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打準噶爾耗時70年,爲什麼左宗棠收復新疆只用了一年半?

Royal_往事隨風


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滅準噶爾與左宗棠收復新疆做對比,其實是不公平的。因為準噶爾汗國和阿古柏建立的

哲德沙爾汗國,完全不是一回事,後者要弱的多。另外清朝方面,康雍乾三代和左宗棠對於收復新疆的思路,也是不一樣的。

在歷史教科書上,用“平定準噶爾”在形容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彷彿準噶爾就是一夥叛軍,清軍只是去平叛。但其實康雍乾三代與準噶爾的戰爭,是一場滅國級的戰爭,難度極大。首先說說清朝前期的形勢。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面,清朝的領土是這樣的→

但其實在康熙前期,清朝領土是這樣的→




在康熙前期,西藏和外蒙是半獨立狀態,關內也是年年戰爭。噶爾丹起兵之前,康熙剛剛打完三藩之亂。還沒消停幾年,又跟沙俄在雅克薩打了一仗。無論是內政還是外患的壓力都不小。

而當時的準噶爾汗國,屬於上升期,勢力非常大,控制了將近四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並且準噶爾士兵的素質也是異常彪悍!他們春秋季節在外遊獵,夏冬兩季則進行軍事訓練,等於一年四季都在鍛鍊軍事技能。而且準噶爾還得到了沙俄的武裝支持,在武器裝備方面比清軍要先進。

烏蘭布通大戰之前,清軍曾經派出過一支兩萬人的輕裝步騎兵迎戰準噶爾,結果兩萬清軍被兩萬準噶爾軍打的全軍覆滅。兩個統帥一個被殺,一個落荒而逃。消息傳回北京後,滿朝文武都勸康熙,不要跟噶爾丹開戰了,應該休書求和……

其後康熙皇帝力排眾議,頂著壓力,集結了十萬人馬,其中輔兵和後勤軍隊佔一半,真正的戰鬥士兵約

五萬。這五萬清軍在烏蘭布通與噶爾丹的三萬人馬進行會戰。雙方先是用火炮互轟,後來又用火槍對射,戰至最後,直接拔刀互砍。三萬準噶爾士兵跟五萬清軍硬是打了一整天,最終以準噶爾軍彈藥耗盡,噶爾丹撤退告終,打了一個平手

在之後,康熙採用遠交近攻的辦法,先拉攏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贊布坦,助他抄了噶爾丹的老巢,導致噶爾丹回不了準噶爾。後來在昭莫多大戰後,噶爾丹兵敗自殺。清朝與準噶爾的糾葛告一段落。

在當時,康熙還沒有滅準噶爾的打算。一方面是因為新疆太遠了,清廷的後勤補給能力還不行;另一方面,策妄阿拉贊布坦跟康熙一同滅噶爾丹,雙方關係還不錯;第三,噶爾丹的三萬人馬在沒有後勤的前提下,能跟清軍十萬人硬鋼,戰鬥力太彪悍了,康熙也沒有把握能夠滅準噶爾。所以收復準噶爾的計劃,就因此擱置了一段時間。

從噶爾丹死後,清朝與準噶爾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一直到康熙晚年,策妄阿拉贊布坦入侵西藏,雙方才再次開戰。這一次,清軍又是被當頭一棒。在西藏那曲,一萬多清軍和七八萬民夫被準噶爾全殲。後來康熙委任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王,才驅逐了準噶爾軍。

當時胤禵有進攻準噶爾的計劃,並且呈報給了康熙,只不過介於國力,康熙沒有批准



雍正繼位之後,清朝才第一次有了滅掉準噶爾的計劃。

當時清軍的計劃是,修城,慢慢蠶食準噶爾的領土。直到蠶食到準噶爾腹地後,再發動滅國級的戰爭,一舉滅掉準噶爾。這個計劃,最初執行的都還不錯,但是當時擔任北路清軍統帥的傅爾丹輕敵冒進,導致一萬多精銳八旗兵在和通泊被準噶爾殲滅。蠶食計劃被擱淺,滅掉準噶爾的計劃也無限推遲。

