盜版 我很急很想看我就到書店立馬買 我不是很急我就去網上買 有些書我可以看電子書有的我覺得必須要看實體書 還有貨比三家有什麼不道德的啊


uzi和梅西牛逼


圖書編輯路過,湊個熱鬧。你哪裡買都行,無所謂,就算是我們的發行人員,也不會說啥,也沒見誰抱怨過,嘿嘿。


歧路Fra


我不知道道不道德,但有的人是招人煩的。我是開服裝店實體店的。有的人就在我這裡試上半天,我熱情招待,又收又掛。碼子挑好了送手上。褲腿沒拉好我蹲地上給你拉。服務也算到位吧!你試了大半天你把你試的好看的一一把吊牌照相,碼子也記住然後去網上按著吊牌買。你讓我怎麼想?你是沒在我這裡看直接在網上自己搜自己買我外人沒話說,你在我這裡折騰了半天,又去網上買了一模一樣的衣服。你下次來要我依舊笑臉相迎我真的做不到。雖然你肯定會挑價錢便宜的買,但我就覺得人不該這樣做,既然嫌貴你就不應該來試。而且你還是抱著你肯定會不買的情況下。我有兩個顧客被我轟過。第一次拍照我沒說什麼,第二次來拍我就提醒她不能拍照。第三次還拍直接轟出去了說這裡不賣給你,我供不起你這尊佛。而且那兩個還不准你去給別人服務,別人一喊她也喊。店員總共就兩個,我不可能有多少顧客就請多少店員吧!我就覺得這類人特別煩。要麼不來買,要麼試了不合適不買,要麼不喜歡就不要試,要麼你試一堆都喜歡又有點捨不得只帶走一件賣家也心裡舒服一些。


金渝麻麻


買書不僅是對書的認可,更加是對購書環境的認可。我相信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基於利於自身而完成的。

實體書店的好處在於氛圍,而網絡書店勝在書的性價比。如果書店氛圍非常好,讓我喜歡,那麼我就會選擇按照書價去交款,因為這書價裡面已經附加了書店的服務附加值;如果這本書的價格虛高,已經超出了我們自己認定的書店服務附加值範疇,那麼我為了得到這本書,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去網上購買,甚至會不惜犧牲兩三天的快遞等待時間。

所以,在我而言,去哪裡購買並非是道德問題,僅僅是一個選擇問題。無論是實體書店經營者或者網上書店運營者,最需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努力的提高消費者對於自身的認可度,而非互相指責。


道士無情


首先要說結論,無所謂道德不道德。實體書店如今的確面臨著網購圖書的衝擊。一方面,網購價格的確比實體書店有優勢,實體書店有房租,運輸成本,折舊,員工等額外成本,平攤到圖書上,本身成本就比網店高,同時,京東、噹噹還經常有類似滿200免郵這樣的活動,對於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來說,網店的確是買書更好的選擇。另一方面,實體書店的體驗上也不見得比網店更好。越來越多的新書採用了塑封的包裝,這樣在沒有購買前完全看不到書的內容。這樣反而讓書店的生意更難做,本來實體書店的優勢就在於可以在購買前預覽書的內容,從而讓讀者買到更滿意的書。網店還能提供書的目錄和樣章試讀呢。從這兩個方面來說,買書的體驗網店和實體店其實已經不相上下了。實體店提供的試讀體驗其實是實體店所提供的服務的一部分,沒有最終轉化成購買行為,不能怨消費者只認價格低,而應該從自身去思考,能否在線下實體書店這樣一個場景裡帶給消費者更多的附加值,讓消費者更願意在現在場景轉化成購買行為。現在已經有很多實體書店轉型的不錯,比如書咖,文藝書屋這樣的成功案例,不僅提供圖書售賣,還提供餐飲,娛樂等服務,把書店和咖啡館,麵館,甚至桌遊吧,網吧結合起來,讓書店變成娛樂休閒,約會,攝影的好去處,有了這樣高的附加值,何愁讀者只把書店當做免費圖書館呢?


彈球小姐Lydia


沒什麼道德不道德,我買的又是正版。現在書店的書都是塑料封上了。而且現在大部分的書店簡直名不符實,好幾排架子在賣輔導書,幼兒園至高三內容全備。順帶賣賣書包、筆、水杯等。賣的書大部分也是言情、玄幻,漫畫書就更多了,網文改編的以及柯南系列一溜長隊。所以這幾年我書店逛的也少了,不過要是路過還是會忍不住進去淘一下。說不定還真能遇到真意的書,我也會立馬掏錢買的。



書店買書確實貴,毋容置疑。所以我推薦先買電子書看,幾塊錢就能買個正版的電子書,不過有些比較火的作者東野圭吾等價格可能要貴一些。看完我覺的這本很棒的,我會再淘寶買實體書回來再閒來時翻翻。我就很喜歡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雲》,故看完之後立馬買了實體書。



至於軟件我個人用的當當讀書,握著ipadmini2看書感覺不比捧著實體書差。


神靈武士單車


這個問題就好像問那些炒股的故意做空一個公司的行為,是不是可恥的、不道德的一樣——市場經濟的事兒,怎麼能叫不道德呢?

做空一個公司,看似發災難財,但這正是投資人看到這個公司不行,才搞出來的舉措,最後的結果,放長遠一點來看,其實是推動了“不好”、“泡沫型”公司加速離場的歷史進程,對整個經濟,看似有害,其實有利。

在實體店體驗,然後去線上購買,也是如此——因為你實體店賣得貴、運輸也不方便(買一堆書的話,網店是可以送上門的喔),根本沒什麼吸引力,為什麼要在你這裡買呢?

這其實是市場本身在推動實體書店轉型——你實體書店如果只是放個店員加一堆書,就能把書給賣出去,那實在也太過於輕鬆了吧?躺著賺錢嗎?為什麼不考慮賣附加服務呢?比如實體書店變成半咖啡店,或者一個比較高端的休閒場所,讓人們在休閒中購買;比如實體書店劍走偏鋒,專門賣絕版書,價高者得;還比如……算了,還是商家自己想吧。

最近有新聞說馬雲入股了大潤發,準備走線下超市線路了,這個信號就告訴我們,線下不是沒有希望,而是很多人不會想,沒有想到如何和線上競爭。

線下店鋪會越來越注重營銷、品牌與服務,乃是大勢所趨,以前那種隨便開個店就能賺錢的路子,完全不通了。

搭上這班車,生存;拒絕改變,那就只能毀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