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人VS欧美非,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因素?

现代竞技体育,凡是需要比拼力量和速度的项目,如田径、游泳、三大球、拳击等,黄种人尤其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男人)往往是心虚和没有底气的。毕竟,“东亚病夫”的帽子压了我们上百年;毕竟,我们在有些项目上的表现实在不堪入目。以往,我们习惯性地将与欧美非的差距归因为先天不足,黄种人与欧美非人饮食结构不同、肌肉类型有别等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黄种人VS欧美非,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因素?

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回答问题前先来看发生在当今体坛的几个“奇迹”。

男子100米,欧美非洲人的绝对强项,曾经,站上国际比赛决赛场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一种奢望。然而就在正在进行的亚加达亚运会上,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92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夺冠,这一成绩在今年的绝大多数国际比赛中均可轻松夺冠!此前,苏炳添和谢震业已多次跑进10秒大关,两人还曾在同场竞技中战胜了包括美国百米飞人加特林等在内的世界顶尖高手。黄种人VS欧美非,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因素?

苏炳添夺得亚运会男子百米冠军

男子游泳,欧美人的又一绝对领地,波波夫、索普、菲尔普斯曾是神一样的人物,中国游泳选手与其差距曾经遥若星汉。直至有个叫孙杨的大男孩出现,我们发现差距远没有那么大,甚或只是一层窗户纸。孙杨出道至今,先后夺得10余枚世界大赛自由泳金牌,在欧美人的地盘雄霸多年,是世界泳坛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400米、1500米自由泳奥运会世锦赛大满冠冠军,史上唯一一位男子800米自由泳世锦赛三连冠冠军。孙杨之外,宁泽涛曾夺得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中国男子游泳崛起势头已不可遏制。黄种人VS欧美非,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因素?

中国泳坛第一人孙杨

女子足球(胖哥很想提男足,实在……),以孙雯为代表的老一代铿锵玫瑰曾经风靡全球、感动神州,但后来凋谢了,一些专家对此的解释是欧美非原本不重视女足,一旦他们重视,人种差别就会很快体现出来,胖哥一度哭着接受了这种说法。最近偶尔关注了一下女足,王霜们的一招一式、过人射门让人一惊艳,在雅加达亚运会上时隔16年打进决赛。我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女足必将重回世界之巅!事实证明,专家们的人种论纯属扯淡(其实女排早已证明了这一点)。黄种人VS欧美非,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因素?

王霜与孙雯,新老铿锵玫瑰灵魂人物

上述事例充分说明,所谓黄种人与欧美非人相比在力量速度型竞技项目上先天存在不足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在一些欧美非优势项目上,黄种人尤其是中国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甚至是大有作为。既然不是先天不足,那有些客观存在的差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胖哥以为,主要是后天因素,从上面举的几个例子中分析,有三个方面:

一是信心问题。中国现代体育长期落后,有“东亚病夫”阴影,很多时候不敢想、不相信自已能赢。就像中国男足虽然嘴上强硬,但举国上下、领导队员没有几个人相信他能战胜欧美强队,甚至是同样肤色的日韩等,所以中国男足很多情况下就摆烂、就崩盘,然后拿人种论当遮羞布。殊不知,同样肤色的日韩在面对欧美球队时早已闲庭信步、从容自如。苏炳添、孙杨们的例子说明,看似巨大的差距其实只是窗户纸,只要捅破了、建立信心了就没有那么大了。

二是积累问题。欧美人从事相关项目上百年,在体制机制、训练比赛、物质保障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积淀,而黄种人包括中国人从事这些项目时间不长,没有多少经验、多少积淀可谈。譬如中国田径,经过培养这一批苏炳添们的积累,后面才可能培养出更多的苏炳添。

三是体制机制问题。中国人在竞技项目上长期实行举国体制、计划机制,这种体制机制有其优长,但也存在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从上述事例看,目前体育管理部门正在着力改革体制机制,如在训练上“请进来走出去”,聘请世界顶级教练来华执教,送队员到海外基地集训等;在管理上,鼓励运动员加入国外俱乐部,允许运动员“单飞”、走职业化道路,吸收来自不同渠道的高水平运动员为国效力等。

写到最后胖哥还是疑惑,中国男足改革最早、职业化最彻底、队员收入最高,搞了这么多年,没有进步反而退步,别说走向世界,连走向亚洲都成了问题。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奇葩的存在?诚挚欢迎各路大神赐教!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