後來清軍反殺了一次準噶爾,雙方議和。當時雍正認為,滅準噶爾還不是時候,於是滅準噶爾的計劃又延遲了二十多年

乾隆二十年之後,準噶爾內部為了爭奪大汗之位,爆發了內訌。乾隆皇帝乘此機會,以五萬大軍直攻伊犁,滅掉了準噶爾。但是乾隆滅準噶爾,也是建立在康熙和雍正替他打好的基礎之上的

在乾隆出兵之前,清軍按照既定的計劃,已經蠶食到了新疆腹地,並且控制了北疆,可以從東面和北面對準噶爾兩面夾擊。這個戰略上的優勢,是從康熙時期開始構築的。



因此可以這麼說,清朝滅準噶爾,不亞於元朝滅南宋,不僅對軍事實力是考驗,對清朝的財政也是巨大的壓力。準噶爾汗國作為當時中亞最大的勢力,清朝花費了六十多年才滅掉,是很正常的。沙俄吞併哈薩克汗國也花了幾十年時間,能說沙俄不強麼?只能說當時的準噶爾和哈薩克的國力猶存,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滅掉的。

至於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爾汗國,跟準噶爾汗國在實力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首先,阿古柏是外來政權,當年到新疆的時候身邊才五十個侍衛,他是憑藉新疆當時動盪不安,利用宗教因素和英俄的支持,才佔據了大半個新疆。因此阿古柏其實就是個暴發戶,而準噶爾的首領綽羅斯家族,則來自蒙古汗國的斡亦剌惕部,根基深厚。並且阿古柏在新疆的統治很殘暴,當地的維族人和蒙古人都十分恨他。這一點跟準噶爾人誓死效忠部落大汗,與清軍死戰到底,是不太一樣的。



其次,阿古柏的實力不如準噶爾。哲德沙爾汗國的疆域,最大的時候也沒有完全佔領新疆地區。而準噶爾汗國則是稱霸中亞!勢力還延伸到了外蒙和西藏。左宗棠當年收復新疆時,態勢和乾隆滅準噶爾是一樣的。簡單點說,康熙當年是從內蒙古一步一步的反攻,中間加上雍正的努力,到了乾隆時期才蠶食到了新疆,並乘準噶爾內亂之際,滅了準噶爾。左宗棠則是直接出兵新疆,直接從北疆進攻阿古柏,難度小很多。

第三、左宗棠的部隊裝備精良。左宗棠的七萬楚軍,全部都是精銳之師。沙俄曾經派過一支考察隊在蘭州摸左宗棠的底。結果親眼見到左宗棠麾下西征軍的主力後,連沙俄也大吃一驚了:這支清軍擁有大量歐洲最先進的火器及國內的仿造品。其中最精銳的劉錦棠所部,擁有的各種歐洲新式來復槍比士兵還多,根本不用考慮武器的問題。而康雍乾三代的清軍,在裝備上,無論是火炮還是火槍,就一直落後於準噶爾。

第四、左宗棠解決了後勤問題。這一點,是困擾康熙、雍正、乾隆爺孫三代的一大痛點。當年十四阿哥主張進軍新疆,就是因為後勤壓力才放棄的。後來乾隆為了解決後勤壓力,派綠營兵在新疆屯田,解決了一部分糧草壓力。再後來乾隆出兵時,仍然有人以後勤壓力為藉口阻撓出兵,滿朝文武只有傅恆支持乾隆滅準噶爾的決議。最後是乾隆力排眾議出兵,這才得以收復新疆。




