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三代精寫刻古籍網上展拍

編者:以刻印質量區分,古籍有邋遢本、大花臉本、書帕本、寫刻本、精刻本等。本次為大家介紹的便是寫刻本。

寫刻本

寫刻本,亦稱寫刊本。按照手書字跡雕版付印的本子。宋元時代的刻本大都沒有形成固定的印刷字體,一般由工匠錄寫付刻,也有請名人代為錄寫付刻者,照例把書寫入姓名刻在版上。如蘇軾曾寫過《陶詩》,楊次山曾寫過《歷代故事》。明代正德後漸形成了印刷體,即今之“老宋體”字,這種字體清代更加通行。因此習慣上把清代書籍中那些不採用印刷體字而採用手寫體字的刻本,稱之為“寫刻本”。寫刻本往往力求考究,特請名家手寫上版,有時亦由作者親自書寫。

自明末始,刻書字體多為死板呆滯的硬體字。—些私人刻書家為使刻本字體秀勁考究,常延請書法名家書寫並付梓行,所刻印之書,精美異常,焉時人所重。如清代書法家林結寫刻的《漁洋精華錄》、《古夫於亭稿》、《堯峰文鈔》、《午亭文編》就被譽為“林氏四寫”。

「周日」清三代精写刻古籍网上展拍

清咸豐二年版“光緒重刊於揚州”《小山詞鈔》《珠玉詞鈔》兩冊,刻印精當

「周日」清三代精写刻古籍网上展拍

明刻本《補筆談一卷》

名家寫刻本

少訛錯。孫從添《藏書紀要》雲:“鈔書要明於文理者,一手書寫無脫漏錯誤,無破體字,若字好而不明文理,僅可印鈔而已"。而作者自書是具備字好而明文理二個條件。書差的就不會自己動手,既為作者,文理自通。

「周日」清三代精写刻古籍网上展拍

清康熙“秀野草堂”精寫刻本《元詩選十集》原裝厚厚十六冊全,開本極闊,初印本

精工雕槧,各種名家寫刻本,既經精心書寫,必求精工雕槧。在封建社會,知識文化為統治階級所壟斷,操手工者,雖技藝精諶,亦不齒於士流。直到近代,始有人注意刻工的研究。

程應魁以麻姑壇體寫的《黃庭內外景經注介》就是由刻工熊高精刻,此書版心下方有“黃鶴樓雕’’四字。崇禎十六年瞿氏刊其師錢謙益的牧齋初學集一百一十卷,全書作柳誠懸體,刻工為旗德列文華。這二部書,一顏一柳,各具妙處,都是明裁本中的上品,書者固然妙書,但雕刻工之功亦不可泯也。“林四書”的刻工也技藝高超,書得好,刻得妙,相得益彰。《堯峰文鈔》刻工為吳郡程際生。《古夫子亭稿》是成文昭所刻。《漁洋山人精華錄》是鮑文野刻,更顯精妙。乾隆年間鄭燮《板橋集》為司徒文音所刻。板橋在序文中特表彰之。司徒不僅是刻書能手,也擅長刻碑。河南新鄉市博物館所藏鄭板橋用八分書所寫的揭古碑也是司徒文音所刻。優秀刻工能傳書法之神。

「周日」清三代精写刻古籍网上展拍
「周日」清三代精写刻古籍网上展拍

咸豐精寫刻、不多見!咸豐二客軒刻本、韓愈《韓詩增訂證訛十一卷》4冊全、前人遞藏

傳名手書法的名跡於後代。古代法書多賴金石而長存,後人牟利用木板翻刻,顯得拙劣盡失原作精神。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這是傅刻的缺點,不是用木刻就必定失真。顏真卿大宇麻姑仙壇記,原裁相傳是刻於木壁的。唐天祐二年的枯木庵木碑,至今猶保存於紹興。何紹基《東州草堂金石跋,跋胡扶山藏魯公帖》:“此帖中“祭伯文"“祭媛文”“爭坐位’’三稿,皆棗木復刻本,而魄力氣韻殆不下真跡一等。著名的“絳帖"有木刻本,孫過庭的《書譜》也有日本木板精摹本,關鍵在於雕槧是否精工,而不決定於是木是石。

「周日」清三代精写刻古籍网上展拍

民國“奉系軍閥 張宗昌”皕忍堂刻本《春秋左氏傳》原裝二十冊三十卷全,開本極闊,紙質極好,刻印極精良

古代善於書法者不乏其人,見於碑帖的不多,名家寫刻本正好可以補碑帖的不足。宋代岳珂、周密、元代周伯琦、楊植都手跡無傳。即使明代方孝孺、樓璉、清代的朱希聲、黃丕烈等也真跡難見。有寫刻本得以便他們的手跡傳世,可謂難得。

「周日」清三代精写刻古籍网上展拍

稀見精寫刻、紅龍紋手寫板序!道光年學院前醉文堂承刻《唐陸宣公集》12冊、完美品相

讀寫刻本,清詞麗句與銀鉤鐵劃同時入目,讀書亦即讀帖。此本道光年學院前醉文堂承刻《唐陸宣公集》序,字大徑寸,摹刻精肖,簡直可以當法帖臨仿了。寫刻本是我國刻書藝術的傑構,而名家刻本,又是這個傑構的冠冕,收藏價值頗豐。

以上古籍均可點擊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查看原文”查看詳細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