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名校」是指哪幾所大學,現在排在什麼位置?

三尺講臺的萬千瞬間


“民國四大名校”即民國時期,四大知名高校,

國立武漢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民間亦稱為“國立五大名校”,即國立北京、清華、南京、浙江、武漢大學。歷經百年滄桑,這五所高校辦學實力怎樣,排名如何?我分析如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這五所高校都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我國頂尖高等學府;特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所大學是我國旗艦高校

北京大學國家特色專業和一流建設學科


清華大學國家特色專業和一流建設學科



浙江大學國家特色專業和一流建設學科


南京大學國家特色專業和一流建設學科



武漢大學國家特色專業和一流建設學科


據2019QS世界高校排行榜顯示:

清華大學國內排名第一,世界排名17


北京大學國內排名第二,世界排名30;

浙江大學國內排名第五,世界排名68;

南京大學國內排名第七,世界排名122;

武漢大學國內排名第八,世界排名257。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民國四大名校是曾經存在過的,但是你說與當下的那幾所大學是否有傳承關係,俺們便呵呵了。

想當年,中國曾有五所中國頂尖學府,是為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他們曾舉辦過五大名校聯考——當然有人便說了,民國那個萬惡的舊社會,能搞出什麼名堂來呢?是的,確實沒啥名堂,無非就是1948年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國立中央大學居亞洲第一,超過日本的東京帝國大學而已;無非就是浙江大學曾被英國《自然》雜誌稱為:“東方劍橋”,無非也就是因為有一批優秀教授,不忙著評職稱作報告當大官去撈錢,而是埋頭苦研究,在《自然》《科學》等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10餘篇高質量文章而已。

現在的大學老師們個個堪稱撈金高手,但民國那會確實有點鄙陋,大家都忙著教學。1937年,民國的教授們都集中在首都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校園評閱,日軍飛機便來轟炸,日本人是懂貨的,一個國家的精神,就在於學術。所以他們把中央大學圖書館、大禮堂和科學樓設定為轟炸目標,最終是炸燬了化學實驗室,倒塌了女生宿舍。

於是,民國政府決定:五大高校都要遷徙到內地去。國立中央大學遷至重慶,浙江大學遷至遵義,北大、清華與南開合併組建西南聯合大學,遷至昆明,武漢大學則遷至四川樂山。

這便是你說的:民國四大名校。

這些學校的教學水平有多高呢?1948年,英國牛津大學曾致函中國教育部,確認包括國立中央大學、北大、清華、浙大、武大、南開以及協和醫學院的文理科學士畢業生成績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均享有“牛津之高級生地位”(即今之大學四年級學生)。

也就是1948年,國民政府所遴選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也就相當於當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哪裡的大學教授入選最多呢?還是這四所大學。抗戰勝利後,中國組建臺灣大學,也是選拔蘇步青、羅宗洛(浙大)、傅斯年(北大)前往負責。

民國的大學好在什麼地方,首先,這裡不是為做官而鍍金的地方,北大蔡元培曾言:“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成學問家之人格。”這些話,在當下是不被認可,是反其道而行的——然,我們說,這是真正的大學精神。

其次,大學不應是完全官辦性質,蔡元培曾言:兼容幷包、網羅百家,大學獨立、學術自由,教授治校、學生自治,民國的大學,有公立、私立、教會三種,三足鼎立,方得縱橫帷幄。蔣介石曾委派羅某去做清華校長,羅校長一上臺就說要全校軍訓,清華師生大怒,訓個毛,要麼你走人,要麼俺們走人,去另開一家清華。結果最終還是羅校長走人。

1926年北京發生的三一八慘案,是國共兩黨發動的政治抗議活動,但政府衛隊打死請願學生,據說段祺瑞這便趕到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之後處罰兇手,從此終生食素,以表懺悔。

學歷只是學歷而已,有真本事,沒學歷也能當大學教授。梁漱溟沒有大學學歷,只有中學學歷,但他發表了一篇論文《究元決疑論》顯示了學術水平,蔡校長就請他到北大教印度哲學。不但北大這樣,清華也這樣。華羅庚啥文憑都沒有,可是有學識,清華就破格提升華羅庚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教,主講低年級的微積分課。陳寅恪自1926年留學回國後,就任清華大學研究院教授,是當時清華“四大導師”之一。之後,成為清華大學唯一的中文系“合聘教授”。傅斯年曾言: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然陳寅恪本人,卻沒有任何學位。史學大家錢穆,連中學文憑都沒有,也能得到清華、北大的聘書,劉半農也只是中學肆業,卻能當北大的教授,沈從文更是隻有小學文憑。

這,便是民國大學,你有本事,就可以去做教授,哪怕你沒有一張文憑。擱當下,這些人哪裡還能踏入大學的門做什麼教授?所謂名校,徒有虛名、裝個樣子而已。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中華民國短短几十年的歷史,但是卻成為中國文化史十分耀眼的歷史時刻。不僅僅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大家,更是催生了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實幹家,並且為中國的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一切功勞的背後離不開大學的教化育人,因此民國時期的大學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聖殿堂。尤其是面對今日大學教育的無力和腐敗,更是令今人懷念民國時期高校的浩然之正氣、獨立之學風

▲ 史上最牛畢業證,你認識幾位?