那麼左宗棠是怎麼解決後勤壓力的呢?其實就是“後勤外包”。

左宗棠在出兵之前,大概的算過,他率領的七萬大軍,每年需要餉銀約六百萬兩,外加出關運糧的經費,實際開銷在八百萬兩左右。而且這個數字還只是正常的開支,其他諸如整編軍隊、汰弱留強所需要的補償費,士兵回到原籍的路費等等,都還沒有算。而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極為紊亂,國庫空虛。只能給左宗棠撥付五百萬兩的軍費

為了收復新疆,左宗棠委託胡雪巖向歐洲列強借款。這在當時是奇聞,堂堂天朝大國還要靠跟洋人借錢才能打仗,丟死人了。不過左宗棠不在乎,他認定這和西征收復失地相比,還是收復新疆更重要,面子什麼的,是靠實力爭取來的。不借錢倒是有面子了,但是160萬平方公里的新疆也丟了。

借到錢後,左宗棠沒有采用傳統的後勤供應模式,也就是靠關內運糧食。他再次創造性的通過俄羅斯商人採糧,即將清軍的後勤採購和軍糧運輸的艱鉅任務承包給了俄羅斯商人

(實際是沙俄陸軍的一名上尉)。而這個俄羅斯商人也確實幫助左宗棠解決了運糧問題,前後共採購和運輸1500萬斤糧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軍糧食轉運的困難。

最終在解決了糧食問題後,清軍很快就消滅了阿古柏的割據勢力,收復了大部分的失地。又通過談判,從沙俄手中要回了伊犁河谷。基本收復了新疆。

總的來說,康雍乾爺孫三代打準噶爾,是在砸硬核桃,難度極大。左宗棠收復新疆,雖然也很難,但是阿古柏遠不如準噶爾實力強。並且左宗棠善於變通,克服了很多的難題,最終維護了祖國的領土完整。


Mer86



準噶爾汗國在今天的教科書中一筆帶過,給人感覺只是一方割據勢力,其實真實的準噶爾存國近百年,巔峰時期擁有700萬領土,相當於今天的大半個中國了,崛起於康熙帝時期,與清朝算是同樣崛起時間,並且意圖染指中原,逼的康熙帝御駕親征,才擊敗了噶爾丹率領的巔峰時期準噶爾大軍,就這樣之後準噶爾也是清朝心腹大患,僵持到乾隆年間,乾隆帝趁其內亂派遣大軍才滅其國。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同一時間段沙俄的彼得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準噶爾的葛爾丹被稱為當時的三大帝,可見準噶爾之強。

至於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準噶爾只是一方部落造反,因為史料上記載準噶爾對抗清朝是叛亂,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史料上這樣記載也是有一定淵源的,因為準噶爾部屬於衛拉特蒙古的一支,而衛拉特部落盟主曾先在後金時代遣使歸順,後在清(後金於皇太極時代改名為清)入關以後,衛拉特各部落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被定義為叛亂,並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大家對於準噶爾汗國真正實力的判斷。



而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對手阿古柏只是中亞浩罕汗國的一方軍事頭目,趁著新疆動亂之際入侵,獲得英國與沙俄支持,沙俄最後更直接,阿古柏佔新疆大部,而伊犁等重地被沙俄所佔據,說白了,阿古柏只是英國與沙俄兩方扶持的割據勢力,真正的麻煩是沙俄佔據伊犁,這種扶持割據勢力,當然好解決,而沙俄佔據伊犁卻不是那樣好解決的,清庭交涉幾年後,沙俄迫於左宗棠楚軍之壓力,才交還伊犁,退出新疆。

準噶爾存在近百年,巔峰時期700萬領土,與清廷的戰爭,嚴格來說屬於強國與強國的連綿戰爭,而阿古柏只能說是英國與沙俄試探性扶持的侵略割據勢力,面對戰鬥力強悍的左宗棠之楚軍,當然堅持不了多久。

在這裡加幾句話外之題,民族英雄左宗棠,清末鷹派,沒有他今天的中國版圖還猶未可知,感謝左公,高風亮節,我輩之楷模。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首先我要糾正一點,康熙時期清朝便與準葛爾出次交手,雖然這時候的清朝打敗了準葛爾汗國,但也不能徹底消滅準葛爾汗國,直到乾隆時期,趁準葛爾內亂才將其滅國,這其中不是耗時70年,而是一百多年!


準葛爾汗國實力不容小覷,巔峰時期領土接近半個中國,與同時期的沙俄,大清帝國相比肩。正是因為如此,這逼得康熙皇帝不得不御駕親征,否則後患無窮,遲早會危險大清帝國的存亡。

而左宗棠收復新疆僅僅只用了一年半,是因為他面對的人是阿古柏,阿古柏說白了就是一個軍閥,僥倖得到英,俄兩國的支持,這才勉強控制了新疆地區,其實新疆內部有很多人都是不服阿古柏。左宗棠一打來,阿古柏不僅要面對清軍的進攻,還要擔心自己人下黑手。



而準葛爾汗國在新疆經營了上百年,人心上就比阿古柏強很多,起碼面對清軍,準葛爾汗國是上下一心,而阿古柏就不是,這也就直接導致了阿古柏的失敗。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準噶爾是一個成熟的政權而並非我們傳統印象中的地方叛亂武裝。他被稱之為最後的遊牧帝國。

清準戰爭是兩個帝國的生死之戰,剛剛入關取代明朝的清朝與剛剛統一蒙古各部的衛拉特蒙古帝國的一場血戰,其戰爭目的都是消滅對方,兩個帝國都是上升期,其高潮就是1696年的昭莫多之戰,兩邊的最高級大佬分別親自上陣。準噶爾汗噶爾丹親帥軍隊東征喀爾喀蒙古,喀爾喀向清庭求援,清帝康熙御駕親征,率大軍在召莫多和準噶爾軍隊展開激戰,最終準噶爾一方戰敗,其主力被殲滅,統帥噶爾丹狼狽逃竄,這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次皇帝御駕親征的軍事行動。整個清準戰爭延續70多年,最後在以乾隆屠殺掉了準噶爾的所有民眾而結束,戰爭的結束意味著準噶爾的滅亡。

清軍收復新疆是一場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反侵略戰爭,奧斯曼的小弟阿古柏在俄國人的慫恿下侵略新疆,清王朝出於維護領土作戰,目的是把阿古柏趕出去,所以全局其實是在主場作戰,而浩罕的實力跟準噶爾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也就gg了。


扣毛


首先來說,因為歷史書上將康熙打擊準葛爾定義為叛亂,主要是因為曾經準葛爾的前身衛拉特蒙古部落歸順過努爾哈赤。其實準葛爾是一個國家,版圖最大的時候在中亞也有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力很強大,並且當時想要攻取中原,沒有辦法,康熙皇帝只能御駕親征,前去剿滅,康熙乾隆打擊準葛爾可以說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並且曠日持久。最後清朝獲勝。

左宗棠收復新疆則是是一場打擊外來入侵者的戰爭,因為阿古柏並不是一個國家的首領,僅僅是浩罕國的軍事將領,趁著清政府無暇顧及新疆,趁機入侵新疆,隨後得到英國和俄國人的扶持。成為一方的割據勢力。是非正義的,面對左公的王者之師自然撐不了多久。要不是左宗棠,今日之新疆還不知落入何人之手,說左宗棠奠定了中國現代的新疆版圖一點兒也不為過。致敬左公!