民國最艱難的歲月莫過於八年抗戰時期,在這樣艱難的崢嶸歲月裡,中國的教育並沒有斷掉,反而是更加的璀璨奪目!其中更是形成了“民國四大名校”這樣聲名遠播的國立大學,成為抗戰史上的奇蹟!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中東部地區接連淪陷,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漢等各大城市在日軍的炮火猛攻之下成為日佔區,而位於這些城市的幾所國立大學,開始了內遷的“文軍長征”。

一致決定誓保中國教育不可荒廢,堅持在炮火中辦學,繼續為中國的青年人提供學習之學堂,為中國的文化傳承保留火種。


此時,位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西遷到重慶;國立北京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與私立南開大學組成西南聯合大學西遷到雲南昆明;位於武漢的國立武漢大學一路西遷到了四川樂山;而國立浙江大學一路西遷到貴州遵義;國難當頭,當時西遷後的國立大學都是簡易的房子,辦學環境可謂是十分的艱苦,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

1937年,四所學校照常組織了統一的入學考試,擇優取材,為國選材!學成之後,一批批青年或投身於國家經濟的建設、或獻身於抗日前線血染疆場,成為了中國文化史的奇蹟。“民國四大名校”由此天下聞名。


1948年,著名的英國牛津大學致函國民政府教育部,確認包括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以及協和醫學院的文理科學士畢業生成績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級生地位"(即今之大學四年級學生)。
根據中國科學院的名單顯示,1945-1952年時期畢業的學生後來成為中國院士的學者最多也畢業於這幾所學校,如中科院院士前五名為清華大學25人、浙江大學22人、中央大學21人、北京大學14人、武漢大學12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西南聯合大學恢復為國立北京大學和國立清華大學以及國立南開大學,因此“民國四大名校”變成了“民國五大名校”。

除此五大名校以外,還有十幾所著名的大學也西遷到中國的腹地,艱苦的辦學,源源不斷的為國家貢獻培養了更多的青年才俊。共同組成了戰時中國的文化長城。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些艱苦歲月中的文化殿堂!



珞珈山的貓



1921-1949年這段時期,即是中華民國時期,其中包括北洋政府時期、民國政府時期。

民國時期的大學分為國立大學、省立大學、市立大學、私立大學,據資料顯示, 1921年期間,國立大學僅有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山西大學、東南大學、上海商科大學五所,到了1931年,國立大學發展到13所:中央大學、北平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暨南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國立大學達到39所。


既然題主提到民國四大名校,那下面就說說這四大,但排名的事兒,我就不去湊熱鬧了!對了,四大名校,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西南聯大。


1937 7 月,因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北平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天津私立南開大學不得不南遷,而三校的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就在湖南長沙聯合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隨著上海、南京淪陷,“聯合大學”西遷雲南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於1938 54日開始上課,到1946

5 月結束,“西南聯大”在昆明整整8 年。


聯大由三校校長組成常委,實行合議制,並由一名常委具體負責, 後因蔣夢麟和張伯苓在重慶另有公職,聯大工作實際上由梅貽琦一人主持。




第二、國立中央大學( 1928 1937)。


校長:羅家倫。


1927

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為強化國家政權,以原東南大學為基礎,合併江浙九校,組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 年改稱國立中央大學中央大學學科資源、學科地位及學科規模都位居全國之冠,被譽為“民國最高學府”為中國“建立有機體的民族文化,足以振起整個的民族精神六字治校謀略“安定”、“充實”、“發展”和四字學風建設“誠、樸、雄、偉”。

第三、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竺可楨。


191011月,浙江巡撫增韞專折上奏清廷,獲准籌辦浙江中等工業學堂。1911年3月,浙江中等工業學堂正式開學,校址設在杭州蒲場巷楊官弄報國寺(原銅元局舊址)。1912年至1920年期間先後改成浙江公立中等工業學校、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升格為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簡稱浙江工專),校訓“誠樸”及“手腦並用”!