所以說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區別。


小王看歷史啊


左宗棠收復新疆是去清除一片固定國土上的一個偽政權,作戰範圍大概是100萬平方公里。而清初的準噶爾則是一個高度機動的龐大反叛集團,其活動範圍前後達到700多萬平方公里。所以,康熙乾隆打準噶爾跟漢唐打匈奴、突厥等遊牧民族一樣,難度不在於戰鬥,而在於尋找。

1690年7月,康熙調動10萬大軍親征準噶爾,在烏蘭布通(今內蒙古翁牛特旗附近)找到噶爾丹後將其擊敗,但噶爾丹隨即渡沙拉木倫河北撤,一直撤到境外,與清軍脫離接觸。1696年2月,康熙再次調集10萬大軍第二次親征準噶爾,並在昭莫多(今蒙古國首都附近)設伏擊敗噶爾丹,但噶爾丹依然逃脫。

次年,康熙第三次親征雖然迫使噶爾丹自殺,但新任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仍然是與清廷時戰時和,西北邊疆問題又走回到漢唐時期的老路。直到1757年,乾隆趁著噶爾丹內訌分裂的機會,才最終解決了準噶爾部的叛亂問題。

應該說消滅有生力量要比收復失地更難,如果準噶爾和康熙雙方一上來就決戰,康熙用不到三次親征,一次親征就能解決。

相比之下,後來侵佔新疆的阿古柏則是急切想在當地建立一個獨立的政權。那麼左宗棠大軍進疆,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兩件:一件是收復阿古柏侵佔的城鎮,另一件是恢復清廷在當地的統治。至於是否需要交戰,則更多是由敵方來選擇,因為阿古柏可以選擇逃回浩罕汗國。

很顯然,這跟康雍、乾隆平定準噶爾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左宗棠的目標主要是城鎮而不是敵軍,主要是收復而不是殲敵。所以,即使阿古柏軍隊主動逃走退出新疆,那麼從收復失地的角度來看,左宗棠也是成功的。而且,面對根基並不穩固的外來人阿古柏,一年半的時間也足夠左宗棠大軍掃蕩天山南北。


讀歷見聞


阿古柏統治基礎太薄弱,左宗棠自己也沒料到西征會這麼快結束。

準噶爾部是蒙古太師的駐地,大家對蒙古太師很陌生,但一說“也先”都很熟悉。電視劇、明史中“土木堡之變”的製造者。

也先的“瓦剌”是成吉思汗征服的“林中百姓”,由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和土爾扈特四部組成。成吉思汗駕崩後,蒙古陷入了無盡的內訌。14世紀後,元朝勢微,瓦剌就趁機崛起,在也先的率領下,瓦剌的勢力達到頂峰,成為能夠與黃金家族分庭抗禮的政權。

也先去世後,瓦剌也隨之分崩離析。也先的嫡傳準噶爾部首領始終試圖恢復先人的榮光。與康熙打了一輩子的噶爾丹在父親巴爾圖琿臺吉和兄長僧格的基礎上,再次帶領準噶爾部走向輝煌。

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的“哲德沙爾國”跟準噶爾比就是個草臺班子。因為宗教的原因,中亞的浩罕國始終想將勢力延伸至新疆。清初時中國國力強盛,他們只能製造點和卓反叛等,並不能掀起多大浪。

太平天國起義後,新疆也受影響,各族地方實權派和清政府留下的綠營兵打成一團,清政府無暇西顧,才給了浩罕國以可乘之機。

阿古柏帶著和卓後裔和6個亡命徒來到新疆,打著宗教的名義,建立了政權。浩罕國被沙俄滅國後,一萬多軍人流亡到新疆,他們組成了阿古柏的統治基礎。

阿古柏仰仗這一萬多軍人廢掉了和卓後裔,建立了“哲德沙爾國”。為了安撫手下的浩罕軍人,阿古柏在新疆實行落後的軍事采邑制,簡單地說新疆百姓都是浩罕軍人封地的農奴。

新疆最早之前也是軍事采邑制,但清朝初年被中央政府廢除。新疆各族百姓獲得自由身都上百年了,再讓他們去當農奴是不可能的。阿古柏的統治是非常不穩定的,清軍收復庫爾勒時,城內百姓主動獻出十萬多斤糧食。阿克蘇之戰時“城內纏回十數萬, 皆守城以待官軍。”

同阿古柏的外族統治不同,準噶爾部首領雖不是黃金家族成員,但都是蒙古人認可的貴族。噶爾丹還有一個重量級的身份“溫薩活佛”。他不僅是牧區地位最高的佛爺,還是藏區那兩位高僧大德最重視的弟子。噶爾丹集王權與教權與一身,所以才能夠迅速崛起。

阿古柏的軍事才能、政治地位和宗教影響力根本沒法和噶爾丹比,左宗棠大軍一來,他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史料不輯


所有的回答都太冗長了,唯一原因就是左宗棠時代的清軍武器裝備已經是全熱兵器了,而且是全世界最先進的,碾壓叛軍。不僅如此,馮子才鎮南關胖揍法國人,原因也是如此。

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因為政治!每次大勝後給朝廷的戰報都在強調敵人多強大,我們勝得多不容易,只有這樣才能要來更多經費。

為什麼這麼牛逼大清還是亡了?也是因為政治!淮軍集團想的很明白,跟列強硬拼未必不能贏,問題是贏了之後削弱了自己,在朝廷上就沒什麼話語權了,比如平壤和日本人的對陣。要是消極抵抗,朝廷沒了淮軍還是淮軍,還是說了算,這個世界是講實力的。大清亡了,之後說了算的果然是淮軍一脈相承的北洋系。


等風來Ranger


一直以來滿清都是憑藉著漢人在狐假虎威,當時的俄羅斯就是根本不瞭解情況,怕的都是清朝那一兩億的漢人,而不是那上千萬的滿人。

為什麼康熙打俄羅斯的時候,俄羅斯就敗了呢?因為康熙打俄羅斯的時候,俄羅斯不知道清朝的套路,俄羅斯打聽清楚了清朝的情況,被一億多人口嚇到了,而且俄羅斯並沒有失敗,不然康熙也不體會割地簽署尼布楚條約了。

為什麼康熙乾隆打準格爾這麼費勁,因為準格爾很清楚清朝的套路很清楚漢人是不會參加戰爭的!所以人家根本不鳥滿清朝廷。

左宗棠打準格爾為什麼這麼簡單!!因為那個時候下面的滿漢兩族融合的已經差不多了,軍隊裡很多都是漢人,晚清時期人口有兩三億,準格爾算個毛線!!


四季如秋冬


阿古柏浩罕國這樣的貨色,如何能和準噶爾汗國相比?

我們先看一下準噶爾汗國和浩罕國的區別。

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漠西蒙古是瓦剌的後裔,長期佔據西域地區。

1678年,準噶爾建立汗國,勢力很快膨脹;噶爾丹奪得汗位後,先後擊敗衛特拉、葉爾土謝圖等部,稱雄西域。

1696年,噶爾丹兵敗被殺,隨後策妄阿拉布坦繼位,準噶爾再次強大,隨後佔領西藏。此時準噶爾達到極盛,

疆域北接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區,西包巴爾喀什湖,東至蒙古薩彥嶺及色愣格河流域,極盛時達400多萬平方公里。

浩罕國:

1710年,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浩罕國建立。浩罕國建立後,長期受到準噶爾汗國的打壓, 被迫向準噶爾汗國納貢。1760年,浩罕統治者額爾德尼曾歸附中國,隨後保持了長期的朝貢關係。

18世紀下半葉,浩罕汗國進入鼎盛期。疆域西北臨鹹海,東北擴展到巴爾喀什湖以南中國地區,南達喀拉提錦等山區領地。

通過兩國對比,“靜Yes”認為,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所以攻伐的難度也不是一個級別。