1927年,浙江工專改組為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工學院,1928年2月,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改名為浙江大學,同年5月起改稱國立浙江大學。

第四、國立武漢大學。


校長: 王星拱。


武漢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

歷史溯源於1893 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批准創辦的自強學堂, 後數易校名, 1 9287 月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


192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更名國立武昌師範大學,1924年國立武昌師範大學改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底,國立武昌大學與國立武昌商科大學、省立醫科大學、省立法科大學、省立文科大學及私立文華大學等校,共組國立武昌中山大學(亦稱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同樣因為戰爭原因,1938年遷四川樂山,直到1946年才重返回武昌珞珈山。


一路鳴鴻


“民國四大名校”指的是哪幾所高校,目前在國內高校中排什麼位置?這個問題提的非常的不錯,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關於“民國四大名校”的故事。


所謂的民國四大名校就是指在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所建立的著名高校。它們分別有:國立武漢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國立清華大學聯合辦學),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民間也有“國立五大名校”的說法。這五所大學在抗日戰爭那麼艱苦的條件之下,仍然堅持教育事業奮鬥在教育的前線,那種精神那種毅力一直被人們傳頌到今天。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起源性的五所大學,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改革與發展,現在的它們不僅僅是國內“985、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更是世界一級學府享譽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這五所大學我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我想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它們現在在國內高校中所佔的位置,它們是中華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自豪。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名校的故事,歡迎在屏幕下方給我留言,謝謝!


大學教育百科


民國四大名校,指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的四所著名高校: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聯合辦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但在抗戰後期,也有“國立五大名校”的說法,即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

民國五大名校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遷至西南大後方的五所國立大學,它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繼續堅持教學與科研工作,仍然保持了很高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而得此讚譽,為我國抗戰時期的人才輸送、培養和國家教育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些學校學術水平之高,現在看來也歎為觀止。我們瞭解到,從1945-1952年時期畢業的學生後來成為中國院士的學者最多也出自這幾所學校。 那麼這幾所大學現在排在什麼位置呢?



1、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現為南京大學。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央大學已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現在,南京大學是雙一流大學,國內大學排名第八。


2、國立浙江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現為今天的浙江大學,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在老校長竺可楨的帶領下,國立浙江大學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現在浙大是雙一流院校,國內排名第三,而且校園環境特別漂亮!



3、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三校復員北返,雲南師範學院留昆舊址獨立建校,定名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現為雲南師範大學,國內排名159名。

4、國立武漢大學

國立武漢大學現為武漢大學,其源頭可追溯到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已有一百多年曆史。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原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為基礎,改建國立武漢大學,下設文、法、理、工4個學院;1936年,學校成立農學院,從而發展成為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15個系2個研究所的綜合大學;1947年,學校設立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形成了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21個系和8個研究所。1949年武漢解放時,國立武漢大學被中國共產黨接管並更名為武漢大學。現在武漢大學是雙一流大學,國內排名第七。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這四所大學現在依舊是中國一流大學,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希望這四所大學的未來發展越來越好!

回答系原創,權益受保護,請勿抄襲、搬運。


優學優考策略


大名鼎鼎的“民國四大名校”,是指民國時期中國四所著名高校,包括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聯合辦學),國立浙江大學和國立武漢大學。抗戰後期,也有“國立五大名校”之說,即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浙江大學。“民國五大名校”是抗戰時期遷至西南大後方的五所國立大學,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仍舊保持了很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尤其是西南聯合大學成為一段傳奇,雲集眾多大師,至今仍令人景仰。

1937年7,8月間,民國五校的統一招生考試在南京閱卷,日軍轟炸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的圖書館,大禮堂,科學樓等均受損嚴重,宿舍倒塌,由此拉開了遷校序幕。國立中央大學遷至四川重慶,國立武漢大學遷到四川樂山,國立浙江大學遷到貴州遵義,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合併組建西南聯合大學,最後遷至雲南昆明。

當年這幾所學校學術水平之高,倍受認可。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國立中央大學的世界排名已經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位居亞洲第一位。國立浙江大學被英國學者在《自然》稱為“東方劍橋”,1945至1952年時期的畢業生後悔來成為中國院士的人數眾多,如中科院院士前五名中,清華25人,浙江大學22人,中央大學21人,北京大學14人,武漢大學12人,實力名不虛傳。現在,這五所大學依舊是中國一流大學,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在英國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清華大學位居世界第25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北京大學位居世界第38位,中國內地高校第2位,浙江大學位居世界第87位,中國內地高校第5位,南京大學位居世界第114位,中國內地高校第7位,武漢大學位居世界第282位,中國內地高校第9位。當然要成為世界一流甚至頂尖,還需要努力。

回望歷史,走向未來!


途蟲的百味人生


那時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目不識丁,識幾個字的就當然是大師了。他們那點文化放在現在,大概什麼也算不上。就那幾所學校,那幾個人稱大師,不夠丟人。那些學校放在民國時期的國際上,外國人還不知它是幹啥的。


手機用戶54870261400


民國,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大師遠去再無大師。我覺的大學的排名先後是次要的,而對於治學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最近剛入手一套書叫做南渡北歸,題主有時間可以閱讀參考一下。



非著名西醫


已上各位先生們的觀點,都很好!點贊!從我國教育史和傳承來看,北洋大學是第一所現代大學,是一八九五年,最早的,南洋公學堂,就是上海交大,九六年,緊隨其後。歷史不能顛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