所以消滅準噶爾汗國的難度,要遠遠大於消滅浩罕國的難度。

另外,清朝和兩個政權交戰時期的內外環境也是不同的。

1、清朝面臨的形勢

從1644年清朝入關以來,清朝就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

康熙繼位後,平定三藩、收復寶島,穩定了南部邊疆。隨後在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穩定了東北的邊界。但是,此時的中原地區,反清復明的起義此起彼伏,牽制了清朝大量的兵力。

而在北部,清朝在和準噶爾交戰的同時,還要面臨著漠北蒙古的問題,所以,清朝的壓力很大,始終不能全身心地和準噶爾進行爭奪。

從康熙時代到乾隆時期,清朝和準噶爾可以說是逐城逐地的爭奪,先是漠北蒙古、然後是新疆東部,再然後是西藏、青海,可以,清朝面臨的作戰面南北跨度非常大,戰線拉德太長,對於清朝而言,不能集中力量畢其功於一役。

而到左宗棠時代,雖然也是內憂外患,但是此時卻是難得的平穩期,首先,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已經平定,其次,清朝平定了伊斯蘭教勢力企圖在西北和雲南建國的企圖,可以說,此時的清朝等到了難得的黃金時期,這為左宗棠出兵新疆提供了絕佳契機。

而且,此時的浩罕國佔據的只是新疆大部,對西藏和漠北蒙古地區並沒有涉及,因此左宗棠的作戰跨度小,自然難度就低,而且,戰線縮短,左宗棠可以集中兵力,一舉消滅阿古柏勢力。

2、清朝兵制變化

清朝的兵制,是在不斷變化的。

從1605年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開始,清朝的兵制就在不斷變化中。

皇太極繼位後,對八旗進行了改革,在滿洲八旗基礎上,加入了八旗蒙古軍和八旗漢軍,真正讓八旗成為多兵種的強悍力量。

清軍入關後,大量收羅前明舊部,將其編為綠營,負責各地的征戰和治安。從此八旗和綠營成為清朝的主要作戰力量。

但是,入關後的八旗迅速腐化,清朝統治者只能依靠綠營進行作戰。康熙時期平定三藩的戰役中,很多八旗子弟上不得馬,拉不開弓,完全廢物一個。所以,清朝不得不倚靠綠營奮勇作戰。

在隨後的征討噶爾丹的烏蘭木通戰役和昭莫多戰役中,除了藉助蒙古軍隊外,綠營成為作戰的主力。

但是,綠營也不是長盛不衰的,特別是隨著作戰頻率的下降,綠營的素質也跟著水落船低。再加上地位低於八旗,幹活多拿錢少,所以綠營的戰鬥力每況愈下。

到鴉片戰爭,綠營被揍得滿地找牙。到1851年太平天國時期更過分,太平軍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打到南京城下,佔據了半壁江山。

這樣的不利條件下,主政的慈禧太后終於決定,允許漢族官僚組織團練,作為軍隊和太平天國作戰,隨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官僚,紛紛組建了自己的武裝。

因為八旗和綠營實在指望不上,所以在清朝晚期,團練成為清軍的主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抵抗外來侵略和平定國內叛亂的重要職責。

而左宗棠1876年收復新疆的部隊,是左宗棠組建的“楚軍”。雖然都是湖南人,但左宗棠不同於曾國藩的湘軍。

俗話說:“一個湖南省,半部近代史”,由此可知湖南在歷史上的巨大貢獻。此時的左宗棠,就是率領著一群湖南人,開啟了收復新疆的大業。

相比於綠營,這些楚軍作戰積極性高。因為左宗棠作為封疆大吏,楚軍的戰績更多地決定了左宗棠在朝中的話語權,而獲得更多話語權的左宗棠更能提高楚軍的待遇,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所以楚軍的戰鬥力異常強悍。

所以,左宗棠能夠風捲殘雲,迅速擊敗阿古柏集團,收復新疆,將六分之一的國土重新納入祖國懷抱。

最後,附上一首左宗棠楊昌浚的一首《恭誦左公西行甘棠》:

大將籌邊人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度玉關。

左公千古!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